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命健康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介绍

合集下载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发现斑马鱼中β-Arrestin1蛋白是胚胎造血系统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发现斑马鱼中β-Arrestin1蛋白是胚胎造血系统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牛的碱基 对数 量。克斯 廷说 , 马有 9 多 种遗 传病与 人类相 o
似, 如果能确定马的这些遗传 病 的基 因根 源 , 就会帮 助人类 加深对 自身相关遗传病 的认识 。
国 际 科学 家共 同破 译 家 猪 基 因组 序 列 。
D一 氨基 酸氧化 酶是 首个 由 中国学 者发 现的 神经 性慢 性疼

7 ・ 4
生 物学 教学 21 年( 5 第4 0 0 第3 卷) 期
乳香 酸提取于卡 氏乳香树的橡胶脂中 , 氏乳 香树广泛 卡 分布于热带区域。我国海南省、 台湾南部 、 东南部 、 广 广西南
秘, 为后续兰花功能和进 化基 因组 学研 究打 下基础 , 而且 会
为我国宝 贵兰花品种的种质资 源保 护提供科学 依据 , 为兰 花 科植物基因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提供重要 资源 和技术平 台。
有助 于研发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据 20 0 9年 l 3日《 1月 参考消 息》 引美联社 芝加哥 1 援 1 月 2日电 , 由美国伊诺伊 大学 厄巴纳一 尚佩思 分校生物学 教
授拉 里 ・ 斯库克领 导的国 际研 究 团队完成 了该项 研究 。科
型氨基酸氧化酶在神经源性慢 性疼痛 中的作用 , 明它是治 证 疗神经源性疼痛 的新 的作 用靶 分子 , 对欧美传统学 术观点和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家发现一个治疗 神 经源性疼痛 的新的分子 靶点
据 20 09年 1 月 l 《 1 1日 上海科 技报 》 消息 , 上海交 通大 学药学 院王永 祥教授领衔 的研究 团队在神 经源性 疼痛 调节
研究 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 首次发现脊髓 D一型氨基 酸氧化酶
贵赛 马品种 , 后引入一些 欧美和亚 洲 国家 , 主要用 于赛 马 和

上海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点科技doc资料

上海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点科技doc资料

上海市科委201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领域重点科技项目指南(发稿时间:2010-05-11)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科技进步,根据上海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期限(一)生物和化学药物领域专题1、新药的临床前、临床研究研究目标:完成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申请临床批文;完成I期临床试验,申请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完成Ⅱ、Ⅲ期临床试验,申请新药证书。

研究内容:(1)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对已完成初步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化学或生物创新药物(已申请或授权化合物专利)开展全部临床前研究并完成临床试验报批。

(2)针对2007年以来获得临床批文的治疗和预防用生物制品(15类除外)和2008年以来获得临床批文的化学3类以上新药,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完成各期临床试验资料总结及申报。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其中:临床前和I期临床研究每项研究不超过50万元,Ⅱ期临床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Ⅲ期临床每项研究不超过150万元。

专题2、重大产品的产业化工艺研究研究目标:完成重大产品的首仿研究或产业化工艺研究,申报临床试验批文或生产批文。

研究内容:针对市场大、增长快的重大产品,开展新药临床前的首仿研究,或重大产品的制备和制剂工艺创新研究。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45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3、新药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研究目标:完成新药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和实验室工艺研究,申请专利。

研究内容:针对结构明确且有生物学活性、并有一定研究基础和明确药靶的新化合物或重组蛋白等,开展药物候选物的成药性研究,包括工艺优化、初步药效学及毒性研究,申请相关的化合物专利。

研究期限:2013年09月30日前完成。

经费资助额度:本研究领域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每项研究不超过50万元。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

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

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

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生命科学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

生命科学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

生命科学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生命科学是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生命机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生命科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谈到生命科学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并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很重要。

第一部分:生命科学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生命科学研究涵盖的广泛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等方面。

这些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身体内部的各种机制和功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生命的机制和过程。

另外,在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中,人们也意识到了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这些发现和研究对人们健康的有益影响如下:1. 预防和治疗疾病生命科学研究为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已经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多种基因突变、蛋白质分子、基因调控机制和细胞特征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更精确、更有效的医疗手段来治疗癌症。

这种方法的效果已经从前期的预测疗效中逐步得到确定和证实。

此外,生命科学的研究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2. 减轻疼痛和身体不适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很多不适症状。

例如,许多药品的产生都是基于对抗生物的的抗体研究所得。

我们利用这些抗生物药物,可以抵制许多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从而使我们很少出现感冒和流感等远离人们平淡日子的疾病。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开发药品来轻松缓解许多疼痛和身体不适。

3. 帮助人类解决营养问题生命科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营养问题。

例如,生物技术使得我们可以生产出更丰富、更优质、种类更多的食品。

随着对食品成分的认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将早餐列入到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在传统基础饮食中,我们更需要靠生命科学的帮助,从其它不习惯的食品中吸取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亮点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亮点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亮点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作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研究机构,在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亮点成果。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个亮点。

一、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致力于整合多个来源的健康数据,包括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个人健康监测设备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等。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互操作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大数据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确保健康数据在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并制定了严格的数据使用和共享规定,保证数据的合法使用。

三、智能分析与预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通过建立健康数据模型和预测算法,可以实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测,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同时,还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四、健康管理与干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为个体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措施。

通过与医疗机构和个人健康监测设备的接口,可以实时监测个体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方案。

这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科研与创新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健康大数据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和创新应用。

通过健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孵化了一批与健康大数据相关的创新企业,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待遇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待遇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待遇【最新版】目录1.上海中科院研究所概况2.研究生待遇3.工作待遇4.生活条件5.知识产权情况6.竞争环境7.出头机会正文上海中科院研究所概况中科院上海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分支机构,有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室。

这些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

上海中科院的研究所待遇如何呢?研究生待遇在上海中科院的研究所,研究生待遇一般是每月 1100 元以上。

但是,奖学金、助学金等其他补贴并不会再发放。

逢年过节,会发放 1000 元左右的资金补贴。

不过,研究生的待遇会受到所里老师经济实力和学生表现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老师经济条件较好且对学生好,可能会给学生更多的补贴。

工作待遇在上海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待遇会根据职位和承担的课题级别有所不同。

例如,助研的月工资到手在 1.2 万元左右,年底绩效会根据科研成果进行考核。

如果好好干一年,总收入约 20 万元。

副研年收入平均值为 30 万元,研究员年收入平均值为 50 万元以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待遇的工作内部竞争非常激烈,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

生活条件上海中科院的研究所大多位于市中心,消费水平较高。

在所里吃饭,费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但是出去消费则需要自己承担。

此外,研究所会提供一定的住宿条件,生活相对简单。

知识产权情况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研究所,知识产权情况因所而异。

有些所会对员工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些则不会。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具体了解所在研究所的规定。

竞争环境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研究所,竞争环境非常激烈。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工作人员,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这里取得成功。

出头机会在上海中科院的研究所,出头机会主要是通过科研成果和项目来体现。

如果有出色的科研成果或成功承担了重要的项目,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出头机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上海生科院)成立于1999年7月3日,是由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而组建成的。

现有8个研究所和3个支撑单元,分别是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以及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中科伍佰豪生物工程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上海生科院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有: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现代营养科学研究,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计算生物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上海生科院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建设以人口健康与医药为主线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的战略目标,将科技创新活动聚焦于生命现象本质的前沿探索和基础研究,人口健康重大问题的转化型研究,生物资源、农业和环境的关键问题等三大方向,努力在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动分子网络研究、脑与认知、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干细胞、肿瘤、糖尿病机理、营养与代谢、传染性疾病、生物质能源、转基因作物等研究中作出重大原始创新的工作。

上海生科院是在建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项目法人单位。

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的建立将提升我国生物技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打造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家级综合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使蛋白质科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并带动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和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生物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技部项目间接费用管理规定为科学发展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项目经费中间接费用,提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化与细胞所)和研究组间接费用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159号、160号、163号和219号),结合生化与细胞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涉及的科技部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是指以生化与细胞所名义主持或参与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中的间接费用。

本规定由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科研管理处负责实施和解释。

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部分由联合办公室负责执行,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一条科技部间接费是指生化与细胞所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条研究组长应根据课题组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通知》中间接费用的相关规定申请和使用间接费用。

第三条绩效支出根据研究所绩效支出相关规定分配(另文规定),生化与细胞所科研处根据预算书或预算批复计提或分摊。

第四条项目因故终止、无法按时结题、财务验收不通过或其有它出现重大影响及违反项目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时,研究所有权全部或者部分收回已发放的绩效。

第五条科技部其它项目的间接费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六条从2011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的科技部项目由科研处和研究组参照本规定协商计提和使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124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 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有4个国家重 点实验室,9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上海市重 点实验室;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 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 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 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 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文化传统
核心理念
院徽
核心理念
砺志求真,笃学明德 释义:坚持以科学研究为立院之本,追求科学真理和原始创新,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院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由简洁、流畅的两个对称图形构成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配之以蓝色和绿色,象征宇宙和生命。这个 图形同时也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抽象形式。 两对称图形之间的白色区域形似英文字母“S”,代表“Shanghai”和“Science”。

上海干细胞最新研究报告

上海干细胞最新研究报告

上海干细胞最新研究报告
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干细胞研究的重要中心,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下面将介绍上海干细胞最新的研究报告。

上海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干细胞在器官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干细胞技术,成功地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脏细胞、肝脏细胞、胰岛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因器官损伤引起的疾病和病症。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分化后的心脏细胞移植到心脏病患者体内,促进了心脏的再生和修复。

这项研究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上海的干细胞研究还包括干细胞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干细胞具有能够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潜能,因此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通过将药物作用于干细胞,观察其对干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这种干细胞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在干细胞治疗方面,上海的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工作。

他们通过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可以从脐带、脂肪组织等多种来源获得的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分化和免疫调节能力。

这项研究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为其他类似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上海干细胞研究在干细胞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一些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并加速药物研发的速度。

上海作为干细胞研究的重要中心,将继续发挥其优势,推动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破解人体另一半生命密码

破解人体另一半生命密码

破解人体另一半生命密码作者:刘垠来源:《科学导报》2018年第28期“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人类表型组计划’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又一战略制高点。

‘人类表型组计划’的开展,将全面解读人类生命密码所需的关键信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说,“人类表型组计划”将系统解答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内在机制,将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并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维护方案。

近日,“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项目在上海启动。

该项目是上海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由复旦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承担,国内外百余名科学家投身其中。

相比于人们熟知的基因,表型显得比较陌生。

那么,表型研究对于人类意义几何?基因和表型是什么关系?中国是否具备组织发起“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能力,我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哪里?项目一期首席科学家金力院士答疑解惑。

构建健康人群表型图谱及数据库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对于高度浓缩的基因信息如何演化为最终复杂表现形式(即表型),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究。

那么,何为表型?“指生物体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成长、衰老甚至死亡过程中,由基因与环境以及二者互作产生的形态特征、功能、行为、分子组成规律等生物学性状的具体表现。

”金力说,“人类表型组是人体中除了基因组外的另一半生命密码,其研究被《自然》杂志评为新方向,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在医疗健康领域将发挥‘点石成金’的作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了人体基因“天书”,但疾病不仅仅由基因单一因素导致。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将通过对人类表型组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层面进行跨尺度多维度研究,首次建立国际人类表型组学研究平台,全面制定我国人群健康表型组标准化技术体系,构建中国首例健康人群表型图谱及数据库。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上海中科院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该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生命科学为主攻方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

研究所下设多个研究团队和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

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涵盖了生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转化等多个方面,以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目标。

在生命科学领域,上海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开展基础研究,致力于揭示生命科学的奥秘,探索生命的诸多机制和过程,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同时,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前沿科技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创新的治疗方法。

上海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丰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

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生物医药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科院研究所在推动上海科技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所为上海以及整个国家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转型。

总之,上海中科院研究所是一所以生命科学为主攻方向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多年的努力,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成果,对于推动上海和国家的生命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上海生科院)成立于1999年7月3日,是由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而组建成的。

现有8个研究所和3个支撑单元,分别是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以及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中科伍佰豪生物工程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上海生科院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有: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现代营养科学研究,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计算生物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上海生科院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建设以人口健康与医药为主线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的战略目标,将科技创新活动聚焦于生命现象本质的前沿探索和基础研究,人口健康重大问题的转化型研究,生物资源、农业和环境的关键问题等三大方向,努力在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动分子网络研究、脑与认知、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干细胞、肿瘤、糖尿病机理、营养与代谢、传染性疾病、生物质能源、转基因作物等研究中作出重大原始创新的工作。

上海生科院是在建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项目法人单位。

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的建立将提升我国生物技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打造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家级综合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使蛋白质科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并带动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和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生物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实验楼工程设计

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实验楼工程设计

图 3 设 计 构 思 图— — 模 型 ( ) 二
结构外露是天津西站设计 的一大特点 , 要求 以结 构形 式变化
图 1 天 津 西 站 鸟 瞰 图
体现建筑空间 的丰富层次 。因此 , 在保 证整个结 构体 系安 全 的前
设 计之初与结构 专业 研究 了拱 顶 的受力形 式及 结 构对建 筑 提下 , 建筑对结构 构件 体量 、 尺寸 、 形式 等方 面提 出较 高 的设计 要

座通往未 来的 现代化 火车 站 。西 站 的核心就 是 编制 大拱 和貌
图 2 设计 构 思 图— — 模 型 ( ) 一
似支撑 大拱 的基座柱廊 以及拱 顶所覆 盖的动感 空间 , 在所有旅 客
可视空 间里 面进行 了大量 的空 间研究 和方 案 比较工作 。并对 公 共空间 的细 节处 理作 了细致 的对 比和借鉴 。鸟瞰 图见 图 1 。
[ ] 山西 建 筑 ,0 0 3 ( )4 —9 J. 2 1 ,6 8 :84 .
De i n o i ce c a o a o y b i i n i e r n sg fl e s i n e l b r t r u l ng e g n e i g f d
i h n ha a h Co lg fCh na S in e Ac d m y n S a g iBr nc l e o i c e c a e e
WAN Z a g i G h n  ̄e
( at hn r ic rl eg E s C i Ac t t a s n&R sac ntu o , t , h n h i 0 0 2 C i ) a he u D i e r Istt C . Ld Sa g a 0 0 , hn e h i e 2 a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Shanghai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SIBS)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上海科技大学主办的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

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致力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涵盖了生物学、医学、农学和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院拥有一支由各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强大团队,同时还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研究院的目标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研究院还注重人才培养,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蛋白质科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等。

其中,细胞生物学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细胞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了生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基因和蛋白质的机制;遗传学研究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蛋白质科学研究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免疫学研究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机体免疫机制;发育生物学研究了生物体的发育过程,揭示了生物体的发育机制。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丰硕,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国内外科学奖励和荣誉。

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有哪些突破?

中国科学院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有哪些突破?

中国科学院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有哪些突破?一、人口与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中国科学院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研究中,首先进行了人口与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

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详细调查了中国各地区的人口分布、出生率、死亡率、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他们发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老年人保健和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

二、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作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国科学院在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发现了许多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

例如,在乳腺癌的研究中,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乳腺癌易感基因,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这些研究为乳腺癌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研究除了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中国科学院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他们的研究发现,鱼油富含的ω-3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而高盐饮食则与高血压和心脏病相关。

这些研究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建议和改善公众的饮食习惯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新技术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进了传统的疾病监测和预测方法,提高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例如,他们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了人口流动模型,预测了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基于基因分析的个性化医疗研究,探索了基因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实现精准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
佚名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6(41)3
【摘要】据2015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所王慧研究组利用中国肝癌人群样本,首次发现肝癌细胞中CCL2过度表达,其水平与病人术后生存期显著负相关,并可以作为预测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因子。

【总页数】1页(P77-77)
【关键词】肝癌细胞;中科院;上海;靶标;治疗;过度表达;CCL2;负相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691
【相关文献】
1.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植物抗虫调控新机制 [J], 刘刚;
2.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发现赤霉素参与水稻穗型调控新机制 [J], 刘刚;
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新方法 [J],
4.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植物开花的表观遗传新机制 [J],
5.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线粒体心磷脂调控肝癌细胞凋亡新机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学校卫生》
【年(卷),期】2006(27)4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营造创新生态须从人才入手 [J],
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发表microRNA调节血管发育研究新进展 [J],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新易感基因 [J],
4.Nat Med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 [J],
5.螯合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外钙离子对硫化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相关检索词免疫组化蛋白表达白血病硫化细胞增殖 cell proliferation bax h2s 骨髓胃癌硫化氢细胞周期 bcl-2 间充质干细胞图像分析单个核细胞电极乳腺癌钙离子leukemia 相关专家李杰张旻李艳平葛楚天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螯合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外钙离子对硫化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孙晓红;于志刚;张雪莉;庄宝祥;张圣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命健康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介绍目录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四、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五、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九、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十、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十一、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十二、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等也先后整建制并入。

根据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上海生科院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领域,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命现象本质、人口健康和农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面向国际前沿创新基础研究,以基因功能及其调控为核心,设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两个主题,旨在解决分子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并为“人口与健康”做出贡献。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定位于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设立神经系统发育、神经信息处理和神经疾病机理三个研究方向,以揭示脑功能的神经基础为突破口,研究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些关键性的前沿科学问题。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细胞活动的信号网络及作用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阐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运动等基本生命活动及其分子调节网络的组分、相互关系、调控机理,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定位于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以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免疫调控和肿瘤干细胞、以及干细胞临床应用为研究方向,探究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与临床医学问题,开展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

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作为首个系统生物学部门重点实验室,拥有整合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分析技术以及生物大数据处理与建模技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展了生命复杂系统以及重大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

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我国首个致力于营养与代谢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导致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病理学基础研究,以期建立基于中国人群和个体代谢特征的早期预测和营养干预方法。

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定位于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发展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合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平台,实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让和转化。

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通过与实验生物学紧密结合,开展计算生物学研究,以定量的方法解读生命的奥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复杂性状的量化建模;2.基因表达调控的整合生物学;3.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

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国家公众健康与医药卫生的战略需求,定位于具有国家战略需求的病毒学与免疫学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新型疫苗及诊断技术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上海市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为男性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男性生殖调控和男性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切入点为精子发生与成熟的表观遗传调控。

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筹)2014年7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复同意筹备建立,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生科院分中心的依托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化毒理学新技术、食源性危害物毒性机制及代谢途径研究。

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认知的神经基础和神经系统疾病机理为两大研究方向,以具有较高智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食蟹猴和狨猴为主要模式动物,探索和研究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集中进行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探索植物重要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调控机理,克隆作物重要性状基因,从分子遗传水平剖析其功能和作用机理,为我国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国家农业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需求,立足昆虫学研究的学科前沿,在昆虫系统进化与群体遗传、昆虫变态发育的遗传与激素调控,以及昆虫—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前瞻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及药物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创新药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药物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重点围绕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开展新药研发,并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

现有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药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化合物样品库。

研究机构和技术平台有:药物化学研究室、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药理学第一研究室、药理学第二研究室、药理学第三研究室、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制剂研究中心、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神经药理学国际科学家工作站、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以及分析化学室、药物质量控制与固体化学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实验动物室以及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唯一将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室,包含了天然产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学和毒理学四方面的科研骨干。

实验室采用各学科最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在中草药和天然产物中寻找发现新药的“苗子”(先导化合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同时开展药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通过学科交叉的优势,实验室形成了药物发现和研究的合理体系,并依托研究所的总体研究实力,将先导化合物开发成新药。

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受体蛋白为核心,以解决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解析与重大疾病相关的GPCR、离子通道和核受体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阐明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发现新功能和新机制;进一步筛选、设计与优化具有调节GPCR、离子通道和核受体生理功能的小分子配体,确证特异性的药物作用新靶点,为新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先导化合物。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投资建设,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筛选中心。

作为公共技术平台,国家新药筛选中心面向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样品筛选和专业咨询服务。

化合物活性筛选是创新药物研究的起点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离开筛选就无从发现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学物质,新药的研究开发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开展中药标准品和对照品生产、中药标准综合评价、有毒有害物质脱除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和中成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

未来3-5年,建立一套科学的中药炮制规范体系,每年完成10个左右中药饮片的炮制研究规范,建立拥有5000个中药单体化合物的样品库,研发适合中药注射剂特点的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由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大型基础科研设施,位于“药谷”张江。

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的储量在2015年将超过100万个,具有结构多样化、存储专业化、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化和质控标准化等特点。

作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物质和信息资源,它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药物化学合成研究室药物化学研究室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针对与新药研发过程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天然活性化合物全合成、组合化学和药物合成新技术新方法等。

重点研究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噁唑烷酮类、氟喹诺酮类、炭青酶烯类)、抗病毒药物(抗乙肝药物、抗HIV药物)、抗疟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以及免疫调节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等。

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大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环境和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材料、能源开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有机化学课题等六大研究方向,带动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等八大学科发展。

上海有机所现有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计算机化学与化学信息学研究室、分析化学研究室与分析测试中心,沪港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企业联合实验室等。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现代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物理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为手段,发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并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为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功能,阐明生命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分子识别做出贡献。

为新医药、新农用化学品的开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同时发展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的新方法。

以“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充分利用我们在化合物创制方面的特长,以了解生物活性小分子对于生命过程某些关键目标的调控为主要目标,同时为有机化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应用方面可以为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创新的药物筛选靶点、新药先导化合物、以及临床药物的先进生产工艺等,为我国未来创新型国家科技体系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实验室具体的研究方向如下:1.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研究:针对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经活性的生物碱、环肽、甾体及糖类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结构-活性关系、及其与靶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

2.生命体系小分子调节剂研究:针对在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子如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激酶以及细胞凋亡过程和自吞噬过程,发展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调节剂并应用于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

3.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利用单晶衍射和NMR等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以及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构象,从而探讨活性小分子如药物分子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