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最全古诗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4沧:通“苍”,青绿色;5海:渤海; 6何:多么;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1日月:太阳和月亮;12若:如同.好像是.;13星汉:银河;14幸:庆幸;15甚:极其,很;16至:极点;17哉:语气词;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19以:用歌以咏志;20志:理想;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3客路:旅途;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5风正:顺风;6悬:挂;7海日:海上的旭日;8残夜:夜将尽之时;9江春:江南的春天;10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11青山:指北固山;12乡书:家信;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荫;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主旨本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赏春的愉悦心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主旨这首小令,以简洁的词语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愁;2、课外古诗词十首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注释①“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②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③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④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⑤但:仅,只;⑥养怡:保养身心健康;⑦永:长久;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主旨本诗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①过:拜访,探访,看望;②具:准备;③合:环绕;④郭:本指城郭,此指村庄;⑤场圃:农家的小院;⑥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主旨本诗既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表现了诗人不贪恋官爵,热爱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感情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注释1、清晨:早晨2、入:进入;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4、初日:早上的太阳;5、照:照耀;6、高林:高树之林;7、曲:弯折、曲折;亦作“竹径”;8、幽:幽静;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14、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16、都:都,俱;17、但余:只留下;一作“唯闻”;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译文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寄托了自己遁世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①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②子规:即杜鹃鸟;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主旨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1巴山:泛指巴蜀之地;2却:还,再;3何当:何时能够;4池:水池;5期:期限;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主旨本诗描绘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友人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1泊:停泊;2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3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主旨本诗描绘了诗人泊船秦淮河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重在思昔,下片重在伤今,在惋惜与欣慰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虚无;过松源晨饮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注释①赚:骗;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逝;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主旨本诗写诗人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也反映了诗人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主旨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词(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与明月,;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7、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8、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9、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1、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2、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15、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6、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8、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9、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完整)七年级上册最全古诗文

(完整)七年级上册最全古诗文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lún)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 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 ǔ)。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1.课内古诗词背诵【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课外古诗词背诵【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40首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40首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40首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jiū)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全部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全部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全部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南宋陆游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代: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大哥可真厉害,站在碣石山看大海呢。

你看那大海啊,水波荡漾的,那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中。

海边的树木和百草长得可茂盛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是秋风一吹起来,大海就涌起巨大的波浪,这画面感一下就有了。

然后他的想象力就像开了挂一样,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都在这大海里呢;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一个感叹,真是太幸运了,我要写首诗来表达我的志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诗人出门在外,走在青山之外的旅途上,坐着小船在绿水前面航行。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之间变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这画面多舒服啊。

天还没亮透呢,海上就升起了太阳,旧的一年还没过去,江边就有了春天的气息。

最后他想家了,就想啊,我的家书要怎么寄回去呢?只能拜托北归的大雁带到洛阳去了。

这里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有名了,有一种新旧交替的感觉,还带着淡淡的乡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在杨花飘落完,子规鸟啼叫的时候,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去了,那地方可远了,还要过五条溪水呢。

李白这哥们特别仗义,他就说我把我忧愁的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陪着你一直到夜郎的西边去。

他把明月当成信使了,这想法很浪漫,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把思念打包让月亮快递给朋友一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这个曲子可绝了。

你看他写的这些景,干枯的藤条缠着老树,树上还有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这画面有点凄凉吧。

再看那小桥下流水旁边还有人家,多温馨的画面啊,可这和漂泊的游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七年级必背古诗文全

七年级必背古诗文全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5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1.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大全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大全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大全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初中三年年进行中学古诗归纳。

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共计6篇,上册5篇,下册1篇。

上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a/chuzhong1htm,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西江月》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全部古诗词】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三、《相思》
纳兰性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赤壁》
杜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七、《江南春》
左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悠悠。

八、《古朗月行》
陆游
时时当巡游,身心在君侧。

不觉古朗月,望尽归来人。

九、《菩萨蛮》
白居易
金陵子弟小,也教蛮夷歌。

拟取银烛照,俯仰自可醉。

十、《写景》
朱淑真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包括抒情、写景、哲理等,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资料。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古诗词】初一上册必背古诗文整理 七年级上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初一上册必背古诗文整理 七年级上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初一上册必背古诗文整理七年级上古诗词大全【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酷学网提供)【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按写作顺序背诵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一、《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XXX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XXX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鹤寿》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XXX,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XXX在其中矣。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

•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竹里馆》王维(唐代)
《游山西村》陆游(宋代)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泊秦淮》隔江犹唱《后庭花》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望岳》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代)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
• 观沧海 • 曹操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年级古诗大全

七年级古诗大全

七年级古诗大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七年级上册古诗词1、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朝代】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朝代】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作者】刘禹锡?【朝代】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朝代】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作者】谭嗣同?【朝代】清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古诗词下册1、竹里馆【作者】王维?【朝代】唐译文对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朝代】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lún)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 ”。

)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éi)师矣(y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shàn)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穿井得一人
选自《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选自《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处亡)ú(w“天,积气耳,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wú)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wú)处亡(wú)块。

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然大喜。

)ì(sh然大喜,晓之者亦舍)ì(sh其人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