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有什么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教学评价有什么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功能:(1) 教学评价具有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功能。(2) 教学评价具有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功能。(3)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师生教学,帮助师生改进教学信息的功能。(4) 教学评价具有激发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功能。(5) 教学评价是具有教学互动和交流功能。

2. 教学评价有哪些评价方式?

答:教学评价的方式:(1) 定量评价(2) 定性评价。

3. 教学评价应遵循哪几条原则?

答: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 方向性原则。 (2) 客观性原则。(3) 全面性原则。 (4) 教育性原则。(5)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6)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7) 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 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答: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价值”概念,从哲学角度讲,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当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主体而言是具有价值的,否则是无价值的。所谓教学评价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学评价与主体人之间需要的关系。但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可以是个体的人需要和由人组成的社会的需要。不同的人对教学评价的机制进行价值判断时,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倾向,就构成不同教学评价取向,即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还是为了满足个体人的发展需要,也就是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价值取向是人们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

就目前来讲,在教育价值观上,应当变革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教学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应当成为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二章

1.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价值取向是什么?

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价值取向是:(1)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2) 教学评价应该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3) 评价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 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因为有创新精神和有实践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培养创新人才和有实践能力的人已经成为当代的潮流。

(1)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依靠新的科学理论、新发明创造、新产品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过去社会把人培养成维护政权的工具,是工具性教育;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离不开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素质教育。创新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培养人创新精神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这种教育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人发挥潜能创造条件。创新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问题,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小学德育课程能给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敢想、敢做、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敢于大胆想象。创新人才必须有一个好的品质。创新人才之所以能够创新,主要取决于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而这种精神品质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勇于奉献、勤于学习、不断探索,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创新人才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是从小在学校经过长久的思想教育之后,情感、兴趣、意志、性格发展的结果。如果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没有不怕艰苦的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意志以及与人合作的好品质,他们在现代创新过程中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而他们的这种好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是经过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学评价要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2)教学评价也要把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及改造社会的物质实际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的素质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认识为前提的,而认识往往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认识总是在一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在人的智力和能力结构中,实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的素质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而这些要素都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人的素质形成是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要想真正形成某种素质,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锻炼出来,只靠认识并不能形成能力。有人认为,学生要形成某些素质,如知识、技能、品德等,只要通过学习就能获得,只要通过信息解决知识问题,不用通过任何实践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现实的。学生的素质的形成,或者想得到正确的认识,都要借助实践活动形成动觉印象,这种动觉印象是“内化”的基础,也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特别是学生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活动,得到的知识是以间接知识为主的,有些只是“知”,并没有达到“识”。没有直接经验作为基础,获得真正认识和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搞一些认知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观察、参观、访问、教学游戏、动手活动等,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更要多搞些认知教学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由认知实践向解决问题的实践发展。只有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有些实践能力,到社会后才能有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也要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

3.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对象是:建立合理、公平的多元评价对象体系,把同教学活动有关的任何内容都作为评价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