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b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b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b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空1.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自交.④检测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④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2.有关F1A.F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B.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C.F1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13.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3)图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5)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1)(2)(5)B.(3)(4)(5)C.(1)(3)D.(1)(2)(4)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RNA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D.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6.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与1:1 B.与2:1 C.与1:2 D.与1:17.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是携带者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②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假说一演绎法9.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10.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11.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 D.祖父12.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的是()A.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B.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C.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D.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13.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C.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14.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黄粒矮秆占,白粒高秆占,白粒矮秆,则双亲基因型是()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15.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16.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多少()A.9:3:3:1 B.3:1:3:1 C.3:1 D.1:117.孟德尔的两队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②F2表现型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④F1表现型比例⑤F2基因型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18.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19.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20.右面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②乙产生的是精子细胞或极体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④丙产生的是体细胞.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1.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个常染色体与两个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A.①④B.①③C.①②D.①②③2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存活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A.2:1 B.3:2 C.6:2:3:1 D.4:3:2:12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继续淘汰不抗锈病的植株,从理论上计算,子三代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A. B. C. D.24.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2%和18% B.34%和18% C.16%和34% D.34%和16%25.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15N标记,然后置于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当DNA分子复制n次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数为()A.2 B.2n C.2n﹣2 D.2n﹣226.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0.4,则在其互补链、整个DNA分子中,这一比值分别是()A.0.4和0.4 B.0.6和1 C.2.5和1 D.0.4和127.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在F2中重组性状的个体占()A. B. C. D.或28.在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A.3个氢键B.磷酸基一核糖一磷酸基C.核糖一磷酸基一核糖D.脱氧核糖一磷酸基一脱氧核糖29.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杂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A.图1和图2 B.图2和图3 C.图2和图4 D.图1和图43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31.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D.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32.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C.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33.把用15N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培养在14N的特殊培养液中,在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状况是()A.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4N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34.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D.④⑤35.抗V 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36.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A.组成基因的碱基数目庞大B.空间结构千变万化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D.碱基种类有许多种37.某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6%.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A.320 B.640 C.960 D.1 28038.已知某昆虫正常翅(A)对残翅(a)为显性;黑斑纹(Y)对黄斑纹(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黄斑纹.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A.Aayy、AAyy B.AAYy、aayy C.AaYY、aaYy D.AAYy、aaYy39.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分裂正常.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异常精子有()A.1个B.2个C.3个D.4个4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如何移动()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41.如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2)A细胞有条染色单体,有个DNA分子,属于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4)属于有丝分裂的有,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42.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种,体色均为黑身.如表是两个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子代性别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甲♂♀0 0 0乙♂0 0 ♀0 0 0 (1)仅根据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乙组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3)若甲组两亲本的体色均为黑色,则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4)若只考虑体色遗传,在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43.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中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1:1,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为.(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写一种组合即可)(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4.如图所示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1)图中数字2、5、6代表的物质名称:、、.(2)组成DNA的单体是图中代表的物质.假设该DNA分子中含3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1400个,那么这个DNA分子中含有的碱基T的数目有个.(3)一个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三次后15N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5N标记的DNA分子链占DNA分子全部单链的.(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可以在图中成分(填写编号)的相应位置上检测到15N.xx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B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空1.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④检测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④【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因此杂交实验过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①错误;②“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是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②正确;③演绎是假设“假说”正确时,测交过程及应得到的实验结果,其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④检测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和隐性个体测交,④错误.故选:A.2.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C.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解答】解:A、1个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A错误;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错误;C、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C.3.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采用的是测交法,即F1与隐性个体杂交.【解答】解:A、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的实验结果就不准确,A错误;B、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则容易导致统计错误,进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验证分离定律可以采用测交法(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也可以用杂合子自交的方法,其所选的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D.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3)图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5)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1)(2)(5) B.(3)(4)(5) C.(1)(3) D.(1)(2)(4)【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①有丝分裂后期,理由是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由是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有丝分裂中期,理由是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理由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解答】解:(1)根据试题的分析,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1)正确;(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以同时出现以上细胞,(2)正确;(3)图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联会,没有四分体,(3)错误;(4)根据试题分析,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4)正确;(5)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交叉互换或者基因突变,则图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否则图④不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5)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RNA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D.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B、只有加入了S型细菌中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B正确;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而不是将DNA与RNA分开,C错误;D、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细菌细胞裂解)或太短(噬菌体没有完全侵入)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正确.故选:C.6.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与1:1 B.与2:1 C.与1:2 D.与1: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据题意分析,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基因型为X T O,正常灰色(t)雄兔的基因型为X t Y,此处可以利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预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解答】解: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为X T 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 t Y,因此它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X T、O,精子的种类有:X t、Y.因此后代有:X T X t、X T Y、X t O、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和2:1.故选:B.7.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是携带者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基因的位置,然后写出相关的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解答】解:据图,该病表现为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因而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Ⅱ﹣4都是携带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4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正确;C、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Ⅱ﹣4、Ⅰ﹣1都为携带者,Ⅰ﹣2基因型正常,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0,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为携带者的概率是,C错误;D、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B.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②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假说一演绎法【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①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②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规律;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时,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选:D.9.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生物体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复制的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定律.【解答】解:A、在XY型的性别决定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而在ZW型的性别决定中,正好相反,A错误;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父亲(而不是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B错误;C、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X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相同染色体,所以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也遵循孟德尔定律,D错误.故选:C.10.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知,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 B Y和AaX B X b,全是正常翅红眼;子二代中雌果蝇中全是红眼,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是3:1,雄果蝇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比例是1:1,且正常翅与残翅之比是3:1.【解答】解:A、F1代中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错误;B、由于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母方,B错误;C、F2代雄果蝇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算是纯合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Aa:aa=1:2:1,因此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是3:1,D错误.故选:C.11.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 D.祖父【考点】伴性遗传.【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XY表示男性,XX表示女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生物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生物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含答案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 B.垂体 C.大脑皮层 D.下丘脑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 B.刺激 C.反射 D.条件反射4.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5.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 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7.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8.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9.内环境中不含A 血红蛋白B 尿素C 葡萄糖D 二氧化碳10.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11.下列激素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与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与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1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13.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 D.A、B、C 14.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是A.口服胰岛素 B.注射胰岛素C.口服或注射甲状腺激素 D.口服胰高血糖素15.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16.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C.④⑤D.②③17. 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8.参与人体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A.胰岛素 B.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素19.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20.将成熟的苹果放在未成熟的香蕉堆里会促进香蕉的成熟,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21.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依次是A.葡萄糖、效应T细胞 B.氨基酸、效应T细胞C.核苷酸、浆细胞 D.氨基酸、浆细胞2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后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后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能量的散失趋于逐渐减少C.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用“黄板”诱捕喜好黄色的蚜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则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协同进化3.以下是某水域DDT的污染状况: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鳢DDT含量(μg/kg)0.10.76.321.037.919.4124.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中数据表明DDT具有生物富集现象B.表中所列消费者中乌體的营养级最高C.DDT在生物群落各营养级间循环往复D.鲫鱼摄入的DDT有部分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4.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数量越多的地方,生物多样性就越高B.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持基因多样性的保证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6.下列关于泡菜、面包、酸奶等发酵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坛内的白色菌膜与果酒表面的菌膜中所含菌种相同B.制作面包和馒头都用到酵母菌,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与食品松软有关C.若出现泡菜发酸、面包长霉、酸奶胀袋等情况,则都不能再食用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是加入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7.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

2021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1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1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5×14=7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ARS病毒能够单独的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mRNA、甲状腺激素和人体红细胞膜都含C、H、O、N、PB.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脂肪中氢的储备量比糖类多且氧化产生的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两者均可携带遗传信息3. 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时必须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类囊体膜上没有行使催化功能的蛋白质C.线粒体的双层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D.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4.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甘蔗组织中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于白色,故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B.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组织细胞尽量分散开,有利于染色C.利用发菜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自上而下)呈黄色D.可通过溴麝香草纷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来检验酵母细菌细胞呼吸时CO2的产生6.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DNA和RNAB.都有细胞膜和拟核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有线粒体和核糖体2.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核苷酸共有8种,碱基共有5种B.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C.无机物不能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葡萄糖多3. 现有1 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 046个,羧基1 058个,由它们合成的一个含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A.1 019,1,1B.1 019,27,39C.1 016,30,42D.1 016,26,384.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5. 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A.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B.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C.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D.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6. 基因工程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是()①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相同②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③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④DNA连接酶能将含有不同黏性末端的片段连接起来。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7. 从人的胰岛B细胞中提取出总RNA,经逆转录后得到cDNA.微管蛋白基因B.以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无法得到的是() A.胰岛素基因C.生长激素基因D.RNA聚合酶基因8. 关于转化及转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Ca2+处理可促使大肠杆菌易于吸收DNA完成转化B.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C.采用显微注射法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D.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9. 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D.抗原﹣抗体杂交中目的基因产物常作为抗体10.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不需要进行的是()A.选取合适的外植体并对其进行消毒B.选择适当的分化培养基培育红豆杉幼苗C.控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D.外植体需接种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1.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错误叙述是()A.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B.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C.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生物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生物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多时定向的D.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2.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B.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C.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D.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目的基因存在于人体B淋巴细胞的DNA中5.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后导人大肠杆菌。

表达出的干扰素的第十七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成了丝氨酸,新表达的干扰素不仅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抗病活性,还提高了其储存稳定性。

该生物技术为()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6.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人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7.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C .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D .离体的植物组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8.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9.下列有关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B .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的,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 .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 .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10.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1和2的成分在比例上具有差异B .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 .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单倍体D .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11. 韭菜体细胞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各不相同的形态,韭菜是( )A. 单倍体B. 二倍体C. 四倍体D. 八倍体 12.下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B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二条染色体C.C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D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13. 用花药培养出来的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则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植株是( )A. 单倍体B. 二倍体C. 四倍体D. 八倍体14.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分)(2011秋•丹阳市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占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下列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一组是()A.垂体、甲状腺、胰腺、唾液腺、性腺B.垂体、甲状腺、性腺、胃腺、胰岛、唾液腺C.胸腺、胰岛、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D.胸腺、胰岛、肠腺、汗腺、皮质腺、肾上腺3.(2分)(xx•杨浦区一模)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乙图的a、b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4.(2分)(xx秋•丰台区期末)(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5.(2分)(2011秋•镇江期末)如图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6.(2分)(xx•丰台区一模)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7.(2分)(xx•四川)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8.(2分)(xx春•汕头期末)如图所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花盆放入暗箱中,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在图示的位置停止.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9.(2分)(xx秋•株洲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到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根弯曲向下生长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茎弯曲向上生长10.(2分)(2011•徐汇区一模)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A.m<X<n B.X=i C.n<X<i D.X>i11.(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A.23只/hm2B.80只/hm2C.92只/hm2D.160只/hm212.(2分)(xx春•荔城区校级期末)如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13.(2分)(xx秋•株洲校级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14.(2分)(xx•海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15.(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如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e点之后B.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若此图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D.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6.(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厘米的位置,结果在1分钟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17.(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A.100kg B.44.5kg C.25kg D.15kg18.(2分)(2011•安徽模拟)在腾迅QQ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19.(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孔雀开屏”的正确解释是()A.雌孔雀在雌性激素作用下的反射活动B.雌孔雀的一种生活习惯C.雄孔雀在雄性激素作用下的反射活动D.雄孔雀的“求偶炫耀”,是一种物理信息20.(2分)(xx•江苏)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21.(2分)(xx秋•文昌校级期末)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间接价值B.潜在价值C.直接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22.(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3.(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的D.图中ABC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24.(2分)(xx秋•海淀区期中)如图中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对能量的充分利用和物质的良性循环B.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提高了生态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5.(2分)(xx秋•渭城区期中)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较窄)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二、非选择题26.(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原文填空:(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就记忆而言,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研究表明: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像的脑区有关.(2)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如“桑基鱼塘”就是实现对能量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4)生态缸的设计是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5)生物圈内所有的、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7.(5分)(xx秋•高新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反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分化形成的.(2)既能参与体液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属于图中的(填数字),在图所示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是.(3)细胞④在接触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细胞⑦外,还增殖分化产生,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该细胞能迅速,快速产生抗体,该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变长、基本不变).28.(5分)(xx•朝阳区一模)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表示番茄种子播种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推测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图乙表示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激素含量变化,番茄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也具有相同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植物能有序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是.(2)图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番茄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可知促进和抑制番茄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分别是.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首先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29.(8分)(xx秋•扬州期末)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给坐标画上)(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2)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原因是.(3)若甲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则捕食者感受这种气味的细胞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根据图乙,在丙图中画出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5)若生产者在相当于乙图中的t1时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kJ.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30.(10分)(xx•长宁区一模)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通过图1所示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设图1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图2所示的关系,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kJ之间.(3)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4)由图1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和特点.31.(8分)(xx•卢湾区一模)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 为7.3,乙组pH 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理由是.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于乙组的,理由是.(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32.(4分)(xx秋•安溪县校级期末)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2)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3)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xx学年湖南省张家界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分)(2011秋•丹阳市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占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A正确;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细胞内液占,B错误;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分)(xx秋•永定区校级期中)下列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一组是()A.垂体、甲状腺、胰腺、唾液腺、性腺B.垂体、甲状腺、性腺、胃腺、胰岛、唾液腺C.胸腺、胰岛、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D.胸腺、胰岛、肠腺、汗腺、皮质腺、肾上腺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皮脂腺、胃腺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由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激素.分析解答.解答:解:A、垂体、甲状腺、胰腺、性腺属于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不能产生激素,A错误;B、垂体、甲状腺、性腺、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唾液腺、胃腺不能产生激素,B错误;C、胸腺、胰岛、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都属于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C正确;D、胸腺、胰岛、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肠腺、汗腺、皮质腺属于外分泌腺,不能产生激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内分泌腺和激素的相关知识,解答的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3.(2分)(xx•杨浦区一模)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乙图的a、b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 正确;B、⑥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C错误;D、神经纤维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2分)(xx秋•丰台区期末)(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考点: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分析:根据题干分析,(1)中的抗体可以作用于正常红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2)中该儿童不能接触病原体,说明有免疫缺陷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腹泻,故属于过敏反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属于②自身免疫病,即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即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①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5.(2分)(2011秋•镇江期末)如图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解答:解:A、在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可以发生,但肌糖原不能分解,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即促进④⑤⑥⑦,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即促进②③,B错误;D、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抑制②③,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6.(2分)(xx•丰台区一模)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说明A组小鼠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不够;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说明产生的抗体足以对付病毒.解答:解: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所以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所以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A正确;B、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所以两种情况下的病毒都具有活性.如果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那么B组小鼠就不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更不可能最后又检测出有活性的病毒,因为没有活性的病毒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也就无法繁殖产生有活性的子代病毒,B错误;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对付病毒q,所以A组小鼠全部死亡;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免疫能力产生足够的抗体对付病毒q,所以B组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C正确;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免疫能力低下,因为无法彻底消灭病毒q而全部死亡;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足以对付病毒q,所以B组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知识.解答时可以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原理、特点以等进行综合分析.7.(2分)(xx•四川)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这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B.烟草花叶病毒C.T2噬菌体D.引起AIDS的病原体3.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5.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A.600个B.900个C.1200个D.1800个6.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A.是一种诱变因素B.引起染色体畸变C.影响基因表达D.改变了色素基因7.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8.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B.1/22 C.7/2200 D.3/8009.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10.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的是列解释不合理...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11.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A.1/16 B.1/8 C.1/4 D.1/212.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是A.1/4 B.3/4 C.7/16 D.9/1613.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1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15.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16.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症D.多指症17.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18.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9.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 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B.32%C.50%D.64%20.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若向水池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22.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集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m3 2 1 000 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 000kg 35 3 600 kg③山地甘草 1 000kg 20 300 kg④滩涂沙蚕10 000kg 30 500 kgA.①B.②C.③D.④23. 赤潮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赤潮属于()A.不规则波动B.不均匀分布C.短期内暴长D.季节性消长24.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最大值)约为A 100只B 200只C 300只D 400只25.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6.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的是2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2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29.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形式的碳循环开始于A、二氧化碳在生物圈内的扩散作用B、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C、各种动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D、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呼吸作用30.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古代诗文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①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变异现象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④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3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32.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依赖于水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33. 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化石燃料大量使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34.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 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35.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36.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37.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38.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39.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是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试管号I 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40. 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41.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的是4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4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44.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45.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46.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7. 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B .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 .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48.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4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 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甲乙丙种群 数量 %( )食物大小50. 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二.填空题(共50分)51. (9分)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组合序号双亲性状父母家庭数目油耳男孩油耳女孩干耳男孩干耳女孩一油耳×油耳195 90 80 10 15二油耳×干耳80 25 30 15 10三干耳×油耳60 26 24 6 4四干耳×干耳335 0 0 160 175 合计670 141 134 191 204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2分),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2分)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2分)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分)52. (7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____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该基因可能是来自___________个体的基因突变(2)若II1和II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2分);若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_________(2分)53. (7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2分)(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54. (20分,每空2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⑴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⑵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②;③⑶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⑷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⑸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破坏55. (7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2分)(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2分)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0分)二、填空题:(共50分)51. (1)常(2)Aa (2分);3/8 (2分)(3)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2分)(4)体细胞突变(2分)52. ( 1 )隐;X ;I1( 2 ) 1/4 (2分);1/8 (2分)53.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任意一个; c(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3)1.96 (2分)54. (10分,每空2分)(1)细菌(2)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减少;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5)下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55. (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2分)(3)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2分)。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必修)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必修)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必修)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每小题答案请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2.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和卷毛B.人的身高和体重C.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D.棉花的宽叶和窄叶3.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4.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中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B.农民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通气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C.水果应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腐烂6. 下列关于基因与遗传信息、DNA、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碱基序列中蕴藏着遗传信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7.雾霾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加重雾霾的是A.使用太阳能发电 B.提倡绿色出行C.发展清洁能源汽车 D.就地燃烧作物秸杆8.4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9.人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10.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11由双链DNA的组成分析,下列相关比值在不同DNA分子中可变的是A.T/A B.G/C C.(A+T)/(G+C) D.(A+G)/(T+C)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是13.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内质网14.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GG×gg B.GG×GgC.Gg×Gg D.gg×gg15.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这个部位的膜电位变化为A.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B.外负内正→外正内负C.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D.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16.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雄性激素17. 右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其中M、N、O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C.NaHCO3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2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2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会在1℃范围内波动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5.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6.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①、④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7.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B.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9.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1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1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的是()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3.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1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15.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1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①顶端优势②根的向地性③茎的向光性④茎的背地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18.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D.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1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样方面积为1m2,样本数量足够大2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2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2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将没有感觉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吞噬细胞,b为效应B细胞,c为靶细胞24.如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图1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只与单侧光有关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C.图2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g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D.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2m之间25.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可能会降低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用标号表示).(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用标号表示)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4)在寒冷环境中,②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从而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体温调节过程属于调节.(5)O2由⑤进入①中发挥作用需要穿过层生物膜.27.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28.如图1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原因是.(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 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2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2中的(填字母)处.29.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形成冷觉的部位是.(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由于(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图中过程①、②的活动,(促进/抑制)甲状腺分泌激素,最终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疾病.3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填序号).①A<B<C ②A<C<B ③A<B=C ④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在“之前冶、“之后冶、“同时冶中选择),这是因为.(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填序号).①胰淀粉酶②胰高血糖素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神经递质.31.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2)图中c是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字母).(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数字表示).(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填字母),该细胞成熟于.3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mg/L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充分.(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图2中,与对照组切段相比,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33.植物激素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①本实验中,用IAA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关系.(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和.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xx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C.血浆 D.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故选:A.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逐渐减小;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肝细胞膜,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pH稳定则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D、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故选:D.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会在1℃范围内波动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故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A正确;B、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B正确;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正常的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D、正常的机体中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的平衡,D正确.故选:C.5.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首先要根据C处的突触的结构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然后再逐项解答.【解答】解: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导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故A错误;B、c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故B正确;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该实验只能说明d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e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d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故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也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①、④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解答】解:A、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④,然后a点兴奋,如图中②情况,后恢复为静息电位,然后b点兴奋,如图中③情况,最后a、b 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A正确;B、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④,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③、②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B正确;C、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所以会出现图①和④的情况,C 正确;D、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②情况,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③情况,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D错误.故选:D.7.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B.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识别,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A正确;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③突触间隙处的物质和④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特异性结合,但不能通过膜,C错误;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与上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D正确.故选:C.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GA,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丙氨酸(GCU)D.络氨酸(UAC)A.缬氨酸(GUA)B.精氨酸(CGA)C.2.(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那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的重新组合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4分)(xx•南通一模)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症D.多指症4.(4分)(xx•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艾滋病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 片段中碱基A占()A.19% B.21% C.23% D.42%5.(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6.(4分)(xx秋•淮南期末)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列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A.无子西瓜B.四倍体葡萄C.试管婴儿D.转基因抗虫棉二、双项选择:(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7.(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水肥充足,玉米穗大粒多B.三倍体无子西瓜C.豌豆的黄皱与绿圆类型的出现D.封建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足”8.(6分)(xx秋•东莞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纤维蛋白原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9.(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的过程是,产物是.(2)图b所示的过程是,进行的场所是,所需的原料是.(3)碱基①为,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4)若已知R链中的值为0.8,Y链中的的值为.10.(16分)(xx秋•青阳县校级期中)如图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请回答:(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图,它是由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2)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图,判断的理由是.其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3)如果都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其中肯定是二倍体的是图.(4)如果C图中的植株是由某植物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那么它是几倍体?.形成它的那个植物是几倍体?.11.(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水稻是湖北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是.(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用数字和箭头填空)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选择图中(用数字和箭头填空)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的过程:提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有人对该育种方式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的观点及理由如何?.(4)图中(用数字和箭头填空)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12.(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如图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磷脂分子才能被组织细胞①中线粒体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xx学年广东省茂名十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GA,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精氨酸(CGA)C.丙氨酸(GCU)D.络氨酸(UA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解答: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GA,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U,编码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丙氨酸(GCU).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明确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再根据题干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2.(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那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的重新组合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本题是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的考查,回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并总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A正确;B、基因分离不能产生新基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的遗传规律,B错误;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在原有基因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可以产生新基因型,C错误;D、染色体数目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4分)(xx•南通一模)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C.猫叫综合症D.多指症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举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人类遗传病分类及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4分)(xx•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艾滋病病毒属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 片段中碱基A占()A.19% B.21% C.23% D.42%考点:D 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DNA的结构特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有关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RNA病毒中碱基U的含量是1﹣(19%+26%+32%)=23%,A+U=42%,RNA病毒逆转录过程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U与A配对,G与C配对,所以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T的比例与RNA中A+U的比例相同,是42%,所以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片段中碱基A的比例是42%÷2=21%.故应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4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4分)(xx秋•淮南期末)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列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A.无子西瓜B.四倍体葡萄C.试管婴儿D.转基因抗虫棉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5)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解答:解:A、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A错误;B、四倍体葡萄也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B错误;C、试管婴儿技术是胚胎工程的应用实例,C错误;D、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二、双项选择:(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7.(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水肥充足,玉米穗大粒多B.三倍体无子西瓜C.豌豆的黄皱与绿圆类型的出现D.封建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足”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由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水肥充足,玉米穗大粒多,这是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以遗传的变异,A错误;B、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经过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C、豌豆的黄皱与绿圆类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封建社会妇女缠足产生的“小足”是后天认为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可遗传变化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同时能正确区分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8.(6分)(xx秋•东莞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纤维蛋白原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解答:解:A、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A正确;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D、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9.(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的过程是转录,产物是RNA.(2)图b所示的过程是翻译,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3)碱基①为U,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4)若已知R链中的值为0.8,Y链中的的值为1.25.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Ⅰ表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Ⅱ表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解答:解:(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为转录过程,其产物是RNA.(2)图b所示为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过程中,与DNA链上碱基A配对的是碱基U;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反密码子),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若已知R链中的值为0.8,则Y链中的的值为1.25.故答案为:(1)转录RNA(2)翻译核糖体氨基酸(3)U AUG(4)1.25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结构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16分)(xx秋•青阳县校级期中)如图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请回答:(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D图,它是由二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2)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A图,判断的理由是A所代表的植物是三倍体.其不能产生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3)如果都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其中肯定是二倍体的是BC图.(4)如果C图中的植株是由某植物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那么它是几倍体?单倍体.形成它的那个植物是几倍体?四倍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A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应为三倍体;B和C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应为二倍体;D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应为单倍体.解答:解:(1)D图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肯定为单倍体,它是由二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2)茎秆较粗壮是多倍体的特点之一,染色体组数目为奇数的植株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多倍体植株,即A图所代表的植物;A图所代表的植物是三倍体,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此不能产生种子.(3)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图中B和C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4)由配子(如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C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形成它的那个植物的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是四倍体.故答案为:(1)D 二(2)A A所代表的植物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3)BC(4)单倍体四倍体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方法:1、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2、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可育的关键是看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若是奇数,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不可育;若为偶数,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配子,可育.11.(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水稻是湖北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是3:2.(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⑤→⑦→⑧(用数字和箭头填空)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选择图中③→④(用数字和箭头填空)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的过程: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有人对该育种方式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的观点及理由如何?转基因生物不安全,要严格控制;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4)图中①→②(用数字和箭头填空)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诱变育种,③④为基因工程,⑤⑥为杂交育种,⑤⑦⑧为单倍体育种,⑨⑩为多倍体育种,⑾⑿为远源杂交.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F2,F2中能稳定遗传的占=,不能稳定遗传的占.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基因型为ddRR和ddRr,比例为1:2)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是(1+2×):2×=3:2.(2)由于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新品种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⑤⑦⑧途径.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3)在水稻中能产生人体蛋白,只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即③④途径.基因工程四部曲为: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工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应该辩证的看待,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4)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①②育种途径即诱变育种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故答案是:(1)3:2(2)⑤→⑦→⑧花药离体培养(3)③→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转基因生物不安全,要严格控制;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4)①→②点评: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12.(16分)(xx秋•茂南区校级期中)如图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12层磷脂分子才能被组织细胞①中线粒体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③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花粉过敏(其他合理答案即可).(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组织细胞,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液,⑤表示血细胞.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无机环境的物质交换,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组成物精品文档质处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均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相互渗透,淋巴循环主要是回收组织液中的多余水分和少量的蛋白质,最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解答:解:(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②③.(2)气体防止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一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膜一层膜,线粒体膜两层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层.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3)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4)营养不良可以使血浆蛋白含量血浆,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肿胀,形成组织水肿,过敏反应也可以造成组织水肿.(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故答案为:(1)②③(2)自由扩散12 三(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4)③花粉过敏(其他合理答案即可)(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区别,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J}22102 5656 噖25758 649E 撞39069 989D 额20847 516F 兯36667 8F3B 輻30139 75BB 疻25589 63F5 揵25143 6237 户.21209 52D9 務:实用文档。

2021年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2.(4分)(xx春•邗江区期中)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3.(4分)(xx春•蜀山区校级期中)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B.载体与目的基因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4.(4分)(xx•武清区校级一模)基因治疗是指()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4分)(xx春•新疆期中)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A.细胞融合B.体外受精C.胚胎移植D.胚胎分割6.(4分)(xx春•葫芦岛期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A.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一个极体时B.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时C.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三个极体时D.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极体消失时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7.(6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引发伦理问题的基因技术包括()A.克隆人B.设计试管婴儿C.体外受精D.转基因生物8.(6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下列哪组时所需要的()A.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B.不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C.加入适量的DAN连接酶D.不需加DNA连接酶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64分.9.(20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下面两幅图分别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诱导下完成,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和,其优点是.(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4)克隆羊的性别由哪只羊决定.(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完成下列哪一用途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哪个是最可能原因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10.(28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体外受精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近年来,研究者在改良培养液、培养条件,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尽量模拟体内受精和发育环境,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通过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化学物质以图更好地了解整个受精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累积效率却很低,即使胚胎培养在体内也只有5%﹣10%的成功率.(1)体外受精技术操作的对象是A.生殖细胞B.受精卵C.早期胚胎细胞D.A,B,C都是(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3)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和等几个步骤.试管牛是(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产物.克隆羊“多利”是(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产物.(4)为使动物排出更多的卵子可用处理,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收集精子的方法有、和等.体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方法有和两种.11.(6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类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原理的作用,告诫人类要善待自然.(2)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主要是.(3)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的突出优点是.12.(10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近些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之而来,化学农药的产量和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成功地将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从而使棉花植株的细胞内能合成这种毒蛋白.以后棉铃虫再啃食这种棉花时,就会摄入毒蛋白,虽吃得很饱,但不能消化,最后只能慢慢饿死.这就是转基因抗虫棉不易受到害虫侵害的原因.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体内,原因是.(2)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3)在此过程中所用的质粒载体通常来自于下列哪种微生物A.土壤农杆菌B.大肠杆菌C.枯草杆菌D.放线菌(4)某棉农在食用该抗虫棉种子压榨的棉籽油炒的芹菜后,出现鼻塞流涕,皮肤骚痒难忍症状,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又自然消失,该现象可能是(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相比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xx学年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考点:蛋白质工程.分析: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区别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实质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结果可产生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联系(1)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解答:解: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通过修改基因或创造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形状,合成新的蛋白质,A错误;B、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产生它本不能产生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新的性状,但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通过修改基因或创造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形状,合成新的蛋白质,B正确;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也是分子水平操作,C错误;D、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故蛋白质工程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的区别和联系,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具体操作,再结合所学的知识规范答题.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2.(4分)(xx春•邗江区期中)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分析: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解答:解: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4分)(xx春•蜀山区校级期中)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B.载体与目的基因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才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使得DNA分子的碱基重新实现互补配对.解答:解:A、限制酶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A错误;B、一般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载体与目的基因,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B正确;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C正确;D、采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工具,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4分)(xx•武清区校级一模)基因治疗是指()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解答:解:ABCD、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援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5.(4分)(xx春•新疆期中)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A.细胞融合B.体外受精C.胚胎移植D.胚胎分割考点:胚胎移植.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解答:解:不管是动物体内胚胎,还是通过转基因、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才能获得后代,所以胚胎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概念,明确胚胎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4分)(xx春•葫芦岛期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A.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一个极体时B.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时C.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三个极体时D.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极体消失时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分析:受精过程包括5个阶段:1、精子穿过放射冠2、精子穿过透明带3、精子进入卵黄4、原核形成5、配子融合.是否完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两个原核融合的过程.解答:解: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其中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确受精作用的标志,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7.(6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引发伦理问题的基因技术包括()A.克隆人B.设计试管婴儿C.体外受精D.转基因生物考点: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分析:1、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2、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解答:解:A、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A正确;B、设计试管婴儿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B正确;C、体外受精是指用人工方法在体外使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的技术,对治疗一些不孕不育患者是有利的,C错误;D、转基因生物引起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概念,明确两者都需要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8.(6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下列哪组时所需要的()A.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B.不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C.加入适量的DAN连接酶D.不需加DNA连接酶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需先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使其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加入适量的DAN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64分.9.(20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下面两幅图分别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诱导下完成,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特异性.(4)克隆羊的性别由哪只羊决定白面绵羊.(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完成下列哪一用途D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哪个是最可能原因C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分析:图甲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②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图乙表示克隆羊培育过程,图中a表示细胞核移植,b表示胚胎移植技术.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解答:解:(1)图甲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乙克隆羊培育过程,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4)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而性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克隆羊的性别由供核的一方决定,即由白面绵羊决定(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只有通过可遗传变异改变动物的核基因.故选:D.(6)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所以选择卵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C正确.故答案为:(1)动物细胞培养(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预防诊断治疗特异性强,灵敏度高(3)特异性(4)白面绵羊(5)D(6)C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就一定的获取图示信息能力、审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10.(28分)(xx春•汕头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体外受精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近年来,研究者在改良培养液、培养条件,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尽量模拟体内受精和发育环境,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通过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化学物质以图更好地了解整个受精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累积效率却很低,即使胚胎培养在体内也只有5%﹣10%的成功率.(1)体外受精技术操作的对象是DA.生殖细胞B.受精卵C.早期胚胎细胞D.A,B,C都是(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3)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和等几个步骤.试管牛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产物.克隆羊“多利”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产物.(4)为使动物排出更多的卵子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收集精子的方法有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等.体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方法有培养和化学诱导两种.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移植.分析:1、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产生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2、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规律.解答:解:(1)体外受精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故体外受精技术操作的对象是生殖细胞、受精卵及早期胚胎细胞.(2)体外受精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故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3)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和精子的采集和获能等几个步骤.试管牛是体外受精技术,属于有性生殖的产物.克隆羊“多利”是利用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得到的,故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4)为使动物排出更多的卵子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收集精子的方法有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等.体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猫的白毛与蓝眼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D.兔的长毛与短毛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A. B. C. D.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4.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5.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核苷酸序列C. 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人类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其等位基因B C.红绿色盲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下来的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9.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DNA 分子片段中G和T的个数共有()A. 15 B. 25 C. 40 D. 6010.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A. 5:4 B. 4:3 C. 3:2 D. 3:411.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2.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 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如图,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断之一为()A. B. C. D.13.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1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1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16.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形状异常B.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食物中缺铁引起的D.血红蛋白分子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17.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19.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叙述错误的是()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20.如图l表示已知的染色体,图2表示该染色体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几种变异.上面的字母表示有关的基因.其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全选对得3分,每题选对但没选全得1分,其他情况不得分.)21.下列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有()A.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此病表现为隔代遗传22.既可以发生于无性生殖过程中,又可以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复制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23.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2:1 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24.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25.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有8题,共65分.26.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人群中,有若干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例如,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请分析:(1)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病人又“白”(白化病)又“痴”?(2)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病人只“白”不“痴”?(3)缺乏哪一种酶时,婴儿使用过的尿布留有黑色污迹(尿黑酸)?(4)出现上述各种代谢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从上述实例中可以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27.如图表示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人体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的过程是.在人体肝脏中,有些细胞正进行②过程,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2)从图中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两大基本功能是②过程说明DNA具有遗传信息的作用;④⑤过程说明DNA具有遗传信息的作用.(3)⑤过程表示,进行的主要场所是.(4)③过程是,需要酶的参与.(5)图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28.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黑身,基因R、r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2)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已知XXY三体果蝇为雌性,能正常繁殖后代,则白眼雌果蝇(X r X r Y)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 r Y、X r、.(3)图中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4)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29.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RNA(lin﹣4)与mRNA 形成双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是,该过程需要酶、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中;在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是.(2)过程B是,图中最终形成的②③上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或不同).图中涉及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性.(4)若分析lin﹣14蛋白质编码基因,知其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其中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8%,则其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30.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同位素作了如下标记,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特性相同,请分析回答:噬菌体成分细菌成分核苷酸标记32P 31P氨基酸32S 标记35S(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此实验证明了.(2)一个标记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个,子代噬菌体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来自,模板是.(3)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移至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 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G0、G1、G2三代DNA离心后得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G1,G2.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31.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⑥相应的名称:①;④;⑤;⑥.(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构成.(3)由于不同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分子具有多样性;由于,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32.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略)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AN酶,RNA酶,蛋白酶.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实验相关内容如下表:注射的物质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第一组核酸提取物+1.如果有 1.则RNA是遗传物质2.如果无 2.则DNA是遗传物质第二组核酸提取物+3.如果有 3.则DNA是遗传物质4.如果无 4.则RNA是遗传物质(1)完成表格中有关内容的填空.第一组核酸提取物+ ,第二组核酸提取物+ .(2)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DNA,则该DNA在鸡胚细胞中复制的原料是,需要的酶有,能量为.(3)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水解后生成的最终产物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上.33.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Ⅱ与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5(2)已知Ⅱ1不是乙病的携带者,由此可以确定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Ⅰ2的基因型为,Ⅲ2基因型为.若Ⅲ1与Ⅲ5结婚,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所以我国婚姻法法禁止这种婚配方式.xx学年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猫的白毛与蓝眼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D.兔的长毛与短毛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兔的长毛与短毛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 B. C. 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根据题意: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基因型为ddR_,其概率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 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AaBb.解答:解:根据题意已知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AaBb,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占4份,Aabb占2份,aaBb占2份,aabb占1份.故表现型为黄鼠短尾:黄鼠长尾:灰鼠短尾:灰鼠长尾=4:2: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基因A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是解题的关键.4.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本题是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分布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先由题意计算出每个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共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数.解答:解:由于一条链两个互补碱基和之间的比,等于整个DNA分子的比值,所以该DNA分子中A:T:G:C=2:2:5:5.又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所以A=T=200个.复制1个DNA需要200个T,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3个新的DNA,因此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00×3=600.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结果,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碱基计算.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核苷酸序列C. 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分析: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还含有非基因片段,无论基因片段还是非基因片段均是由碱基组成的,因此,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多于基因中的碱基总数.解答:解:A、DNA分子中含有基因片段与非基因片段,其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正确.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基因是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C、基因中的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但其碱基对的排列不是随机的,C错误.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而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错误.故答:A.点评:本题主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难度一般,是一道易错题.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解答: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转化小鼠的细胞,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和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无毒,小鼠存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人类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其等位基因B C.红绿色盲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下来的考点:伴性遗传.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人类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和实例,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可以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错误;B、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B正确;C、红绿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C错误;D、女孩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 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A错误;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B正确;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也找不到15N,C错误;D、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9.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DNA分子片段中G和T的个数共有()A. 15 B. 25 C. 40 D. 60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C=G+T,即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解答: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6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 的DNA含有碱基数为60×2=1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G和T共有60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录的概念,能根据mRNA中碱基数目推断DNA中碱基数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分子中G和T的总数.10.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A. 5:4 B. 4:3 C. 3:2 D. 3:4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解答:解:由DNA该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如果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另一条链中的A:C:G:T=2.5:2:1.5:1,因此另一条链中(A+G):(T+C)=(2.5+1.5):(2+1)=4:3.故选:B.点评:对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1.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解答: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DNA(DNA中不含S元素),A错误;B、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别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C正确;。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必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必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必修)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3和5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氧气和养料及代谢废物主要是由3来运输的C.图中的3和5可以相互转化D.在3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中枢具有分析、综合各种变化的功能B.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D.感觉神经末梢能产生感觉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A.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B.b点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兴奋由b→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D.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7.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8.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9.激素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情形中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正确的是()A.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B.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1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强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1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相对增加()A.剧烈运动 B.注射一定剂量的抗利尿激素C.患糖尿病 D.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1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3.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都是蛋白质类物质14.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15.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1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17.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恋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 D.浆细胞18.如图为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②为吞噬细胞B.细胞⑤为靶细胞C.细胞③为B细胞D.阶段Ⅵ产生的物质是淋巴因子19.下列对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20.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关于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寄生在宿主细胞内B.HIV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疫苗的主要困难C.HIV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等途径传播D.HIV病毒破坏人体B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2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22.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 D.脱落酸23.下列各组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24.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丙的生长情况依次是()A.直立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生长、向右弯曲生长25.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B.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26.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27.如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生长影响的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胚芽鞘生长B.b点对应的浓度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C.c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胚芽鞘生长D.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胚芽鞘生长28.“单独二胎”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降低出生率B.调整年龄结构 C.降低人口密度 D.改变性别比例29.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A B.B C.C D.D30.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31.酵母菌是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血球计数板使用过后,可用试管刷清洗并晾干待用3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B.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D.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33.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的明暗B.地形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征34.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35.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A.B.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36.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请据图回答:(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写名称)(2)④中所含成分和(写图中序号)中的成分最为接近.(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4)饥饿时,胰岛细胞分泌的增加,它作用于图中的组织细胞,促进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37.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若在⑤处给予一适宜的刺激,则在③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为.(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3)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取决于A图的结构,在此结构中,发生信号转换的模式为.38.如图表示人体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食物缼碘,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 ,口渴时,激素⑤的释放量将 ,激素⑤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 .(2)在寒冷的冬天,人从温暖室内到室外,血液中激素③④含量迅速上升的是 (填序号);同时,皮肤血管收缩的意义是 .(3)当胰岛A 细胞活动增强时,刺激A 为 .39.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 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若在t 2时种群的数量为N ,则在t 1时种群的数量为 ,t 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原因是 .(3)该鱼在t 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 .40.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 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组别 步骤A 组B 组C 组D 组E 组F 组配制溶液 蒸馏水 200mg/L 2,4﹣D 溶液 400mg/L 2,4﹣D 溶液 600mg/L 2,4﹣溶液 ? 1000mg/L2,4﹣D 溶液选择插条选取该植物生长时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支,随机分成六等份,并编号浸泡插条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深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小时扦插及培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养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1)E组实验配制的2,4﹣D溶液浓度是.(2)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3)实验结果说明.(4)该实验还可以用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5)若要进一步探究2,4﹣D 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xx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必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等于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2.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3和5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氧气和养料及代谢废物主要是由3来运输的C.图中的3和5可以相互转化D.在3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相互渗透.【解答】解:A、人体的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A错误;B、氧气主要是通过红细胞运输的,不是通过血浆,B错误;C、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相互渗透,C正确;D、血浆中的蛋白质为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生理意义,准确理解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属于考纲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解答】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中枢具有分析、综合各种变化的功能B.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D.感觉神经末梢能产生感觉【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解答】解:A、神经中枢具有分析、综合的功能,但是不能以此来调节机体的各项活动,只能调节效应器的活动,A错误;B、效应器就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C、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D、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要有一定值的刺激才能产生感觉,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A.电流表②偏转,电流表①不偏转B.b点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兴奋由b→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D.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一共有2个;由于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流表②不偏转,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解答】解:A、由于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流表②不偏转,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A错误;B、b点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C、兴奋由b→c时经过了突触结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C正确;D、刺激b点,c点检测到电位变化,没有对照,刺激c点,b点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时候才能说明兴奋只能由b→c,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结构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A为兴奋部位,而B和C为非兴奋部分.【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提高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理解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并结合题图作答.7.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线粒体.【解答】解: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A正确;B、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所以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D、突触由①、②、③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题意中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钙离子的通透性,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可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解答】解: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故选:A.【点评】本题以Ca2+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Ca2+对该过程的影响.9.激素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情形中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正确的是()A.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B.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恐惧时,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应激能力,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引起口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渗透压,B错误;C、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通过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D、寒冷时,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维持正常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分)(xx秋•荔湾区期中)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从生物圈到各种生态系统;从大大小小的群体到每个独特的个体;个体水平以下是组成个体的器官、组织,直至细胞.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答: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由此可见,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要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1分)(xx秋•泉州期中)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答: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3.(1分)(xx•北京模拟)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中和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解答:解:A、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故A正确;B、氢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故B错误;C、氧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故C错误;D、氮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4.(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含同位素18O的H2O,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A.光反应的条件B.光能的吸收在类囊体膜上C.能产生有机物D.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光反应中水光解会产生O2,O2全来自于水.2.同位素是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解答:解:A、题干中没有关于光反应的条件,A错误;B、题干不涉及色素的分布情况,B错误;C、题干没有牵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C错误;D、通过标记水中的氧原子,发现氧气也被标记,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全来自于水的光解,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5.(1分)(xx•江苏模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水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含量的考查,回忆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糖类在活细胞中含量较少,不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错误;B、脂肪在活细胞中含量较少,不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错误;C、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不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错误;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比较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1分)(xx秋•成都期末)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6、18 B.5、18 C.5、17 D.6、17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析要获得水解后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每条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根据公式:肽键总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可以计算出肽键数.解答:解: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22肽含有22个氨基酸,水解成1个四肽、2个三肽、2个六肽,即肽链条数为1+2+2=5条.要获得水解后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每条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可推知水解后氨基总数为5个.根据公式: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可得水解后肽键总数=22﹣5=17个肽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其次还要求考生能分析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简单计算.7.(1分)(xx•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核糖、含氮碱基、磷酸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考点:D NA分子的基本单位.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据此答题.解答:解:A、DNA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萄糖,A错误;B、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B错误;C、DNA分子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糖糖,且核苷酸是DNA的初步水解产物,而不是彻底水解产物,C错误;D、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组成单位,明确DNA的初步水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而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8.(1分)(xx•北京学业考试)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干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考查,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组成蛋白质的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解答:解:A、蛋白质中肽键的元素组成和结构都相同,为﹣CO﹣NH﹣,蛋白质的多样性原因不是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A正确;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肽键的写法,对于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1分)(xx•北京模拟)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器的种类及其结构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此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生物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1分)(xx•肇庆二模)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象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解题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解:A、标本染色较深时,可以调亮视野,因此可以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正确;B、由于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B正确;C、在使用高倍镜时,应直接旋转物镜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C错误;D、在使用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象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镜,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够掌握显微镜的有关操作技能,属于简单题.11.(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的细胞一定比小的细胞复杂B.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C.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越大D.细胞体积小,不利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考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解答:解:A、生物的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大的细胞不一定比小的细胞复杂,A错误;B、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不会越大,细胞不能无限生长,B错误;C、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越大,C正确;D、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U、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7B.6C.5D.4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大豆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解答:解: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只有一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共6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分子的组成,并能将两者进行比较,说出两者的区别,再结合题干中所给碱基种类答题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1分)(xx秋•淄博期末)xx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费里和克拉格•米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以下对RNA的描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R 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B.R 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D.R NA由C、H、O、N、P等元素组成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它们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般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由于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因此甲基绿可以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色.解答:解:A、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A错误;B、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确;C、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将RNA染成红色,C正确;D、RNA由C、H、O、N、P等元素组成,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RNA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RNA的中文全称和元素组成;识记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并且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难度不大.14.(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科学家将雌黑鼠卵丘细胞(卵巢在卵细胞周围的体细胞)的核物质注人去核的棕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终产下一只克隆鼠,这只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是()A.黑色雌鼠B.白色雌鼠C.黑色雄鼠D.棕色雌鼠考点: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黑色雌鼠提供细胞核,克隆鼠就是黑色雌鼠.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根据题干分析,克隆鼠的细胞核来自雌黑鼠卵丘细胞,细胞质来自棕鼠卵细胞,在白鼠的子宫内发育,所以性状主要由黑鼠决定,则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性和雌黑鼠相同.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克隆动物的性状,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难度不大.15.(1分)(xx•上海)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C O2进入叶绿体C.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D.细胞识别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分析:本题从物质运输,呼吸过程,以及细胞的识别角度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解答:解: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需要血红蛋白,A不符合题意;B、CO2进入叶绿体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不需要蛋白质参与,B符合题意;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是无氧呼吸,需要无氧呼吸酶催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在线粒体内分解是有氧呼吸,需要有氧呼吸酶催化.而酶大多数都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细胞识别依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6.(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组成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和DNA B.蛋白质和RNA C.D NA和RNA D.D NA和脂类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解答: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及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识记能力的考查.17.(1分)(xx秋•忻府区校级期末)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下列哪个选项相似()A.葡萄糖与果糖B.二氧化碳与干冰C.声波与光波D.细胞板与赤道板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在分裂前期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而在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化,变细变长形成染色质,因此两者之间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解答:解:A、葡萄糖与果糖是两种不同物质,A错误;B、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可形成固态的干冰,因此两者属于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B正确;C、声波与光波是不同的物理形态,C错误;D、细胞板与赤道板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两个名词,前者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后者没有具体结构,只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8.(1分)(xx秋•朝阳区校级期中)下列四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有明显区别?()A.菠菜B.发菜C.紫菜D.白菜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2、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解答:解:分析各选项可知,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而菠菜、白菜和紫菜均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发菜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菠菜、紫菜和白菜的细胞内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生物的种类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19.(1分)(xx•广东)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阅读题干信息可知,依据物质跨膜运输特点,对各个选项分析做出判断.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方式是自由扩散,故A错误;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故B错误;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和能量,故C正确;D.水分子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实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特点,以及实例判断.20.(1分)(xx秋•永济市期末)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分析:本题的对酶的高效性的机理的考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解答:解:A、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C错误;D、酶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高效性是机理,对于酶的作用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1分)(xx秋•雅安期末)ATP的结构简式是()A.A﹣P﹣P~P B.A﹣P~P~P C.A~P~P﹣P D.A~P~P~P考点:A 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A 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解答:解:A、﹣代表普通磷酸键,而ATP分子只有一个普通磷酸键,A错误;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正确;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错误;D、ATP分子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其结构简式为A﹣P~P~P,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ATP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2.(1分)(xx秋•常熟市期末)植物细胞内不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B.色素蛋白的合成C.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考点: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本题是对ATP的合成过程的考查,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A错误;B、色素蛋白的合成过程是耗能过程,没有ATP的合成,有ATP的水解,B正确;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ATP,C错误;D、有氧呼吸过程产生ATP,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合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对于ATP与ADP 相互转化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3.(1分)(xx春•福州校级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催化剂不同B.环境温度不同C.试管的大小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考点:酶的特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图中所示单一变量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实验结果差异主要表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解答:解:A、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即催化剂不同,A正确;B、环境温度为无关变量,B错误;C、试管的大小为无关变量,C错误;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为无关变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变量的理解,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基础知识.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24.(1分)(xx秋•舒城县校级期末)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A.X没煮过,Y煮过,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B.X煮过,Y没煮过,因为煮过的薯片中的酶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合成C.X没煮过,Y煮过,因为过氧化氢能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D.X没煮过,Y煮过,因为薯片中的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该酶在高温中又会失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A. C、H、O、N、P B. C、H、O、NC. C、H、O D. O、H2.下列关于病毒、大肠杆菌、小麦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遗传物质 B.都具有细胞膜 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3.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

这些细胞大约有200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结构,这说明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5.组成人肝脏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A.水、蛋白质 B.水、糖类 C.蛋白质、核酸 D.核酸、水6.马拉松赛跑进入最后阶段,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7.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A.黄瓜 B.心肌细胞 C.变形虫 D.卵细胞8.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9.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需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10.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11.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滤液细线应浸入在层析液中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12.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其溶剂二甘醇进入人体后导致急性肾衰竭,临床上用血液透析治疗。

血透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用的透析管膜应具有的特点是A.全透性 B.半透性C.膜上有载体D.允许蛋白质通过13.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14.在小白兔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A.线粒体和溶酶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C.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核膜15.下列物质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①性激素②胰岛素③淀粉④消化酶⑤纤维素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16.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17.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1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19.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它所执行的功能无关B.细胞质基质只是为各种细胞器提供了水的环境C.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D.所有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20.下列叙述中,与决定蛋白质多样性无关的因素是A.肽键的数目 B.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C.核糖体的种类和数目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鉴定的理想材料22.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C.维持细胞内的小环境的稳定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24.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A.升高 B.下降 C.无变化 D.产生波动25.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A.3种B.4种 C.5种 D.6种26.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7.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A. H2O、CO2、ATPB. H2O、丙酮酸、[H]C. CO2、ATP、[H]D. CO2、O2、ATP28.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29.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①氨基酸② 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C.②→①→⑥→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30.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30,那么一个由4条肽链共28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是A. 31432B. 31486C. 31378D. 3638231.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A.细胞膜、高尔基膜、线粒体膜、核膜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32.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层不再继续收缩时,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A.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3.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在它们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含有的C、H、O 、N 原子数分别为A .9、21、4、3B .9、19、4、3C .9、19、3、3D .9、19、3、234.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 浓度的食盐水相等。

而浸在Y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A.X>Y>ZB.Y>X>Z C .Z >Y >X D .Z>X>Y3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A .②③⑤B .①③⑥C .①④⑤D .②④⑥36. 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和②所示过程都需消耗 ATPB .只有①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 .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 .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37.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 停止光照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 2浓度C. 升高CO 2浓度D. 降低CO 2浓度38.现有三支试管①、②、③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是②、③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B .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 .实验结果是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 .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④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⑤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⑥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物质跨膜运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氧气进入红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40.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41.(7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结构图解,请据图回答:(1)III和V称为。

(2)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编号是。

(3)该化合物是由个氨基酸,失去个水分子而形成的。

这种反应称为,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4)该化合物最左端的肽键水解后生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表示为。

42.(9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_____上填文字):(1)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 。

(2)与图中③所示的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有。

(3)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看,它是膜。

43.(11分)右图表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ATP 生6L/h60L/h0L/h 100806040200通气量成相对比例(t/h )CO 2释放量 O 2吸收量 回答问题:(在 [ ]中填数字,在 上填文字)(1)结构③为 ,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