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政策背景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指在农村地区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1. 退耕面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确定退耕面积,确保完成年度退耕任务。
2. 还林还草面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确定还林还草面积,确保完成年度还林还草任务。
3. 生态效益: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内容。
2. 资金保障:加强资金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资金到位。
3.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 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5. 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工作保障1. 政策支持:依法依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人员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4. 环境保障:加强对工作区域的环境保护,确保工作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五、工作机制1. 领导责任制: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领导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
2. 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退耕还田2023年政策
退耕还田2023年政策2023年退耕还田政策研究一、引言退耕还田是中国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因此,实施退耕还田政策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3年退耕还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细则,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退耕还田政策背景及目标退耕还田政策是指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转化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该政策的目标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三、2023年退耕还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细则1. 实施范围和对象:2023年退耕还田政策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的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包括坡耕地、沙化耕地、旱作耕地等。
实施对象为拥有或承包这些土地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等。
2. 实施步骤: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宣传政策、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
在宣传政策阶段,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提高农民的认识和理解。
在调查摸底阶段,政府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需要退耕还林的土地面积和质量。
在制定方案阶段,政府与农民协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方向、补偿标准等。
在组织实施阶段,政府负责监督和指导实施过程,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 补贴政策: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政策,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补贴标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实施方案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补贴标准是根据土地面积和生态效益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政府还将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4.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支持政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对于参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政府将优先支持其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退耕还林经验交流材料
退耕还林经验交流材料退耕还林是指将已退耕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为森林或其他自然植被类型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
这种措施在中国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以下是对退耕还林经验的交流材料,主要介绍了退耕还林的背景、目标、实施方案和成效。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破坏的加重,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的方案。
退耕还林旨在通过恢复植被、改善水土流失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退耕还林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其中,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再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的改善与恢复等。
三、实施方案:1. 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方案。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科学制定退耕还林的方案,确定退耕的土地面积和林种结构。
2. 加强科学管理。
采取科学的林木种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同时,加强对林木的抚育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健康生长。
3. 激励措施。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主动退耕还林。
如提供相应的补贴、奖励和技术支持等,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退耕还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四、成效:1. 生态环境改善。
退耕还林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的改善,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森林资源增加。
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工作,中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林木的种植和管理也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退耕还林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和增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能力得到了增强。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质量改善、水土流失减少和碳汇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的最大效益,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将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发挥到极致,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流失、碳汇能力、政策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退耕还林是指农田向林地或草地的生态恢复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退耕还林可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将部分农田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环境负担,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
退耕还林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标志,而农田向林地或草地的转变可以为各类动植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退耕还林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农田长期的耕种和施肥往往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而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肥力,有利于土壤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碳汇能力,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的省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现象也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提出了“退果还耕”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适宜水稻、茶叶、果树等作物的生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果园面积被开发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导致果树面积减少,同时农民收入也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福建省提出了“退果还耕”实施方案,通过合理规划果园资源,将一部分果园面积退耕还林或者种植粮食作物,以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目标1. 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退果还耕”,将一部分果园面积改种粮食作物,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果园资源,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
3.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退果还耕”,改善农民种植结构,提高果农收入水平。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
对全省果园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确定退果还耕的适宜区域和范围。
2. 制定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对退果还耕的果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鼓励果农积极参与。
3.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退果还耕”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果农的认识和参与度。
4. 实施落实。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和政策要求,开展退果还耕的实施工作,确保落实到位。
四、实施效果1. 农田资源利用率提高。
通过“退果还耕”,将一部分果园面积改种粮食作物或者退耕还林,有效提高了农田资源的利用率。
2. 农民收入增加。
改善了农民种植结构,提高了果农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3. 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退果还耕”,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减少了农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现象。
五、总结“退果还耕”实施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对于福建省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果园资源,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承包合同退耕还林
土地承包合同退耕还林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地承包合同退耕还林的相关内容,包括政策背景、实施原则、合同签订流程以及农户的权益保障等方面。
一、政策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农业用地更是宝贵。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许多地区的土地出现了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即通过退耕、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提高土地覆盖率,增强土地保持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1. 自愿原则:退耕还林政策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由农户自愿申请参与,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将退耕土地用于植树造林。
2. 补偿原则:对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政府给予一定的粮食、资金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3.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退耕还林的规模和布局,选择适宜的树种和造林方式。
4. 科学管理原则:加强对退耕还林土地的管护,确保树木成活率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三、合同签订流程1. 农户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户向村委会提出退耕还林申请,表达参与意愿。
2. 村级审核:村委会对农户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符合条件者,上报乡镇政府。
3. 乡镇审批:乡镇政府对村级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批,同意后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4. 合同备案:乡镇政府将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备案,并进行公示。
5. 补助发放:政府按照合同约定,向农户发放粮食、资金补助。
四、农户权益保障1. 土地承包权:农户在退耕还林后,仍享有土地承包权,合同到期后可依法继续承包。
2. 补助待遇:政府按照合同约定,向农户提供粮食、资金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3. 森林资源权益:农户在退耕还林土地上的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4. 政策扶持:政府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如贷款、技术培训等,帮助其发展其他产业。
退耕还林介绍文 -回复
退耕还林介绍文-回复什么是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指国家通过政策和措施,将原本被耕地占据的土地进行恢复和保护,使其重新变成森林覆盖区,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目的。
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及目的退耕还林政策最初于1999年在中国启动,旨在解决生态环境破坏和农业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地资源有限。
长期以来,过度的农业耕种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政策被提出和实施。
政府将一部分农田收归国有,并通过相应的植树造林项目,使这些土地重新恢复为森林覆盖区。
退耕还林旨在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政策的推行也可以为社会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进展和效果自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据统计,到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已完成退耕还林的面积超过3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和植被指数均显著提高。
这些成果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森林的恢复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地的水土流失,减少沙尘暴和水灾的发生。
其次,森林的恢复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森林还能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退耕还林政策的挑战和改进尽管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政策的实施不到位。
需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以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部分农民对于失去耕地的困扰和不满也是一个挑战。
政府需要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以缓解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此外,退耕还林政策还需要与其他环境保护政策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政策体系。
例如,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确保退耕的土地得到持续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防止退耕还林土地被非法占用和破坏。
林业典型案例
林业典型案例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有限。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高农民的收入,中国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政策实施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
政府通过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农民将耕地转为林地。
政府还积极推动林木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
3. 政策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退耕还林政策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4. 成功案例一: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势起伏,森林资源丰富。
该地区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耕地被转为林地。
森林覆盖率从政策实施前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
这一政策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 成功案例二:湖南省娄底市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理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紧张。
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林地面积大幅增加。
森林覆盖率从政策实施前的20%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
这一政策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6. 成功案例三:山西省晋中市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土地资源贫瘠,生态环境恶劣。
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
政府还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林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森林覆盖率从政策实施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30%以上。
这一政策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7. 总结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这一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各地的成功案例证明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将继续推动退耕还林政策,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面貌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土地荒芜、生态破坏等等。
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障农民的生存权益,国家启动了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背景为了推进“国土绿篱工程”的开展,加快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程的进程,我国2006年制定了关于实施乡村生态建设的决定。
其中,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2006年开始推行“四荒”补种到201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13年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建设,到2015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大工程,可以看出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程度越来越高。
二、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目的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旨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
换而言之,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旨在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内容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主要的内容包括:1、确定退耕还林区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点,政府将农业生产的耕地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区域要进行退耕还林,以保障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
2、采取科学的方案退耕还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采取科学的方案和专业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政府要进行科学论证,制定科学的方案,同时,制定退耕还林的标准和措施,确保整个退耕还林过程的可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可实施性。
3、保障农民的权益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要保障农民的权益。
政府要透明公开,通过公告等方式告知农民退耕还林的意义和政策,同时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和保障,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4、强化整改审核政府还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整改事项得到落实。
加强整改审核,定期组织审核和抽查,对存在问题的区域、单位和项目,要严肃处理,确保整改取得预期效果。
四、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意义1、保障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的约束农民在利益驱动下的滥砍滥伐、开垦过程,让原本的黄土地变成森林,保障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02
退耕还林工作实施情况
退耕还林政策宣传与培训
宣传形式多样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 形式,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和相关 法律法规。
培训覆盖面广
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退耕还林 工作人员、村干部、农民等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识和 理解。
退耕还林面积核查与确认
核查方法科学
采用遥感影像、GIS技术等科学手段,对退耕还林面积进行核查和确认,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策推动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退耕还林政策 ,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政策保 障和推动力。
退耕还林工作意义
01
02
03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增加 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壤质 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不仅有利于生态 环境的改善,还有助于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如 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促进生态建设和经 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退耕还林工作成果与经验教训
成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成功将大量耕地转 化为林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 环境。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 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发放
完善补偿资金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补偿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来源、发放标准和发放流程,确保资金的及时 足额发放。
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补偿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防止出现挪用、贪污等 问题。
其他改进措施及建议
加强退耕还林后续管理
制定详细的后续管理方案,明确管理责任和 要求,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
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引言:退耕还林是指将有效退耕地进行树林、草地、湿地、水域等生态恢复及保护性种植,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推进可持续的农村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一、政策背景:退耕还林是我国林业和农业部门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由于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2023年,我国将加大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力度,以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展开和完成。
二、补贴标准:1.土地补贴:农民通过退耕还林工作,将退耕地种植为林地、草地、湿地或水域,将分别获得相应的土地补贴。
具体补贴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执行,根据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异进行调整。
2.财政补贴:农民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所需的费用,将由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主要包括种苗费、肥料费、工人工资等。
补贴金额根据工作的规模和难度确定,确保农民在进行工作时不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退缩。
三、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2023年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
首先,将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向农民介绍退耕还林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退耕还林工人。
其次,加强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指导,随时为农民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综合评估和奖励:为了鼓励农民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2023年将引入综合评估和奖励机制。
政府将根据农民的工作成绩和贡献,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一批优秀的退耕还林工作者,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和奖励。
这将激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五、监督和执法:为了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政策的有效执行,2023年将加强对工作进展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将组织专门的检查和评估团队,定期对各地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最新
福建退果还耕实施方案最新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日前发布了《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福建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案背景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多山,林地资源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度。
二、方案内容1.明确目标: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将达到500万亩以上,其中林地占比不低于70%,草地占比不低于20%。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投入:方案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退耕还林还草格局。
3.强化保障:方案强调,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工程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4.推动产业发展: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生态经济,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方案意义《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出台,对于推动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福建省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出台,标志着福建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我们将一起探讨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意义和未 来发展展望,以及成功案例和面临的挑战。
项目背景
退耕还林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环保政策,旨在通过减少耕地面积,恢 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政策介绍
1 政策目标
通过减少农业用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持久的森林覆盖率提升。
退耕还林的意义和影响
生态保护
通过恢复森林,改善空气质量, 保护植物和动物栖息地,促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水土保持
减少耕地面积有助于防止土壤 侵蚀,并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益。
气候调节
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 碳并释放氧气,减缓全球变暖 的影响。
成功案例展示
山区退耕还林
通过退耕还林政策,山区的森林 资源得以恢复,改善了当地生态 环境,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 入来源。
2 政策措施
包括政府补贴、土地流转、种植补贴等,以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退耕还林。
3 政策效果
在国家层面上,通过该政策已经恢复了大量森林资源,提高了土壤保持能力和生态系统 稳定性。
政策实施情况
统计年份 2000 2010 2020
退耕面积(万公顷) 200 400 800
森林面积(万公顷) 150 250 350
城市退耕还林
在城市内部空地进行退耕还林, 提升城市绿化率,缓解城市热岛 效应,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沿海退耕还林
通过退耕还林保护海岸线,稳定 沙丘,防止风沙侵蚀,促进沿海 地区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挑战
1 资金支持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
2 技术难题
我国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与成功案例.
定》 指出: “ 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和围湖造 田。 对过度开垦 、 围垦的土地 , 5退耕还林工程 建设的成功案例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 、 还草、 还湖。 ” 1 9 9 8 年特大洪灾之后 , 为从根 吴起 县位 于延安市 西北 部,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 属黄土高原 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状况 ,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灾 梁状 丘陵沟壑 区, 曾是黄河 中上游地 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 后重建 、 整治江湖 、 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 把“ 封山植树 , 退耕 还林 ” 为了改变这 一现状 , 1 9 9 8 年以来, 吴起县立 足县情实际 , 紧紧抓 放在灾后重建“ 三十二字” 综合措施 的首位 , 并指出: “ 积极推行封 山 住 国 家西 部 大 开 发 和 退耕 还 林 等 历 史机 遇 , 率 先 作 出在 全 县 范 围 内 育林 , 对过度开垦的土地 , 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 , 加快林草植被 退耕 还林 、 封 山禁 牧的决定 , 在水保生态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上取 的恢复建设 , 是改善生态环境 、 防治江河水患的重大措施 。 ” 1 9 9 9 年8 得了重大成效, 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l 2 万h m , 累计完成退耕 月, 时任总理的朱镕基 同志来 延安考察后 , 明确提 出“ 退耕还林 、 封 还林 面积 1 5 3 8 6 0 h m , 种草合格面积6 4 0 0 O h m。 , 成为全国退耕还林 山绿化、 个体承包 、 以粮代赈 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 。 2 o o o  ̄1 月, 中央 面积 最大 的县。 近年来 , 吴起县坚持 以把退耕还林为主 的生态建设 2 号文件和国务 院西部地区开 发会议将退耕还林还草列为西部大开 作为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 础。 作为全 国退耕还林 “ 第一县” , 吴起县 发 的重要 内容 。 3 月, 经国务 院批准 , 国家林业局 , 国家计 委、 财政部 积极 响应市委、 市政府 的号 召, 向纵深化 发展 。 在未来三年 内, 把吴 联合发 出了( ( 关于开展2 0 0 0 年长江上游 、 黄河上 中游地 区退耕还林 起境 内 1 . 7 7 j h m2 2 5 度 以 上 的坡 耕 地 全 部 退 耕 , 提 前 完成 二 次 退 耕 。 ( 草) 试点示范 工作 的通知》 ( 林计 发【 2 0 0 0 ] 1 1 1 号) , 退耕还 林还 草试 点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退耕还林项目一、项目背景退耕还林是指国家政府对农村耕地进行恢复、保护、整治和再利用的一项重要工程,目的是通过增加林地面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项目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侵蚀,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增加林地面积:通过退耕还林项目,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退耕地为森林,为生物提供安全和稳定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改善环境质量:通过退耕还林项目,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4.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和恢复退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调研:明确项目区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和资源分布,确定实施方案。
2.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和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预算、时间计划、资源需求等。
3. 耕地退还:确定退耕政策和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农田退还给林业部门,确保土地退耕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4. 林地布局规划:根据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要求,制定林地布局规划,确定退耕地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包括树种选择、造林密度、绿化工程等。
5. 种植和管理:按照规划进行退耕地的造林和管理工作,包括栽植树苗、疏伐、植被保护等,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和土壤的保护。
6. 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退耕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包括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7. 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评估项目的成效和效益,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实施策略。
四、项目保障措施1. 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激励和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退耕还林是指国家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耕地还原为林地。
这既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文将从退耕还林的背景、实施方案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退耕还林的背景退耕还林作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凸显。
耕地过度利用导致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
而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恢复农田土壤的生产力,使农田得到充分休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越来越强。
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这对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退耕还林也是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和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大量农田闲置,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农业资源,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不景气。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使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方案。
1. 制定规划策略:各级政府应制定退耕还林的规划策略,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
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退耕还林政策,注重因地制宜,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2.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进退耕还林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意义和好处,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3.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政策、贷款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推动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____年是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年份,制定实施方案是确保工程取得实质进展的前提条件。
二、总体目标____年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耕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面积达到500万公顷,实现耕地面积减少。
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退耕还林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政府将为退耕还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合规进行。
加强对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监督,防止资金浪费和腐败行为。
3、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关注度。
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政策和技术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4、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加强退耕还林相关科研和技术研发,提高退耕还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推广先进的耕地退化修复技术和林木种植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和质量。
5、推进农民增收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引导农民从事林业经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林业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6、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加强对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取得实质进展。
四、推进措施1、加强政府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项目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耕地,重点区域包括:1.沙化土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四、项目内容1.退耕还林(1)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乔木、灌木树种。
(2)造林模式:采取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模式,提高造林成活率。
(3)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4)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效。
2.退耕还草(1)草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草本植物。
(2)草地建设:采取人工种植、飞播、草地改良等方式,提高草地质量。
(3)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防止过度放牧,确保草地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评估。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实施造林: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农民进行造林、种草。
5.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草地的抚育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6.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六、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项目任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等。
2.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造林种草技能。
4.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5.监督保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而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文将分别从政策背景、补贴政策内容、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政策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田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农田退耕还林政策。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能提供农民在农田退耕过程中的合理经济补偿,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补贴政策内容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农民补偿政府将提供相应的退耕还林补偿金给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
补偿费用将根据农田面积和地区的不同进行计算,并确保农民能得到合理的补偿。
这将帮助农民稳定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经济支持。
2.养老保险政府将为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并有助于确保他们的后期生活质量。
这将为农民提供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参与退耕还林行动。
3.培训和技术支持政府将组织相关培训课程,为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这将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4.土地保护和管理政府将加大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力度。
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退耕还林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政策影响2023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影响:1.生态环境改善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2.农民收入增加退耕还林政策对参与农民提供了相应的经济补偿,这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3.农村就业机会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将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的森林资源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基础,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5.生态文明建设退耕还林政策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交流材料
退耕还林交流材料退耕还林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重要农村政策,旨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退耕还林的交流材料,共1000字。
一、退耕还林政策背景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农村政策。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农民生活质量低下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决定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退耕还林政策的目标1. 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将耕地还原为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使得退耕地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农林牧渔产业协调发展。
3.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农民可以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措施1. 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农民、企业等各方的合作机制,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2. 完善经济激励措施:为农民提供经济补偿和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发展,增加收入来源。
3. 加强技术支持: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培训,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退耕还林的技术要求,提高林业经营效益。
4.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退耕还林的良好氛围。
四、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效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2.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通过参与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等项目,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个体承包 • 就是将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的任务,采取 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户、到人,按照:谁 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 具体以责任制的形式,明确造林种草者权 益,落实管护措施,责权利挂钩,使群众 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建设做贡 献。
优惠政策
• 1、要实行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 的政策措施, 把握 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 退耕还林 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不反弹 。 • 2、补助政策 • 退耕地还林补助标准 • 粮食: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 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不同地区确需调 整粮食供应品种的由省政府确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 标准。补助年限: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 年计算。 • 现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补助年限和粮食补助相同。 • 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 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 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 3、免征农业税。对应税 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
•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西部许 多地方占到90%以上。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98.9%。 退耕地造林的年度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以及历年 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 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 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 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 •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 亿亩。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延 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 户长远生计问题。
•
•
•
•
1997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深入延安、榆林有关县 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进行了调研。1997年8月5日,江泽 民同志在《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 重要批示,要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 建设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的脆弱生态环境。提出"经过一代一代人长 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伟大 构想。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状况, 国家启动了我国生态建设中涉及面最广、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退 耕还林工程。1999年8月,朱镕基同志来延安考察后,明确提出"退耕还林、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时隔四年后,朱镕基 同志第三次到延安考察,当从飞机舷窗俯视延安大地一片绿色时,高兴地说: "没想到延安的绿化会这么快,变化会这么大。"1999年以来,延安市13个县 (区)全部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41.8万亩, 分别占陕西全省的42%和全国的10%,随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陕北黄土 地全面实施。 1999年秋季,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始。 “树上山,粮下川”,“用粮食换林草”——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乡村 就出现了这种全新理念的标语。2000年3月,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17个省 (区、市)正式启动;2002年在全国215个省(区、市)全面铺开。
《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 《退耕还林条例》于2003年1月20日起实行,是 政府制定的指导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重要文件, 共包括七章内容: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规划和计划 • 第三章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 • 第四章资金和粮食补助 • 第五章其他保障措施 • 第六章法律责任 • 第七章附则
• 环境背景 • 历史背景环 Nhomakorabea背景•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约3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主 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沙进人退,致使生 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资料,全国仅25度以上 的坡耕地就达606万km2。毁林开荒虽然增加了些耕地面积和粮食产 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地 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 一,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多达20多亿吨。 • 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 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 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 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 污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 上为缺水状态)、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 • 第 367 • • 号
《退耕还林条例》已经2002年12月6日国务 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 月20日起施行。 • 总 理 朱镕基 • 二○○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 • • • • • • •
第一章 第五条: 退耕还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 谁经营、谁受益; (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 合治理; (四)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五)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这是对该政策的实施具有原则性指导意义的重要标准。
• 4、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 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 间作、灌草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 • 5、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 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 位,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 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泛风沙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 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 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在雨量较多,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 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对超过 20%的经济林地,只补助种苗费。 • 6、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对象为实施退耕还林的个体农户。尚未承 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滩地造林,只给予每亩50元的种 苗补助。
历史背景
• 在当代,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注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稳定 发展的关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99年国 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其实,早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曾经签发了一个文件,他在那个文件上 加了一段话:“由于过去山林长期遭受破坏和无计划地在陡坡开荒,使很多 山区失去涵蓄雨水的能力,首先应该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带有计划地封山、 造林、种草和禁开陡坡。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1997年开始,延安市大胆推 行"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在延长农民耕地承包期、稳定承包关系的同 时,出台了"划定责任山(沙)"、"荒山(沙)承包"、"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等 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户承包"四荒"、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到1998年 底,全市共拍卖"四荒地"485.01万亩,初步治理322.78万亩。产权关系的明 晰,使农民心里更踏实,也敢于投资了,全市有11万农户购买"四荒地",先 后投入5000多万元,比每年国家财政给延安革命老区各种补贴的总和还要多。 延安市"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政策意义
•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 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 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 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 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 “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效果
• 总体效果 • 四川、甘肃退耕还林成果 四川、 • 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总体效果
•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 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 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至2007年,实施 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 (含县级单位)、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 • 以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八年,取 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中央 财政已经投入了1800多个亿,平均每一个退耕还林的农户 获得的补助达到了3500元,退耕还林还大大促进了农业产 业机构的调整。畜牧业、林果业、花草业、中药材业、旅 游观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树上了山、粮下了餐、羊 进了圈农民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内容与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 效果 第十三组
• 背景 • 内容 • 效果
背景
•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 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 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 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 可持续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根 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所制定的。具体可分为环境背 景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