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教案精选8篇

大学教案精选8篇

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理解《大学》的哲学思想,体会其教育意义。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大学》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的哲学思想。

2. 体会《大学》的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提问:你们对《大学》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曾子所著。

它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全书共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为儒家思想的精髓,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传》为对《经》的阐释,进一步阐述了儒家思想。

2. 《大学》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1)修身:强调个人修养,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2)齐家:强调家庭和睦,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3)治国:强调国家治理,认为国家治理应以道德为本,君主要以德治国。

(4)平天下:强调天下太平,认为天下太平是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大学》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讨论《大学》的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总结《大学》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大学》,体会其教育意义。

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案二:《大学》中的修身之道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中修身之道的内涵。

2. 理解修身之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品质。

教学重点:1. 《大学》中修身之道的内涵。

2. 修身之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修身之道的内涵。

2. 体会修身之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案(汇编18篇)

《大学》教案(汇编18篇)

《大学》教案(汇编18篇)《大学》教案(1)不知不觉,我们步入大学已过去一个学期了。

在这短短的半年里,我们在这经历了魔鬼式的军训,也开展了属于我们的活动,同时,我们班干也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作为班长,我的工作是统筹并协调各班干管理好班中的日常事务,协调同学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从高中上大学的转变。

并努力创建优良学风班,在班主任的监督,班导的带领下,我们积极开展活动,同时也结合我们的班情制定了班规。

一个学期过去,我们班干有做得好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集各班干的意见,工作总结如下:一、班级工作方面1,建立班群和加同学们的飞信,便于联络同学的情感及传达各种信息。

2,班干分工明确,同时也是个分工不分家的集体,大家团结一致,积极团结同学,使班级的日常管理井然有序。

3,我们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班委工作原则,着力加强班委队伍建设。

我们不仅创建了班干群,便于讨论日常工作事务。

同时也有每周一小会,每月一大会的班委例会,这样就能将各阶段时期所存在的问题能得以讨论解决。

4,在搞集体活动时,主要以一个班干为活动总负责人,其余班干则全力配合,并且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各活动负责人写工作总结。

针对本次活动的优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此来警醒自己以后不要再重复犯错。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班委的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班级的集体活动能顺利、圆满完成。

5,我们也经常与我们的兄弟班--1班和3班的班长及其他班干进行交流沟通,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班委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与生活方面:1,班上的同学基本上大部分都能准时参加早读早操晚修和上课,并能够高效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2,大部分同学都会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同时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3,合理使用班费,班费由生活委员范锶慧负责,把班费用在实处,并有记账记录。

4,生活委员及其他班干都时刻关心同学的生活状况,定时到各宿舍查寝,并与同学保持密切联系。

国学大学经典教案

国学大学经典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让学生掌握《大学》中的“三纲八目”的基本内容。

3. 让学生了解《大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献资料辅助理解《大学》。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大学》中的观念进行理性分析。

3.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一)导论:《大学》的成书背景及地位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分析《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经典的关系。

(二)《大学》的“三纲八目”1. 解读“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 解读“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分析“三纲八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大学》中的儒家思想1. 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礼治思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3.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立而不倚。

4. 诚信思想:言必信,行必果。

5.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四)《大学》名句解析1. “所谓修身在于正其心。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富润屋,德润身。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中的名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践行《大学》思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学》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作业完成情况。

幼儿园国学大学经典教案

幼儿园国学大学经典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国学经典《大学》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大班教材:《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感受国学的魅力。

2. 通过学习《大学》中的名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的基本内容。

2. 《大学》中的名句。

教学难点:1. 《大学》中的名句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大学》。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学》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对《大学》产生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国学的认识。

二、学习《大学》内容(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大学》全文,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

2. 教师逐句讲解《大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三、讨论《大学》名句(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大学》中的名句。

2. 学生分组讨论,解释名句的含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的名句。

2. 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大学》名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名句。

2. 学生朗读名句,巩固记忆。

二、深入解读名句(15分钟)1.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名句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与《大学》名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情景剧、手抄报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句的重要性。

2. 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大学》名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国学经典《大学》正心教案

国学经典《大学》正心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中“正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习如何通过“正心”来实现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提升。

3.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大学》中“正心”的内涵。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正心”。

教学难点:1. 理解“正心”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2.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正心”。

教学准备:1. 《大学》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大学》要强调“正心”?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正心”的内涵,包括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情绪对心的影响。

2. 学生阅读《大学》中关于“正心”的原文,结合注释进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心”的要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四、实践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正心”?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顾“正心”的要点。

二、深化理解1. 教师讲解“正心”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强调“正心”在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正心”。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正面和负面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正心”或“不正心”的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与升华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大学》中“正心”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诵读《大学》教案

诵读《大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大学》的文学魅力,体会其深刻的哲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大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三、教学难点
1. 《大学》中的哲学思想。

2. 诵读时的语调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被称为儒家经典?
(二)诵读
1. 学生分组,每人一句,进行集体诵读。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力求准确表达《大学》的意境。

3.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诵读,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三)讨论
1. 教师提问:《大学》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最大?为什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学》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
1. 教师总结《大学》的主要内容和哲学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布置作业:每人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大学》的魅力。

2. 在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将《大学》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学》全文教案

《大学》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全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核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地位等。

2. 提问:《大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二)课文讲解1. 第一部分:修身(1)讲解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

(2)分析修身的方法,如诚意、正心、修身等。

2. 第二部分:齐家(1)讲解齐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2)分析齐家的方法,如治家、教子等。

3. 第三部分:治国平天下(1)讲解治国平天下的意义和重要性。

(2)分析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如治国、平天下等。

(三)讨论与思考1. 讨论:《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2. 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大学》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2. 拓展:了解《大学》的相关知识,如《中庸》、《论语》等。

四、作业布置1. 阅读并总结《大学》全文。

2.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感悟。

3. 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全文,使学生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幼儿园中班《大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大学》教案

《认识米》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的[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认识米》。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

谁能来说一说 1 厘米有多长呢?生:从刻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是 1 厘米。

师:非常正确!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比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合适吗?生:不合适,因为厘米太小了。

师:对,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我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需要用到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认识米)二、探究新知1. 认识米尺师: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谁来说一说它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呢?生:米尺更长。

师:非常好!米尺的长度是 1 米。

(板书:1 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米尺上有什么呢?生:有刻度。

生:有数字。

师:对,米尺上也有刻度和数字。

米尺上的刻度是从 0 开始,到 100 结束。

这就表示米尺的长度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

(板书:1 米=100 厘米)2. 感知 1 米的长度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 1 米有多长,那谁能来比划一下 1 米的长度呢?(请几位学生上台比划,教师进行指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1 米的长度。

然后睁开眼睛,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呢?生:教室的门宽大约是 1 米。

生:讲台的高度大约是 1 米。

生:我们张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3. 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尺,也知道了 1 米有多长,那怎么用米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测量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小组 1:我们测量的教室的长是 8 米,宽是 6 米。

小组 2:我们测量的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测量的教室的长是 7 米多,宽是 5 米多。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生:可能是测量的时候没有对准刻度。

大学_》教案

大学_》教案

教案:《大学》课程目标:1. 理解《大学》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大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3. 能够运用《大学》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大学》的背景和作者;2. 《大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 《大学》的核心思想;4. 实践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背景和作者,例如,《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学者曾子。

2. 引发学生对《大学》的兴趣,例如,提到《大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著作,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讲解《大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15分钟)1. 介绍《大学》分为八个章节,每章节都有一个主题和核心思想。

2. 分别讲解每个章节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例如,第一章节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和方法。

三、深入探讨《大学》的核心思想(20分钟)1. 探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例如,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来治理国家,如何通过诚意正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等。

四、实践与应用(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保持诚意正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结合《大学》中的思想,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和核心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大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的背景和作者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大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大学》的核心思想的领悟程度;4. 学生能够将《大学》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大学》文本;2. 相关研究《大学》的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如关于《大学》的讲座、文章等。

五年级《大学》经典教案

五年级《大学》经典教案

年级:五年级教材:《大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能够朗读并背诵《大学》的部分章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先贤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如何通过阅读《大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古代文言文。

2. 将《大学》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大学》文本。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学习《大学》?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的相关章节,初步了解其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大学》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进行讨论。

2.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学》的内涵。

四、角色扮演1. 教师根据《大学》中的内容,设计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情景剧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角色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五、总结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学》中的核心观点和人生哲理。

2. 提问:如何将《大学》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1. 背诵《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2.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大学》经典文本,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大学》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大学》教案设计

《大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大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让学生掌握《大学》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的一部小宪法”。

2. 文章结构:《大学》分为十个章节,主要论述了大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内容。

3. 文章主旨:《大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学》,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述。

3. 讲解:对文章的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观点和论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对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6. 拓展:介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每个章节,解释重要观点和论述。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学》中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大学》的理解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参考书籍:有关《大学》的解读和分析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大学》的在线资料和视频讲解。

七、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

2. 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大学》。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大学》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大学》优秀教案及板书

《大学》优秀教案及板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理解《大学》中的主要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代经典著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

2. 《大学》中的主要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教学难点1. 《大学》中的文言文特点及阅读方法。

2. 理解《大学》中的主要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

2. 学生谈谈对《大学》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大学》原文,讲解文言文特点及阅读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中的主要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仿写《大学》中的名言警句。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大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

2.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读书心得。

五、板书设计《大学》一、作者:曾子二、成书背景:战国时期三、主要内容:1. 修身:正心、诚意、修身齐家2. 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主要思想:1. 修身:完善自己,为他人树立榜样2. 齐家:管理家庭,使家庭和睦3. 治国: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4. 平天下: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理解《大学》中的主要思想,并学会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_大学的教案

国学经典_大学的教案

教案标题:国学经典《大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地位及主要内容,尤其是“三纲八目”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大学》中经典名句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大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分析《大学》中“三纲八目”的基本含义。

2. 理解《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三纲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国学?国学的重要性在哪里?2. 教师总结: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传承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文化,提升自身素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地位。

2. 讲解“三纲八目”的基本知识。

三、课堂讲解(40分钟)1. 详细讲解“三纲八目”的含义,分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解读《大学》中的经典名句,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修身在于正其心。

”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 分析《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儒家的仁爱思想、中庸之道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大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背诵情况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选取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以此评估学生对《大学》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大学》的成书背景、地位、主要内容以及“三纲八目”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国学《大学》修身为本教案

国学《大学》修身为本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理解“修身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大学》中“修身为本”的思想内涵。

2. 如何将“修身为本”应用于现代社会。

教学难点:1. 理解“修身为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修身?什么是为本?2. 提问: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还需要强调“修身为本”?二、讲授新课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阐述“修身为本”的内涵:a. 修身:指修养品德,提升道德修养。

b. 为本:指把修身作为人生的根本,是其他一切事业的基础。

3. 分析“修身为本”在《大学》中的具体体现:a.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修身为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a. 个人层面: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b. 社会层面:如何构建和谐社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总结1. 总结“修身为本”的内涵和意义。

2. 强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修身为本”?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修身为本”应用于现代社会?二、讲授新课1. 分析“修身为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a. 个人层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b. 社会层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将“修身为本”应用于现代社会。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修身为本”落实到行动中?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总结1. 总结“修身为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大学教案(优秀8篇)

大学教案(优秀8篇)

大学教案(优秀8篇)大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为主。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理解透彻。

2、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字句。

3、充分理解并掌握比字句的衍生用法,完成课上练习题。

三、教学重难点:比字句中程度副词的添加位置,数量词的添加位置和比字句的句型转换。

四、教学方法: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

归纳法:先举出一些例子,再总结语法规则。

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

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对比性练习、排差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教学,课堂问好。

2、通过对于比字句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介绍来导入比字句的理论性课堂教学:“比较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体现在语言中就是比较的范畴。

比较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汉语当然不例外。

“比”字句是汉语中表达比较的典型句式。

”(二)具体教学1、提出比字句的概念: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如“甲比乙好”。

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再通过具体的例句来说明:例如,甲山比乙山高一些。

甲比乙有经验得多。

阿哥的心比蜜还甜。

你比我睡得晚得多。

2具体分析比字句的基本结构:“比”字句是指表示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在性质、程度上的差别或高低(也可以用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比较)的一种格式,用介词“比”引出比较的对象,用谓语表示比较的结果,“比”与其宾语在句中作状语。

并且通过例句来分析:她比我大三岁。

他比我高。

我身体比以前好得多了。

3、讲比字句的结构类型公式化:基本格式:A比B+C并且通过例句来分析这棵树(A)比那棵树(B)高(C)。

这个班的学生(A)比那个班(B)的学生多(C)。

巩固分析比字句格式成分:“比”字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C其中A被称为比较项,B被称为被比较项,C被称为结论项,比被称为标记项。

优秀教案大学

优秀教案大学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大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中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大学》中的核心思想观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2. 深入理解《大学》中的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提问:你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大学》全文,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大学》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结合《大学》中的核心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案例分析1. 选择《大学》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分析其内涵和现实意义。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中的思想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大学》中的核心思想观念,强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大学》中的思想观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大学》的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2.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大学》中思想观念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学》中的思想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

《大学》教案

《大学》教案

《大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大学》教案《大学》教案(通用14篇)《大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大学》教案

《大学》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让学生掌握《大学》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大学》中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出自《礼记》,是古代学者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散文。

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诚意”、“正心”、“修身”。

3. 核心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并阐述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大学》的主旨和核心思想,掌握重要观点和论述。

2. 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大学》中的抽象概念和哲学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结构和核心思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论述和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大学》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阐述核心思想和重要观点。

3. 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实例和论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学》的智慧。

4.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论述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强调《大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大学》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内容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大学》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024年《大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2024年《大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大学》教案(带特殊条款)教案《大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道德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大学》简介:《大学》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由曾子及其弟子编撰,主要阐述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大学》核心思想: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大学》名句解读:选取《大学》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4.《大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道德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名句解读。

2.教学难点:《大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道德理念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名句解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大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道德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中的道德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名句解读。

3.组织学生讨论《大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道德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分析《大学》中的道德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背诵《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2.结合《大学》中的道德理念,写一篇关于如何修身齐家的作文。

3.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大学》的背景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学》的内容和思想。

《大学》教案及反思

《大学》教案及反思

《大学》教案及反思大学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

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这一学习、生活阶段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大学》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大学》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了解“三纲”“八目”基本知识,2、了解《大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 能力目标1、理解《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3、理解《大学》中经典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分析“八目”的基本含义2、分析《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2、理解《大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大学1、导语:大学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

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这一学习、生活阶段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

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国学”这一单元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学科分: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思想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3、国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

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节选教案项城一高——史明才——2015.3.10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大学》常识;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选文;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疏通文意2、理解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加强个人修养、实现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师说》中曾学过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中的“小学”是什么意思吗?(小的方面的学习。

)那么,这小的方面指什么呢?(指的是“句读”。

)在古代,句读是属于小学问,也就是“小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响应韩愈的号召,去学习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

二、知识积累1、《大学》介绍: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2、解题:《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朗读正音(先自由朗读,在文本中标注读音;完成学案上的语音练习;后集体诵读)2、学习文言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集体讨论解答)3、口译(自主口译,分组口译)四、完成文句翻译书面练习第(二至四)课时一、阅读第一段。

思考:1、《大学》的主旨,宗旨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宗旨是:明明德,亲民,至善。

解析:即: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

总之,“明明德”是自身的修养。

“亲民”就是是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

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施教主张。

所谓“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儒家的理想社会。

这是空想。

区分“理想”与“空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叫——“理想”,反之,不能实现的叫——“空想”。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提出的三纲,为了实现这些宗旨,就要通过一些手段,那就是“八目”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八目阅读,找出“八目”。

板书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内容研读——“八目”间的关系以及谁最重要。

板书:用文章中的原话证明。

社会属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修身自然属性————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正好处在人有自我提高向社会进入的关键过程。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可见“修身”在“八目”当中地位最重要,是枢纽,是承前启后。

在没有弄清楚“八目”的关系之前,先明白下面几个问题:(1)、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最初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

也就是修身和教化。

终极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

这种治学主张正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治学目标一旦实现,人生目标也就实现,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诚意”的要点在于“慎独”。

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

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

(3)、“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4)、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这二者是知识修养。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这二者是思想修养,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所以修身又是后三者的前提和基础,后三者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慎独”而谈“诚意”,本章意在强调“慎独”,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思考:依据第二段,谈谈你对“君子慎独”的理解。

君子是诚实真诚的,表里如一的;君子人前表现出真善美,人后独处也不会放纵。

(学生自由谈)【小结】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

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这是从正面来说。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

倒是那疯跛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所以,比装修房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修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

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三、阅读第三段思考第三段说“修身”的关键是“正心”,请据本段谈谈你的理解,写几句话。

“正心”指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让心归于本位,做到平心静气;一切的愤怒、恐惧、溺爱、忧虑、嫉妒都会使心偏离本位,人就会浮躁;浮躁的作风会使人干任何事都心不在焉,又如何去学习好的思想道德?先讨论《大学》里面的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请对这种关系进行分析。

《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

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小结: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

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

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

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

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

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四、阅读第四段思考第四段论述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强调了修身要做到不“辟”,即认知事物判断是非要做到不偏不倚,因为感情往往影响认知和判断,请举例谈谈你的见解?比如“月是故乡明”,比如“智子疑邻”,比如史家主张直书,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恶而知其美”等。

【小结】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

在此之前的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

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五、阅读第五段思考《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

请结合现实谈谈对“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

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

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小结】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