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合集下载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么—字词句段篇考情分析:•阅读量在逐年增加240字/分•综合难度比较稳定•试题资料来源: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材料《人民日报》《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等应试测略:一、“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二、抓住基本题型、基本方法三、听课——演练——巩固四、多读多练,熟悉题源,丰富文字材料背景知识,提高敏感性第一节主旨概括题题型介绍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

得主旨者得天下一、提问方式: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中心”、“概括”、“归纳”、“总结”等提法。

二、作答方法:总体上从两个思路:宏观微观行文脉络关联词语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找主旨——“关联词”是风向标做题原则:1.寻找主题句2.寻找对主题句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3.不能引申,必须基于原文•解题方向:•有主题句——找主题句——同义替换•无主题句——归纳概括——全面1、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其实…【关联词语】强转折:但(是)、然而、不过、可是、却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2、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A,而且B,(甚至)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如“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也/还/甚至/更/尤其B注意:递进复句表达的重点是有层次的,其中“而且”、“并且”、“也”、“还”等词是一级递进,语义程度较轻。

“甚至”、“更”、“尤其”、“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等词是二级递进。

【解题要领】递进之后是重点主题句往往是递进之后的内容;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言语技法之二:替换压缩法(针对选项)1、同义替换必须——必不可少辨证——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2、精简压缩:•课程小结1、答题顺序:2—1—32、递进关联词后是主题句——“而且”之后是重点3、同义替换和精简压缩是正确答案的标志3、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关联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概而言之、言而总之注意:有些文段采用了倒装的语句形式,如“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子。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要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阅读理解的技巧。

阅读理解题通常会给出一大段文字,然后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快速浏览和抓住关键信息。

可以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首尾句、段落的中心句以及表示转折、因果、递进等关系的关联词,这些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所在。

比如,当看到“但是”“然而”这样的转折词时,后面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因此”“所以”等因果词后面通常是得出的结论。

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要学会提炼主干,去掉修饰成分,快速理解句子的核心意思。

接着,说说逻辑填空的技巧。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要做好这类题目,积累词汇是基础。

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常见的实词和成语,了解它们的含义、用法和搭配。

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先判断空缺处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是褒义还是贬义,是动词还是名词等。

然后对选项中的词语进行逐一辨析,注意词语的语义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有时候,通过词语的固定搭配也能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再来说说语句表达的技巧。

语句排序题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题型。

对于这类题目,可以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

一般来说,引出话题、下定义或者背景介绍的句子更适合作为首句。

然后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对句子进行排序。

语句衔接题则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

空缺处的句子要与前后文在内容和逻辑上保持一致。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文的关键词、句式结构等来确定衔接的句子。

另外,病句辨析题需要考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找出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的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型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和改错题,通过给定的短文、对话或句子,考察考生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对文法、语用等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首先,要对给定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同时要注意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准备。

2. 掌握语法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

例如,对于填空题,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确定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单词或短语;对于改错题,要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3. 注意用词表达准确性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还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在填空题中,应注意词性、修饰关系等语法要求,确保所填单词与上下文的语义及逻辑关系一致;在改错题中,要仔细检查句子的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三、常见考点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常见的考点有:1. 词汇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含义、词性和词义辨析。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填入空格。

2. 句子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词序、时态等语法要求,确保句子语义和语用的准确表达。

3. 改错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确定错误的类型和位置,确保改正后的句子符合语法要求。

四、复习建议为了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平时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提高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行测之言语理解表达总结

行测之言语理解表达总结

一:阅读顺序,带着问题去答题。

众所周知,一道标准的片断阅读试题可分为三部分,即1正文,2问题,3选项。

那么,按照一般的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式,我们会习惯性地按照“1-2-3”这样一种顺序,而这样一种阅读方式也符合国人的正常阅读习惯。

可这恰恰陷入了一种误区。

公务员考试的特殊性质已决定了试题的“非常规”性,大纲中对应考者“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已有清晰的阐述,即“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这种要求在一般性的常规考试中体现得不太明显。

可以说“迅速”二字道破天机,非常规的考察目的和考察方式就需要我们用非常规的手段来应对和破解,那么“2-1-3”模式正是我们针对公务员考试言语题的特性提出的一种特殊的解题方式。

它的内涵即先看问题部分,在头脑中快速反应出题的考察点(是归纳主旨还是细节的判断等),然后根据考察点回到语段中阅读理解寻找答案,从而达到兵贵神速,避免迂回。

以04年B类第24题为例尽管国际上对此存在很多争议,意大利文化部门还是决定用蒸馏水清洗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大卫》雕像。

这项工程的目的之一是除去这座高达4.5米的雕像上的尘土和油污。

佛罗伦萨博物馆的负责人说:“这项工程并不是为了让雕像变得更好看。

”意大利文化部长已经排除了干洗的可能性。

“国际上对此存在很多争议”的“此”指的是()。

A.《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B. 这项工程是为了让雕像变得更好看C. 决定用蒸馏水清洗《大卫》雕像D. 要除去这座高达4.5米的雕像上的尘土和油污如果考生答此题时,以“1-2-3”模式来进行阅读分析,就会浪费时间。

因为和答案相关的关键信息只为语段的第一句(48字),从头到尾阅读完全段(133字)再看问题(20字),势必还要回到语段中的第一句话(48字)寻求答案,这样一来,来回迂回的阅读量是133+20+48,共191字。

以“2-1-3”模式解题则不同,先看问题(20字)后,马上反应出这是道“代词指代”类题,那么迅速在文中找到代词的位置,进行阅读分析第一句(48字)后,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也是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

本文将从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对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进行解析。

一、文字理解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通常以一段文章为题材,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做出推论。

文字理解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细读原文:在解答问题之前,考生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原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或者下划线等方式来帮助记忆或者引起注意。

2.理解关键词:关键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考生需要识别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有时候,关键词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考生需多加留意。

3.抓住篇章逻辑:文章中可能存在着逻辑关系,考生应该抓住这些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通过推断或者归纳才能得出。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考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1.简明扼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将核心观点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

过多的废话或者重复是不被提倡的。

2.逻辑清晰:表达过程中,考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语言,使观点与事实有机结合,并通过恰当的连接词来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关系。

3.事例支持:为了加强论述的力度,考生可以适当地引用相关的事例或者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回答的可信度,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4.正确语法:语法错误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避免在表达中出现低级错误。

在平时的学习和备考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一项重要的科目,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下面将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言语理解是指我们通过倾听、阅读或观察他人的语言表达来理解其意思。

言语表达是指我们通过口语、书面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理解他人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公务员工作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理解汇报、指示以及工作任务,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分解、执行和完成工作。

同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可以减少沟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言语理解能力强的公务员能够准确领悟上级的要求,避免偏差和错误,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提高工作成果的质量。

3. 有效沟通协作:言语理解能力不仅能够理解上级、同事和下级的意见,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作。

通过清晰的表达,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团队的良好协作氛围。

三、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途径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多读书、多听讲座等形式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对文章或演讲主旨的把握。

2. 锻炼表达能力:多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演讲比赛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在书面表达上,多写作文、写简报等,可以提高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学习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学习非语言交流,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4. 多与他人交流:和他人的交流中也能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讨论,提高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1、言语模块(以A形式题居多)A、主旨概括题:基于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意图推断题:言外之意B、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代词指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C、语句衔接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语句排序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言语模块题型综述(一)主旨概括题1、关联词语(有重点部分)A、递进:不但、而且、甚至B、结论:因为····所以C、转折:弱——其实。

强——但是D、必要条件:只有、必须、应该,“才”之前2、关联词语(无重点部分)A、并列(a+b形式,全面概括)宏观行文脉络(用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然后用微观的关联词语找重点,多用于多个关联词的文段中)1、类型A、总-分-总B、总-分(例题46——53)C、分-总2、特点A、首尾原则,文章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首尾句很重要B、辅政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辅政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用辅政去寻找前后的观点,围绕辅政表述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a 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

例证——看前后(例题46——50)b 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例题51——53)c 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后关联词语1. 并列复句知识要点:1、没有重点,前后均为重点。

主旨题应概括全面,不可偏颇。

正确答案应该为A+B形式。

2、关联词可以省略,用其他表示。

(用标点符号表示有“;。

,”使用逗号时需要句式相同)(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同类项关系,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关联词语】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反义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展开讨论)【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不是A,而是B)”,“有的……,有的……”。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一、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部分考察的常有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犯错点常表此刻对要旨看法类文段要旨、看法的掌握不清。

针对上边的状况,中公教育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剖析法词由语素组成,所以不论以何种方式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定会有必定的联系。

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邻近,绝大部分是由于拥有同样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重视,则是由于除同样语素外,还有不一样的语素。

所以,运用语素剖析法辨析近义词的要点是“去同存异” ,即舍弃掉它们同样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异,并按照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有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2)新词代入语境,最合适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某市公然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纪构造上看,的这批干部广泛年青;从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广泛较好;至于他们能否拥有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查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履职履新简历 B .履职简历履新C.履新履职简历 D .履新简历履职【易错点拨】去同存异。

( 1)相异语素组词。

选项三个词语的同样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

“新”,新任,“履新”侧从头任任职;“历”,经历,由此推知“简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

“职”,职责,“履职”重视“执行职责”。

( 2)代入语境。

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任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自然只好从“简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经过“履职”表现出来。

故此题答案为D。

(二)片段之要旨看法掌握——四大避错方法要旨看法型题目是公事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犯错的题型,主要表现对文段要旨、作者看法的掌握不清。

中公教育专家详细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防止此类错误。

1.首尾找寻中心句“总——分”或“分——总”是归纳类要旨看法型题目资料的常有写作结构。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题型题量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

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

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关联词——结构担当主题词——内容担当程度词——精彩担当(一)结构担当:关联词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

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

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标志词:(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ps :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在 2021 年国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考查了 40 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 30%左右。

其中中心理解题、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为 2021 年乃至近五年国考言语的高频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每类题型高频考点的重要解题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各题型近五年考查数量(副省/地市)高频考点一:中心理解之对策。

中心理解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5-12 道,在总题量 40 中的占比还是相对较高的,属于言语模块的高频题型。

既然叫做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文段中心,即文段中心句。

我们可以借助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对策标志词、主题词、程度词等等特殊信息寻找中心句。

通过对近年国考真题考点的统计发现,国考试题考查最多的当属对策这一知识点,比如19 年地市卷 43 题、46 题、57 题,19 年副省卷 37 题、40 题、48 题;20 年地市卷 51 题,20 年副省卷 48 题;21 年地市卷 42 题、43 题、60 题,21 年副省卷 38 题。

对于对策文段来说,文段中心就是对策本身,那么如何找到文段的对策呢?(一)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引导对策:只有……才……其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对策,即文段中心。

(二)引导对策的其他标志词: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 + 做法2.通过 / 采取……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3.前提、基础、保障4.负有……的义务 /……的必由之路 /……的法门之一 / 要领之一 / 势在必行(三)对策文段常见的行文脉络:1.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3.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四)反面论证标志: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如:小编的父母说“如果你在 12 点之前不回家,回家就会遭遇一场混合双打(反面提对策)”,强调的就是“12 点前必须回家”。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总结与备考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试科目。

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对于考生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善于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备考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言语理解知识点总结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言语理解知识点:1. 主题理解:文章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考生应该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总结出其主题内容。

2. 词义理解:理解和辨析文章中的词语的意义,包括词义辨析、类比推理等。

3. 推理判断:通过对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分析,进行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观点,找出文章中的论证依据。

4. 形式内容辨析: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段落之间的衔接,以及文章的细节、修辞手法等。

5. 表达方式理解: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比喻、转引等,以及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二、言语表达知识点总结除了言语理解外,言语表达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考察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言语表达知识点:1. 写作技巧:包括写作格式、逻辑结构、选材和运用修辞手法等,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语法准确性:要求考生对基本的语法知识有所掌握,包括句子结构、时态和语态的运用等。

3. 用词准确性: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词汇,避免使用词义模糊或错误的词语。

4. 修辞手法运用: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5. 逻辑思维:要求考生能够进行逻辑思考,构建合理的论证链条和段落结构。

三、备考方法除了掌握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备考方法,以下是一些备考方法的建议:1. 系统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班或者找到相关学习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2. 多做练习: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常见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反应速度。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一、副省级卷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举步维艰:形容行走困难,比喻处境艰难,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难以为继:难以继续下去,常指生活、事业等面临困境,无法持续维持现状。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极其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往后退缩,不敢前进,形容对困难或危险等感到害怕。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表达无奈的心情。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指面对问题无法解决。

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比喻因有所顾虑而停步不前。

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记录史实。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观看,多指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不动声色: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说话和神态都跟平常一样,形容非常镇静。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不关心、不参与其中。

顺势而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去做事情,不逆势而行。

利在千秋:利益能够延续到很长时间以后,强调某事的长远益处。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泽被后世:恩泽惠及后代,指某事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

物尽其用:让各种东西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浪费资源。

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有活力,更显价值。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经久不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衰退,常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持续时间长且保持良好状态。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面对困难不屈服。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持续努力不放弃。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不慌乱。

虚张声势:故意制造声势,显示自己的威力,实际上并无实力。

至关重要:非常重要,起着关键作用,对事情的发展等影响重大。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指处于不利的位置。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与技巧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与技巧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与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通常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信息理解和表达能力。

正确理解题目并准确表达答案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解析方法与技巧,帮助考生顺利应对这一考试难点。

一、言语理解题解析与技巧言语理解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解题步骤和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包括题干和选项,并确定文章大意。

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相关信息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基础。

2. 理解问句:仔细阅读问句,并确保清楚问题的要求和意思。

有时候问句中的否定词、关键词等对于理解题意是至关重要的。

3. 借助上下文: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或者确认一个词语或者词组的含义。

特别是当遇到生僻词汇或者引申义时,需要靠上下文的提示来理解。

4. 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型中,有时候选项中会出现一些干扰项,考生需要通过排除干扰项的方式选择正确答案。

在确定某个选项错误时,要有明确的理由。

5. 抓住关键信息:有时候文章中会存在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解答问题。

要注意抓住这些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二、表达题解析与技巧表达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字表达的能力,包括词语搭配、句子结构和语法运用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解题步骤和技巧:1. 注意语言准确性:在书写答案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者造成歧义的表达方式。

尽量使用精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

2. 结构完整连贯:答案的结构应该完整、连贯。

可以采取分段的方式,每一段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论述一个问题。

段落之间要逻辑紧密,信息连贯。

3. 语法正确规范: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避免使用错误的时态、主谓不一致或者其他语法错误。

4. 用词准确得体: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要使用正式、专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经典常考题型及秒杀技巧之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属于每年考试的必考题型,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会考到,且考查的题量一般情况下会占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量的一半,有时候甚至会占到三分之二。

这类题往往文字信息量较大,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往往把题目颠来复去读好多遍,但是很难找到答案。

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的授课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秒杀技巧,供各位考生借鉴。

秒杀技巧(一)之转折词根据转折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句话之中一旦出现了转折词,那么所强调的重点一定在转折词之后,这一点各位考生必须明确。

例如:1.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埋单。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

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

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B.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C.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D.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50题1. D 本题是主旨概括题。

文段的前半部分强调全球变暖的这个问题,文段后半部分通过转折词“但问题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即如何分配巨额经济成本是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最终的核心问题还是利益。

只有D项符合此意,当选。

B、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文段并未提及如何分配减排份额,排除A项。

故本题答案为D。

(此题,如果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转折词的用法,在做类似的题的时候就很简单,可以直接去找转折词之后强调的内容,那么做题便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完整word)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归纳,推荐文档

一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把握中心主旨。

纵观近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因此值得考生重点复习。

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题目可以看做主旨概括题。

【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等。

对于主旨概括题的正确选项要求是:一方面要能表达出文中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其他语句的表述内容,并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主旨概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解题思路,即: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二通过文段内容寻找关键词。

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一、通过行文结构寻找主旨句能够承载文段主要内容并表明重点的核心语句,我们称之为主旨句。

对于主旨概括题,有些我们可以从文段中寻找到主旨句,然后再从备选项中选出一项与主旨句意思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就能得到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文段的主旨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主要有:(一)转折式主旨句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

因此考生只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进而找到主旨句即可准确作答。

(二)总分式总分式通常有以下三种:总领式、总结式和总分总式。

第一种总领式,一般是主旨句出现在段落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内容的作用。

第二种总结式,一般是出现在段尾部分,在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概括,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

通常用表示结论关系的关联词表达出来,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第三种总分总式:这种结构是总领和总结的复合形式,即段首部分总起,中间部分进行分点论述,段尾再进行总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自己整理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1 •片段阅读(重点)、2.选词填空(重点)、3.篇章阅读、4.语句表达一.片段阅读(重点)片段阅读实战技法:(1分步解题法2替换压缩法3成分分析法4背景铺垫法5表达倾向法6援引观点法7举例论证法8原因推断法9反面论证法10标点符号法11指代引导法12 选项差异法13主体排除法14排同求异法15相对绝对法)(15)一、分步解题法:审设问一一读题干一一选答案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的角度入手,根据提问方式快速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和答案所在,最后查看选项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替换压缩法:命题人通常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

主要的命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同义替换”,另外一种是“精简压缩”。

“同义替换”:即通过同义语句替换的方式—来增加考生辨识选项匹配度的思考时间。

如:第一位=首们、消极=负面、能否=也许、差异=多样性,等等。

“精简压缩”:即将原文中表述较长的命题语句进行主要成分的提炼与压缩_________________ ,将长句的主要意思用更为精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归纳,变为选项。

此时考生需要注意对长句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进行有效提炼。

三、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在压缩提炼的过程中.将修饰的定状补成分删—去,简洁明了地把握住该句的核心观点。

四、背景铺垫法: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现实类文体而言,其大多在材料之初首先交代一个大的背景,或者大的趋势,抑或客观陈述一下现实问题。

接着可能会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这类文段,考生要明确哪一部分才是阅读重点:通常材料之初的大背景、大趋势公公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主题,因此可心称之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_。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词句理解 细节判断题
词句意思理解
做题 分析偷换和替换-偷换是错误的,替换是正确的 原则 选项 直接筛选类 题型 间接理解类 1、程度相对适中:几乎、大概、总体上、可能 程度 2、程度较重的词:一定、总是 1、找到所问词句的出处,标注下来 3、可能不推必然,绝对化原则 1、以偏盖全、以少代多(范围由小变大) 范围大小包 2、范围狭窄化(不能用虚化的大代替具体的小) 含关系 3、许多、很多、大多 1、张冠李戴 2、对象扩大或缩小 对象 做题 思路 3、无中生有对象,包括人、事、话题、物 4、主体、客体(和主从、主动被动相关) 2、并列关系:语意上并列,形式上 并列 1、选项与原文无关 2、并列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逻辑关系 关系 3、选项必要变成充分 4、因果颠倒 4、递进关系:递进词 5、肯否矛盾 1、将来时、完成时、进行时,不能混用 时态 2、前后顺序 6、语境限定:推断 5、条件关系;标志词 注意 多个代词时,由近及远,以语意 为重 3、相反关系:语意上相反,标志词 相反 3、带入验证,果断作答 1、解释关系:由于,因为,是因 为,意思概括就是前面的意思 做题 2、落实到语境:就近原则、主语 思路 一致 2、分析所问词句的前后语法,把握 逻辑关系 分析语境 做题原则 不能选表面 往往在材料中 词语 的指 代对 象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单指 、复指
正面援引词:正如、如同、 有一种(作者支持) 2、吸引力:修辞(比 喻、对比、拟人、反复 、反语);设置悬念; 答题 思路 反用其意 1、突兀,缺 乏过渡 2、关 键词、 答题思路 标点 反面援引词:有一种、有一 样(作者态度相反) 作者 观点 的构 成 3、杂糅观点 答题 思路 1、自我口语化 2、提出问题 3、从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行文 结构 上 3、别人以为 A,我认为 B,接下来是 “为什么是B ” 4、别人说 A,我说B, 接下来,“ 什么是B” 感叹号、双引号:作者有不 同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题脉络知识点1、言语模块(以A形式题居多)A、主旨概括题:基于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意图推断题:言外之意B、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代词指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C、语句衔接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语句排序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言语模块题型综述(一)主旨概括题(题目1——56)1、关联词语(有重点部分)A、递进:不但、而且、甚至B、结论:因为····所以C、转折:弱——其实。

强——但是D、必要条件:只有、必须、应该,“才”之前2、关联词语(无重点部分)A、并列(a+b形式,全面概括)宏观行文脉络(用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然后用微观的关联词语找重点,多用于多个关联词的文段中)1、类型A、总-分-总B、总-分(例题46——53)C、分-总2、特点A、首尾原则,文章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首尾句很重要B、辅政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

(辅政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用辅政去寻找前后的观点,围绕辅政表述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a 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

例证——看前后(例题46——50)b 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例题51——53)c 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后关联词语1. 并列复句知识要点:1、没有重点,前后均为重点。

主旨题应概括全面,不可偏颇。

正确答案应该为A+B形式。

2、关联词可以省略,用其他表示。

(用标点符号表示有“;。

,”使用逗号时需要句式相同)(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同类项关系,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关联词语】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反义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展开讨论)【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不是A,而是B)”,“有的……,有的……”。

2.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等。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典型例句】“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3.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所以……”【关联词语】与“因为”相同的词语是“由于”;与“所以”相同的词语是“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4.转折复句【典型格式】“虽然……,但是……”(重点在后,对前边的否定)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强转=但=但是=然而=却=不过=可是另转折复句中应注意:有虽然一定有但是,有但是未必有虽然【关联词语】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5. 条件复句(1)假设条件句(未然性)【典型格式】“如果……,就……”【关联词语】跟“如果”作用相同的有“假如”、“倘若”、“要是”等,跟“就”作用相同的有“那么”、“那”、“便”“只好”等。

逻辑上“如果···就=只要···就”【典型例句】“如果我们走沪宁高速公路,那么可以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机场。

”(2)周遍条件句【典型格式】“无论/不管……(省略号部分引导条件范围),也/都……(省略号部分引导相同的结果)”(3)充分条件句【典型格式】“只要……,就……”“如果……就”【关联词语】“只要……就……”、“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如果……那么……”、“一旦……就……”、“假若……则……”【典型例句】“只要有新药物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

”“电视里只要一有消息,我就会坐下来看个究竟。

”(4)必要条件句【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必须”【关联词语】“只有……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理论要点】主旨题:形式是:只有A,才BA作为必要条件,没有A就没有B。

所以A是重点1、必要条件是重点,因为它是解决问题的对策2、“只有=必须=应该=需要=应当=如何=怎样”出现这些词之后的就是正确答案省略关联词“只有”,就看“才”前的一句就是答案。

文段中全部省略关联词时,就找文中的对策。

例如:26题。

【典型例句】“只有把北门的十多家小工厂全部迁走,才能彻底解决噪音污染问题。

”“除非苏秋水当连长,才能带好这批以‘小皇帝’为主体的新兵。

”6.让步复句(未然性)【典型格式】“即使……也……”【关联词语】跟“即使”作用相同的还有“就是”、“就算”、“纵然”、“哪怕”等。

【典型例句】“即使遇到百日大旱,这套供水系统也能保证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后退半步。

”“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

”【理论要点】“即使……也”与“虽然···但是”的区别:“即使……也”表示未然性“虽然···但是”表示已然性例: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 A )他们已经(已然性)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虽然B.即使7.取舍复句(一肯一否)【典型格式】“与其……不如”(否前肯后)、“宁可……也不”(肯前否后)【典型例句】“你与其找他谈话,还不如先到群众中间去了解一下情况。

”“一个伙计说:‘我宁可饿死,也不给周扒皮干了!’”【理论要点】递进复句:不但···而且(肯前强调后)例: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靠自我努力,(D )靠社会支持。

A.既是/又是B.不是/就是C.与其说/不如说D.不仅是/而且是8.承接复句【典型格式】“(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你先到后勤组去领工作服和防护用品,然后我带你到阿华师傅哪儿去。

”“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也被抓到栅栏门里去了。

”(二)意图推断题(题目57——77)1、提句方式:意在、想、推出、可以知道的,可以告诉的···。

2、做题方式:A、字面含义的选项不选。

B、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言外之意)。

C、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关联性,不能隐身过渡。

D、分清类型a.社会现实题(呼吁的声音)b.讲故事寓言题(寓意深刻的道理)(三)词语理解题(题目78——81)1、提问方式:文中“XXX”如何理解2、做题方法A、定位原文(但不是愿来的意思,而是文段的引申含义)B、观察表示解释说明的符号:冒号/破折号如果有这些符号则直接看其后的解释C、如果没符号则寻找小语境(上下文,前后句)((并存:同义项。

相反相对:反义项)限于两个分句)D、多重分句时,句子关系已经被分散,此时直接寻找句首大主语。

如“不是、而是、是”(四)代词指代题(题目82——86)1、提问方式:文中“XXX”(代词)指代的是?2、做题方法A、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出现的位置B、临近原则:寻找上下文前后句(通常前一句会是答案)C、提炼主宾语(人称代词时主要看主语。

指示代词主要看宾语)A、善于寻找到提问方式中的已知条件(如:“这一切”是泛指,“这两点”指代2个物件)3、指代题新的命题趋势:(题目87、88)A、特点:词语理解+代词指代提(词语理解以提问的方式出现,代词指代题是考核的使者)B、词语出现的句中同时会出现一个代词。

C、解题方法:定位原文,寻找词语的位置。

然后寻找同句中的代词。

答案会出现在代词的前一句中,为代词的指代对象。

多重指代:文中出现多个代词(五)语句衔接题(题目90——99)1、提问方式:根据空白处的位置A、居中类(90——92)B、居末类(93——95)C、结语类(96——99)2、做题方法:A、居中类:先形式(句式相同,关联词搭配),后内容。

B、居末类:先形式(结论性引导词,如“因此、总之”,寻找重复词语),重内容(保证话题范围的一致性)关键词法:文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词句即为关键的主题句(常用于言语和申论中)C、结语类:临近性+连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