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019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2019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1.含义重农抑商即主张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称做“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2。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适应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

开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4.发展(1)西汉时期: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低;政府实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继续推行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5.评价(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二、工商业的管理1。

表现(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3)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2.影响(1)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2。

表现(1)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2)清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 1.沿革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 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 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在地主土地私有制下, 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在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 自 给自足。
2.发展 (1)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___富__商__大__贾___囤积居奇,操 纵物价。 (2)表现: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___盐__铁__酒____专卖、官 营 贩 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3)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衰落 (1)原因: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 实行专卖制度,对___民__营_____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2)表现: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__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 的发展。
提示:(1)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保护农业生产和 小农 经 济, 以便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巩固封建统治。 (2)举措:歧视商人,对商人课以重税。 理由:商人不如农民辛苦,但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商 人势力壮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思想)。 根据: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入大 量人 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农业提供工商业所必需的粮食 和原 料,为天下之本;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 争 夺劳动力。
2.规律 (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 关 系的形式。 (2)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 建 制度的发展方向。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 发展的规律。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

(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难点)3.从对比分析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东西方政策的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难点)[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内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②受封者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3)瓦解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

②兼并战争频繁,使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背景:井田制遭到破坏。

(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①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②影响: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
(2)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 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提示 重农抑商。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 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 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海禁”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 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 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 官方垄断的性质, 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12345
解析
答案
2.《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 左趾(在左脚趾
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限售生活用品
B.出现垄断组织
√C.推行抑商政策
D.开创工官制度
解析 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官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
用品,排除A项;
盐铁官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B项;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解析 “买田置地”“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注意 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
12345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2.汉朝 (1)抑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 (2)实行 盐铁官营 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 (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 限制。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在明清抑商政策 压力下, 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材料五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
业。„„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 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臵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
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
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图片中信息得出结论(1);由材
料二中“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材料三中“寸 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 及材料四中 “ 机户不得俞 (逾 )
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
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
二、“重农抑商” 小农经济 1 . 含义: 重视农业生产和 ______________ ,严格限制 工商业的发展。 商业 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2 . 直接原因: ________
不痛快,俺看,还是地少的过。俺死了以后不要埋,不要占
地,要像城里人一样火葬。”
不仅今天的农民重视土地,自古以来农民就把土地视作 命根子。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农民都如此重视土地?中国 古代的土地制度又是怎样演变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
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
官方 主持下进行。 在________
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 ①直接原因: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____ 抗清斗争 。 ②根本原因: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
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 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 错。”
展进步。
• 〔对点巩固2〕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 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D 复
•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D项。A项是目的, 不是影响;将边海居民移入内也,实际上使当地农业生产受到破坏, B项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孤立反清势力,但不能因此使其投 降,最终还要靠武力解决,C项排除。
『阐释』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中叶的土 地制度。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 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 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 兵役。
• 二、“重农抑商”…………③
• 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 业生产,限工商制业_________的发展。
•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 争夺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甚至 危劳及动力___________等问题。
之人。”
• 〔对点巩固1〕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
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D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诏令的大意是禁止商 人及其家属以个人名义占有土地,违令者,没收其土地和财物。由 此可知,其目的是保护封建小农经济,故答案为D项。
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 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 [答案] 提示: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主 要 表 现
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 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
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探究点二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材料一 明朝初年,南方的张士诚、方国珍被消灭后,“诸贼 强豪者悉航海,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彼 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朝廷“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 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 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 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 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 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十三行”便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
探究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税租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为官吏。——《汉 书·食货志》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现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 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 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新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教学过程】一、土地制度的演变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

(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私田的开垦)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二、重农抑商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师生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分析原因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一)“重农抑商”政策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目的:①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可概括为: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
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合作探究
主题一 “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影响
1.措施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大量农民破产,稳固农业生 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 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 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
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①『 点 拨 』 封 建 土地所有制有三种类 型: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 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 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 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 在的基石。
2.抑制土地兼并………② (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 制下,___地__主____大量兼并农民 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 措 施 : 北 魏 到 唐 朝 前 期,政府实行_均__田__制__,限制土 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 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合作探究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重点难点】
1.了解井田制、封建土地私 有制和均田制等土地制度
1.重点: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 国”政策
②『点拨』 土地兼并是客观经济规律 的必然结果,国家只能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 有制的前提下去限制和缓和土地兼并,因此 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阐释』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中叶的土 地制度。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 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 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 役、兵役。

原创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原创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原因:土地私有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 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 )
[解析] 图中的“鱼鳞图册
”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
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
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 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 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导言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 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 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 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 时期为防止倭寇等பைடு நூலகம்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 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雇佣③
充足资金的作坊
经营
主、商人①
利润
手工工场 ⑤
劳动
自由的劳动力②
工资
被雇佣④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它的延续与历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土地制度的演变”,揭示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化的历程,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了统治政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目“重农抑商”,阐述了此政策的产生及其对明清工商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三目“‘海禁’与‘闭关锁国’”,介绍了明清两代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消极影响。

此外,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资料和图片,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和现象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教学时,要运用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剖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具有专业术语的特点,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问题情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2)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渊源。

(3)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1)依托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剖析,由表及里,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从而使学生明白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人类找寻食物,先是采集野果鸟蛋,随后是狩猎,最后才到农耕。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必修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提出(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为古代历朝所奉行。

(2)《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了其安定人心的作用。

4.表现(1)汉代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继续执行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

(3)宋代: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

5.影响(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1.表现(1)秦朝①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②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

(2)汉朝①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②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利润为国家所有。

(3)唐朝: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交易时间受限。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导致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知识点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1)明朝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3)明代及清代的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这种“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1.背景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1)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与前代比较,有了明显的变化。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概况 (1)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 行“海禁”,禁止人民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下进行。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 私自出海,并进而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 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 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拓展延伸从15世纪起,西欧各国纷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支持本国 商人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并设立许多享有垄断特权的贸 易公司。与此同时,明清统治者却长期推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 策,这与当时的世界潮流完全背道而驰。
问题1
问题2
如何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原因:从根本上讲,“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自然经济的 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决定性 的生产部门,农业的生产状况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封建国家的兴亡。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同时,由于商业的 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封建统 治者往往限制商业的发展。 (2)主要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维护 政治的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以 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弊端——土地兼并: 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 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政府大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 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 制土地买卖;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等。这些措施虽起 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7 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7 新人教版必修2

精选ppt
12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课堂探究: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 余润。”
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C、材( 地料限3位四)制:明民清封清雍营建正固商社帝守业会强“发的调重展“一农。农种抑为基商天本下”经本济务,而工贾皆其末 D也、”政歧,策“视。市商肆人之,中限多制一商工作人之的人社,会即地田位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人”。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3、原因:战国——秦国商鞅变法
2)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 低下
精选ppt
5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特原发展点因历:程生1):产兴力土于发地商展属,于私国有家制;产国
王享生权用被把,土, 国国地但家家层不掌出层得握现分转。,盛封让公于,与社西买受的周卖封土者,地世同所代时有
要材王材王实向料料臣 臣质国一一。 。:王::土交2。普普地)纳集天天私贡瓦废体之之有赋解除耕下下制;于于作,,— —春战;莫莫— —秋国形非非《 《同王王诗 诗井土土瓦 ab经 经、、字;;解》 》生周率率原产室土土因力衰之之:的微滨滨发,,,展兼莫莫并非非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唐三朝:实顺行治对元年外(开16放44,年)明,清清实政府行颁闭布“迁海令 ”,关…自…守寸板的不政许策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4 .评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重视农业 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制商业要具体分析:
(1)前期: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巩固新生地主政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3. (1)背景: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 荒地被大量开垦为④________ (2 a.公元前594年,鲁国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⑤_____的 b.战国时期秦国的⑥________ ⑦_________ (3)弊端:土地兼并。 答案:①氏族公社 ②土地国有 ③贡赋 ④私田 ⑤土地私有 ⑥商鞅 ⑦封建土地私有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2 .影响: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的 的开拓,抑制资本的⑲原始积累 ________,阻碍了⑳______________ 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思维拓展
3.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 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 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 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2 • (配人教版)◆
夯实基础
二、“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2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提出:国家要鼓励 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 小农经济,以确保 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⑫________ 赋役 征派和⑭________ 地租 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⑬________ 3 .汉朝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专卖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 4 .明清时期,实行 ⑮ ________ 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 商品的经营,而对⑯________ 正当经营,以致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概况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背景:井田遭到破坏。

(2)确立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①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③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误区警示]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允许买卖;而小农经济下小农也占有一部分土地,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但很容易被地主兼并,导致破产。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①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②影响: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误区警示] 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外敌作用。

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1.井田制的瓦解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1)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

(2)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

(4)井田制的瓦解又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2.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认识这种现象?(1)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土地兼并。

(2)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①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②封建国家实行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

3.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1)自然经济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2)封建统治的需要。

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工商业自身缺陷。

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4.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1)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2)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实行专卖制度。

(3)对民间工商业征收重税。

(4)颁布“贱商令”,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压制商人。

5.正确评价重农抑商的作用(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1)上述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2)简述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思想:重农抑商。

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帝(3)材料中反映的思想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的落后。

巧记“重农抑商”政策重农与抑商,商鞅变法始。

封建统治者,以此为国策。

农本商为末,历代都继承。

汉唐至明清,变本加厉行。

发展至明清,阻碍更明显。

萌芽发展慢,社会未转型。

中华大帝国,落伍于世界。

主题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清王朝为什么采取海禁政策(1)明初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清初主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②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

③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

(2)影响: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抵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是消极的防御策略。

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市场因素: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资本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观念因素:传统的观念和习俗。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相互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及其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答案相似: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区别: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材料二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2)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并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答案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消极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图示法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 D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2.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 D解析“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故D项正确。

3.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答案 A解析“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

4.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发展。

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答案 B解析材料表明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政策,其出发点在于A、C、D三项,而B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5.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