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 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 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 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 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 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 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忘食”; “多食蔬菜少食肉”。
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 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 以前不一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 梁惠王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 齐策》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 齐策》 3、……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 《老子》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 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 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 义上。
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 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 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 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 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
古汉语词类活用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怎么样”的意思。 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能带宾 语活用为使动。 语活用为使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今以钟磬置水中,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将军披坚执 例如:将军披 执锐。 兼有百花之长而各去其 而各去其短 兼有百花之 而各去其短。 欲往投之。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 旧,欲往投之。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 可使在山。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在山。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操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古汉语是中国古代的语言,其词汇丰富多样,词类活用也颇为丰富。
古汉语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类在句子中的使用和活用方式。
本文将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几个词类入手,对古汉语词类活用进行简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
一、名词的活用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名词的拟声和叠用上。
拟声是指通过词的音韵来表达其含义,比如“嘉”表扬、赞美;“噱”开心、愉快。
叠用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名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复合的概念,比如“风雨”、“悲喜”、“阴阳”。
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还表现在名词的变化和派生上。
名词的变化包括单复数、格助词的变化,比如“士人”、“士人们”;名词的派生包括通过词缀、前缀、后缀等方式派生新词,比如“喜悦”、“悲伤”。
古代汉语的动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上。
在时态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的区别,比如“行”、“行矣”、“将行”。
在语态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比如“见”、“见矣”;在语气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语气,比如“行”、“行否”、“行乎”。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形容词的级别和程度上。
形容词的级别包括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比如“美”、“较美”、“最美”;形容词的程度包括肯定、否定和疑问等不同的程度,比如“美”、“不美”、“美否”。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外,古代汉语还有副词、代词、连词等其他词类,它们在句子中的活用也各具特点。
比如副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副词的程度和方式上,比如“极矣”、“如此”;代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代词的人称、数和格的变化上,比如“吾”、“尔”、“余”;连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连词的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上,比如“而”、“乃”。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丰富多样,每种词类在句子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活用方式。
通过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简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古汉语词类活用
2013年高考专题古汉语词类活用第一部分:概念①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个属于甲类的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用作乙类的一种特殊情况。
②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的区别——词类活用是依靠语法功能而临时活用,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就不存在,它属于语法学范畴;一词多义是词本身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的不同含义,词性不发生改变,它属于词汇学的范畴。
③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名词具有使动用法。
如果动词谓语和宾语的关系含有“使宾语怎样”(或“让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此时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翻译为“使……××(……涉及宾语,××涉及动词)。
如果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子,带有宾语,且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翻译同前。
如果名词活用为动词,带有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称之为名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译成兼语式句型,“使……为××”,“让……××”。
④意动用法——名词带有宾语,且是主语把这个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翻译为“把……看作……”,“把……当作……”。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翻译为“以……为……”,“把……当作……”。
⑤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指主语为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即“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翻译为“为……××”(……涉及宾语,××涉及动词)。
第二部分:图说第三部分:例说一、名词活用1、名→动:①名+宾:籍吏民,封府库…(登记)②副+名: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③能愿动词+名: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④名+补:今王鼓乐于此…(击鼓奏乐)⑤所+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⑥名作谓: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2、名→状语:①特征状态: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②态度: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③工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④处所: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⑤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⑥时间:旦辞爷娘去,暮宿…(早晨;晚上)⑦趋向:南取汉中…(向南)3、名→使动: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让……住宿)③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生肉)4、名→意动: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把……当作老师,以……为师)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看作第一位;看作第二位。
古汉语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添加标题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子 产坏晋馆垣》)
添加标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意?(《留侯世 家》)
添加标题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训》)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
0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
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0
2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0
3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 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包 括 出 现
使
兼 语
兼 语
式 ( 递
谓系
语式
.)
:
主
语
一
记
. 齐
孙使
子田
吴忌
起将
列而
传往
).
(
史
将
)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语法词类活用
3、名詞用作意動
(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譯:“以„為„”或“把„當做„”)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傳》)
(2)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夫子加齊之卿相》 (3)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 (4)托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 (《荀子》)
(5)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
(二)形容詞用作動詞
第一,“歲、月、日” 充當狀語,可表示動作行為 的經常性,翻譯為“每年、每月、每日”如:
(1)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
(2)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漢書》)
(3)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孟子》)
第二,“日”充當狀語時,可表示情況的逐漸發展變 化,可翻譯為“一天一天”。如: (1)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史記》) (2)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史記》) (3)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史記》)
(4)《荀子》: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
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 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词作 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月”、“日”的正常含 义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
古代漢語語法
第三節、詞類活用
一、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
靈活運用,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詞的這種
臨時的靈活運用,叫做詞類活用。
(1)曹子手劍而從之( 《公羊傳》) (2)從左右,皆肘之。 ( 《左傳》)
注意區別詞類活用與兼類:
詞類活用跟詞的兼類不同。活用是臨時的、偶然的用 法,活用后的詞性不是詞的固有的語法屬性。而兼類 是詞本身固有的。一個詞的各種兼類用法都是固定的,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古汉语词类活用
20、A(⑵⒁⒃⑻为名词活用为动词;⑴⑷⑿为形容词使动用法;⑹⑽⑾为形容词作名词;⑺⑼⒀⒂为名词作状语;⑶为形容词使动用;⑸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④“而”“ 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 (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 (06湖北卷) (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 或 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
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 (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 或 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 或 状语+中心语
-
活用用法:
动词 或 数词 或 介词 或 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 或 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 (善行)
二三其德 (主谓倒装) (不专一,不忠诚)
3、活用为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
二 特殊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原 式:主语+活用词+宾语
翻译式:主语+使+宾语+活用词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长肉)
4、C (A、B、D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为名词作状语)
5、D(A、B、C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为名词的使动)
6、D(A、B、C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为名词作状语)
7、B(A、C、D 均为名词作状语,B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与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它實際上是用 動賓式的結構去表達兼語句式的內容。使動用法的內 容主要包括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 詞的使動用法以及數詞的使動用法等。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充當謂語時其意義 是使令性的。 這類謂語和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 謂語使賓語產生謂語自身所代表的行為動作。 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分为两类: 甲、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乙、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例如: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 子· 盡心上》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 齊策》 • 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子· 說難》) •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晁錯《論貴粟 疏》) • 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淮南子· 原 道訓》
注意
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時在形式上和一般的賓 動結構沒有兩樣,區別主要是根據語意和上 下文。例如: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孟 子·公孫丑上》 • 孟子將朝王。 《孟子·公孫丑下》 前句意為:“武丁使諸侯朝見”。武丁是 王,不可能去朝拜諸侯。 後句意為:“孟子將朝見齊宣王”。孟子 是一個學者,不可能使齊宣王朝見自己。
(四)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的使動用法是指,數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後其意 義是使令性的。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 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其自 身所代表的數目或特點。例如: • 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 (二三之:使德行反復無常。)《左傳·成公八年》 •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 之盟。” (君:秦桓公。令狐之盟:指魯成公十一年秦、晉兩國 在令狐舉行的媾和之盟。令狐,晉地名。) 《左傳·成公 十三年》 •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 經·衛風·氓》 •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詩經·秦風·黃鳥》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古汉语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的活用形式。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音、形、义三个方面。
音方面的活用是指古汉语中一些词在不同音韵环境下发生音变的情况。
古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名词,在读声为上声的字后读去声时,会引起声调的变化,例如“帝”读上声,“帝王”读去声(dì wáng)。
还有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在读声为上声的字后读去声时会发生音变,例如“放”读上声,“放下”读去声(fàngxià)。
形方面的活用是指古汉语中一些词在不同语法环境下形态发生变化的情况。
古汉语中的名词在表示复数时会加上“们”的后缀,表示尊称时会在名词前加上“云云”的前缀,表示小称时会在名词前加上“儿”的后缀。
动词在表示过去时和将来时时会发生词形变化,例如“去”在过去时变为“去了”,在将来时变为“要去”。
形容词在表示程度时会加上“甚”的前缀,表示否定时会加上“不”的前缀。
义方面的活用是指古汉语中一些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发生变化的情况。
古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某种状态或动作,例如“忧愁”可以表示“令人忧愁”或“变得忧愁”。
动词和名词之间也可以互转,例如“走”可以表示行走的动作,也可以表示行走的状态。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多样性较大。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依靠上下文语境加以辨析,而不是依靠固定的语法规则。
学习古汉语的词类活用需要注重语境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例如表示程度的副词“甚”和表示否定的前缀“不”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
一些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形式也在现代汉语中被重新解释和引申,例如“行”在古汉语中是动词,表示走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表示办事的意思。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4、少仲尼之闻闻,听到的事。
(二)动词使动用法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三)动词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Ⅲ、方位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从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②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职分应该自杀。
Ⅱ、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①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表示法
• 意念上的被动 • 被动句式
句法成分的位置与省略
• • • •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动量表示法 句法成分的省略
语法(一)古代汉语的实词与词序
• • • • 古代汉语的实词 判断句 被动表示法 句法成分的位置与省略
古代汉语实词概述
•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的不同表现:
• 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普遍。 • 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等) • 一些实词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而古 代汉语中却经常使用(普通名词直接修饰动词, 充当状语等。)
三、形容词的使动:
⑴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大同》 使….端正;使….纯厚;使…..和睦, 和谐 ⑵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 使上位空出来 ⑶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子路从而后》
四、数词的使动
⑴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使其德不专一 ⑵“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 之。”--《梁惠王上》 使之统一
形容词作动词
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史记》 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梁惠王下》 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 年。--《史记.信陵君列传》 ⑷
数词作动词
⑴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荀子》 统一 ⑵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 百次地做,千次地做 ⑶庾仲初作《杨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 亲族之怀,大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 四《三都》。 并列为三,并列为四
词类活用
• 定义: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上
下文中可以临时具有其他类词的一些语法功能和 结构特点的语言现象。 •
名作动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⑵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鞍之战》 用肘顶 ⑶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成为诸侯 ⑷风乎舞雩。---《论语》 吹风
判断句
• 定义和特点 • 基本构成类型 • 表达功能
1.定义: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的句子。 2.特点: 不用判断词“是”,往往在句末用语气词“也” 帮助构成判断。
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构成类型
• 基本构成类型:“主语+者,谓语+也”
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⑴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山海经》 表处所;在路上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 表行为方式;当面 ⑶公翰般曰:“吾义固不杀人。”--《战国策》 表行为的依据;因为义所以不杀人 ⑷会論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汉 书》 表行为的工具;用剑
⑸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 表凭借;因功称王 ⑹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 表行为状态;像人一样 ⑺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战国策》 表态度;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⑴吾日三省吾身。 表行为的频率;每日 ⑵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 用在句首,表示追溯过去
使动
一、动词的使动: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 伐颛臾》 ⑶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从 而后》 ⑷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使….产生二心
二、名词的使动
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 使我成为吴王 ⑵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使异姓诸侯建国 ⑶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 使其户向西南开
意动
定义:即述语带有意动意义的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 ⑴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把我当做门客 ⑵刑仁講讓--《大同》 以….为法则 ⑶以功为己--《大同》 认为….有功
二、形容词意动
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齐晋鞍之战》 以….为难事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认为…美 ⑶以贤勇知。--《大同》 以….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