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荷叶?母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体:喻体:表达效果: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喻体:表达效果:二、比拟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达效果:2.拟物。

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暗喻)判断下列是比喻吗?他的性格像他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提升(附参考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提升(附参考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提升(附参考答案)
1. 概述
本文旨在为高考考生提供一份修辞手法专项训练,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自己在高考中的写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相应的练题及参考答案。

2. 修辞手法练题
2.1 比喻
- 练题: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

- 参考答案:她的微笑宛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令人愉悦。

2.2 拟人
- 练题:请用拟人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雨水亲吻着大地。

- 参考答案:雨水像情人一样亲吻着大地,轻柔而又温暖。

2.3 排比
- 练题:请用排比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勤奋、努力、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参考答案:勤奋、努力、坚持,这三者是成功的关键。

2.4 比较
- 练题:请用比较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境:
- 她美如花儿。

- 参考答案:她的美丽像花儿一样动人。

3. 总结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专项训练,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练题能对考生在高考中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注:本文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答案可能有多种合理的表达方式。

考生在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进行作答。

六年级 下册语文复习试题 -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 下册语文复习试题 -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专题解说】: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七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要能认识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在句子中辨别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能在说话和习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点归纳】【考点剖析】例一(认识常用的修辞手法):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

(比喻)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对偶)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

(反问)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出来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脑去了。

(拟人)一、读下列句子,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是谁创造了世界?是劳动人民。

()7.谁说不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呢?()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三、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骑着自行车翩翩而来的一群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暗喻)判断下列是比喻吗?他的性格像他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附相关练习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附相关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一、基础知识:你知道哪些修辞方法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几种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像乙”,“甲好像乙”,“甲犹如乙”,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一般都是用浅显常见的东西来比喻深奥不常见的东西,不能用反,比如:我们可以说“月光如水”“太阳像个大火球”,水,火球都是我们熟知的,常见的,用来比喻月光和太阳让人更容易理解。

比喻句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二是被比喻成的事物,叫做喻体;三是两者之间有“好像”“犹如”“如”“像”“仿佛”等等表示两者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根据三者出现的情况又把比喻分成三种类型:(1)明喻。

明喻就是非常明显地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让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2)暗喻。

暗喻就是不太明显的比喻。

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爷爷的手成了铁耙子。

不是那么明显地说像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或干脆说成了什么。

暗喻句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也同时出现,不过比喻词常用的是“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借喻。

借喻就是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喻体事物来代替本体,当然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看到喻体读者自然就能联想到本体。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下了一夜的雨,荷叶上的点点珍珠闪着晶莹的光。

借喻的句子里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只有喻体出现代替本体。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练习及答案)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练习及答案)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练习及答案)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般来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设问和反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

比喻是一种通过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

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容易深入理解,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三部分构成。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XXX《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除了通感,还有一些类似的修辞手法,如“晨钟云外湿”(XXX《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这句话表达了听琴声时能够感受到志向高远、如山般巍峨和如流水般汩汩流动的情感。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

因此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单纯规整,形体也并不高大。

普通的住房,寺庙的佛殿,园林的厅堂,宫殿殿堂莫不如此。

如果说西方古建筑艺术主要表现为个体建筑的宏伟壮丽,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为群体建筑的博大壮观。

建筑群体的组合采取的是什么形式呢?一般来讲,它采取的是由单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即四合院。

不同类型的建筑正是由这种最基本的四合院单位组合而成的。

人们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需要:住宅要解决人的吃、喝、睡等生活要求;寺庙要满足信徒与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需求;宫殿需要全面地为封建帝王政治、宗教、生活、游乐各方面创造适宜的环境与场所。

住宅要安宁舒适;寺庙要神秘肃穆;宫殿、坛庙要宏伟气魄。

所以,尽管都是以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体,也会以大小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态。

其中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就是北京明、清两朝的宫城——紫禁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比2011年有所下降,很多青少年坦言,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让青少年好好读书,需要更多的支持,如好书新书的推荐,公共读书活动的开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和出版部门,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可是走进书店,我们发现教辅读物汗牛充栋,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书籍倍受欢迎,而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却少之又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这也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读书。

政府可通过多举办读书比赛,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让读书氛围浓厚起来,从而使青少年耳濡目染,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

可是如果时代浮躁、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即使强调青少年读书,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轻成绩压力,让孩子将读书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美妙优哉的情趣。

修辞手法作用专项训练

修辞手法作用专项训练

修辞手法作用专项训练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各种技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文学价值,还能加深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专项训练的介绍。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的方式,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易于理解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像狮子一样勇敢”,通过比喻,狮子的勇敢形象被赋予了人,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二、拟人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

如“春风拂面,花儿笑了”,春风和花儿本无情感,但通过拟人,它们被赋予了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放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突出其特征或强调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在现实中,一个人的声音不可能达到震耳欲聋的程度,但夸张的运用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和日丽”,通过排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景色的和谐与美好。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实际上并不期待回答,而是用以加强语气或表达作者观点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而是在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六、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进而引出下文或作者观点的修辞手法。

如“什么是幸福?”通过设问,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思考幸福的含义,进而阐述自己的幸福观。

七、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例如,“白天的喧嚣与夜晚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强调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特点。

八、反复反复是指通过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或强调某种观点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

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

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专题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例如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式.。

要紧有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

明喻的组成局部:本体、喻体、比喻词〔像、似的、好似、如、仿佛、比如、犹如〕【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都是弧形〕【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 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发人们美的联想.树上的柿子红了,仿佛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

〔都是红的、圆的〕野花遍地都是,比如漫天的繁星。

〔都很多〕时刻如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试一试造句:拓展:暗喻:没有比喻词,一样用“是〞代替,有本体和喻体。

香港真是一个非常璀璨的东方之珠。

共产党是太阳,照亮了百姓的生活。

书籍是屹立在时刻大海里的灯塔。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情感、有行为的修辞方式.【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姑娘来了,用她那彩色的笔绘制出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

下雨了,雨滴欢乐地在荷叶上跳着舞。

万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非常的春天。

试一试造句:3.夸大:运用丰硕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式.,分为两类:扩大夸大和缩小夸大。

【作用】: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情感、态度和明白得上起踊跃作用.【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有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有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附有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1.比喻:打比方 ,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借助想象力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 ,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 ,表达强烈的感情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作者的感情 ,引起读者的联想 ,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先自行提出问题 ,再自己进行答复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只问不答 ,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以下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 )2.春天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 )3.学习如钻探石油 ,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 )4.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 (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 ( )6.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 ( )7.花儿在欢笑 ,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 ( )8.老师是园丁 ,我们是花朵 . ( )9.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那么退 . (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 ,飞腾着 ,落进深潭 .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 ,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 ,不用多久 ,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 ,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5.渐渐的 ,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 ,好似人们喝了一点酒 ,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三、在以下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 ,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 ?全是勤奋努力嘛 .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 ,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 )四、选择1.选出对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A.风带着雨星 ,像在寻找什么似的 ,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D.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 ,严寒冻不死它 ,干旱旱不坏它 .A、比喻拟人排比对偶B、拟人比喻对偶排比C、拟人比喻夸张排比D、比喻拟人比喻反复2.与 "那航船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长虹飞架之处 ,昔日的交通堵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似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土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B、南京的 "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以下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 "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5.选出对以下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 (排比 .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 ) B、我觉得我简直惊讶得要 (爆|炸 )了 ,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 ! (?竞选州长? ) (夸张 .强调了 "我〞遭到诬陷后气愤的程度 .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 -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 - - - - - (?周总理 ,你在哪里? ) (排比 .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 . )D、语言 ,也就是说话 ,好似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 (?人类的语言? ) (比喻 .生动地说明了 "语言〞没什么了不起 . )6.对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 ,正确的选项是:(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③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比喻拟人B、比喻夸张引用C、比喻拟人夸张D、比喻夸张拟人7.选出与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格式一致的一项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8.以下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 ,好大的山啊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 ,延伸到远方 ,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 ,像露出头角的蜗牛 ,像着陆停驶的飞机 ,一声不响 ,仿佛只是在等待 ,等待 .9.为下文空缺处选择适宜内容填充 ,最||正确的句子是: ( )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 ,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 ,随着波浪晃动着 ,闪烁着 ,__________ ,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 ,煞是精彩 .A、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B、像一块洁白的绫纱C、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溪D、像一片五彩的云霞10.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 ,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中外古今的诗人 ,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 ,牡蛎在海滩上赏月 ,天使的一滴眼泪 ,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_____A、说像一颗晶莹的珍珠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11.以下各句中 ,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是云 ,是雾 ,是烟 ?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 ?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 ,椰风飘香 ,海鸥低翔 ,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 ,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的要死 ,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 ,但他们都尽力了 ,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 ?五、按要求改写以下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 ,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6.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改为设问句:7.苗苗喜欢语文 .改为反问句: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参考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2.反问3.排比、拟人4.比喻、拟人5.比喻三、1.反问2、反问3、反问4、设问5、设问四、1.B2.C3.B4.B5.B6.D7.D8.A9.A10.B11.A。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专项练题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暗喻借喻甲像乙出现甲是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出现如、宛如、犹豫是、成为出现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景色简直就是一幅画。

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甲代乙不出现无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做人写,使具体事物品德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素质,烘托氛围,增强衬着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性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联系关系的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如许的句子可以增强语言的气魄,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重复为了夸大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重复的品种:连续重复和间隔重复,连续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课后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课后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一、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不要大锅饭。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项训练双语实验学校秀红泉权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考点分析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三﹑知识储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

如: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模拟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犁)【比喻与比拟的比较】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初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公朴,会有千百万个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

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

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借喻)〔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借代)〔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借喻)〔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

(借代)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

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

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

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

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