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交换律(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算律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知识点2: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那么可以写成(a + b)+ c = a +(b + c),这就是加 法结合律。
【例】21个男同学参加合唱组,16个女同学参加合唱组,14个女 同学参加手工组,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梳理
【解析】①求参加兴趣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算出参加合唱组的 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二,先算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②比较(21 + 16)+ 14和21 +(16 + 14)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是 加数的位置没有变化,结果相同;不同点是运算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一道题是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另一道题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③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一般结论,必须要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因此, 还要多列举出几组这样的等式进行比较分析。 ④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几组这样的等式,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其实就是加法结合律。
75+(47+25)=(75+ 47)+25
第六单元 运算律
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XX
课题引入
如图所示,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你从图中 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问1: 跳绳的有多少人?
课题引入
【解析】
方法1: 28+17= 45
方法2: 17+28= 45
28 + 17 = 17 + 28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新版苏教版四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优质优质课课件
28+(17+23)=68(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法一
解法二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28+17)+23
28+(17+23)
=45+23
=28+40
=68(人)
=68(人)
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28+17)+23=28+(17+23)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 0 = 0 + 82 47 +(30 + 8)=(47 + 30)+ 8 (87 + 68)+ 32 = 84 +(68 + 32) 75 +(48 + 25)=(75 + 25)+ 48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
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28+17 17+28
得数3;32
84+(68+23)
算一算、比一比:
45+(88+12) (45+88)+12
=45+100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法一
解法二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28+17)+23
28+(17+23)
=45+23
=28+40
=68(人)
=68(人)
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28+17)+23=28+(17+23)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 0 = 0 + 82 47 +(30 + 8)=(47 + 30)+ 8 (87 + 68)+ 32 = 84 +(68 + 32) 75 +(48 + 25)=(75 + 25)+ 48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
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28+17 17+28
得数3;32
84+(68+23)
算一算、比一比:
45+(88+12) (45+88)+12
=45+1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公开课)
数学故事:
1+2+3+4+5+6+7+8+9+10 =1+9+2+8+3+7+4+6+10+5 =(1+9)+(2+8)+(3+7)+(4+6)+10+5 =5×10+5 =55
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36)+ 64= 45+(3664+ )
(72+20)+ 8 =72+(20+8)
560+(140+70)=(56104+0 )7+0 =(560+ 70 )+ 140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0+0=0+80 加法交换律 47+(30+8)=(47+30)+8 加法结合律 (26+△)+□ =26+(△+□) 加法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故事:朝三暮四
• 从前,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养了许多猴子 。老人每天都会给每只猴子八颗栗子,早晚各四 颗。后来,猴子越来越多,老人也越来越穷,所 以他想每天只给猴子七颗栗子,于是他就和猴子 们商量:“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 粟子,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行不行?” 猴子们 想了一想,晚上怎么少了一颗呢?于是大叫起来 ,非常不愿意。老人一看,连忙说:“那么我早 上给你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可以了吧? ” 猴子们听了,以为晚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 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同意了。
75+(48+25)=(75+25)+48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ppt课件
法交换律。
假设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那么可以写成:
a+b=b+a
填 上用 适加 宜法 的交 数换 。律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第一天 88千米 第二天 104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
李叔叔这三天 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列算式:88+104+96
357+218 409+296
77+845
690+174 195+367 583+68
海豚馆第一天 卖出344张门票, 第二天上午卖出 187张,下午卖 出213张。这两 天一共卖出多少 张门票?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 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a+b=b+a
我们来总结一下:
158+(68+245)=(68+158)+245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假设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那么可以写成:
(a+b)+c=a+(b+c)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 加数一样,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 的和相等.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
假设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那么可以写成:
a+b=b+a
填 上用 适加 宜法 的交 数换 。律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第一天 88千米 第二天 104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
李叔叔这三天 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列算式:88+104+96
357+218 409+296
77+845
690+174 195+367 583+68
海豚馆第一天 卖出344张门票, 第二天上午卖出 187张,下午卖 出213张。这两 天一共卖出多少 张门票?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 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a+b=b+a
我们来总结一下:
158+(68+245)=(68+158)+245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假设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 数,那么可以写成:
(a+b)+c=a+(b+c)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 加数一样,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 的和相等.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8+( c + )=(18+ )+a
+204
童味练习
(88+45)+12
88+(45+12)
t
75+(48+25) (75+25)+48
谢谢!
82+8=8+82 加法交换律
t
(84+68)+32=84+(68+32) 加法结合律
75+(47+25)=(75+25)+47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童味练习
2.根据加法运算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96+35=3#43;64=45+( + )
560+(140+70)=(560+ )+
○ (28+17)+23 = 28+(17+23)
童心探究
小组合作要求: 1.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t
2.根据你的观察,和同桌交流你的猜想; 3.选择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4.总结规律,用字母表示。
童心探究
t
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开普勒
童味练习
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童心探究
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可以写成等式:
28+17=17+28 23+17=1t 7+23
童心探究
t
童心探究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t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4)325-36+64=325-(36+64) (5)43+57-43+57=0 (6)298-92=300-92-2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
青岛版四年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ppt
23+89+( )
• ( )+148+58
•
64+( )+36+125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寒亭街道中心小学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 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青岛版四年级可以是哪些?为什么?
•
•
403+627+597
270+730+46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寒亭街道中心小学
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82+63+37 =282+( 63+37 ) =282+100 =382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寒亭街道中心小学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 简便就怎样计算。
1234+700+300 26+(89+74) 147+89+53+11 67+25+33+75
24+6=6+24
③
120+40=40+120
④
a+68+32=a+(68+32)
⑤ 15+24+36+45=(15+45)+(24+36)
⑥ 782+324+218=(782+218)+324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寒亭街道中心小学
270+460+7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课件(39张PPT)
随堂练习
3 计算。
2000-416-284 =2000 -(416+284) = 2000 -700 =1300 答:海拔为1300米。
随堂练习
4 这堆原木有多少根?
1+2+3+4+5+6+7+8+9+10 =(1+9)+(2+8)+(3+7)+(4+6)+5+10 =10 +10+10+10+5+10 =55 答:这堆原木有55根。
甲数 + 乙数 = 乙数 + 甲数 a+b=b+a
课程讲授
做一做:
我是这样计算的。 也可以这样计算。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试着列式计算。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课程讲授
想一想: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13+46+55+54+87 =(13+87)+ (46+54)+55 =100+100+55
=255
672-36+64 =636+64 =700
5+137+45+63+50 =(137+63)+ (45+5)+50 =200+50+50 =300
随堂练习
2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225+328+175 = 328 +(225+175) = 328 +400 =728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款728元。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 人教版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a+b=b+a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法一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解法二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28+17)+23
=45+23
28+(17+23)
=28+40
=68(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加法的交换 律和结合律,同学们要理解并掌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能 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8个男生在 跳绳
17个女生 在跳绳
23个女生 在踢毽子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 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 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 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 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 a + b) + c = a + ( b + c )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练一练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 当的数。 258 +147) 369+258+147=369+(____ 47 + ____ 56 ) (23+47)+56=23+( ____
a 97 )+____ 654+(97+a)=(654+____
这两个算式算出都是 “跳绳的有多少
人” , 结果相同,因此可以适的符号
a+b=b+a
23个女生 17个女生 28个男生在 在踢毽子 在跳绳 跳绳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法一
先算出跳绳的有 多少人,再求一共 有多少人。
解法二
先算出女生有多 少人,再求一共有 多少人。
(28+17)+23
=45+23
28+(17+23)
=28+40
=68(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加法的交换 律和结合律,同学们要理解并掌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能 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8个男生在 跳绳
17个女生 在跳绳
23个女生 在踢毽子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 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 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 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 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 a + b) + c = a + ( b + c )
请同学们看着字母式用自己的 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练一练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填上适 当的数。 258 +147) 369+258+147=369+(____ 47 + ____ 56 ) (23+47)+56=23+( ____
a 97 )+____ 654+(97+a)=(654+____
这两个算式算出都是 “跳绳的有多少
人” , 结果相同,因此可以适的符号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三单元第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作业课件
四年级 下册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课后练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
(教材P17例1 )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760+358=( 358)+( 760) ☆+( ○ )=○+( ☆ ) 25+( 65 )=65+( 25 ) a+( 16 )=16+( a )
59
8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3
106 118
特点:本表中以“+”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 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依据是加法交换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4.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885+136= 1021 527+348= 875 318+82= 400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边栏部分内容如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作业课件
四年级 下册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课后练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
(教材P17例1 )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760+358=( 358)+( 760) ☆+( ○ )=○+( ☆ ) 25+( 65 )=65+( 25 ) a+( 16 )=16+( a )
59
8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3
106 118
特点:本表中以“+”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 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依据是加法交换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4.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885+136= 1021 527+348= 875 318+82= 400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 第01课时 加法交换律|人教版(共10张PPT)
边栏部分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 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 高尔基
186 □+323 □=323+186
15 =15+□ 128 128+□
x +□ 54 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这个数)。 (2)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 )不变, 这叫做加法( 交换律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 (1)276+124=180+220( ) (2)a+20=400+a( ) (3)550+240=240+550(√ ) (4)a+c=c+a( √ )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得数是一样的。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 都不变呢?同桌之间相互举例。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
8+6=6+8
12+5=5+12
两个数相加,交换 加数位置,和不变。
3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R· 四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导入
在加法算式30+20=50中, 30、20和50分别叫什么?
30和20叫做加数、 50叫做它们的和。Fra bibliotek推进新课
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56+40=96 40+56=96
40+56
=
56+40
你能用自己喜欢方式 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 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 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
a+b=b+a
随堂演练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 数。
17 +29 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