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613综合艺术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美术简史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613综合艺术理论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美术简史论述题精编

1.列举你喜欢的两件新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并说明理由。

【答案】(1)鹰形陶鼎(下图),出土于陕西华县太平庄庙底沟文化晚期墓葬中,鹰的身体作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陶鼎的三个支足,器口前端加塑首,和器身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牵强累赘,尖利的喙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整个器物造型简括,稳重厚实,体量感很强,散发着一种狞厉之气,开创了商周时期青铜鸟形尊造型的先河。

图—鹰形陶鼎

(2)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制遗址,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头颈鬣飘摇。它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另外,红山文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猪龙,这就为探讨龙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龙的形象的发展演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简述宋代风俗画的发展状况。

【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即风俗画。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宋代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街市、城郭、耕织、盘车以及村牧、村医、村学、粮运等。画家们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好尚,满足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百姓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需求,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北宋著名的风俗画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繁荣热闹的都市风貌和汴河两岸的景物风光。

南宋时期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这时期常见的题材有描绘

农作与蚕织的劳动过程的《耕织图》;表现百姓对商品经济与物质生活感兴趣的《货郎图》;刻画跋山涉水或雪地运行的《盘车图》;表现牧童生活和儿童嬉戏生活题材的绘画因寄托了市民对后代的期望和多子的愿望而受到社会欢迎。苏汉臣为南宋风俗画代表画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秋庭戏婴图》《婴戏图》《五瑞图》等。《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传世的重要作品,描绘农妇携带幼童兴致勃勃地围观货郎担的情景,笔调亲切优美,形象自然生动,为宋代风俗画中的优秀之作。

3.米勒的《拾穗》

【答案】(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4.试比较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不同。

【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历经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逐一分析为:(1)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①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②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③院体画多作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2)“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

①与院体画家们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作画目的在“聊以自娱”,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上不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献勤。

②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以梅兰竹菊自喻,元代文人画家王冕善画墨梅,即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在形象塑造上,注重写意、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写,元代倪瓒提出其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若草草不经意但却情态生动;在用色上,重水墨轻色彩,认为“运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强调诗、书、画三位一体,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画面中的诗意表达;作画以书法用笔,在画面题诗以表达心志,这一点在“元四家”的作品中有明确体现。

5.试述清代绘画的发展概况。

【答案】(1)清代早期。山水画家多直承明末文人画传统变而化之。其中居于当时画坛正统

地位的“四王”(王时敏、王原祁、王翠、王鉴)代表了取法松江派并上承宋元以集传统之大成却更重笔墨的倾向。“四王”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只重摹古而少观察自然使他们的作品缺少“真山水之趣”。与“四王”同时的是“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他们代表了虽不废弃传统,但更加具有独抒个性且大胆创造的趋向。他们都是遗民画家,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感情。“四僧”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像“四僧”一样在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还有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和以弘仁为首的新安派。

花鸟画方面,清初以恽寿平为代表。他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并创没骨画法。其画风清新雅丽,平淡天真,被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

(2)清代中期。北京宫廷的山水、花鸟仍然沿袭清初“四王”及恽寿平的画风,人物肖像画则因欧洲传教士画家供职宫廷而融入了部分西洋画法。与之形成对比,扬州出现了继承发扬清初“四僧”传统的“扬州八怪”。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他们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地摆脱了“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3)清代晚期。山水画方面,当时画坛“四王”系统的代表画家是黄易、奚冈、汤贻汾、戴熙等人。但他们在摹古的同时也师法造化,写真山水之趣,能在作品中略有新变。其中黄易等人还讲究以书法金石入画。此外,还出现了继承吴门传统却又重视师法造化的“京江派”,以张岑、顾鹤庆为代表。

人物画方面,出现了适应市俗审美趣味的肖像与仕女画家改琦、费丹旭等人。他们在笔墨技法上各有所长,对近世仕女图和民间年画的创作均有深远影响。

6.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答案】(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7.简述宋元染织工艺的发展成就。

【答案】(1)宋代织物多种多样,如锦、绮、纱、罗、绉、编、绢、绫等,各种织物花色繁多。以蜀锦为例,其花色样式即有八答晕锦、盘球锦、簇四金雕锦、葵花锦、翠地狮子锦等。织物除了大量用于服饰外,有的还用于书画(如绢)及装裱。

元代由于审美情趣的变化,特别发展了加金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