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反思总结: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总结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总结引言在物理教学中,汽化和液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是学生理解物态变化和相变规律的基础,也是探索材料性质及其应用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并改进。
本文将对教学反思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问题与分析问题1: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对于相变过程的具体细节理解不够透彻。
经过对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上,教材和教师倾向于在理论层面上解释这些概念,而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实验的结合。
问题2:缺乏实验操作与观察机会另一个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实验操作与观察机会。
汽化和液化是相变的过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本质。
然而,在教室环境下,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并进行观察。
问题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解决方案方案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解决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实例和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示例来解释汽化和液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汽化和液化在工程、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际意义认识。
方案2:增加实验操作与观察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与观察机会。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物模型、视频和虚拟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展示相变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并进行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验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
方案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板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竞赛等方式。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1)同学们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物理知识以后,就会知道物态变化就是与物体温度有关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在一年四季中,温度时刻在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三种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或状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有: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它们是三对温度变化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
例如,含在口里的冰棒会觉得凉爽不仅是因为冰棒本身的温度低,而且是由于冰熔化时吸热的缘故;冰糖含在口里变成糖水时不会感到凉爽是因为冰糖的“溶化”与冰棒的“熔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是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融化”或“溶解”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后者是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的过程,是固体的熔化现象。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使蔬菜不冻坏,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凝固结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在固体熔化或液体凝固的过程中,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和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等于它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跟气压有关(见熔点表);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温度始终在升高或降低。
我们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在液体汽化时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液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由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要吸热,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八年级汽化和液化1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还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运用我校物理组的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又加强他们思维的拓展训练。
【学情分析】经过熔化实验基础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应该不大,重点在于通过师生的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和加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1.会解释什么是汽化,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2.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条件,以及沸腾探究实验的相关现象;3.能区分蒸发和沸腾的异同;4.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我校物理组的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试管、打有多个孔的橡胶塞、酒精灯、火柴、热水、秒表【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完成课本P58图3.3-1的小实验,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课堂导学】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的现象?(引出汽化的两种方式)学生回答:学生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探究实验)1.在手背上涂一下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2.将一支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示数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总结: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发生得缓慢,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在《汽化和液化》这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够清晰,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合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反思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不够充分。
在上课之前,我只是简单地查阅了教科书和一些相关资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这导致我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例和应用,使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规律。
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相关理论和实例,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解答问题。
其次,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够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逻辑和层次进行教学,而是有时跳跃地介绍知识点,导致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难以理清思路。
此外,我也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验和实例,使他们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按照层次清晰地进行讲解,注重实例的引入和实验的展示,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
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和板书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我也没有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模型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和规律。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和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互动机会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他们多提问、多互动、多探索,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授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理解。
•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原理。
通过本次授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深入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学习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原理。
-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2.思维能力•能够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以及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发散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认真负责”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坚持终身学习、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3.1 概念阐述首先,我将使用样板教案介绍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等方式将概念的定义和过程的原理呈现给学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
3.2 实验探究在阐述了概念和原理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为避免实验出现意外情况,我将事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巧指导。
实验探究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及实验技巧。
3.3 问题解析基于实验结果,我将引导学生从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问题解析,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4 创新思维在问题解析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散思维,通过实例及其它多种方式,探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在生活和科研领域中,提升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1.教学不足•教学课件较多,对于运用班级外部资源有所忽略,授课内容略显繁琐。
•学生实验科学小组中的某些学生在操作实验上疏忽大意,导致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
1.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物质状态变化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例如,当讨论到蒸发和沸腾时,我让学生们思考夏天出汗和烧水时的现象,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日常现象。
- 学生能够描述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能够掌握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 学生能够解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举例:夏天出汗后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水蒸发吸收了体表的热量;而冬季北方供暖系统中的水在锅炉内加热后变成蒸汽,释放热量到室内。
2. 教学难点
(1)影响汽化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因素对汽化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相关规律。
难点解析:温度升高、液体表面积增大、空气流动加快均能提高汽化速率,但这些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综合影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深入理解。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资料和实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汽化?哪些现象是液化?”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汽化和液化内容做好准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二〇一三年十月“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在《汽化和液化》的物理教学中,我观察到了一些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反思中,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
在课堂上,我曾用实例来解释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或者我没有选择合适的实例来解释这些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首先简要回顾恒温条件下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然后,我将选择更具体的例子,例如煮水或汽车发动机中的汽化和液化过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我还计划使用一些图表和图像,以图像化的方式来呈现汽化和液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验室中,我进行了一个液化气体的演示实验,但是一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上出现了困难。
他们不太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也不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
这导致他们在实验中无法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无法深入理解液化气体的过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实验前进行一次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
我将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的基本步骤。
我还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提醒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液化气体的过程。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缺乏参与性。
在讨论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时,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则保持沉默。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这些应用领域不熟悉,或者他们缺乏自信以及对自己的观点的肯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讨论中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应用案例,并将其发送给学生。
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这些应用领域,并准备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提供一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我还意识到课堂上的时间管理问题。
在这一单元中,我发现我在一些概念的讲解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无法充分讨论和应用。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2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个物理知识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1. 知识结构安排不清晰: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我没有明确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和区分,导致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过程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两者。
2. 缺乏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在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这导致学生只是在听课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的机会。
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以提高他们对汽化和液化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 观念讲解不够清晰:在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气体、液体的微观结构理解不够深刻。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使用更加直观的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微观结构的知识,对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进行更加系统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4. 缺乏积极的互动和练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很少主动提问和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和鼓励让学生参与互动。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计划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3.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汽化的定义和性质;2.液化的定义和性质;3.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4.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篇一: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奎屯二中胡远教前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恰当采用温度计,掌控了两种恰好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融和凝结,同时也具有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本课讲诉的冷却就是汽化的一种形式,冷却过程必须放热及现象表述就是自学的一个难点,影响冷却快慢的因素和重新认识液化现象就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鼓励学生把握住重点,坚信冷却过程必须放热以及水蒸气供不应求,温度减少至一定时,就可以液化这两种现象,还应当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培育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现将本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总结如下:教学设计:一、自学指导:写作课本,顺利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作液化;3、蒸发的定义: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给你一块玻璃片,你能看清自己的头像吗?朝镜子哈气,再看看自己的像,有什么变化?刚才同学们哈气,像是很快模糊不清了,但一会儿又准确了,这个现象里面中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今天我们探究了《汽化和液化》后,坚信都能够找出答案。
三、合作探究:将一滴酒精几滴至玻璃片上,江别市几口气,观测至什么现象?投影: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下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探究。
下面恳请大家一起研究冷却出现的部位。
第一组实验:蒸发的发生部位1、将陈醋放入玻璃杯中,恳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讲出气味;2、将麻油倒入醋上面,提示分成两层,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3、用玻璃棒烘烤液体,恳请身边的同学先悖论后闻一闻,讲出气味;4、上述实验说明: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5、举例:烫衣服温度低时会干活,温度高时也可以干活,说明了冷却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出现。
投影: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汽化》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汽化》教学反思引言《汽化》是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物质的汽化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液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在开展《汽化》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八年级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理解汽化现象的定义,了解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2. 掌握影响汽化现象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3.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教学准备在进行《汽化》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准备,确保教学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展示; 2.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和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3.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与汽化现象相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汽化》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开始,引出汽化的相关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某些物质的汽化现象,如水的沸腾、汽车的水箱蒸发等。
理论知识讲解在导入活动之后,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可以通过PPT展示,简明扼要地介绍汽化的定义、液体的沸点以及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等内容。
同时,可以强调外界条件对汽化现象的影响。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更好地理解汽化现象。
例如,可以利用酒精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酒精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在实验演示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和思考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液体的沸点,并总结出液体的沸点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熔化和凝固,对于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蒸发和沸腾,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的认识还只是在表面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动态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水平。
本节课的引入我是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然后演示: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
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认为导入新课过程合理,以演示实验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虽然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沸腾的教学是探究式,在设计实验时要准备实验器材,我就让学生说需要什么器材,而不是直接给出,例如要给物体加热就须要酒精灯,要知道温度的变化就须要温度计等,学生说一样就出示一样并放到实验台上,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用处。
在做实验时也是让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计时,一名学生读数,因为实验器材都较小,坐后边的同学观察沸腾现象就不容易了,于是我用摄像头对着烧杯,将实验现象放到屏幕上,便于全班学生观察。
事实上效果很好,在讲课后也得到了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秦老师的肯定。
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提问:“怎样可以将湿衣服快点晒干?”由于日常生活中有这些经验,同学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结论。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组邹智萍
这节内容的重点是沸腾现象的特点和规律;难点是蒸发吸热致冷和液体沸腾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本节课值得肯定的是:
一、通过黑板是蘸水写的字变干、日常生活中湿衣服变干等现象引入汽化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然后又通过在手背上涂酒精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认识蒸发,并分析得出蒸发致冷的规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抛出实际问题“怎样让湿衣服干得快一些”,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列举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情感。
四、学生虽然多次看到过水沸腾的现象,但由于并未对进行过仔细观察,所以我事先提出了要观察的重点,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避免了实验探究的盲目性,节约了实验时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实验中测出的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度,没来得及引导学生究其原因分析全面。
二、由于时间问题,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较少。
三、没有能够进一步强调“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在下一节的习题课上,要尽可能地弥补这三点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反思总结:汽化和液化我发现,每当我在第一个班讲一节新课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我想好了思路,可是在讲课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我就必须及时调整。
昨天讲《汽化和液化》时,我准备先从“蒸发”和“沸腾”的实例引出这两个概念,然后再概括出它们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从而引出汽化。
可是我发现,这样讲起来让学生难理解,还不如直接给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举例引出它的两种方式。
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试图引出“因素”之前渗透“控制变量法”,即观察每幅图时不仅说出不同点,还要说出相同点。
可是我发现,这样讲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在后面两个班上课时,我改为学习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后,再回过头观察“相同点”,从而引出“控制变量法”。
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多了,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虽然实验前我讲了“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三分钟停止计时”,可是有的学生理解为“只加热三分钟”;还有的学生一沸腾就停止加热,说是怕温度计被烧炸了。
这反映出我没有事先猜测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