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会分析并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方法。
3、会利用判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会利用现代技术搜索信息,整合信息。
4、会综合利用递变规律和判据进行未知元素性质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1、了解“分析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一般探究方法。
2、掌握化学上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验证的完整过程: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1、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2、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认知过程。
3、培养进取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以科学家们为榜样,树立信心,不畏困难,攀登高峰。
重点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据3、根据判据设计实验,验证规律4、根据判据和递变规律验证未知元素的性质。
难点、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判据的理解,和实验验证。
2、综合利用判据和规律,进行性质的预测。
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认识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活动。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本节学习的兴趣,2、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的出结论的技能。
3、通过学生小结回顾,整合本节知识要点,4、通过学生讨论,综合利用本节知识。
对本节知识查缺补漏,巩固提升。
教学基本过程兴趣引入:通过微视频,用形象的图画介绍周期表的规律性和科学地位,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以及门捷列夫的神奇预测。
引发学生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
我们能不能也像门捷列夫那样预测性质呢?本节学习目标:(幻灯片)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会利用实验、信息搜集等方法进行规律的验证。
3、会利用规律,进行未知元素性质的预测首先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周期元素的得失电子递变规律得出“从左往右,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的结论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呢?需要进行实验事实的验证。
高中化学_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化合价知识,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及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只是缺乏应用。
而本节课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在分析之前还是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同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一开始用一段视频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门捷列夫作了介绍,接着让大家一起来扮演门捷列夫来共同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一下就把同学引入一个探索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实质,锻炼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推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做折线图、柱状图,体会到了在探索问题时,如何利用数学中的函数来构建思维模型。
自我感觉,老师讲的有点多,如果能够在某些时候再精炼一下,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_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为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变化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作图法、数据分析法。
加深对数据分析、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认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模型,基于“位置-结构-性质-用途”认识物质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明确宏观上的元素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的微观模型,理解根据该模型进行元素性质推理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利用“数据分析—预测规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构建模型—学以致用”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的形成过程。
②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
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解题模型的延伸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数据分析、证据推理、实验探究、模型认知。
通过对不同周期原子的真实数据,进行归纳和“大数据”分析,通过证据推理,进行规律预测,得出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结果,基于实验数据论证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微观到宏观,完善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从微观原子结构角度分析解释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
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
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是选取了命题角度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2.教学目标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③以ⅠA、Ⅶ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键概念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实质与应对高考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学生对这块内容没有形成系统性认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通过这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该知识块理论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少;记忆性内容较多,趣味性内容较少。
而这块内容对无化合物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不能单纯记忆,需要深刻理解。
以高考题为例,用“需求度”保证“关注度”。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五、教学过程〔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5、第Ⅷ族有几个纵行?6、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关系;2.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指导应用;3.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表指导化学学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元素“位、构、性”认识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2.通过练习与活动、事实材料、回顾比较、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从事实中归纳总结规律及演绎推理能力;3.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化学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应用元素周期律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领会到化学对个人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学习、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表指导化学学习。
教学难点:“位、构、性”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去实践应用元素周期表。
【PPT 展示】庐山图片。
由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启发学生要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
若有所思由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让学生思考,发现元素周期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要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
激【板书设计】§1.3.3 实践应用元素周期表一、元素“位、构、性”关系1. 元素“位、构、性”关系2. 元素与物质关系二、元素周期表在实践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新材料;2. 指导探矿;3.指导化学学习,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1.3.3 元素周期表应用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递变规律之后,并且在《化学1(必修)》和初中化学中学习了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前两课时已经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有了解,但认识比较混乱,不清楚三者之间具体是何种联系,对结构起决定性作用认识不够。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
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
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是选取了命题角度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2.教学目标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③以ⅠA、Ⅶ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键概念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实质与应对高考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学生对这块内容没有形成系统性认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通过这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该知识块理论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少;记忆性内容较多,趣味性内容较少。
而这块内容对无化合物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不能单纯记忆,需要深刻理解。
以高考题为例,用“需求度”保证“关注度”。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学案上的知识准备(附后)。
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729年拉瓦锡发表了第一张元素表,100年后德罗莱纳根据元素性质提出了三素组,1865年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出了把音律,门捷列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制定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播放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图片,引入新课】观看图片,认真倾听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并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教师:我们正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预习检测】 请将下列18种元素按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排列(Flash )[板书]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课堂探究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横向、纵向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图片、录像、小实验等形式介绍其它元素。
【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说出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族、主族、副族、零族、第Ⅷ族的概念;了解过渡元素、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的概念2.根据原子结构,能够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说出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3.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知道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关系,它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什么?反映了哪些规律?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体现元素周期律的问题。
展示元素周期表、铁元素的信息。
得到元素的哪些信息?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自主探究1】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共分为类。
【思考】1、周期的序数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有何关系?2、第4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3周期多10种?第6周期元素种类为何比第5周期多14种?3、以第3周期为例:同周期原子结构有何异同?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依次。
【巩固练习】1.说出N、Si、Ca的周期数?2.已知Sr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Sr位于第几周期?【自主探究2】周期表中共有个纵行,个族,共分为类。
【思考】1、为什么周期表中18纵列,却只有16个族?2、以第ⅠA族元素为例,主族序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3、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何异同?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依次,原子半径依次。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是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融汇贯通,为选修三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人教版中,主要是通过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归纳总结出“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意义,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在鲁科版中,主要是通过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和同主族元素性质预测,归纳总结出“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再通过科学史话,引申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得到升华。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在教学中要通过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本部分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一个学时即可。在教学中要运用复习旧知,归纳新知的教学方法。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课后检测: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A.制新农药B.制半导体材料C.制新医用药物D.制高温合金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问题一: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同周期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问题四:同主族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上的填空,归纳结论。
【小结】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了元素的结构和在表中的位置,表中位置反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分区仔细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讨论2分钟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布置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板书设计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结构三、周期和族的特点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四、元素周期表分区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学习本节教材知识。
学生掌握了元素周期律这一理论知识之后出现的,实际上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图化表。
对学生来说,需要在掌握该图表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通过编排讨论来掌握该表。
比一般的感知,辨认,理解和识记更加深刻,应用效果也必然更好。
元素周期表使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又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本节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对学生来说,需要在掌握该图表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通过编排讨论来掌握该表。
比一般的感知,辨认,理解和识记更加深刻,应用效果也必然更好。
元素周期表使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它蕴含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又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察,综合、理解能力。
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汇报教法:分组讨论,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分层指导效果分析通过教学模具和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运用幻灯片、实验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大知识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把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过程、现象一一展示出来,通过生动的画面,延长学生学习的兴奋周期,创造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提高教学时效性,使教学更直观、生动、高效。
学生有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式自主的学习,快乐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思维判断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必修1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又初步掌握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前面的学习中也使用过元素周期表,对元素周期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发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布规律,从而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周期表结构中的周期和族,在前面的课堂上已经探讨了元素周期律,本节课再讨论周期和族,使学生从横向、纵向的角度上对研究周期表,了解周期律,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新元素等有帮助。
金属与非金属的渐变线,能更清楚的认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对于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很大帮助。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
本课时,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如果仅仅是像以往那样详细地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些,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及对元素周期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时:3课时【评测练习】【练习1】完成下列填空(1)氢、锂、钠、钾、铷、铯、钫的原子序数之差依次为(2)氦、氖、氩、氪、氙、氡的原子序数之差依次为(3)同一周期ⅡA和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
【练习2】推算原子序数为16、34、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3】(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4B、5C、6D、7(2)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由高到低,负价绝对值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A. Na、Mg、AlB. F、O、NC. N、O、FD.S、P、Si【练习4】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半导体材料砷化家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志材料K3C60【练习5】(1)原子序数在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A 电子层数B 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 D 元素最高化合价(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负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3)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 16B 26C 36D 46(4) 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均为8,A与B可形成化合物BA2,则该化合物是()A MgCl2 B CaF2C SiO2D CS2(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6) 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A 一定是第2周期元素B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第2、3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7) 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可得6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双选)A第3周期 B 第2周期C第ⅣA族 D 第ⅤA族课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课后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