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b0324802cc58bd63186bdaa.png)
新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一、总体要求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
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
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5.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的相关要求(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2)文句要通顺、平实、语言准确;(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c8ee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6.png)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材料题该怎么做?其实是有肯定的套路的,只要根据步骤来,就不会低分,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查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快速简洁登记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出名词)2、详细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需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扫瞄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详细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解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依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①审清题目力量要求(论述?比较?评析?尤其是比较,技巧性最高)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
尤其要留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遗忘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
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状况:A、依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索,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依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
要求:必需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当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
(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留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4)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留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供应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出名词、习惯用语。
按时间线整理事件2021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
![按时间线整理事件2021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04e23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9.png)
按时间线整理事件2021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附历史答题技巧)针对第一轮复习,复习阶段必需强化同学的主体作用,坚决避开被动式学习,同学们肯定要自己动脑、动手,决不能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再把历史教材从头到尾的过一遍。
“等、靠、要、烦、低效率”的复习状态,必需准时调整。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盼望能关心到您。
按时间线整理大事2021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一、第一轮复习的核心是要形成学科思维力量卞老师表示,形成学科思维力量的详细方法是要进行专题复习,通过专题复习对学过学问点进行重新定位,从中挖掘学问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学科思维力量。
在考纲下来之前,卞老师建议考生应把以往学习的学问根据“学问、力量、地域、热点”分为四个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专题总结和专题复习。
每个专题都有一般规律,每个专题都要留意挖掘其内在一般规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联系,概括出其整体特点和常规走向。
二、形成学科学问体系卞老师表示,从学科学问体系的角度确定命题点,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
所谓考学科学问体系,不是指考查学问的掩盖面,而是从学科整体上把握学问点,强调某个学问点在整个学科学问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学科学问体系是学科内综合的主要内容。
学科内的综合就是把各个有联系的不同的学问点综合成一个整体即学问体系或学问结构,每一个学问点都是学问体系或学问结构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学问点主要是指学科主干学问。
三、历史复习与政治学科相联系卞老师表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面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因素,因此考生要留意在社会科学的范畴中深化挖掘历史学科主干学问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历史阅历的现实借鉴意义,整合出跨学科的学问体系。
尤其在历史学习中可以运用政治中哲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如冲突分析法分析历史进展中的主、次冲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科学合理地支配好复习方案是特别重要的,卞老师建议考生制定复习方案要实事求是,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能好高骛远,特殊是要避开过细过繁。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ec3e0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a.png)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考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其中历史材料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何规律?我以"近年各地高考文综卷"非选择题一部分示例:一、从设问角度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
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如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3.根据题目的"求答中心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类(背景、条件):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类(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的影响; 作用类: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类(趋势):由??到??;越来越??等启示类(注:学生容易将其与概括类和说明类的题混淆)[题型特点]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新高考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新高考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c080b97ad02de80d5d8400f.png)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7、影响或意义类: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1、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dd512cf80eb6294dd886ce6.png)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答题步骤: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
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高三历史万能答题思路模板
![高三历史万能答题思路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6bef9e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8.png)
高三历史万能答题思路模板有很多的同学在高中的时候,历史成果是特殊的不好的,那么高考历史万能的答题模板和答题思路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状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月,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心集权制的进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需依据历史学问,精确推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常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消灭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供应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方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缘由、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留意回答的方向,比方此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以下六种题型消灭:表达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洁的阐释。
1、表达型。
表达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大事(或历史现象)的过程(缘由、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12_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12_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5b0c0c5da50e2534d7fa7.png)
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解题方法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模板1、从历史特点的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某一时期的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和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模板2: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
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模板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391d6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6.png)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材料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因此如何正确解答历史材料题也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同时,历史材料题也挑战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掌握解答方法。
一、阅读分析材料解答历史材料题,首先需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
要注意对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特别要看清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注意文章的语境及情境。
二、正确理解问题在阅读完材料后,要细心、准确地掌握问题的意思,看问题的提问方式,选项是否有诱导性,问题有无隐含信息等。
同时,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具体情境,有助于把握问题。
三、掌握分析方法在回答问题时,要按照材料的内容分析问题,引用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回答。
可以根据材料内部的逻辑结构来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准确的回答问题。
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经常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问题和材料,并积极探讨相关历史事件的深层影响和内在联系。
四、全面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多方位分析,全面回答问题。
要注重突出主要矛盾、把握重点和非常重要的信息,从多个角度深入阐述答案。
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分值、要求和指令,尽可能的在规定的字数内表述清楚自己的答案。
五、历史学习方法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历史学习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有效地学习历史呢?1、打下坚实基础历史学习是一门建立在不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课程,学习历史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历史资料以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等,还有多提高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
2、了解历史的内在联系历史是一项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的学科,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坚持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来了解历史,尝试做到融汇贯通。
2021年高考历史高分解题方法解读(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高分解题方法解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b265c0168884868662d660.png)
高考历史题目解题方法一选择题1.最佳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4.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
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高中历史高考大题突破技法-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高考大题突破技法-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bcdb7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8.png)
[题型解读] (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 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试 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有围绕一个中 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 点。 (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颖,能指引中学历 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考,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 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
农》等四
篇
西汉
《氾胜之 书》
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北魏 宋代 元代 明代
《齐民要 术》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 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
知识。
陈旉《农 书》
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 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 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 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8分)
模拟演练 ——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1.[2021·广东卷]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 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 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 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 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例题解析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33f1602020740be1e9b9d.png)
【例1】(2010广东文综,39)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 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 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东盟等。(3分) 影响:①积极:促进成员国内部分工与合作, 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②消极:区域经济组织具有排他性,对非集
【例2】(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 划经济体制的原因。(6分) 原因: ①国际:两极格局下,西方国家的封 锁与孤立;(2分) ②经济: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分) ③外交:“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
【例3】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 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 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 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团国家的商品进入往往构成新的障碍。
练习: 【针对训练1】(2011广东文综,39)(2)分 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影响: ①积极: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 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 ①消极: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针对训练2】(2013广州一模,38) (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 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 建立有何影响?(8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 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五六十年代:①政治: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 国彼此敌对;(2分) ②经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 后来:①政治: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②经济: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 国;中国加入世贸。(2分) ③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775dc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f.png)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最重要的:每一道材料题都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往往会告诉特定的时空,结尾往往是对材料的总结性论述。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实在拿不准的,先卡死首末句再说(基础差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这点,非常有效)。
记住,所有的主观题都是小切口、深分析,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今年命题风格会比去年要往全国卷方面靠拢一些,但一切都有套路。
一、选择题做题方法审题:1划(题眼:首末句、时间、因果和转折逻辑词、跟课本联系紧密的词汇、括号内、省略号前后的)2审(中心思想)做题:3代(把选项代入题眼和中心思想)4排(排除与题眼和中心思想矛盾、无关、夸大、错误或者不全面的选项)。
注意:对于实在看不懂的题目,就卡死首末句(代入首末句,按照上述情况进行排除)!除非你有把握,否则一般不能选绝对化的和非主流(超出材料和所学知识)的陌生选项;相互矛盾的互补型选项中可能有正确答案。
选择题要注意正确答案都是往往都是正面的,无法抉择时,尽量选正面的(譬如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同体、近代化、五育并举、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
卡死首末句——也就是说如果材料很长或者看不懂,就把首末句串联起来,想想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就不会跑偏,甚至可以说能解决75%左右的题目。
这是因为试题命制者,要将一个很长的材料变成一则短材料,需要压缩。
因此,材料的开端往往会有严格的时空限制,或者一个环境的限制。
中间句往往会带着干扰信息,有的甚至是两个三个。
末句基本上会往结论上引导。
所以把握住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首末句一般不骗人。
二、解答主观题(将材料概括总结,基本上就可以拿一半分)广东卷的特点就是“小切口深分析”(以小考大),以一个很鲜活的角度,没见过的角度切入某个大事件或大潮流。
要将其视为一篇议论文,材料前面往往有一句导语,那就是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所有答案的指导思想,只要时空没有冲突放哪都能做答案),材料一、二就是论据,设问(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分析的逻辑,即命题者对材料分析方向的引导,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此逻辑进行)和你的答案就是对论据的分析与论证。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是经典!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是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543da54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7.png)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和技巧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解题技巧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5b03ffd4b35eefdc9d3333c.png)
2021新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解题技巧题型解题指导解题概述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2---3分)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一、题 型1、 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ee020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c.png)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文科学科之一,历史大题也是高中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因此掌握历史大题的解题思路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大题的解题思路,供参考。
一、认真审题和理解问题在解答历史大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问题,确定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历史大题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解题前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确定问题的范围和要点,然后根据问题分析资料,提炼答案。
二、注重历史背景的分析历史大题的解答不仅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还要考虑当前的社会问题以及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新闻事件。
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详细分析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了解当时的人文背景和思想潮流,分析各个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三、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在历史大题解答中非常重要。
运用历史知识,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运用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回答问题;运用历史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可以提高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注意叙事、辩证和实证在历史大题解答中,要注意叙事、辩证和实证。
叙事是指需要详细地介绍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社会背景、人物等,确保信息准确、全面;辩证是指提出不同的观点,结合历史事件的进程、社会背景等范畴,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考虑不同的历史进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实证是指通过文献资料和历史事实的调查和研究,证实某个问题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五、注意逻辑和条理在解答历史大题时,注意逻辑和条理,使叙述清晰明了,有条不紊。
可以采用“主题句+分论点+事实证明”的方式进行答题,使答案的逻辑离不开问题的要求,使论述与题目紧密相关,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确保答案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六、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历史大题的结论必须明确、简明扼要。
历史大题的结论应该要有明确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该怎么做?其实是有一定的套路的,只要按照步骤来,就不会低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
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
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
(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
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
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
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较?评析?尤其是比较,技巧性最高)
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
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
③审准答案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
答案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
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
(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
(4)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
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
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
④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史论结合;
⑤注意格式及版面:点化,标号,求答项等;整洁
⑥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
1问:历史老师要求课前要预习,怎样预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
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
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问:课堂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将课堂学习做到实处?
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
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
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3问:高中历史知识点很多,又感觉十分乱,平时读了一遍两遍记不住,我们应怎样去记忆历史知识?
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
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4问:我们的选择题老是失分较多,如何做选择题才能少失分?
选择题要做到三步法,即:一审二联三确定:(选项)
一审:1、审问题-----明确问题要求(限定语),确定答题方向。
2、审(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划出关键词(如时间、空间、
历史专有名词、概念词等);
还要能概括材料的中心(主旨)
还要注意一些关联词、代词等(如虽然--但是---不仅---而--- 它、这-----)
二联:
将有效信息与课本或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借助课本或所学知识选择。
三确定:(选项)
直选法;
排除法
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时代特征;
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信息、主旨(全面准确反映材料信息)
并列选项都不选;绝对化表述往往是错误的
5问:材料题是我们最害怕的, ___做好它?
(1)答题步骤:
审问题→读材料→链接→答题
审问题明方向→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
(2)注意材料解析题几种问法的区别: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从----的认识”
(3)历史材料题答案信息源
第一类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二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三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四类综合上述…的启示或认
开头,结尾,省略号前后,出处------
要用书面用语、要点化、序号化、忌照抄材料、分值判断-----书写工整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与历史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1.
2.
3.
4.
5.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