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节软横跨.

合集下载

软横跨与硬横跨

软横跨与硬横跨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四、软横跨故障
1、软横跨接地侧绝缘子串因污染严重网络击穿或损坏,造成接触 网接地故障。 2、分段供电用的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或损坏,当一部分接触网 设备停电检修时,带电部分接触网设备因分段绝缘子串污染严重闪络 或损坏而造成接触网的接地故障。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铅垂距离太小,受电弓抬升接触网,造 成受电弓刮坏下部固定绳故障。 4、接地侧或分段的绝缘子串中,杵头连接部分弹簧销脱落,线索 松弛或上人作业时绝缘子串下垂,材头从绝缘子串中脱落,造成软横 跨线索抽脱故障。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正弛度严重),受电弓刮断下部固定绳 故障。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站场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在接触网施工和改造中十分重要,因为软横跨在 架设时跨越很多股道,受运输干扰比较大,而且可调节的裕度较小。因此, 一般要求软横跨挂设时一次到位,尽量避免返工,所以软横跨前期的预制和 计算十分重要。 在施工和改造中曾采用抛物线计算法、图解法、实测法等,这些方法虽 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够,故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负载计算法的步骤为: 测量并计算安装结构参数,确定负载,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求算横向承力索 分段长度和总长度,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以及结果校验。
方法二:先假设最低点,然后用分界力校验
zz
tc rv
先拟定计算软横跨最低点(一般奇数股道选中间股道、偶数股道选中间 股道负载较大一侧)。
计算子力矩用 从最低悬挂点 分开,各侧股道悬挂负载分别对悬挂点A、 B的力矩值: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软横跨计算(含公式)

软横跨计算(含公式)

左F4
左a4
左K4 0.00 左b4 0.00
8.22
2.80 左F5 左F6 左F7 左F8
左a5 左a6 左a7 左a8
左K5 0.00 左b5 0.00
左K6 0.00 左b6 0.00
左K7
0.00 左b7 0.00
左K8
0.00 左b8 0.00
右F1 123.0306 右a1 7.77 右K1 1.51 右b1 7.92
连接 重量合
方式 计 5.7 1.1 3.2 1.1
(无 (kg)
弹簧 补偿 器)
扣料长 度
1.65
0.08
0.84
0.05
上下 部固 定绳
上下部 固定绳
1150耳 环杆
双耳连 接器
弹簧补 偿器
双耳连 接器
双重硅 胶绝缘

70双耳 楔形线

连接 重量合
方式 计 3.6 1.1 7 1.1 3.2 1.1
32.46
横向承力索总长(计算2)
32.23
0.5
横向承力索复核
32.23
支柱 地线 孔或 基础 面与 最高 轨面 的高 度 差; 低为 “”、 高为 “+
右节点(中) 右节点(下)
节点5 节点7 节点10a 节点14 节点12
11.1 11.1
5.49 10.27 9.98 8.83 4.95
2.62 2.62
三片绝缘子 四片绝缘子
三角联板 双联碗头挂板
Z-7型挂板 复合绝缘子 双横承节点8 单横承节点8 固定绳节点8
17.2 22.1 1.47 1.2 0.91
13
5.4 5.4
0.438 0.584 0.06 0.06 0.07 1.37

软横跨的计算

软横跨的计算

1、确定有关参数①m CX m CX 5.3,4.621== ②m mm Ha b /33.5321=-==δδ ③mm h S H H d h 824)(1111111=-+==δδmm h S H H d h 786)(2222222=-+==δδ(考虑到支柱受力后内倾及挠度影响,取mm d mm d 700,80021==)④m a m a m a m a m a m a md CX a m d CX a 5,6,4,9,5,42.4,2.7765432228111=======+==+=mm s mm s 180,53021-==⑤mm H H 1500021==⑥mm C S H H H H f h X 736070)(min 111=--+++-=上下mm C S H H H H f h X 665070)(min 222=--+++-=上下2、确定悬挂负载悬挂点1Q 负载为:N a a a a P G J Q 1217026.110)(106548.1)]21701.11708.0(70[21111151=⨯⨯++⨯⨯+⨯⨯+⨯+=++=悬挂点2Q 负载为:Na a P G J Q 2156026.110)(2106548.1140232272=⨯⨯++⨯⨯⨯+=++=悬挂点3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1781026.110)(106589.1]217070[433353=⨯⨯++⨯⨯+⨯+=++=悬挂点4Q 负载为:N Q Q 178134==悬挂点5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1134026.110)(106548.170655555=⨯⨯++⨯⨯+=++=悬挂点6Q 负载为:N a a P G J Q 2207026.110)(2106548.1170766666=⨯⨯++⨯⨯⨯+=++=悬挂点7Q 负载为:Na a a a P G J Q 1227026.110)(106548.1)]21701.11708.0(50[878877117=⨯⨯++⨯⨯+⨯⨯+⨯+=++=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利用对A 点悬挂点求支座反力的方法来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N l l X Q F K KK B 60472171=+=∑= N F Q F B k K A 545671=-=∑=0302321>=---N Q Q Q F A 014794321<-=----N Q Q Q Q F A则悬挂最低点便出现在悬挂负载4Q 所在的悬挂点,即第一股道上方。

支柱与基础PPT课件

支柱与基础PPT课件

11.3
267
550
10.8
280
550
11.7
413
705
11.2
425
705
12.2
400
705
11.7
413
705
15.5
300
920
15.5
300
920
15.5
300
920
196
290
900
100
200


1330
200
290
400
100
200


1260
213
291
900
100
200


1730
2024/8/2
• 2、锚柱 在接触网锚段关节处或其他接触网下锚的地方需设锚柱,锚柱承受两个方向的负荷,在垂直线路方向
起中间支柱的作用,在顺线路方向,承受接触悬挂下锚的全部拉力。锚柱分为带下锚拉线和不带下锚拉线 两种,分脚式钢柱用作锚柱时可不带拉线,其余锚柱用作下锚时均带拉线。
2024/8/2
2024/8/2
2024/8/2
第一节 支柱与基础
•预应力钢筋混泥土支柱
• 材质: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和高标号的水泥制成。 • 优缺点:无需打基础、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
长、无需进行维修、节省钢材;比较 笨重、经不起碰撞。 • 分类:从形态上分 方形 横腹杆式
斜腹杆式 圆形杆(超高强混泥土等
径支柱) • 型号 2024/8/2 及规格:
第一节 支柱与基础
普通钢柱表示为:如
G 21。550
式中,G—普通钢柱; 250—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支柱容量(KN·m); 15—钢柱本身的高度(m)。

第8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

第8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

第八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软横跨装置是车站多线路接触悬挂的支持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弹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稳定性差,调整不便的缺点。

第一节软横跨结构软横跨由支柱、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及连接零件组成,其结构形式如图8-1-1所示。

图8-1-1 软横跨结构图一、软横跨支柱与线索1、支柱软横跨支柱一般采用桁架式钢柱,只在跨越四股道及以下的小站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

软横跨由两棵支柱构成一跨式,最多跨越的股道数不超过8道,超过8道时采用两跨或三跨式。

软横跨根据跨越的股道数目的不同,一般采用13m或15m钢柱,它承担着接触悬挂及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

2、横向承力索横向承力索承担着悬挂及软横跨装置的全部垂直负荷,为减少支柱容量,横向承力索弛度较大,一般为横向跨距的1/8~1/10。

当软横跨悬挂6组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并列的两条承力索称为双横承力索,否则采用单横承力索。

横向承力索一般采用Gj-70镀锌钢绞线或LXGJ-80、LXGJ-100镀铝锌钢绞线。

3、上部定位索上部定位索用于固定纵向承力索,承担着纵向承力索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呈水平,可略有负弛度。

一般采用GJ-50或LXGJ-50钢绞线。

4、下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用于固定接触线,承担着接触线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及使用线材同上部定位索。

二、软横跨节点软横跨为多组接触悬挂的定位而设置,由于车站线路情况不同,对悬挂定位要求不同,软横跨的安装形式也不同,为了方便起见,把这软横跨装置划分成不同的节点,每一节点表示一种安装形式,这样就可以把不同形式的软横跨看成是不同节点的组合。

1、节点1、2节点1、2用于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在钢柱上的固定,其中,节点1用于非站台侧,节点2用于站台侧,节点形式见图8-1-2及8-1-1零件表图8-1-2 节点1、节点2安装图软横跨固定角钢选用表表8-1-2采用双横承力索时,绝缘子由腕头挂板及V型联板与双横向承力索连接,其他零件不变,如图中所示。

软横跨

软横跨

(二)作业方法、步骤
• ⒈ 链形悬挂软横跨几种装配形式
• ⑴ 半补偿链形悬挂软横跨装配形式及节点类型图见图
各结点所代表的形式和含义
• • • • • • • 结点1、2是软横跨在钢支柱上的装配形式(1表示非站台,2表示 站台侧)。 结示站台侧)。 结点5 相当于一般中间柱的定位装配形式,是最主要的悬挂方式 之一,在全补偿链形悬挂时,悬吊承力索的鞍子改为滑轮。 结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的定位装配,两组悬挂均为工作支, 两根接触线的高度一致。 结点8、9分别表示软横跨的绝缘分段和有中间站台的下部定位绳 的绝缘分段。 结点10表示一组悬挂为工作支定位,另一组悬挂为非工作支定位。 结点11、12表示两种形式的非工作支定位,其中结点11抬高量较 小,结点12抬高量较大,为直接去下锚。
⒉ 绘制软横跨布置示意图
• 根据接触网施工平面布置图标示的节点类型号、线间距、 拉出值等绘制节点安装示意图
⒊ 软横跨测量内容
• 测量方法
• 按平面图、现场支柱及股道实际状况绘制测量示意图
⒋ 软横跨横向承力索长度计算
• 根据负载进行计算
根据平面布置图绘制出软横跨计算示意图
A、B——横向承力索在两支柱上的 悬挂点;T——支柱反力的水平分 力,即承力索的水平张力; FA、FB——A、B支柱反力的垂直 分力;ƒ1、ƒ2——A、B支柱悬挂点 分别至横向承力索最低点的铅垂距 离; Ɩ 1、Ɩ2——A、B支柱悬挂点分别至 横向承力索最低点的水平距离;L— —两支柱悬挂点的水平距离; Q——各悬挂点负载;X——各负载 悬挂点至支柱悬挂点的水平距离; a——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 b——相邻悬挂点间的垂直距离; c——横向承力索相邻悬挂点间的距 离;h——A、B悬挂点高差,h=ƒ1 -ƒ2;

软横跨各节点说明

软横跨各节点说明

软横跨各节点解释
在站场上,多股道的接触吊挂借助于单根或数根横向线索吊挂到安插在这些线路两侧的两根支柱上,这种装配称为软横跨.
(1)节点1:用于软横跨在钢柱上的装配;
(2)节点2:用于软横跨在钢柱上的装配,通经常应用于站台上的钢柱;
(3)节点3:用于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
(4)节点4:用于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节点4通
经常应用于站台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柱;
(5)节点5:用于软横跨在一般中央柱上的装配
(6)节点6:用于道岔柱L型装配
(7)节点7:用于道岔柱LY型装配
(8)节点8:用于股道间电分段,股道间电气离开(股道间绝缘).
(9)节点9:用于下部固定绳跨越根本站台(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不必绝缘子离隔)
(10)节点10:一支为工作支,一支为非工作支,非支举高200㎜
~250㎜,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一般为直线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节点.为反偏向.
Z10a暗示受力为同偏向,Z10b暗示受力
(11)节点11:非工作支举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下方经由过程,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2)节点12:非工作支举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上方经由过程,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3)节点13:中央站台电分段,站台上方安然分段,股道间电气离开.(有站台请求电气离开的股道之间,13节点相当于8节点和9节点的归并)
(14)节点14:站场防串中间锚结,下部同节点5.。

第十二节软横跨硬横跨ppt

第十二节软横跨硬横跨ppt
3.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 5 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 , 5 股道以上不超过 200mm 。
4.直吊弦用两股 4.0mm 镀锌铁线扭合制成,上端通过 横向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 力索上,下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 夹或 U 型线夹(定位环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 应在承力索的正上方。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正弛度严重),受电弓刮断下 部固定绳故障。
软横跨检修标准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 补强。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 绳的距离应不小于 400mm ,即 最短直吊弦长度不应小于 400mm 。直吊弦应处于铅垂状态, 偏斜不超过 ±100mm 。
第十二节 软横跨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项目二 软横跨检修要求和故障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软横跨、硬横跨基本结构; 2.掌握 14 种软横跨节点结构及用途; 3.掌握软横跨预制中的负载计算法; 4.掌握软横跨检修标准; 5.了解软横跨的检调方法。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一、概述
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 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 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7、节点 14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7、节点 14
节点14为站内软 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 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8、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 接触线高度不得超过6500mm,轨面较低时,可采用按大于 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接触线高度超过 6500mm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17软横跨

17软横跨

软(硬)横跨软(硬)横跨一、简介二、技术标准三、检修工艺及方法(一)、检查(二)、更换(三)、调整(四)、紧固四、风险与控制五、安全注意事项一、简介软(硬)横跨指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支柱的装配方式。

1、软横跨组成12341234支柱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2、软横跨安装形式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设地点和接触网线路情况而定,为简化软横跨结构表示方式,使用“节点”来划分不同的软横跨结构。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钢柱2:横向承力索3:上部定位索4:下部定位索节点1、2用于软横跨与地面13M或15M高钢柱的连接结构,节点1用于非站台侧的连接。

适用范围节点一15:固定角钢6:角形垫块7:600杵头杆8:悬式绝缘子9:79杵座楔形线夹10:1600杵头杆11:50杵座楔形线夹1:钢柱2:横向承力索3:上部定位索4:下部定位索5:固定角钢适用范围节点1、2用于软横跨与地面13M或15M高钢柱的连接结构,节点2用于站台侧的连接。

当CX大于6M时,节点2的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下移,且与上、下部定位索绝缘子串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另将悬吊上部定位索的吊弦外移至点画线处。

节点二6:角形垫块7:600杵头杆8:悬式绝缘子9:79杵座楔形线夹10:1600杵头杆11:50钢绞线12:50双耳楔形线夹13:球头连棍14:50杵座楔形线夹15:直吊弦16:承力索线夹17:定位环线夹18:U形线夹1:170钢筋混泥土支柱2:横向承力索3:上部定位索4:下部定位索5:520固定角钢适用范围节点3、4用于软横跨与地面12M以上高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节点3用于非站台侧。

当一对软横跨的一侧安装开式螺旋扣后,另一侧取消。

节点三6:630固定角钢7:400耳环8:双耳连接器9:焊接杵环10:悬式绝缘子11:双耳挂板12:开式螺旋扣13:70双耳楔形线夹14:50杵座楔形线夹1:170钢筋混泥土支柱2:横向承力索3:上部定位索4:下部定位索5:520固定角钢6:630固定7:400耳环杆适用范围节点3、4用于软横跨与地面12M以上高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节点4用于站台铡的连接。

软横跨(手工计算)

软横跨(手工计算)

软横跨软横跨计算过程是一个烦琐、重要的过程,身为技术人员是应该灵活掌握的,随着电脑普及时代的来临虽然有了软横跨的计算软件,但是它也仅仅是简化了其中的部分过程。

软横跨一般可以分为测量、负载计算、扣除尺寸和绘制预制图等几个步骤。

计算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测量数据计算和计算出的参数数据都是为最后的计算做的铺垫,软横跨的计算过程是个环环相扣的,所以软横跨的计算是个细心严谨的过程。

一、软横跨的测量数据:1、最高轨面的测量: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找到最高轨面,一般为正线股道,并将其标注在两钢柱的田野侧,此高度作为软横跨固定角钢和支柱斜率的测量点。

如下图所示:5道3道道道4道最高轨最高轨2、轨间距的测量:就是软横跨所悬挂跨越的两钢柱间的股道间距与两钢柱外沿距离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侧面限界测的是内沿,软横跨钢柱计算是测的是钢柱外沿)。

如下图所示:L总=3.85+5+5+5+5+3.90,总长只是闭合分段长度使用,我们在计算时所需要的数据只是分段数据,但只有在分段相加得数与总长得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分段长度。

3、在计算软横跨的步骤中,线间距在相对于股道间就是直接取值,只是在两边支柱侧面限界处取的是支柱顶端软横跨横承悬挂点(线路侧)和上下部固定绳悬挂点(田野侧)距离相邻股道中心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2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取左侧支柱为1、右侧支柱为2,如上图标识,左侧横承悬挂点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上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下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则右侧横承及上、下部固定绳的取值分别为a2、a2,、a2,,。

我们在测量时测的是最高轨面在支柱外沿底部上的位置,而软横跨横承的悬挂位置是在钢柱顶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的限界与实测限界存在钢柱斜率的偏差。

我们测量出钢柱顶部与最高轨标适处的支柱斜率,如上图虚线所示,再依次计算出横承、上、下部固定绳针对软横跨的计算需要对相邻股道的距离。

软横跨

软横跨

电气工程系:陈健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目的:1、了解硬横跨的结构及作用;2、掌握软横跨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3、掌握软横跨14种节点的类型。

复习旧课要点:1、隔离开关的型号、结构及检修标准。

2、电连接的分类、结构及检修标准。

一、软横跨1.定义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2.组成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称为软横跨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软横跨直吊弦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3.各部件的作用⑴横向承力索: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悬挂6支以上接触悬挂时,无论跨越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5支及一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

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而选用GJ-70镀锌钢绞线。

⑵上部固定绳: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⑶下部固定绳: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3.各部件的作用⑷软横跨绝缘子: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⑸吊弦: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吊弦将鞍子或悬吊滑轮与定位环线夹连接起来。

4.分类绝缘软横跨和非绝缘软横跨1.定义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二、硬横跨2.分类吊柱硬横跨和定位索硬横跨。

定位索硬横跨广州地铁门形架软横跨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4种节点类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三、软横跨的节点1.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形式,适用于13m或15m高的钢柱,其中节点2用于站台上钢柱的连接。

接触网4-3第四章 软横跨

接触网4-3第四章 软横跨

Cm-1
Q1
Q2
Qj-2
a1
a2
aj-2
aj-1
2020/4/17
Qj-1 aj
Qi aj+1
Qj+1 aj+2
Qj+2 am-`
Qm-1 am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㈤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习题课
试确定如图2—11—20所示钢柱双横软横跨的结构尺寸。支柱类型
软横跨
一、软横跨的结构 组成: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 软横跨节点。
2020/4/17
软横跨
二、软横跨的节点
2020/4/17
软横跨
二、软横跨的节点
结点1、2:表示软横跨在钢柱上的装配形式(1表示非站台 侧,2表示站台侧)。
结点3、4:表示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形式(3 表示非站台侧,4表示站台侧)。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020/4/17
软横跨
三、软横跨绳索的预制及计算
2)图解法:将已知的数据按一定比例,绘在坐标纸上,然后用 曲线尺寸描绘横向承力索的悬线,在吊弦固定点外,将悬线 和上部定位索间引垂线即得吊弦长度。

软横跨过程

软横跨过程

软横跨预配计算一、执行接触网计算软件进入软件主菜单,选定“软横跨预配计算”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依次完成基本数据、原始数据输入。

见界面1二、节点分类、重量求解及分摊:1、节点分类:钢柱:节点1A、1B、1C、1AS、1BS、1CS节点2A、2B、2C、2AS、2BS、2CS混凝土柱:节点3A、3B、3C、3AS、3BS、3CS节点4A、4B、4C、4AS、4BS、4CS钢柱绝缘子串下移:节点5A、5B、5C、5AS、5BS、5CS混凝土柱柱绝缘子串下移:节点6A、6B、6C、6AS、6BS、6CS 跨越非电化股道双重绝缘:YP跨越非电化股道单绝缘:WP中间:节点5道岔:节点6、节点7绝缘:8A、8B、8C、9A、9B、9C、13A、13B、13C、13D、13E、13G锚段关节:10A、10B、10C非支:11、12中心锚结:142、计算结构参数:根据支柱型号由支柱参数表查询支柱参数,根据原始数据输入表:S上=上固绳至纵向承力索距离+结构高度+导线高度2.1、计算横承驰度钢柱:F1=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最短吊弦长度-S上F2=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最短吊弦长度- S上混凝土支柱:F1=10.8+支柱埋深- S上-最短吊弦长度F2=10.8+支柱埋深- S上-最短吊弦长度2.2、计算横承端点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横承端点处支柱宽度-支柱挠度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支柱高度-横承端点至柱顶高度+支柱埋深)-支柱挠度-耳环杆长2.3、计算上部定位绳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S上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S上2.4、计算下部定位绳处至相邻股道悬挂点距离钢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导线高度+下部定位绳至导线距离)+拉出值±定位器水平长度(拉出值>0取“-”,反之为“+”)混凝土支柱:a1’’=侧面限界+支柱斜率×(导线高度+下部定位绳至导线距离) +拉出值±定位器水平长度(拉出值>0取“-”,反之为“+”)3、绝缘子分摊重量:L:=a1+a2+……+a m-1+a m1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1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1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c1={ a12+[F〃a〃(L-a)]2/L4}1/2单横:G1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1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2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d1’’/ a1’’)双横:G2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 d1’/ a1’+ d1’’/ a1’’)双横:G2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2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双横:d1=双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双横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2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双横:G2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3A、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B: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C: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A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B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0.2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c1={ a12+[F〃a〃(L-a)]2/L4}1/2单横:G3B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3CS:单横:d1=双耳连接器(0.08)+焊接杵环(0.18)+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五片绝缘子瓷间隙长/2d1’=上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d1’’=下部定位绳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4c1={ a12+[F〃a〃(L-a)]2/L4}1/2单横:G3CS=六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A、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三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B、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C、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A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四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A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333d1/c1+d1’/ a1’+d1’’/ a1’’)4B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25d1/c1+ d1’/ a1’+ d1’’/ a1’’)4CS、单横:d1=单横承扣料长度-五片绝缘子尾半长+0.75*单片绝缘子加跳线板长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4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2d1/c1+ d1’/ a1’+ d1’’/ a1’’)5A、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B、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C、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A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B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5C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5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5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A、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B、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C、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A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三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AS=三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B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四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BS=四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6CS、单横: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双横:d1= (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1.18-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d1’’=a’’-瓷尾距线路中心距离-五片绝缘子瓷间隙/2c1={ a12+[F〃a〃(L-a)]2/L4}1/2单横:G6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双横:G6CS=五片绝缘子串重量×(d1/c1+ d1’/ a1’+ d1’’/ a1’’)+4×[双横承扣料长度-双耳楔型线夹(0.05)]/c18A、单横:G8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A=三片绝缘子双横重/2+三片绝缘子串重量8B、单横:G8B=四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B=四片绝缘子双横重/2+四片绝缘子串重量8C、单横:G8C=五片绝缘子串重量×1.5双横:G8C=五片绝缘子双横重/2+五片绝缘子串重量9A、G9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9B、G9B=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A、单横:G13A=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双横:G13A=三片绝缘子双横重/2+三片绝缘子串重量×1.5 13B、单横:G13B=三片绝缘子串重量+四片绝缘子串重量双横:G13B=三片绝缘子重+四片绝缘子串重量×0.5+四片绝缘子双横重/213C、单横:G13C=三片绝缘子串重量+五片绝缘子串重量双横:G13C=五片绝缘子双横重×0.5+五片绝缘子串重量×0.5+三片绝缘子重13D、单横:G13D=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5双横:G13D=三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E、单横:G13E=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四片绝缘子串重量×0.5双横:G13E=四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13G、单横:G13G=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五片绝缘子串重量×0.5双横:G13G=五片绝缘子双横重×0.5+三片绝缘子串重量×24、悬挂点负载计算根据悬挂方式和节点类型,确定线材自重q0和悬挂数量n;横承及上下部定位绳总重:单横时, Pi=0.719(a i+a i+1),双横时,Pi=1.026(a i+a i+1)悬挂负载Qi=Gi+Ji+Pi+Zi =1/2(前部跨距+后部跨距)n q0 +节点自重+ Pi +绝缘子分摊重量5、确定最低点人工判断输入最低点,通过程序计算来验证判断是否正确(用Y值判断),不是程序计算最低点。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实训教案-软横跨软横跨测量、计算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 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 柱的d 2值(如图4)。

2.计算 (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1′ = CX1+d1′=CX1+S2·δ1a n+1′= CX2+d2′=CX2+S2·δH2钢柱 a1′ = CX1′±d1′=CX1′±S2·δ1 a4 ′= CX2±d2′=CX2′±S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当Cx>6m时,节点2或节点4的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应下移,且与上、下部固定绳绝缘子串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另将悬吊上部固定绳的吊弦外移至双点划线处,为此,零件需按表2-11-3所示调整。
表2-11-3侧面限界Cx>6m时,软横跨零件调整
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柱上的安装形式,横向承力索由绝缘子、杵头杆、固定角钢、角形垫块固定在钢柱靠线路侧的一面。上、下部固定绳用杵头杆、固定角钢、球形垫块固定在钢柱的田野侧,具体材料选用见表2-11-4。节点1、2结构装配如图2-11-3所示。
4.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正上方,在曲线区段应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接触线拉出值a,在直线及曲线区段均属相对于受电弓中心的距离。
5.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接触线高度不得超过6500 mm,轨面较低时,可采用按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接触线高度超过6500 mm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如图2-11-2所示。
表2-11-4软横跨节点1、2、3、4用料
表2-11-5取消或增加开式螺旋扣用料
注:“表示将上、下部固定绳所用JL39-01-85焊接杵环中175的尺寸改为550 mm,其余不变,各钢筋混凝土软横跨处的开式螺旋扣应安装在同一侧。
上、下部固定绳处三孔角钢型式及杵头杆型式分别见表2-11-6和表2-11-7。
图2-11-11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结点14安装示意图
二、软横跨预制计算
站场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在接触网施工和改造中十分重要,因为软横跨在架设时跨越很多股道,受运输干扰比较大,而且可调节的裕度较小。因此,一般要求软横跨挂设时一次到位,尽量避免返工,所以软横跨前期的预制和计算十分重要。在施工和改造中曾采用抛物线计算法、图解法、实测法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够。特别是在既有电气化线路上改造,由于施工停电点的限制,以上方法不可取,故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悬挂的标准形式为依据,以实际负载为计算条件,以安装后的受力状态为前提,由负载计算转化为结构尺寸计算的方法。
图2-11-3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安装示意图
节点3、4是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形式,横向承力索通过绝缘子串、双耳连接器、杵环杆、耳环杆固定在支柱上。节点3、4所用材料见表2-11-4。结构装配如图2-11-4所示。
图2-11-4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3、4安装示意图
钢筋混凝土支柱软横跨仅在一侧装有开式螺旋扣(零件23),当一对钢筋混凝土软横跨处均为节点3或节点4时,则在一侧节点3中取消开式螺旋扣,或在一侧节点4中增加开式螺旋扣,并按表2-11-5调整。
第十一节软横跨
学习目标:1.掌握14种软横跨节点结构及用途;
2.掌握软横跨预制中的负载计算法;
3.掌握软横跨检修标准;
4.了解软横跨的检调方法。
一、概 述
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横向承力索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承受各股道纵向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根据负载重量有单根承力索组成的单横承力索和双根承力索组成的双横承力索。在横向承力索下方布置有上、下部固定绳,用以在水平方向固定线索。由于横向承力索承重较大,因而选用GJ-70镀锌钢绞线,根据计算可选用一根或两根。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纵向承力索,并将纵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下部固定绳作用是固定定位器,以便对接触线按技术要求定位,并将接触线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由于上、下部固定绳只承受水平力,负载不大,故上、下部固定绳多用GJ-50镀锌钢绞线。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其装配形式和结点5一样,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在相邻两跨(l1,l2)的中间位置,其结构如图2-11-11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9。
表2-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绝缘转换节点增加零件
*表示吊弦线夹型式依线型选定。
图2-11-10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1(12)安装示意图
表2-11-9软横跨节点5、6、7、10、ll(12)、14用料
注:l.承力索为双横承力索时,各节点中的零件1应更换为JL24-85双横承力索线夹;
2.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防串动的中心锚结,接触线中心锚结安在相邻两跨的跨中;
3.节点14中的零件11应在接触悬挂调整完毕后再安装。
节点10装配形式与锚段关节中转换柱的装配相似。它悬挂的两组悬挂,一组悬挂为工作支,另一组悬挂为非工作支,在悬挂点处按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要求,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200~250 mm。非工作支接触线不用定位器而采用夹环,通过Φ4.0 mm 镀锌铁线固定在定位环线夹上。其结构如图2-11-8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9。
负载计算法的步骤为:确定负载,测量并计算安装结构参数,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求算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度,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以及结果校验。
1.实测和确定参数
软横跨预制计算中,有许多已知数据是需要实际测量确定的,已知数据必须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否则,即使计算无误差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测得准确的原始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假设根据现场线路实际情况绘制的软横跨结构如图2-11-12所示。
上、下行分开供电的车站、跨越上、下行股道的软横跨应用绝缘分开,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应位于相邻上、下行股道的中间。靠支柱的接地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误差为±l0mm。
由于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起上、下行电分段作用,在实行“V”型天窗作业区段,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经常起接地侧绝缘子的作用。另外,当某一方向接触网设备故障时,它还将另一方向正常接触网设备在站场隔离开来,起缩小事故范围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在实行“V”型天窗时作业人员的人身、设备安全和缩小事故范围,软横跨上、下行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串采用四片。
1.节点1、2适用于13 m或15 m高的钢柱,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上12 m的钢筋混凝土柱。其中节点2、4用于站台上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2.节点9为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的分段,如节点9上方的横向承力索及上部固定绳也用绝缘子串分段,则为节点13(见图中虚线部分)。
3.节点11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距离h=H'-(H+200),节点12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距离h=H'-(H+430),其中H'为下部固定绳距轨平面(或轨平面连线中心)的高度。h为正值时接触线在下部固定绳的下方;h为负值时接触线在下部固定绳的上方,均悬挂非工作支。
表2-11-6上、下定位索处三孔角钢型式
表2-11-7上、下定位索处杵头杆型式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的电分段绝缘。由于站场软横跨把各股道接触悬挂在电路上都连接起来,对某些上、下行需要分开供电,以及某些股道需要进行停电作业,而另一些股道又不能停电作业,从而造成不便,为解决这些矛盾,就采用节点8的结构对软横跨进行电分段。节点8仅用悬式绝缘子串和相应的组件,将横向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绳隔开,以达到绝缘分段的目的。节点8的安装结构如图2-11-5所示,所采用的材料见表2-11-8。
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和张力及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和弛度,可以用锚固拉杆调节,锚固拉杆不能弯曲,它经带球形垫块或角形垫块固定到钢支柱角钢上,这种垫块还能保证拉杆在不弯曲情况下有一定的水平位移。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的斜吊弦将鞍子或悬吊滑轮与定位环线夹连接起来。
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设地点的线路情况而定,其结构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软横跨的节点形式很多,特别是在股道较多而线路比较复杂的站场上,同一组软横跨上会出现很多不同形式的节点,故架设软横跨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表2-11-1 不等高轨面软横跨节点适用范围
表2-11-2 接触网链形悬挂不等高轨面软横跨零件
6.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的位置。
7.图中H值为接触线距电化股道最高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的垂直高度。
8.横向承力索采用单根或双根GJ-70镀锌钢绞线,上、下部固定绳采用单根GJ-50镀锌钢绞线。
9.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悬挂6支以上接触悬挂时,无论跨越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5支及以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
软横跨绝缘子,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因此,软横跨绝缘子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要求都比较高,在安装、检修时,要严格检查软横跨两侧及中间绝缘子串,特别是绝缘子串中各绝缘子的连接情况,防止弹簧销脱落和丢失,确保安全供电。
在有中间站台的车站,为保证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软横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要形成一个中性区,即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的两端用绝缘子隔开,形成一个不带电的区域,如图2-11-1所示。
图2-11-8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0安装示意图
节点10为绝缘转换节点时,将非工作支接触线最低绝缘子裙边抬升距工作支接触线200 mm处,其安装示意图和增加的零件分别如图2-11-9和表2-11-10所示。
图2-11-9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绝缘转换节点10安装示意图
节点11(12)表示两组悬挂均为非工作支定位。两组非工作支接触线均不用定位器而与节点10非工作支接触线一样,两组非工作支采用夹环,通过Φ4.O mm 镀锌铁线固定在定位环线夹上。这样不妨碍接触线的伸缩。节点11(12)安装型式如图2-11-10所示。所用材料如表2-11-9所示。
图2-11-6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 5安装示意图
节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的定位装配,它所定位的两组悬挂均为工作支,两根接触线的高度基本一致。节点6相当于L型道岔定位柱安装,节点7相当于LY型道岔定位柱安装。其结构如图2-11-7所示,所用材料见表2-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