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6、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输液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新生儿脐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中医诊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3.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10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13、软室内镜机械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14、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15、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牙科手机清洁、保养流程16、牙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适用范围:适用于牙科小器械、牙齿治器、根管器具等除牙科手机外的口腔科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注:a.器械回收容器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并干燥。
b.非电源器械可使用机械清洗。
17、牙科综合治疗台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1.牙科综合治疗台∶用于口腔诊疗的基本设备,由照明灯、患者椅、吸引装置、痰盂、操作面板、电动机、电器开关、诊疗器械连接处、水路、气路以及管路接口等组成。
18、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是指牙科综合治疗台内的供水管道、排水管道、阀门、独立储水罐等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功能主要是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和设备提供冷却水、冲洗水、漱口水等。
租用范围∶适用于使用独立储水罐进行水路消毒的牙科综合治疗台。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06
改进与评估
问题反馈与处理
问题反馈
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报告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的问题。
问题处理
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 有效的改进措施。
工作流程优化
流程梳理
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的环节。
流程优化
根据梳理结果,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应进行血液净化 治疗,清除体内毒素和炎症因子。
监测血液指标
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及时发 现血液感染迹象。
手术部位感染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 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严格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细菌污染。
培训需求评估与管理
培训需求评估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评估,了解工作人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水平,找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培训需求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提出改进建 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报告制度与流程
建立报告制度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范围、 内容、时间、方式和责任人等。 Nhomakorabea报告流程
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报告 工作,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报告汇总与分析
定期对报告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识别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感染性疾病科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一、流程布局1.患者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2.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等。
3.因受场地限制,必要时配备专人为患者提供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隔离观察室。
5.肠道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二、物资与设施配备与使用1.感染性疾病科内应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纸、速干手消毒剂等。
2.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正确。
3.门诊诊室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4.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三、消毒隔离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地面湿式清洁消毒,每日至少1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4.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擦拭一次,遇有污染时应立即清洁与消毒,抹布一桌一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遇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脏被服,更换下来的脏被服应由专人负责收取。
被褥芯、枕芯、床垫等定期消毒。
6.保洁用具(抹布、拖布)分区使用,标志明显,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四、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应终末消毒处理。
床头柜、床等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垫、枕芯、棉絮暴晒、紫外线照射或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 (SOP)概述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遵循本SOP的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目标- 提供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的准则- 加强手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措施-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处理-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操作步骤1. 抗生素使用准则-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定期审核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反馈和培训2. 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常规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或肥皂,并正确按照手卫生程序进行洗手- 鼓励患者及访客正确洗手,提供相关宣教和支持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根据医疗器械的分类和使用需求,采取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正确的消毒灭菌过程- 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4. 医疗废物处理-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和处置规范- 监管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过程,确保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定期进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5. 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和疫情,确保信息畅通和协调行动- 追踪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 培训和教育- 提供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组织定期培训和考核,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并针对改进提出建议结论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的步骤和准则,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持续关注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手卫生1.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2.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章不同传播途径的预防与控制策略4.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5.接触预防标准操作规程6.飞沫预防标准操作规程7.空气预防标准操作规程第三章清洁与消毒8.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体液、血液溅污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0.可重复用诊疗设备/器械处理原则11.可重复使用低度危险性诊疗设备/器械处理原则12.常用皮肤、黏膜消毒剂使用与管理第四章医院感染监测1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五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5.手卫生依从性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6.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7.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8.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9.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检测标准操作规程20.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第六章多重耐药菌管理2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七章重点部位与重点部门2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25.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标准操作规程26.牙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7.牙科综合治疗台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8.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9.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第八章职业安全与防护30.安全注射3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3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标准操作规程3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预防标准操作规程第九章医院感染暴发34.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手卫生1.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2.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注:a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使用揉搓用品清洁手部皮肤的褶皱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 接触患者前(before touching a patient);进行
清洁(无菌)操作前(before a clean(aseptic) procedure);接触体液后(after body fluid exposure risk);接触患者后(after touching a patient);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after touching patient surroundings)。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 述手卫生指征且需要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 手套后,认须执行手卫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四、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六、就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七、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 管理 八、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九、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十、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
术语和定义
• 一、术语和定义 • 1、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
•
•
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肥皂(皂液)和流 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医务人员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在使用外科消毒 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
手卫生促进策略
• 1、确保受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感染了病原体,并导致病情恶化或返院等现象。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逐渐形成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解析。
一、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是医院内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延误疾病治疗: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延误疾病治疗。
2.增加治疗费用:由于医院感染需要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医疗纠纷:同一个病房内有患者因医院感染而死亡,容易导致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生的不信任,引发医疗纠纷。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进行全程控制,从住院前到出院后。
一般来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操作患者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患者。
2.环境卫生:医院内部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
3.消毒工作:医院内的物品、设备等都必须进行消毒。
4.个人卫生:患者本人和陪护人员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勤洗澡、勤剪指甲等,防止病原体在身上大量繁殖。
5.饮食卫生:医院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要保证,防止食品中含有细菌或病原体。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健康安全区,现已形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住院前的预防工作(1)外地人来院就诊时应携带身份证、医保证或其他证件,住院手续必须先办理。
(2)住院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病情。
2.住院过程中的预防工作(1)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服务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主要是要勤洗手、勤消毒,为病人服务时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2)医疗设备使用过后必须进行消毒。
(3)医疗器械和药品要经过灭菌和冲洗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的、复发性或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还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带来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和监督措施。
2. 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统计和分析感染发病率及其易感因素,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家的感染意识和防护能力。
4.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体液喷溅传播感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努力,共同抵御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一般防治措施1、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应严格手卫生措施,吸痰前、后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2、口腔卫生:对插管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包括使用含洗必泰成分的漱口液漱口、口腔黏膜擦拭或冲洗。
口腔护理操作中应注意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对气管插管的病人采用口腔冲洗法。
3、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
4、穿隔离衣: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但当患者携带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病原微生物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
对于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5、首次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应即刻送病原学微生物培养。
(二)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1、人工气道的建立(1)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2)坚持经口插管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插管。
2、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管套囊压力监测:常规监测带机病人气管套囊压力,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有效通气。
(2)预计插管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选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插管。
(3)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
(4)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主管医师每天应进行评估并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或医疗组长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6)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患者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1、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规程》。
2、呼吸机面板消毒:正在使用的呼吸机面板每天由护理人员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库房待用的呼吸机每周擦拭消毒一次。
3、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湿化用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4、连接呼吸机管道,坚持无菌技术操作;管道连接者应佩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更换管道,调参数等前后均应洗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 20-25cm,离墙 5-10cm,距天花板 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4 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 7 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
二、发放 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 3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 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 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 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高风险科室、高风险患 者和高风险操作。
风险控制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医疗流程、加强 手卫生、实施隔离措施等。
监督与评估效果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信息报告与反馈
1 2
报告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控制措施实施情 况等。
消毒与清洁
03
对隔离区域和患者接触过的设备或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医疗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 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
存放容器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存放容器进行存放 。
转运交接
医疗废物应由专业公司进行转运和交接,并确保 交接记录准确无误。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 施。
定义与概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包括消毒、隔 离、防护、灭菌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提高 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 作规程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组织与培训 • 标准操作规程 • 监测与评估 • 应急预案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还给医院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和经济 损失。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二、措施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预计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3、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下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并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的"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三、个人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与医疗仪器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2、患者出院后,应对房间里空气、所有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彻底消毒。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基本原则1、适用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要求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二、监测对象指定时间段内所有住院患者。
三、监测内容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
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按科室记录应调查人数与实际调查人数。
四、监测时间1.调查启动时间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
确定调查启动时间后应在一周内完成调查。
2.一个区域的调查应在一日内完成。
每日调查的对象是该区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o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患者的情况。
五、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拟定调查方案,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汇报,以获得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支持以及医务部门的协助。
2.调查开始前4—7日,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以及需要配合的其他事项。
3.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组建现场调查人员。
一般每100—150张床位至少应配备1名现场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
4.调查前1—2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组织现场调查人员和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
六、监测方法1.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应在调查前一天填写好表112—1及表112—2中除“感染情况”外的其他内容,便于调查人员现场查看。
2.调查日可以根据住院患者数量确定现场调查人员分组情况,一般每组2人,一名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查体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患者至少3min;一名负责对照病案核对表格。
3.每位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表112—2);个案调查表的“感染情况”应由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1、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 手卫生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3、 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 紫外线消毒技术标准操作规程5、 静脉采血标准操作规程6、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操作规程7、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12、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5、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16、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7、尿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8、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19、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0、脑脊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1、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22、脓液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手卫生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主要为酒精擦手液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
外科手消毒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
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包括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
很多医院感染的暴发,尤其是ICU获得性感染,与不良的手卫生有关,故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手卫生指征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之后;特别注明: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做为手卫生方法。
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洗手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
二、 手卫生方法1. 洗手:湿手:用水打湿双手;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步骤包括: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干手:用纸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关水龙头:如为接触式,则干手方式应为纸巾或一次性小毛巾,用纸巾或小毛巾关闭水龙头。
2. 手消毒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洗手方法中的揉搓步骤;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取适量产品于于掌心中,并涂抹双手至所有皮肤 掌心对掌心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揉搓 手指互握,一手手指背部放于另一只手手掌中,揉搓手指拇指在掌中揉搓 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一旦干燥,你的手是安全的三、注意事项1. 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如诺如病毒等,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2.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量选用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3. 不可用消毒盆浸泡做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4. 应加强对护工和保洁工人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和监督;5. 应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患者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液消毒进行手卫生;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手套的分类(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符合GB 7543。
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符合GB 10213。
(二)可重复使用手套1.橡胶耐油手套:符合AQ 6101,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
2.耐酸(碱)手套:符合AQ 6102,为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 18843,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
二、手套的选择应根据配戴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种类的手套。
(一)使用手套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原则;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均应遵循手卫生指征。
(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者的选用原则1.应尽量戴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手套,不宜戴用天然橡胶胶乳制成的手套。
2.宜选用无粉手套,不宜选用有粉手套。
(三)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与可重复使用手套的使用原则1.直接接触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2.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
3.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外科手套的使用指征1.手术操作。
2.阴道分娩。
3.放射介入手术。
4.中心静脉置管。
5.全胃肠外营养和化疗药物准备。
(五)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
。
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
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
(六)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
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
三、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一)戴手套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
3.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
(二)脱手套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2.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
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4.有手卫生指征时。
四、手套戴脱方法(一)戴无菌手套的方法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
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4.有粉手套应采用无菌方法除去表面粉末。
(二)脱手套的方法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内面丢至指定容器内。
紫外线消毒技术标准操作规程1、 适应范围:紫外线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 使用方法1物体表面消毒照射方式:最好的方法是移动式近距离照射,也可用悬吊式照射,小件物品可放置在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被消毒物品与灯管之间的距离易在1米之内,必须直接照射物品表面,表面粗糙的纸张、织物等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要收到照射。
2室内空气消毒可用直接照射法或间接照射法。
前者利用移动式或悬吊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需在无人条件下实施,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每m3>1.5W,灯管距地面2米以内,照射时间>30min.后者利用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照射,消毒效果可靠,可在室内有人时使用,需开机30min。
3、 注意事项1)紫外线灯管的有效消毒时间为1000h ,应按时更换;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光表面清洁,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1次,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随时擦拭。
3)消毒房间内要清洁干燥,温度在20℃-40℃,相对湿度<80%,若超过此范围应延长照射时间;4)紫外线照射强度。
每半年检测一次,低于70uW/cm2者应随时更换。
消毒物品的细菌培养,每月检测一次,并张贴报告结果;5)不得使紫外线光线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6)随时记录消毒日期、照射时间、灯管使用累计时间及更换时间、消毒物品的细菌培养及结果。
静脉采血标准操作规程(一)目 的:建立静脉穿刺标准操作规程,确保静脉穿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二)范 围:适用于静脉穿刺。
(三)规 程:静脉穿刺是实验室试验获取血液样本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1. 静脉穿刺前准备1) 确保穿刺用托盘准备好,内容包括所有采血用具(手套、止血带 、注射器、试管、消毒液、棉签等)。
2) 所有的样本试管编号或贴上标签。
3)请患者准备。
做血液检验项目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8--12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
4)查看检验单,查对检验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与病人是否吻合,耐心检查需要空腹血检验的项目,询问病人是否 8小时以内没有能量摄入;需要增添项目时先与出具检验申请单的医生联系。
5)洗手,带上手套,并注意常规防护。
6)在受试者的穿刺位以上约5~8厘米处。
紧紧地系上止血带,但不能太紧以至受试者不舒服, 止血带的捆绑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7)嘱受试者握紧拳头,选择合适的血管:当轻压或轻拍时能感觉其回弹的静脉即为合适血管。
最常用的选择部位是血管丰富并且血管贴近皮肤表层的肘前区域。
8)消毒:以穿刺点为圆心,用蘸有碘酒的棉签由内到外螺旋型涂抹,然后用75%酒精棉签脱碘,消毒范围为直径大约3厘米,注意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 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