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政策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封山绿化 • 就是对工程区内的现有林草植被采取封禁 措施严加保护,对宜林荒山荒地尽快恢复 林草植被,并实行严格管护,确保绿化成 果。
• 三、以粮代赈 • 对退耕还林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 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生态,保证农民 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 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 • 第 367 • • 号
《退耕还林条例》已经2002年12月6日国务 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 月20日起施行。 • 总 理 朱镕基 • 二○○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 • • • • • • •
第一章 第五条: 退耕还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 谁经营、谁受益; (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 合治理; (四)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五)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这是对该政策的实施具有原则性指导意义的重要标准。
• 环境背景 • 历史背景
环境背景
•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约3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主 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沙进人退,致使生 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资料,全国仅25度以上 的坡耕地就达606万km2。毁林开荒虽然增加了些耕地面积和粮食产 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地 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 一,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多达20多亿吨。 • 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 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 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 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 污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 上为缺水状态)、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 四、个体承包 • 就是将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的任务,采取 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户、到人,按照:谁 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 具体以责任制的形式,明确造林种草者权 益,落实管护措施,责权利挂钩,使群众 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建设做贡 献。
ຫໍສະໝຸດ Baidu
优惠政策
• 1、要实行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 的政策措施, 把握 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 退耕还林 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不反弹 。 • 2、补助政策 • 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 • 粮食: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 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不同地区确需调 整粮食供应品种的由省政府确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 标准。补助年限: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 年计算。 • 现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补助年限和粮食补助相同。 • 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 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 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 3、免征农业税。对应税 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
《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 《退耕还林条例》于2003年1月20日起实行,是 政府制定的指导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重要文件, 共包括七章内容: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规划和计划 • 第三章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 • 第四章资金和粮食补助 • 第五章其他保障措施 • 第六章法律责任 • 第七章附则
效果
• 总体效果 • 四川、甘肃退耕还林成果 四川、 • 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总体效果
•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 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 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至2007年,实施 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 (含县级单位)、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 • 以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八年,取 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中央 财政已经投入了1800多个亿,平均每一个退耕还林的农户 获得的补助达到了3500元,退耕还林还大大促进了农业产 业机构的调整。畜牧业、林果业、花草业、中药材业、旅 游观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树上了山、粮下了餐、羊 进了圈农民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 7、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 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 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 • 8、对退耕农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 者代金券发放;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形式,由各地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要尊重退耕户的意愿,其费用只能用于种 苗、造林补助。 • 9、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还林后,由县或乡统一组织, 应继续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 10、退耕还林后必须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管护好林 地免受人畜危害,确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1997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深入延安、榆林有关县 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进行了调研。1997年8月5日,江泽 民同志在《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 重要批示,要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 建设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的脆弱生态环境。提出"经过一代一代人长 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伟大 构想。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状况, 国家启动了我国生态建设中涉及面最广、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退 耕还林工程。1999年8月,朱镕基同志来延安考察后,明确提出"退耕还林、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时隔四年后,朱镕基 同志第三次到延安考察,当从飞机舷窗俯视延安大地一片绿色时,高兴地说: "没想到延安的绿化会这么快,变化会这么大。"1999年以来,延安市13个县 (区)全部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41.8万亩, 分别占陕西全省的42%和全国的10%,随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陕北黄土 地全面实施。 1999年秋季,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始。 “树上山,粮下川”,“用粮食换林草”——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乡村 就出现了这种全新理念的标语。2000年3月,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17个省 (区、市)正式启动;2002年在全国215个省(区、市)全面铺开。
政策意义
•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 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 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 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 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 “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4、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 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 间作、灌草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 • 5、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 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 位,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 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泛风沙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 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 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在雨量较多,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 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对超过 20%的经济林地,只补助种苗费。 • 6、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对象为实施退耕还林的个体农户。尚未承 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滩地造林,只给予每亩50元的种 苗补助。
• • • •
基本政策 优惠政策 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政策意义
基本政策
•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 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 一、退耕还林 •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 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 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宜草 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 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历史背景
• 在当代,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注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稳定 发展的关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99年国 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其实,早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曾经签发了一个文件,他在那个文件上 加了一段话:“由于过去山林长期遭受破坏和无计划地在陡坡开荒,使很多 山区失去涵蓄雨水的能力,首先应该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带有计划地封山、 造林、种草和禁开陡坡。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1997年开始,延安市大胆推 行"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在延长农民耕地承包期、稳定承包关系的同 时,出台了"划定责任山(沙)"、"荒山(沙)承包"、"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等 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户承包"四荒"、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到1998年 底,全市共拍卖"四荒地"485.01万亩,初步治理322.78万亩。产权关系的明 晰,使农民心里更踏实,也敢于投资了,全市有11万农户购买"四荒地",先 后投入5000多万元,比每年国家财政给延安革命老区各种补贴的总和还要多。 延安市"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内容与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 效果 第十三组
• 背景 • 内容 • 效果
背景
•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 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 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 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 可持续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根 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所制定的。具体可分为环境背 景和历史背景。
退耕还林政策内容
•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 , 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 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 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退耕还林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 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 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 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 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 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 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 生活得到改善 。
•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西部许 多地方占到90%以上。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98.9%。 退耕地造林的年度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以及历年 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 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 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 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 •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 亿亩。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延 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 户长远生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