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类特殊群体制度
特殊人群是指哪些人群
特殊人群是指哪些人群
答案:
特殊人群主要有弱势群体、优抚对象、边缘人群。
弱势群体指老弱病残、失业下岗人员、未成年人、妇女等,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地位低,社会竞争能力弱的人。
优抚对象主要指的是军人及其家属。
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
边缘人群一般指偏离社会主流轨道,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群。
例如流动人口、老少边穷的人群。
1、特殊人群主要有弱势群体、优抚对象、边缘人群。
弱势群体指老弱病残、失业下岗人员、未成年人、妇女等,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地位低,社会竞争能力弱的人。
2、优抚对象主要指的是军人及其家属。
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
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制度
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制度什川眀德小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落实“全纳教育”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三、工作要求: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各教学部汇总上报学生发展中心(附表)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载到《潍坊一中特殊群体学生关爱与教育工作记录表》上,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
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需特别关注八类学生包靠方案50-5
需要特别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包靠方案潍坊科技学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成长的外在因素变得越来越多元,加之自身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学校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
就家庭环境而言,有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就身体条件而言,有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就学业来说,有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
这些“特殊”的学生需要得到来自学校的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从2007年5月开始,我校根据潍教办字[2007]21号《关于加强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的通知,着力加强八类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工作,为200多个特殊学生逐个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并人人配备了成长导师,多措并举,保障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动和谐校园建设,1.设立主任讲坛。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特殊群体学生教育为专题的主任讲坛,由主任亲自给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识,调动教师积极性,切实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
2.开辟网络专栏,为教师的导师作用的提升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校园网上开辟“教育在线”专栏,介绍各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疏导方法;教师发表相关案例、体会;教师发帖交流困惑、经验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建立教师志愿者“代理家长”队伍。
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教师志愿者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走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家中,承担“临时妈妈”“代理爸爸”“知心姐姐”等角色,陪学生聊天、辅导作业。
4.成立爱心工作室。
爱心工作室全天开放,采取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由学校的两位心理咨询教师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迷惘。
5.设立校外辅导站。
在高密市文体中心设立校外辅导站,周末、节假日时间开放。
由教师志愿者负责,站内有丰富的图书、报纸,那些没有条件读课外书、没有家长照顾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聚集在这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学习。
(一)健全领导工作机制。
八类人纳入工伤保险
八类人纳入工伤保险八类人纳入工伤保险,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八类人包括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志愿者、学生实习生和离退休人员返聘人员。
他们的纳入,将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
首先,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伤风险较高。
因此,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可以有效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其次,城市低收入者往往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通常从事临时性、短期性工作,工作稳定性较差。
将他们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减少因工伤而造成的经济困难。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是我国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特点是灵活多变,工作风险也相对较高。
通过将他们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政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家庭和社区服务,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工伤风险也较高。
将他们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保障水平。
学生实习生和离退休人员返聘人员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通常处于工作经验积累的阶段,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都需要特别关注。
将他们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保障水平。
总而言之,八类人纳入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社会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政策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贯彻和落实,让更多的劳动者受益于这一改革举措。
关注八类特殊学生
卞家庄小学
关注八类特殊学生实施方案
为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积极推行“八类学生成长导师制”。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八类学生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考评管理工作。
二是搞好八类学生摸底调查。
通过组织教师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各学校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三是聘任学生成长导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状况,聘任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殊学生的“成长导师”。
每名导师建立“我们结伴同行”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辅导、评价及考核档案,把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与成功,用激励的话语记录下来,让这些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四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对特殊学生导师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用领导小组评、学校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途径进行。
将导师工作成绩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并作为职称竞聘的重要依据。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1. 特殊人群的定义和分类特殊人群指的是因为身体、心理、情感、社交等原因而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他们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孤独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吸毒者、流浪者等。
这些人群往往面临着生活困难、社会歧视、自我认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挑战。
2. 社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特殊人群的服务需要专业的社工团队来进行,而社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社工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
3.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内容(1)目标与定位: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在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上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与社会融合。
(2)组织结构:建立符合特殊人群服务需要的社工团队,包括团队领导、专业社工、实习生及志愿者等,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为特殊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人员管理制度,确保社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注重对特殊人群服务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社工团队的专业水平。
(4)服务内容与流程:明确特殊人群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与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和流程。
建立完善的记录与跟踪机制,确保服务的全程性和一致性。
(5)资源保障:为特殊人群的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包括场地、设备、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
(6)监督与评估: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团队,对社工团队的服务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4.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1)实施效果:通过建立和实施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社工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增强社会对特殊人群服务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
特殊群体学生跟踪跟进制度
特殊群体学生跟踪跟进制度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起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是建立完善了各类特殊学生群体的信息档案.每学期初,学校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摸清特殊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进城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信息档案,以便于根据学生特殊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教育和服务.二是构建了学生成长制.为使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学校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来关心学生.同时,负责对教育对象进行跟踪指导,教师要每周至少与自己的学生进行一次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三是建立联系家长制度.学校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活动,及时与家长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商议教育对策,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四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八心”: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特殊群体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领导小组由郭佳任组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2、三个优先制度.(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小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对于寄宿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学生制度.在特殊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主要是指学困生、贫困生).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定期不定期结合地走访他们,与监护人、委托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群体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三、家校协同管理.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尤其是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更需与家庭建立起方便快捷的联系.1、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积极建立和完善干部、教师家访制度,对于特殊学生,优先考虑.开学初,我们给特殊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家校联系卡,以便教师、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卡上有教师的鼓励与建议,有家长的希望与嘱托,让孩子确实感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关心.对于家长来说,老师的评价给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提供了素材,对于老师来说,能把握家长的心声,便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从而获得了家长的协助与支持.往往就是这么一张小小的卡片,使孩子倍增信心.家访是一种普通的交流方式,但它是其它方式不可代替的.首先,由于你的到来就与家长、学生亲近了一步,就给下一步的交流打下了心理基础.其次,家访中的交流是全方位的,有体态语,目光的交融等,而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再有,交流的内容更为全面、具体些.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多家访.2、坚持家长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家长不仅到各班听课还参观了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日记;质量监控时走进考场看学生答卷;和学生一起活动等.通过此项活动使家长了解课堂教学,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在相互沟通中,形成教育的合力.四、加强课内外辅导.我们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在集体教学中有机地进行个别教育.我们要求在座位安排上,将特殊学生安排在最显眼的位子,便于老师及时地辅导.身旁配备助学伙伴,及时地提醒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怎样做.课外辅导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补差环节,学困生要接受相当多的课外辅导,任课教师更要注意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大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大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以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在校园中获得适当的关怀和支持,促进他们在研究和生活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定义特殊群体学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群体:- 残疾学生:指在身体、智力、听力、视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 异性恋群体学生:指在性取向方面与大众认同有所差异的学生;- 宗教群体学生:指在宗教方面与大众认同有所差异的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指属于少数民族的学生;- 贫困学生:指具有经济困难的学生;3. 目标- 提供平等机会: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在教育资源、就业机会、课堂参与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 尊重与容纳:通过尊重和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和差异,为他们提供一个包容并支持他们发展的校园环境;- 平等对待: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在接受教育、参与活动、受到惩罚等方面平等对待,避免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4. 管理措施- 教育支持: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社会支持:建立专门的支持机构,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公众意识: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正面宣传和教育,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包容;- 反歧视机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申诉机制,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 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特殊群体学生管理情况和支持措施,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5. 责任与监督- 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并监督实施情况;- 学校领导:负责将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纳入学校规章制度,并督促各部门执行;- 班主任和教师:负责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情况,并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生自身:应积极配合管理措施,提高自我意识,主动争取权益。
6. 审查和更新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将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管理细则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社区特殊群体登记制度范本
社区特殊群体登记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关爱社区特殊群体,增强社区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居民困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特殊群体包括: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重残老年人、与重度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等。
第三条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开展特殊群体登记工作,建立特殊群体档案,定期更新信息,并根据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第四条社区特殊群体登记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
二、登记条件第五条特殊群体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空巢老人: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
(二)独居老人: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属共同居住独自一人居住的老年人。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老年人。
(四)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重残老年人。
(五)与重度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
(六)孤儿: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重残、重病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等原因造成无人抚养的儿童。
(八)困境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家庭监护缺失或受侵害的儿童。
第六条特殊群体人员应当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七条特殊群体人员应当自愿申请登记,并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登记程序第八条特殊群体人员应当携带户口本、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进行登记。
第九条社区居委会应当对特殊群体人员的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社区居委会应当定期更新特殊群体人员的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服务与管理第十一条社区居委会应当根据特殊群体人员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
第十二条社区居委会应当加强对特殊群体人员的关爱,定期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
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制度篇一: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及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教务处汇总。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学生座谈会及家访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记录下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
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关爱特殊群体工作制度
关爱特殊群体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保障特殊群体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隐患,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达到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二、特殊学生的界定特殊学生指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1. 有智力、肢体、听视力、心理障碍的学生;2. 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子女;3. 监护人中有精神病史的学生;4. 留守儿童;5. 孤儿;6. 实施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7. 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 监护人中有服刑、劳教或者刑释解教人员的子女;9. 有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食物过敏等)的学生;10. 其他特殊学生等。
三、组织机构成立关爱特殊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政教主任、安全主任、班主任等。
四、工作要求1. 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对自己班级进行摸底排查,了解班内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建立档案。
2. 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效地进行帮扶,并做好每次谈话的记录。
3. 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特殊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以便更好地关爱和帮助他们。
4.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随时关注班级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心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安全办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学生的成长状况,把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特殊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 协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特殊群体档案,对于他们的档案信息要做到保守秘密。
8. 严格各级救助资金管理,设立专用账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救助工作的信誉度。
9. 定期开展特殊学生关爱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等,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特殊人群保障管理制度
特殊人群保障管理制度特殊人群是指身体或心理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包括残疾人、孤残儿童、老年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
为了保障特殊人群的权益和福祉,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政策、社区、教育、就业、医疗、社会参与、公共设施、辅助工具、意识提升、资源整合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分析特殊人群保障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建议。
第一部分:政策与法律保障特殊人群保障管理的基石是政策与法律保障。
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障特殊人群的权益和利益,如《残疾人权利公约》等。
然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鲜有严格的监督机构来确保政策的执行,还有一些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体系特殊人群在家庭和社区中的生活是保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服务体系应该提供便利的服务,如提供能够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活动。
然而,目前仍有些社区服务体系缺乏完善,特殊人群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第三部分:特殊人群教育教育是特殊人群保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提供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
同时,普通学校也应该提供无障碍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人群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就业与职业培训就业对于特殊人群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供经济支持,也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特殊人群保障管理制度应该制定就业政策来鼓励和支持特殊人群的就业和职业培训。
此外,各国还应该建立开放包容的职场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第五部分:特殊人群医疗保健特殊人群需要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来满足他们的独特需求。
保障管理制度应该确保特殊人群可以获得质量高、可及性强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等。
此外,医疗机构也需要提供无障碍的环境和设施,方便特殊人群的就医。
第六部分:特殊人群社会参与特殊人群的社会参与是保障管理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机会和平台,使特殊人群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及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教务处汇总。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学生座谈会及家访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记录下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
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八类特殊群体制度
辛寨镇辛寨小学关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潍坊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辛寨小学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落实“全纳教育”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群体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组长:张洪芳副组长:孟庆海孟宪辉成员:刘伟姚文利张军吉巨梅田刘丽芳陈红霞巨德智白世华马彬彬孙翠翠刘霞吴绍荣朱美华朱晓丽李金翠张在荣周岩刘美琴孔凡红陈立波卢建明李宝玉巨丰梅刘伟马艳敏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各教学部汇总上报学校德育处。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录,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关注特殊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寿塔小学关注特殊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为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加强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方案如下: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学校要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各年级、班级学生中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
作好“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学校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各学生成长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被指导学生的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报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
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鼓励各学校和学生成长导师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创新特别关注学生成长问题解决方案,对成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
三、加强领导,建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长效机制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安排专人负责,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
要将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
打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
打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一、前言特殊人群包括了老年人、残疾人、病患者、儿童以及其他需要特殊服务的群体。
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社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提供相关服务。
本文将就如何打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特殊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怀和照顾,他们的需求和服务方式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
如果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他们很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
其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能够对服务提供者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出现不当行为和失职现象。
再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特殊人群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服务公平原则。
特殊人群需要得到公平的服务机会和待遇。
其次,服务人性原则。
服务应该以人为本,尊重特殊人群的个性和需求。
再次,服务专业原则。
服务提供者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特殊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
最后,服务监督原则。
特殊人群服务需要有明确的监督机制,确保服务的合法性和质量。
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的内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服务对象的确定。
需要明确哪些人群属于特殊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二是服务范围的确定。
需要明确特殊人群需要哪些具体的服务和支持,如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
三是服务标准的确定。
需要明确特殊人群的服务标准,以及服务提供者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素质。
四是服务流程的确定。
需要明确特殊人群服务的具体流程和程序,以便服务提供者按照规定进行服务。
五是服务评估的确定。
需要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的评估机制,以监督和提高服务的质量。
五、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建立完善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需要采取以下步骤:一是立法。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特殊人群的权益和服务部门的职责。
二是组织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寨镇辛寨小学关于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潍坊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辛寨小学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全纳教育”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群体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
组长:张洪芳
副组长:孟庆海孟宪辉
成员:刘伟姚文利张军吉巨梅田刘丽芳陈红霞巨德智白世华马彬彬孙翠翠刘霞吴绍荣朱美华朱晓丽李金翠张在荣周岩刘美琴
孔凡红陈立波卢建明李宝玉巨丰梅刘伟马艳敏
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各教学部汇总上报学校德育处。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录,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
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全纳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容雅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案例。
五、完善保障机制:
1.建设无障碍通道,餐厅特殊服务窗口,图书室、实验室特殊座位等,为需要的特殊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休息条件。
2.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3.完善评价措施。
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
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
辛寨小学“问题学生”的管理规定
全员教育思想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人,那么对“问题学生”如何加强管理和转化并使之能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就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点课题。
“问题学生”一般指那些在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
这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活动和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
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教育。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表现为过渡关注、过份溺爱,使其从小就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对社会、家庭缺乏责任感,无奉献意识,对他人缺乏同情感和爱心。
其次是疏于管教。
对子女身上的缺点错误,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打骂了事。
此外,家庭暴力、单亲家庭和感情危机家庭也是滋生问题青少年的土壤。
2.学校管理教育方面的缺陷
(1)对"问题学生"关爱不够。
关注学习多,关注活动少,使他们经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受到忽视。
(2)法制宣传教育不够。
一些在校生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而成为法盲,或一知半解。
法律意识难以形成,法制观念淡薄,这使得一些学生在触犯法网后,还不知道或不太清楚个人的
行为将受到有关法律的制裁。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1)社会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
(2)社会部分人员高消费生活的刺激。
(3)精神垃圾的腐蚀、毒害。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1.牢记人本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不能忽视对学习成绩较弱学生的管理和关爱。
2.多组织集体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和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问题学生向善,自我转变。
3.建立健全"问题学生"档案,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改造,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反馈转化转化效果。
4.家校沟通,加强联系,积极寻求家长配合,以有效防止再犯,同时加强感情、亲情渗透以此感化问题学生。
5.实行转化"问题学生"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制度,把做好教师本职工作与转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6.对"问题学生"实行定期、不定期的"会诊"制度。
及时地调整转化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转化策略。
7.适当实施惩罚教育,使问题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期更好的转变。
8.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定期进行交流,引导其思想转变,告诫他们不要沉浸在优越的环境中坐享其成,鼓励其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告诉他们要比其他同学,尤其要善于学习家庭贫困生的优秀品质,珍惜现在已拥有的一切,利用优越的条件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更好的回报社会。
不要做“啃老族”
9.学习优秀的学生:经常进行谈话交流,鼓励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再上一层楼。
实施学校优生优培阳光计划,使其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0.家庭贫困学生、父母双亡生、低保生:帮助申请学校及社会的困难补助,经常进行谈话交流,鼓励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早日成才,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11.学习困难学生:经常进行谈话交流,帮助其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产生向上的动力,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其加倍努力,坚强执著,一定可以取得可喜的进步。
12.农村留守学生:这类学生迫于经济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在家疏于管理,基本属于粗放式学生。
导师要经常家访,了解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心结,深入学生内心,努力做这类学生的生活指路人、知识学习的导航者!
如何使“问题学生”在失败和挫折的废墟中重整旗鼓,最好的良药就是希望。
希望是一种要求满足良好需要的欲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击败绝望和消沉的有力武器。
它不仅是“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而且也是他们奋斗的方向;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