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898f3558fb770bf78a55dd.png)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7b5b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b.png)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方大国。
地理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山川河流交错,气候多样变化,地理条件极为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地理环境最为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地处北半球的东经73°34'至135°11',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邻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接蒙古国、俄罗斯。
地域界定上,中国包括内地和海洋两个范畴。
内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大地区;海洋面积广阔,辐射范围广泛,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绵延3.58万公里,拥有11个海港。
二、地势地形中国地大物博,地势变幻,地形多样。
在地势上,中国大致呈现出四大地形形态:青藏高原、广大的内陆盆地、雄伟壮观的大山区、丰富的丘陵和平原区。
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高原,覆盖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绵延2500多公里。
高原地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内地盆地广泛分布,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盆地等,盆地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大山区包括东北山地、大别山区、秦岭巴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众多,呈南北走向,蜿蜒数千里。
丘陵和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三、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中国气候分带特征明显: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次大陆型气候、西北干旱气候。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域广泛,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与珠江流域,气候温和湿润。
青藏高原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较大。
四、水系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海洋。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08d0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3.png)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邻阿尔泰山,北部和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和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为邻。
由于其广袤的领土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我国被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带、西部大开发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每个地理区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1.东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到珠江三角洲以及辽河三角洲、渤海湾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地理区域之一。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交通方便,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适宜发展经济的地理位置。
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汽车、电子、化工、轻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这一地区的对外贸易也非常活跃,出口商品高度竞争力,这也使得东部沿海经济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2.中部地带中部地带是我国的内陆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西等省份,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地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
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良好,内外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农业重要生产区和工业重要基地之一。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中部地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地发展的重要课题,该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目前,中部城市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保健等领域转移。
3.西部大开发区西部大开发区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西的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份。
这一地区是我国较为贫困和欠发达的地区,地势较为复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
为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通过提供财政、税收、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各地加强对内对外的经济合作,逐步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总结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1d16605ba1aa8114431d90b.png)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6159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6.png)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多样,地形复杂,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世界最深的井陉盆地。
一、地理位置1. 中国地跨东经73°33' 到东经135°05' ,北纬3°52' 到北纬53°33' ,广大的辽阔地域位于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东南和南临鳌虾海、南海,南部毗邻东南亚诸国,西南连缅甸、老挝、越南,西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西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相邻。
2. 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多种多样,东、南、中部是丘陵、山地地势较复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西北为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有许多河谷;北部则有坝上高原、内蒙古大草原等;华南有许多深切峡谷,如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
二、水系1. 长江中国的大河系中,长江是最强的一条,长江河流总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有“中华之母”之称。
流域面积180.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中下游形成河口众多、分汊复杂、湖泊很多的鱼米之乡。
2.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干流总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4.8万平方公里。
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郑溪镇南约20公里处的谭门(也有说在玉树、果洛地区境内),最终辗转进入渤海。
黄河、黄土、中华民族,且性呼应的形象。
3. 珠江珠江为东江、西江和北江的合称,中国的第三大河,河长约2400公里,流经贵州、广西、广东三省,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
以湖泊为特点。
4.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明燕龙、东海北部、钱塘江河口、鲈红岛河口、黄岩岛、涠洲岛、南沙岛等一些河流、河口和地形。
三、气候中国属于亚洲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上分布有寒带、温带、暖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地理位置可以体验到四季分明的变化。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3496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b.png)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经73°40'~135°05'、北纬3°51'~53°33'之间,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我国西部与中亚、南亚相邻,东南濒临太平洋,东临日本海,南接菲律宾海。
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主要可以分为高山、高原、盆地和平原四个类型。
1. 高山中国境内有许多著名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脉、天山、昆仑山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峰峰相连的九寨沟景区。
这些高山不仅给中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起到了屏障保护作用。
2. 高原西藏是中国唯一的一个高原省份,这里有着壮丽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西藏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水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区之一。
同时,这里还有令人惊叹的雅鲁藏布江和珠穆朗玛峰。
3. 盆地中国境内分布着多个盆地,如四川盆地、松花江盆地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盆地,这里拥有丰富的水、矿和能源资源,还是我国农业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平原中国平原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肥沃的河谷土壤和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流域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人口集中的区域之一。
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兼具气候多样性。
北方气候以干旱为主,南方气候湿润多雨。
我国横跨赤道到极寒线带,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体验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总结: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
通过学习中国地理,他们不仅可以增加对国家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同时,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也为小学生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引领他们走进祖国神奇多样的自然风光中。
我国地理位置特征
![我国地理位置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47581a2a417866fb94a8e35.png)
我国地理位置特征
海陆位置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特点:我国领土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1.东临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南部雨水充沛,可以发展农业种植。
2.气候多样,南北相差5000多千米,东西跨越四个时区,地形多样,盆地,高原丘陵交错。
形成各种气候类型,有利于物种多样性发展。
3.中国海岸线较长,有利于对外沟通交流和海洋渔业的发展。
4.北部海拔高,地势平坦,适宜畜牧业。
5.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
1.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cd9abf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9.png)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二、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东部地区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四、河流与湖泊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00多条,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等。
我国湖泊众多,主要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五、自然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总体上资源紧缺。
六、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湖还田、重点污染源治理等,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七、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沙尘暴等。
这些灾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八、区域差异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dc15b1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5.png)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摘要:一、中国的地理位置概述二、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1.海陆位置2.半球位置3.经纬度位置三、中国地理位置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四、中国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五、中国地理位置对旅游业的影响六、中国地理位置对外交流的影响正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概述中国位于地球的东半球,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
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二、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1.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既有广阔的陆地,又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沿海港湾众多,便于发展海洋运输事业。
2.半球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具有显著的北半球和东半球的地理特征。
3.经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地理特征使得我国气候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三、中国地理位置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因此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发展了陆地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以满足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需求。
四、中国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南北跨纬度50 度,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东部降水充沛,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同时,我国地理位置使得我国拥有多样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五、中国地理位置对旅游业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
东部沿海地区有美丽的海滩和岛屿,南部有热带雨林和山水风光,西部有高原和雪山,北部有冰天雪地的景色。
这种多样性的地理特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六、中国地理位置对外交流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对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相邻,与东南亚、南亚、印度等国家接壤。
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a6c50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地理位置的标题为:中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是亚欧大陆桥的连接点,也是东亚和西亚、南亚之间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边界国家之一。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东临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岸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太平洋相邻,拥有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
这些海岸线分布着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这些港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中国的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鱼类等。
海岸线的存在还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使中国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西临亚洲大陆,连接亚欧大陆桥中国的西部与亚洲大陆相连,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之一。
中国的西部地区地势高大,山脉众多,如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交通联系,但也为中国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南临热带地区,气候多样中国的南部与热带地区相邻,气候多样。
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的粮食产区。
此外,南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锑等。
南部的沿海地区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四、北临寒带地区,气候严寒中国的北部与寒带地区相邻,气候严寒。
北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由草原和沙漠组成。
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适宜放牧业的发展。
北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油田等。
此外,北部地区还是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既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又连接亚欧大陆桥,同时还与热带和寒带地区相邻,气候多样。
这些特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的繁荣与发展。
社会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社会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cda8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b.png)
社会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我国地处东亚的东部,东、南、西三面濒临海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其特点主要包括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
一、地形特征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
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势较高,有众多的高山和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祁连山脉等。
东部地区则以平原居多,例如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此外,南部和东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丘陵和山地,如五岭山脉和云贵高原。
这些地形特征对我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气候条件我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西部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少。
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由于气候的多样性,我国农业、工业、旅游等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气候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三、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同时,我国还拥有大片的耕地和水资源,有助于农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四、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地理位置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包括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高。
西部和西南地区的人口较少,大部分为农村人口。
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均衡,既有经济发达的省份,也有人口相对稀疏的农村地区。
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总结起来,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点与优势。
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方面都表明了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
了解和利用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我国的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https://img.taocdn.com/s3/m/9abe4ce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6.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1.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大局部位于北温带,南部局部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海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辽阔,有众多岛屿和港湾。
2.结合图1.3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1.33.我国领土四端点:〔最南端〕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省漠河县北端的主航道线上〔最西端〕 **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省与乌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集合处〔乌里江〕关于各城市:日光城——;甜岛——;春城——;雾都——。
4.找到黄岩岛、岛的位置,了解我国海洋权益冲突我国海洋权益冲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及经济开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有我国南部海域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与中国的开展。
中国和东南亚的南海之争,不仅有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
中国和朝在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平安。
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面对我国周边严峻复杂的海洋形势,我们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时,而且要从国家、军事层面研究对策,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5.结合图1.7,找到各省级行政区划及河流流向。
图1.7我国河流流向:大局部自西向东流。
6.行政单位巧记行政单位地图轮廓7..图1.10与图1.13,掌握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知道胡焕庸线:——腾冲一线。
图1.10人口增长特点: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开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
了解中国地理知识
![了解中国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a03fd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c.png)
了解中国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和资源的国家,其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国家。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区,地处北半球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陆地东、南、西三面环海。
二、地貌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西北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几个主要地区。
其中,中国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8844.4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三、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是世界上山脉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长城、天山、喜马拉雅山等。
中国还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四、气候特征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季风气候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工业、旅游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地理文化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文化,如长城、敦煌莫高窟、丽江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对世界文明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
七、地理意识了解中国地理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祖国的认知和归属感,培养我们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当我们走遍大江南北,登上高山大川时,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理带给我们的魅力与力量。
结语: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她的地貌、山脉、河流、气候、资源等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家园。
小学五年级社会课教案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小学五年级社会课教案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a406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d.png)
小学五年级社会课教案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一、地理位置与特点我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东南邻朝鲜半岛,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西南与缅甸、不丹接壤,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相邻,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总体来说,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1. 地理位置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角,是一个以海洋为边界的大陆国家。
我国地处北半球,东经73度40分至135度东,北纬3度51分至53度34分之间,横跨东西约5,000多千米,南北约5,500多千米,陆地面积达到约9,6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2. 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南高原等几个主要地形区域。
东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适宜农业和人口聚居。
华北平原地质状况较好,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
西南高原地势较高,山脉纵横交错,气候多样,地理环境复杂。
3. 气候特点我国气候分布广泛,由亚热带到北极冻原的不同气候带都有涵盖。
整体来说,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西部高原地区气温低,日照时间长,并具有高原特有的酷暑和严寒。
还有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南沿海地区多雨,南部地区常年高温潮湿等。
4. 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风能等。
我国地大物博,山川壮丽,有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
此外,我国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三峡、张家界等,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5.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我国地理位置和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海岸线,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中部地区则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e989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c.png)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经度位置:中国东西跨经度较大,东临太平洋,西至帕米尔高原,西北达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至雅鲁藏布江以西。
二、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等。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3.雨热同期:中国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降水空间差异大:中国降水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干湿差异显著:中国分布着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干湿差异显著。
四、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1.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4.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1.地理区域: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地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
我国的地理特征
![我国的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d4df30176c66137ee0619c9.png)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1301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d.png)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东临大西洋,东北濒临日本海,东南毗邻台湾海峡,南界北部湾和南中国海,西靠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北部与俄罗斯交界,总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部盆地。
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是我国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势低平,河流众多,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这一带的重要代表。
华北平原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
长江三角洲则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为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18个省份,流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上游湖泊众多,形成了著名的江南水乡风光。
长江沿岸的江苏、浙江和安徽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业生产,以稻米和丝绸闻名。
3.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势起伏,土壤主要由黄色的黏土组成,因此得名黄土高原。
这一地区气候干旱,降雨不足,水资源匮乏。
农业发展困难,但是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区和煤炭资源集中地,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一地区地势高峻,山峰多达8000多座,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被誉为"水塔",多条大江大河发源于此,也是我国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的来源。
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我国的自治区,素有“雪域高原”之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bc20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b.png)
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摘要:一、地理位置概述二、地域划分三、地形特点四、气候特征五、自然资源六、人文地理特点七、地理战略意义正文: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东临太平洋,西靠欧亚大陆,南北濒临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一、地理位置概述中国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南北濒临四大海域。
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
从经度位置来看,我国东西跨度也较大,东濒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西靠欧亚大陆,与众多国家接壤。
二、地域划分我国地域辽阔,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地地理特点各异,从东北的雪原,到西南的喀斯特地貌;从华中的长江中游平原,到华南的珠江三角洲,呈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
三、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
其中,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长江上游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地势险峻;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四、气候特征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受季风、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
总体上,我国气候可分为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热同期;热带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高原气候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日照充足。
五、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较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钾等;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也具有较高价值。
六、人文地理特点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特点。
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如齐鲁文化、三秦文化、江南文化等。
此外,我国宗教文化多样,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22aa4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2.png)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到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
2. 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阶梯状分布。
从西部到东部,依次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征1.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丰富,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则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
2. 气候特征中国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南北温差显著,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此外,中国气候还受到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带来充沛降水;冬季则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寒冷。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 河流中国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为外流河,流向太平洋;塔里木河、黑河等为内流河,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2. 湖泊中国湖泊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泊对中国的水资源供应、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煤炭、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量相对较低。
2.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 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西侧东侧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南侧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的气候●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类型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 夏季风)的影响。
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
(海陆位置、夏季风)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
原因是(纬度因素)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
(降水量不同)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气候复杂多样)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气候复杂多样)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2)夏秋多冬春少(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台风)、(水旱灾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项目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洮河、湟水、渭河等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开发水能(上游)、航运水能(上游)治理兴建中上游防护林●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段上游中游下游产生的主要灾害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地上河产生灾害的原因气候趋于干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
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理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我国的交通●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①兰新线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④京九线⑤宝成线⑥成昆线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我国的农业●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部差异:西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种植业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小麦花生甜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三大棉区:●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工业的空间分布:(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
(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