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1. 环境监测中的“三同时”制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改造D. 同时投产使用答案:C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 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答案:C解析:氧气不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都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3. 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包括()A. 大气B. 生物C. 宇宙D. 土壤答案:C解析: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不包括宇宙。

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测定方法?()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电导法D. 浊度法答案:B解析:容量法常用于化学分析,不是水质监测中物理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而重量法、电导法、浊度法常用于物理指标测定。

5. 大气污染物中,哪种物质被称为“酸雨的前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气D. 氦气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氧化等反应会形成硫酸,是酸雨的主要前体物之一。

6. 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定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A. 分光光度计B. 气相色谱仪C. 颗粒物采样器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解析:颗粒物采样器专门用于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从而测定其浓度。

7. 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 隐蔽性B. 累积性C. 不可逆转性D. 短期性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通常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难以逆转性,一般不是短期形成和显现的。

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常用方法?()A. 重铬酸钾法B. 高锰酸钾法C. 碘量法D. 分光光度法答案:C解析:碘量法常用于测定水中溶解氧,不是测定COD 的常用方法。

9. 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不包括()A. A 计权B. B 计权C. C 计权D. D 计权答案:D解析: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有A 计权、B 计权和C 计权。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概述)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概述)

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整合各类 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查询和 服务。
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型污染物的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污染物监测
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为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生态平衡的维护
环境监测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 状况,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
持续发展。
0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物理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物理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原理和设备来测量和评估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 温度、湿度、压力、风速等。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和海洋等领域。
遥感与遥测技术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遥感与遥测技术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成像技术来获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水体污染等。这些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
03
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流程
监测计划的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化学监测方法
总结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化学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化学监测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原理和设备来分析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大气、水质和土壤监测等领域。
生物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生物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生物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生物体的生理、 生态和行为等特征来评估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观察生物种群的数 量、分布和健康状况等指标来反映环 境状况。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第五版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第五版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第五版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
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

第五版的环
境监测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环境监测的定义、背景以及对
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2. 环境监测的分类,包括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监测等不
同类型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

3. 环境监测的指标和方法,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指标,如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监测方法,如气象站、水质监
测站、土壤采样等。

4. 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装备,包括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如气体分析仪、水质分析仪、遥感技术等。

5. 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处
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在环境保护决策中的应用。

6. 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监测、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

以上是第五版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指标和方法、技术和装备、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好嘞,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关于环境监测的知识点: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呀,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家园,而环境就像是这个家园的“健康状况”。

咱们得时刻关注着,才能让这个家园一直舒适又美好。

这就少不了环境监测啦!先来说说环境监测到底是干啥的。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环境做体检的医生。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收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比如空气啦、水啦、土壤啦等等,然后分析这些数据,看看环境是不是健康。

比如说空气监测,这可是关乎咱们每一口呼吸的大事儿。

监测空气的时候,得看看里面有多少污染物,像大家熟悉的 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

监测站里那些大大小小的仪器可神奇了,能把空气里的这些“小坏蛋”都找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路过一个空气监测站,看到工作人员正认真地记录着数据,那专注的神情,就好像在守护着一个超级重要的秘密。

水的监测也很关键。

咱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所以得保证水是干净的。

监测水的时候,要检测它的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等指标。

有一回,我在河边散步,看到有监测人员在取样,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水样装在瓶子里,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土壤监测也不能落下。

土壤可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要是土壤出了问题,那咱们吃的蔬菜水果可就都受影响啦。

监测土壤的时候,要看看里面的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等。

环境监测的方法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现场采样的,就像前面说的取水样、土样;还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的,从天上“看”地球的环境变化;还有长期定点监测的,就像给环境安了个“摄像头”,时刻盯着。

在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准确性那可是至关重要。

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监测人员得特别细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不能有半点马虎。

而且呀,环境监测可不只是专业人员的事儿,咱们每个人也能出一份力。

比如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水电,爱护花草树木,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咱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总之,环境监测就像是我们家园的守护者,通过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环境的状况,采取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百度文科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百度文科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对)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对)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环境监测分类 环境监测主要任务 环境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监测基本程序(重点)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是指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 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 视、测试和解释,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 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掌握环境监测的主体和客体)
染防治对策等提供可靠、公正、科学的依据; 6、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
受领任务 明确目的 现场调查 方案设计 采集样品 运送保存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为重量 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利用被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 的方法。
染防治对策等提供可靠、公正、科学的依据; 6、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监视解释代表(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要素; 2、测试评价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 3、监督控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各种行为; 4、督察促进有关污染防治和环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5、为制定及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污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分类 ㈠、按监测目的和性质分类
㈡、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噪声和振动、电 磁辐射、放射性、热、光、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 )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要素; 2、测试评价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 3、监督控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各种行为; 4、督察促进有关污染防治和环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5、为制定及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污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绪论1、环境: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

2、原⽣环境:⾃然环境中未受⼈类活动⼲扰的地域。

(在原⽣环境中按⾃然界原有的过程进⾏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原⽣环境⽇趋缩⼩。

)次⽣环境:由于⼈类社会⽣产活动,导致原⽣⾃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环境是原⽣环境演变⽽成的⼀种⼈⼯⽣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然规律的制约。

)3、⽬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原⽣环境问题次⽣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我国⽬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普遍受到污染;城市附近的⽔体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农业⾯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垦植⽽使⽔⼟流失、⼟壤沙化、⽓候变异等农业⽣态和⾃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态环境的现状:进⼊⼤范围⽣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4、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类的变化的物质,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5、污染的来源:(1)⽣产性污染:三废(2)⽣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6、污染源的形式:⼤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排泄⾄⽔体或在⼟壤表⾯堆积和填埋的⽅式进⼈环境的。

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1)点污染源(2)线污染源(3)⾯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等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污染物、⽔体污染物、⼟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物污染物。

按⼈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业、农业、交通运输和⽣活四个⽅⾯等产⽣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属有机和准⾦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物可分解性、⽣物累积性、对⽣物体作⽤的加和性等。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6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 (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 ②调 节pH值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7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 哪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 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 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 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水样的消除:当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 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 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 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 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 浓缩;共存组分的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 措施
3
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1
量、查明底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含量、水平、 2通
过特别采集的柱状底质样品并分层测定其中的污染
3 护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根据各水文因 潜在危险研究污染的沉积规律。5检测出因形态、 价态及微生物转化而生成的某些新的污染物质。
4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
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 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 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答案 要点: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 系
2
底质监测的目的:通过底质的监测,可以 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最苏水环境污染 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 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 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量变化趋势 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 固体废物的总称。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 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 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 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 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 样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 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 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进行空 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③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应的G值,若G的计
适算用值于大一于组表数值据,中G则有舍两去个可或x疑以可 值上疑,可否疑则数x应据保留。
举例
s
小结
可疑数据检验方法:
1. 仅有一个可疑数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用D法和G法。 与D法比较,G法不但能处理一个可疑数据,还能适用于2个或 多个的情况
03
02
04
第三节 校准 曲线及表格绘制
第五节 实验室 用水
本章完
点击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第二章 环境 监测基本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数据处理基础
3
真值:
5
约定真值
7
误差:
9
偏差:
2
概念
4
理论真值
6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8
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一
定误差;存 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2、误差分类
▪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人员误差、 环境误差) 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可疑数据的取舍 (1)“4d”检验法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 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
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环境监测技术
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测试技术为例,分: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 流动注射分析法等。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 雅安市环境监测站
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概述 环境监测监测技术 环境标准
什么是环境监测?
监测(monitor):监视、监控、测定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 学,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二)生物技术
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三)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从过去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到自动连续 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 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四)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环境监测特点
• 1、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 2、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2. 环境监测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3.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可能相差很大,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2)空间分布性: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关,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两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因此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4. 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对其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5.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相当于各种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6.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称为相乘作用。

7. 拮抗作用:混合污染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大部分或一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8. 环境监测--为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间断或连续地,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优先污染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

2.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是什么?答: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定监测方案取决于监测的目的,首先必须进行实地污染调查,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等。

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答:环境监测是为了环境保护、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管理、规划措施,为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条例提供资料、信息依据。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判断并能科学反映实际,环境监测要满足以下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完整版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完整版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对)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练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分析:是环境分析化学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应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水、空气、土壤或生物等环境要素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检测(detection)和定量测定(determination)。

2.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4.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技术规范。

5.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6.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二、问答题1.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常规监测:对指定的对象的有关污染物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

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源等。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监测。

3)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科研课题而进行的监测。

2.根据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大气监测、生物体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污染源监测等。

3.对环境监测的要求是什么?答:代表性:是指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界的污染状态。

完整性:强调工作的总体规划完整、且切实可行,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地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有关信息。

可比性: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有可比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内容扩展到化学因子以外的物理参数(如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热污染等)和生物参数(如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检测频率一般是是连续性,实时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竞赛目录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操纵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五、金属类监测基础六、有机物监测基础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是推行可持续进展战略的需要。

(对)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操纵。

(对)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刻,以环境阻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同意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刻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刻段规定标准值。

(对)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操纵的地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的要求。

(对)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不,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对)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点标准、企业标准。

(对)19、烟尘的排放量要紧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阻碍。

(对)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

(对)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操纵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

(对)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对)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

(对)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点标准。

(错)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

(对)26、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对)27、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错)28、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对)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

(错)30、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确实是污染源。

(错)31、排气筒高度的计确实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

(对)32、烟度标准中拟操纵的是柴油车运行中的平均烟度。

(错)33、柴油机车排放的碳烟比汽油机车大40倍左右。

(对)34、柴油机排放的SO2明显比汽油机浓度值高。

(对)35、汽油车尾气中HC浓度比柴油车低。

(错)36、柴油车排放的NOx明显大于汽油车。

(错)37、《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中规定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限值为1.5mg/m3,某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测定结果分不为参考点0.18mg/m3,其余测点为1.26、0.88、1.28、1.69mg/m3,扣除参考点值后的平均值为1.10mg/m3,测定值小于1.5mg/m3,故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未超标。

(错)38、水泥厂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上时进行。

(错)39、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使用功能和爱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功能区。

(对)40、标准符号GB与GB/T含义相同。

(错)41、依照捕集的烟尘量和抽取的烟气量就可求出烟气中的烟尘浓度。

(对)42、汽车排放的要紧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

(对)43、火电厂SO2的同意排放量是与它的烟囱高度、当地风速的操纵系数p值成正比关系。

(对)44、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不是接近满负荷时)或负荷突然改变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减少。

(错)45、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同意排放浓度,是指处理设施后或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46、对SO2的排放要紧取决于燃煤的含硫量。

(对)4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规定烟气林格曼黑度为一类区I级,二类区2级,三类区3级。

(错)48、实测的工业炉窑的烟(粉)尘、有害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时的数值,而熔炼炉和铁矿烧结炉按实测浓度计。

(对)4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和二类污染物都应在排污单位排放口布点采样。

(错)50、机动车流量每小时在100辆以上的道路,适用交通干线道路标准。

(对)51、《都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

(错)52、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工业污水最高同意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对)53、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状况是以温度、压力为0℃,101.32kPa时的体积为依据的。

(对)54、季平均值的定义是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对)55、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镍、总氰化物、苯胺类差不多上第一类污染物。

(错)5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对)57、在监测油烟排放浓度时,应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两量时的排放浓度。

(对)58、汽车排放的要紧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

(对)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操纵1、所有缓冲溶液都应避开(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蒸气,保存期不得超过(3个月),出现浑浊、沉淀或发霉等现象时,应立即废弃。

2、标准缓冲溶液是用于(确定或比对)其他缓冲溶液PH值的一种(参比溶液),其PH值由(国家标准计量部门)测定确定。

3、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20℃时)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4、制备纯水的方法专门多,通常多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5、蒸馏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够除去(非离子杂质和离子杂质),缺点是设备(要求严密),产量专门低因而成本高。

6、在安装蒸馏装置时,水冷疑管应按(下入上出)的顺序连续冷却水,不得倒装。

7、不便刷洗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法:可依照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浸泡)或(共煮),再按(常法用水冲净)。

8、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出水量大),因而成本低。

9、样品消解时要选用的消解体系必须能使样品完全分解,消解过程中不得引入(待测组分)或(任何其他干扰物质),为后续操作引入干扰和困难。

10、任何玻璃量器均不得用(烘干法)干燥。

11、实验室用水的纯度一般用(电导率)或(电阻率)的大小来表示。

12、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试剂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或在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

13、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有:(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操纵水样的pH,加入化学试剂(固定剂及防腐剂),冷藏或冷冻)。

14、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有(电测法和化学分析法,光谱法和极谱法有时也用于水质检验)。

15、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水平状态,用(底脚螺丝)调节水平。

16、一台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应包括哪四个部分?(波长校正;吸光度校正;杂散光校正;比色皿的校正)。

17、举例讲明什么是间接测定?(需要通过与待测物质的标准比对而得到测定结果的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汲取法、色谱法等)。

18、无二氧化碳水的制备方法有(煮沸法、曝气法和离子交换法)。

19、水样在(2~5℃)保存,能抑止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

20、无氨水的制备:向水中加入硫酸至其pH值<2,使水中各种形态的氨或胺最终都变成不挥发的盐类,收集馏出液即得。

(√)21、使用高氯酸进行消解时,可直接向含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22、如有汞液散落在地上,要赶忙将(硫磺粉)撒在汞上面以减少汞的蒸发量。

23、碱性高锰酸钾洗液可用于洗涤器皿上的油污。

(√)24、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各组分沸点的差不,进行液体物质分离的方法。

(×)25、某实验室所分析天平的最大载荷为200g,分度值为0.1mg,求该天平的精度。

答:0.0001/200=5×10-726、碱性高锰酸钾洗液的配制方法是:将 4g 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 ml)。

27、玻璃仪器干燥最常用的方法是(烘干法,将洁净的玻璃仪器置于110—120℃的清洁烘箱内烘烤1h,能够鼓风驱除湿气)。

28、监测数据的五性为:(周密行、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29、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操纵技术有(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实验值测定、标准物质对比实验和质量操纵图)。

30、实验室内质量操纵又称(内部质量操纵)。

实验室间质量操纵又称(外部质量操纵)。

31、加标回收率的测定能够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32、加标回收率分析时,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33、痕量分析结果的要紧质量指标是(周密度)和(准确度)。

34、在监测分析工作中,常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以减少监测结果的(随机误差)。

35、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表示方法为:(标准曲线的斜率)36、校准曲线能够把(仪器响应量)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定量地联系起来。

37、全程序空白实验是(以水代替实际样品,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步骤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