历年房地产调控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d746ca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7.png)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综述,涵盖了从1978年到2024年的重要政策。
1978年至1998年: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土地分配主要由政府集中管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调控手段是推动商品房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的需求。
1998年至2004年:发展与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上涨的趋势。
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调控的若干意见》,并将房地产市场纳入宏观调控范围。
2005年至2013年:严厉调控与限购限贷在200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并通过采取限购、限贷措施等,严格管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市场出现了调控措施的回暖。
2014年至2016年:去库存与调控特殊区域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去库存的目标,尤其是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限购限贷等措施在一些热点城市得到了延续和强化。
2017年至2020年:租购并举与分类调控在这一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租购并举的政策得到了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一些城市推出了租赁市场的发展计划,并实施了租购同权政策。
此外,一些城市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分别制定了差异化调控政策。
2021年至2024年:控制金融风险与长效机制建设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2021年,中国政府提出“房住不炒”政策,坚持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be8aee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9.png)
政策目标: 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年
政策内容: 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 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紧缩银根;发布《土地管理法实
施条例》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年年)
政策目标: 规范产地产业发展: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年
政策内容: 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
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年
调控思路的转变
月: 央行规定以家庭为单位,第套住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利率不得
低于基准利率的倍——严厉打击炒房行为月: 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缩
短土地开发周期 月: 物业税“空转”试点扩至十省市
月: 外商投资房地产业限制范围有所扩大。
市场反应:当年市场价格暴涨, 地王频现, 政策出台后, 全国房价出现下跌。
月: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
为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增 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税手法律, 行政 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特点,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对土地 增值税清算的前期管理、清算受理、清算审核和核定征收等具体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规程》自 月日起施 行。根据《规程》,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一是房地产开发 项目全部竣 工、完成销售的;二是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三是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控力度,将“毛地出让”,并对预期不开发土地依法从开发商收回
月: 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基准利率将上调个百分点
月: 严禁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严格规范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抑制通过土地招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6e27d7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e.png)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中国房地产政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历史回顾:1978年-1991年:房地产启蒙阶段。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福利分房制度不再完全适用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理论被陆续提出,房地产进入启蒙阶段。
1992年-1997年:房地产开始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高速野蛮发展带来了不稳定性,中央调控随之出现。
1992、1993年商品房销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9.35%和102.47%。
面对过热的市场环境,首次房地产调控措施适时出台,房地产热度迅速下降。
1998年-2002年:房地产进入完全市场化。
强力调控叠加金融危机使楼市陷入困境,1998年后房地产政策走向宽松。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自此开始,中国房地产完全进入住宅市场化时代。
2003年-2007年:调控规范市场。
走出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发展过热,政策方向再次由鼓励转向调控。
尽管2003年国务院将房地产表述为支柱产业,但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831”大限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还是控制住了房地产的失速增长。
2008年-2009年:投资救市。
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遇冷,随后的刺激政策又让房地产市场快速反弹。
2008年11月国常会上,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资约4万亿元。
政策实施的效果显著,200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43.60%,销售金额同比上涨75.50%。
2010年-2013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政策转向,以遏制房价1。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3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3年)](https://img.taocdn.com/s3/m/0c5be1a8b0717fd5360cdcaa.png)
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览表1978-1983年政策目标:修改十年规划指标,调整、改革、整顿;政策内容:允许私人建房,城市居民可以自购自建。
开始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下放管理权;1984年政策目标:发展房地产业;政策内容:发布城建综合开发暂行办法,推行商品化试点;1985-1987年政策目标:防止盲目发展商品住宅;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1988年政策目标:扩大房地产业发展,实现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内容:修改《宪法》,允许土地批租;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1989年政策目标: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内容: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压缩固定资产规模,紧缩银根;1990年政策目标: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政策内容: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紧缩银根;发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1992年政策目标: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政策内容:引进外资;宣布“治理整顿”结束;房地产价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开发消费贷款;1993年政策目标:理顺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内容:开始进行宏观调整;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规范市场行为,调节房地产经营收益。
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的通知》;1994年政策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内容:发布《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进入调控、消化、稳定的发展阶段;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整顿金融秩序;1995年政策目标:规范房地产市场;政策内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颁布《房地产管理法》、《增值税法》;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1996年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租金改革和公有住房出售有了新的进展;政策性贷款制度开始建立;安居工程顺利推进;1997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8年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内容:发布《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开发资金结构得到调整;1999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启动住房消费,深化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鼓励个人换购住房,免个人所得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政策;启动房地产市场,免征产易营业税,契税减半;2000年启动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ab8d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1.png)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98年至2003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开放,户籍城市居民户口登记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恢复。
2. 2003年至200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房价上涨过快等。
3. 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政府开始实施调控政策,限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
4. 2010年至2013年:政府继续推出一系列调控政策,限制投机炒房行为,加大土地供应,控制房价上涨。
5. 2014年至2017年:政府实施限购、限贷等措施,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楼市泡沫的形成。
6. 2017年至今:政府将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以房养地"转为"以地养房",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进租售同权等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具体政策措施会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般性的概括。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5b9c83ef111f18583d05a0f.png)
☆2003年(1项政策)2003年8月份,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2项政策)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调控开始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5年(6项政策)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房贷首付比例从20%上调到30%。
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今后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
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的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型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9月,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2005年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缴纳个税——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文件正式明确个人买卖二手房,须缴纳个人税。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1fdbb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4.png)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概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既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政策调控经历了从鼓励到抑制、再到稳定与优化的多个阶段,每一次调整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启动初期,政策主要侧重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逐渐显现,政策调控开始转向抑制过热和稳定市场。
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相继出台,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以遏制投机炒房,防止市场泡沫。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受到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
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大背景下,政策开始注重平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既要防止市场过热,又要避免市场过冷。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随着“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的政策开始关注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
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建立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对社会稳定、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乃至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房地产业直接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购房者在购买房产后通常会伴随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购买,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推荐】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览表38
![【推荐】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览表38](https://img.taocdn.com/s3/m/9e2cc737b84ae45c3b358c96.png)
【推荐】 历年房 地产调 控政策 一览表3 8
2003年 2004年
【推荐】 历年房 地产调 控政策 一览表3 8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6月:出台121号文件。加强房地产信贷,四证取得后才能 发放贷款;提高第二 套住房的首付比例; 7月:出售的房屋开始征收房地产税 8月:出台18号文件,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发布《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 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 定》;进入调控、消化、稳定的发展阶段;开展房地产开 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整顿金融秩序
政策目标:规范房地产市场; 政策内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颁布《房地产管 理法》、《增值税法》;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实施安居工 程;
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促进消化积压房; 政策内容:对住房消费采用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房地产业 发展;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消化积 压商品房政策,对1998年6月30日以前的商业用房、写字 楼、住房免营业税、契税,行政事业性收费;
最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最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1c03e78a172ded630a1cb623.png)
1985-1987年
政策目标:防止盲目发展商品住宅; 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 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政策目标: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引进外资;宣布“治理整顿”结束;房地产价 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开发消费贷款
政策目标:理顺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内容:开始进行宏观调整;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 结构,规范市场行为,调节房地产经营收益。发布《关于 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 意见》和《关于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的通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 2004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6月:出台121号文件。加强房地产信贷,四证取得后才能 发放贷款;提高第二 套住房的首付比例; 7月:出售的房屋开始征收房地产税 8月:出台18号文件,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4月: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从7%提高到7.5%。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房地产 登记条例修正案》,期房限转,打击上海房地产投资行为,打压房地产泡沫。 5月:对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进行清理, 对土地管理的严格控制,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的增长 8月:出台《上海市土地储备方法》。地方产业法规增加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 控力度,将“毛地出让”,并对预期不开发土地依法从开发商收回 10月: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基准利率将上调0.27个百分点 12月:严禁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严格规范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抑制通过土地 招商带来的土地流失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中国房地产历年调控政策(1993-2010)
![中国房地产历年调控政策(1993-2010)](https://img.taocdn.com/s3/m/93a85a1efad6195f312ba665.png)
行
经济手段货币政策方面
行
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方面
年
和提高存贷款
利率
策为后续的具体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基础。
年
商品房市场方
面
品房市场Array方
面
性住房建设方
保Array障性住房建设方
面
政手段
段
年
年
年
局
年
明材料或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按非普通住房的有关营业税政策征收营业税。
个人购买的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对外销售的,在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按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时,需提供购买房屋时取得的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作为差额征税的扣除凭证。
5月30日 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
收营业税。
税收政策销售,应持该住房的坐落、容积率、房屋面积、成交价格等证明材料及地方税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
符合规定条件的,
年
2007
地规范方面
律手段
年土
地
规
范
方
面
年
法律手
段
住房市场规范方
面。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ef0724c00066f5335b8121ca.png)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Author:Editor:段培扬Origin:新浪财经网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透过历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不妨做个清晰的研判。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时间:1993—1996年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
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时间:1998—2002年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历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行业重大调控政策一览表
![历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行业重大调控政策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5afd23cabb4cf7ec4afed0d8.png)
年份
政策信息
7 月,国发(1998)23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 1998 房建设的通知》,1998 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
配货币化——标志着房地产业全面开始市场化
2000
国家计委、 建设部联合发出的《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对房 地产咨询费、 房地产价格评估费、 房地产经纪费的收取额度作了明确规 定。对过去的《商品房购销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更名为《商 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我国第一个房产测量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正式实施。——预示着房地产市场规范即将开始
10 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通知》,加强土 地供应调控,缩短土地开发周期。——整顿市场次序,打击捂盘惜售。 10 月,物业税“空转”试点扩至十省市。
12 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近日联合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 年修订)》(下称《新目录》),外商投资房地产业限制范围有所扩大。 12 月,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土地储备管理办 法》。 12 月,央行第六次加息。——防止通货膨胀。
10 月,央行 10 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 九年来首次加息。——央 行正式使用市场调节杠杆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
2005 3 月,央行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 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
2
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 20%提高到 30%。——调控力度进一步加 大,涉及消费层面。
9 月,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实行积极财政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一分钟看完,20年来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
![一分钟看完,20年来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e9ede6770bf78a652954ee.png)
1、1998-200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南亚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投资、旅游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正式印发,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对冲外贸下滑的击,把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7、2016年至今因城实策稳房市去库存成主旋律
2016年随着经济L型走稳、外汇储备及汇率企稳、通胀预期抬头以及一二线房价暴涨,刺激房地产稳增长保外汇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但三四线去库存效果区域差异较大,同时金融风险凸显。2016年7月政治局强调“抑制资产价格泡沫”,2016年10月强调“防风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首次提出“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房地产政策开始从刺激转向收紧,从全面转向局部,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市冰封,三四线城市进入去库存阶段。
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并未控制住,反而加快了上升速度。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率由2003年的27.82%下降到2004年的10.43%,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2003年上涨4.8%,2004年上涨约15%。
3、2005-2007年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政策调控基调
18号文出台后,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仍很突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专门就高房价问题发声,提出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布8号文,要求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热点城市祭出“五限”大招,在密集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以北京为例,2017年3月17号限购政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房价下降约15%;另一边,一些三四线城市,在棚改政策与资金的推动下,涨价去库存,这一时期房价不降反升。全国房地产市场由此进入了差异化发展阶段,城市房地产市场局面丰富而生动。
北京市历年地产调控政策梳理
![北京市历年地产调控政策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c28c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7.png)
北京市历年地产调控政策梳理
北京市历年地产调控政策梳理如下:
1. 2007年:全面二手房网签备案制度,对二手房交易进行监管。
2. 2010年:启动限购政策,限制购房人购买第二套住房。
3. 2013年:启动限贷政策,限制购房人的贷款额度。
4. 2014年:启动限售政策,对购房人出售房屋的时间进行限制。
5. 2016年:推出"9·30新政",限制购房资格,提高首付比例等。
6. 2017年:推出"3·17新政",限制企业购买住房。
7. 2017年9月:启动"大棚房"整治行动,整治非法建设和使用的农村居民房屋。
8. 2018年:推出差别化信贷政策,根据购房者的个人情况进
行贷款额度的浮动。
9. 2019年:推出租赁市场调控政策,加大对租赁市场的监管,保障租赁市场的稳定发展。
10. 2020年:推出"房住不炒"调控目标,重点打击炒房行为,
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北京市历年地产调控政策的梳理,具体政策细节以当年发布的政策为准。
最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课件ppt
![最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08e8064028915f804dc2f2.png)
1985-1987年
政策目标:防止盲目发展商品住宅; 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政策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发布《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 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 定》;进入调控、消化、稳定的发展阶段;开展房地产开 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整顿金融秩序
市场反应:2005年上海房价出现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超过20%;除上海之外, 全国各地房价继续大肆上涨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16年)
2005年
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3月: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触及交易环节 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旧国八条) 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 5月:《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从税收入 手整顿房地产市场 9月: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地产信托 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
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促进消化积压房; 政策内容:对住房消费采用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房地产业 发展;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消化积 压商品房政策,对1998年6月30日以前的商业用房、写字 楼、住房免营业税、契税,行政事业性收费;
1月:制止商业银行指定保险单位办理贷款保险业务 3月:降价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 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4.59%降到4.05%;修改《住房公积 金管理条例》; 8月:央行认为局部投资增幅过大,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 观调控,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恢 复征收土地增值税。
2006年
历年房产调控政策及分析
![历年房产调控政策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46e4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6.png)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轮调控政策。
下面将对历年来我国的房产调控政策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
首先,自2005年以来,我国房产市场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房价迅速上涨。
为了抑制高房价、稳定市场,2005年,我国出台了首个调控政策。
这一政策包括限制购房人购买第二套住房、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措施。
这一政策使得房价得到一定的控制,市场开始回暖。
然而,短暂的回暖之后,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了过热现象。
为了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持续上涨,2024年,我国再次出台了调控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加大对开发商融资的限制等。
这一政策引起了市场的震荡,房价下跌,市场陷入冷清。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调整之后,出现了逐步回暖的现象。
2024年,我国房产市场再次出现过热,房价快速上涨。
为了防止房价泡沫的形成,2024年,我国再度出台了调控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包括限制购房人购买第三套住房、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加大对购房贷款的利率和贷款额度的限制等。
这一政策成功地控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也对楼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入2024年,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过热现象,房价快速上涨。
为了控制房价,2024年,我国再次出台了调控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包括限制购房人购买第三套住房、加大对非本地户籍人士购房的限制、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限制等。
这一政策使得房价逐渐回落,市场开始稳定。
然而,经过几年的稳定,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了过热现象,房价快速上涨。
为了遏制房价泡沫的形成,政府再度出台了调控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包括限制购房人购买第三套住房、加大对购房贷款的利率和贷款额度的限制、加大对开发商融资的限制等。
这一政策使得热点城市的房价逐渐回落,市场开始趋于平稳。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市场历经多轮调控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调控政策来看,政府主要采取了限制购房人购买房屋数量、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加大对购房贷款的限制、加大对开发商融资的限制等措施。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政策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a63a1d0b4e767f5acfcef3.png)
历年国家调控政策及市场反应◆ 2004年《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市场反应:2005年,上海房价出现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超过20%;除上海之外,全国各地房价继续大肆上涨。
◆ 2005年先后发布《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老国八条)和《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新国八条),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
◆ 2006年《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十五条),要求新开工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市场反应:房价继续上涨,涨幅相对平稳,中小户型房增加。
◆ 2007年《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和《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
市场反应:当年市场价格暴涨,地王频现。
政策出台后,2008年,全年房价出现明显下跌。
◆ 2008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松绑二套房贷。
市场反应:其他金融政策全线松绑,2009年楼市复苏,后大涨。
◆ 2009年《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四条),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市场反应:短期内现观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春节后市场恢复。
◆ 2010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要求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市场反应:继续产生高价地王,3月后房价飙升。
◆2010年《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各地限购政策出台,以及上海和重庆房地产税试点。
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名副其实"进入调控的开始。
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是“新国十条”一大亮点确立政府问责制,要求开发商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
通知总体上分成四个侧重点,一是加大供应,二是限制需求,三是加强监管,四是注重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年
政策目标: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紧缩银根;发布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1年 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1992年 政策目标: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引进外资;宣布“治理整顿”结束;房地产价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 开发消费贷款
2005年至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2005年,房价快速上涨,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 点。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 产价格,中央政府打出了地产调控组合拳。2005年,国 务院颁布“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房价调控上 升到政治高度。4月,为了进一步细化和延伸“国八条”, 国务院又颁布了“新国八条”,随着又出台了房地产调 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2006年颁布“国六条”和对其 进行细化的“九部委十五条”;2007年,土地、信贷、税 收等为房地产降温的措施密集出台,从土地管理、房地 产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是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 房结构等多方面出击。 虽然投资开始平稳增长,住房结 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房价越调控越上涨。到2007年 下半年,虽然房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房价依然不 断上扬。 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将中等收入和高等收 入人群一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至2003年以来,保障房 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势必 推动房价上涨。
2008年 放宽二套房贷
对个人购二套普通自住房贷款予以放宽,并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进行大幅减免。12月21日国务院 办公厅发布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国13条”。
市场反应:中国楼市出现10年大拐点,量价齐跌。因此下半年宏观调控转向,管理层启动大规模刺 激楼市消费政策,其他金融政策全线松绑,2009年楼市复苏,后继续大涨。
2003年至2004年:确认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提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并 且将23号文件中确立的“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改变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 政策性商品住房”。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意味着政府不再为7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 障性住房,大多数家庭不得不购买或者租赁商品房。1998年出台的23号文件和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 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定性明显不同,说明了政府的态度由害怕住房投资和住房价格上升过快转变为希望地 产业的高增长带动整个经济的高增长。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 的措施。
2009年 国四条
10月24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 恢复到5年。
市场反应:短期内现观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春节后市场恢复。
2010年
限购令
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要求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4月15日, 国务院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 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商品住房价格过 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 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各地限购政策纷纷出台,上海和重庆试点房地产税。
1998年至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现 了“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低潮。 为了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23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 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进行住房制度 改革、取消福利分房,明确提出“促进住宅 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3号文件强调在 “逐步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建立 以“经济适用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 系”。1999年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 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随着新的住房制 度的落实,巨大的市场需求激活了低迷的房 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新时期。 这一时期存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 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房地产再次出现泡 沫埋下了隐患。
1993年至1996年:我国首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3年,我国首次出现房地产热, 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投资 迅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 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出现了严 重的房地产泡沫。此时经济出现了严重 过热和通货膨胀。 1993年,国务出台了 “国十六条”,在1994年又出台了年系 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 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 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随着各项 政策的落实,房地产投资速度明显放缓, 房价迅速回落。此时经济也又热转冷, 通胀下降,经过3年的努力,经济成功的 软着陆,房价得到有效控制。 这次调控 使地产业受到重创,“国16条”出来后, 大量开发商捐款逃离,海南等地房地产 市场远元气大伤,地产业陷入了几年的 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