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级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e71edeb9f3f90f76c61bf7.png)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都是:①中心区人口过多、用地紧张、地价高、环境恶化;②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网等交通的发展。
c、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
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特点是最大值;计算依据—— 自然资源条件 ; 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淡水,其次是土地。 合理人口数量 :特点 最佳值; 计算依据—— 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 影响因素—— 开放程度、自然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二者的 相对性 ——不断变动,但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的。
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 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
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
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小城镇:各用地功能混杂,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化。中等城市:外围形成居住区,市中心往往形成工商混合区。大城市:功能区种类多,分化明显。
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超大城市—人口4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100-400万以上;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
第一章
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人口过渡理论(课本第5页图)
原因:为了缓解旧大陆的人口压力,开发新领地,带着发财梦的移民自愿迁移,被贩卖的奴隶被迫迁移。
c. 二战后至今的迁移主流
方向:欠发达地区(亚、非、拉)--> 发达地区(欧、北美洲、大洋洲);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e796f2aaea998fcd220e0e.png)
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55页 0092页 0094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现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 容量
2021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 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6b7c4bae45c3b3566ec8bcd.png)
地 低地 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中分布在地
形 高山和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势较低的第
高原 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三级阶梯上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 热带干旱地
气温 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 区,人口集
气 候
降水
地带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 同。一般来讲,降水较多、人口密
矿业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第般一来 章讲,人降口水分较布多、、迁人移口与密合集理,容5降量.水较根少、据人口上稀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有(多选)(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
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答案:低平 北半球中低 沿海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F.青藏高原
由于土壤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1张PPT)-PPT精选文档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1张PPT)-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39276124b73f242326c5f2c.png)
东部→西部 乡村→城市
农业危机和 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和西部
新兴工业的 东北部老工业区→ 兴起和发展 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的 新工业区→老工业 重建和改善 区 乡村→城市
【典题训练】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 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 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C )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 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 严重
思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呢?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环境移民
请看下面图片,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 然灾害
请看下面图片,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 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 的过程。
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发展
【解析】城乡间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城乡差别较大 的时期,迁移规模较大;随着城乡差别的减小,城 乡间的人口迁移也逐渐减少;所以影响城乡间人口 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
人 人口的
概念
口 迁移
的
分类和影响
空 间 影响
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32614b6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1.png)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 运用资料,并结合
影响因素。 实例,解释区域资 源环境承载力、人 [人地协调观]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复活节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应该如何适应 环境和资源?
提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 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循 环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不是资源 缺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呢? 【答案】不是。如日本资源贫乏,但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开放性强,充分利用优良港口等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doc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8b46960722192e4436f64b.png)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 ________ 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岀现了人II ____________ 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__ 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 O二、人口增长模式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由人口的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变化而引起的。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因此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 特点。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 ___________ 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1)“高髙低”模式:特点:髙 ______ 、髙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O成因:一方面是由于 ___________ 、战争和__________ 的影响;另一方面归结为当时___________ 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_____________ 条件落后。
分布:非洲热带雨林区的 _____________ 处于这个阶段。
(2)过渡模式a>高增长阶段: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却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增大,人口增长明显 ______ O成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__________ 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 _________ 条件也有所改善,使__________ 急剧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也随之上升。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件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73dd16be23482fb4da4cf2.png)
0002页 0051页 0093页 0222页 0268页 0385页 0552页 0585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经典PPT课 件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
![【新教材】2021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7d33cea76e58fafbb00350.png)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82096743323968011c92ce.png)
0002页 0086页 0175页 0222页 0259页 0329页 0414页 0478页 058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 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1048f804a1b0717ed5dd07.png)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搞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a319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c.png)
探究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 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在我国占有比较优越的 地位。湖北省是我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 重要迁入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 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 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三 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死亡人口超过10 万,为躲避战乱,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逃离的居民达200万。尽管战后 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
指点迷津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洲迁移活动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 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 欧洲,非洲,亚洲的中国、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出区 印度和日本等国
人口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人种的空间分布
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和时间尺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
历史上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 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 大规模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 要点笔记我国人口普查时,将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 人口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习目标】1.通过图表分析、资料阅读重点理解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知道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路线原因及背景,提高阅读图表、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特别要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正确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念。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人口迁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乡探亲;()(4)伊拉克难民到叙利亚避难;()(5)农民工季节性的外出打工和返乡;()(6)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2.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读课本P11-P12,结合“世界人口迁移图”,试总结不同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2.读课本P12-P13,结合中国人口迁移图,试总结不同阶段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3.结合你身边的实例或者通过其他媒体所了解到的情况,举例说明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
干旱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B.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C.北美洲和大洋洲均为人口的迁入区D.北美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2.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路线正确的是()A.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B.由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迁移C.人口主要是由东向西迁移D.人口主要是由南向北迁移3.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技术人员、干部、知识青年迁移的原因是()A.人口自由迁移B.由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移民是由于经济原因C.闯关东或走西口D.开发内地和支援边疆建设4.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国内人口迁移中,城乡人口迁移的现象更为普遍,主要分布在()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D.工业发达国家6.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战争②历史上,每当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战乱或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③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减少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多为自发性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
对三峡移民迁移以外省市形成阻力的现象是()①移民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③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④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太适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2006上海春季高考,13)读图1-17,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移动方向和年龄构成是()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20世纪50~70年代)图1917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9.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有()①巴以战争使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②历史上我国实行移民戍边改革③由于民族歧视而大规模迁往他处求生④印巴分治导致大批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图1-19为“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图1-1910.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②③B.②④C.③④D.④⑤11.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B.③⑤C.②③D.②⑤12.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最类似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蒙古B.澳大利亚、新西兰C.美国、墨西哥D.法国、德国图1-20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3~16题。
图1-201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到拉美B.从亚洲迁到拉美C.从非洲迁到西亚D.从欧洲迁到非洲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
——克鲁昔斯卡娅1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1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1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②东南部劳动力不足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图1-23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9题。
图1-2317.(2004江苏高考,16)1992~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0.9%D.1.2%18.(2004江苏高考,17)1991~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19.(2004江苏高考,18)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表1-6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完成20~21题。
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3.84 37.10 11.634.01 1.78(万)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2006江苏高考,2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1-15并完成下列问题。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1-15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23.(2005上海高考,26~30)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1-24图1-25(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125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表1-7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年龄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国家A国50 45 5B国17 65 18图1-26 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4)分析图124和图125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图126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