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笔记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也是全球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种植业以稻、麦、棉、麻等为主,畜牧业以猪、牛、驴等为主。
古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水利的改造和发展,如灌溉系统的建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 商业与贸易中国古代的商业与贸易也发展得相当活跃。
古代的商业主要以市场集聚地为基础,如都城周边的集市、城市的商业街以及海上贸易港口等。
商业交流主要通过商人之间的私人贸易,而且商人在古代被视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阶层。
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如丝绸、茶叶、漆器等。
3. 工商业与手工业古代的工商业与手工业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工业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而在工商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如铁器铸造、造船、建筑等行业的发展。
这些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货币与货币交换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有很多种类,如铜钱、布币、纸币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铜钱,它在古代中国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工具。
古代中国的货币交换方式主要是以铜钱为单位进行交易,而且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很强的流通性。
这些货币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
5. 城市与都市经济古代中国的城市与都市经济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城市以都城为核心,周边发展起了大规模的商业街区。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城市不仅以商业和贸易为主要特征,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经济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民采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在农耕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如耕作技术、灌溉系统、农作物育种等。
2. 农村社会组织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农民公社、村落和家族制度。
农民公社是一种基于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村落是农村居民聚居的地方,家族制度在农村社会起到了维护家族利益和传承家族财产的作用。
3. 农产品交流与贸易古代中国的农产品交流与贸易主要以农村集市为平台,农民将农产品集中销售,在交易中使用以谷物为基础的货币。
同时,随着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如茶叶、丝绸等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
二、手工业经济1. 工艺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以人工作坊和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手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技术十分发达,如陶瓷、纺织、铜器、漆器等。
古代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2. 分工合作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中存在分工合作的现象,工匠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负责不同的工序,通过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分工合作也促进了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3. 工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工会、商会、行会等。
工会是手工业工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保护工人利益和传承技艺;商会是商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促进商业贸易和合作;行会则是由同行业的工匠组成的组织,致力于行业监督和规范。
三、商业经济1. 路线与交通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和运输。
古代中国发展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商业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通路。
在交通工具方面,古代中国采用了陆路和水路交通,如车辆、船只等。
2. 货币与市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中采用了自己的货币形式,主要是铜币和纸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五、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2、秦:灵渠(湘江——珠江)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灌溉工具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③宋:水转翻车④明清:风力水车▲人力→水力→风力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揭示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农业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形态,基本农民社会为主体,农业生产是当时经济的支柱。
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如下:1. 种植技术: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技术逐渐改进和完善,如水稻的引种、改良和农业耕作工具的使用等。
2. 农业生产组织:古代中国的农业部门分为自耕农、细作和佃农,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生产日益细化和专业化。
3. 农业税负:古代的朝代对农民实行的税法多种多样,有时甚至压得过重,征收方式有以粮食为主的田赋和苛捐杂税等。
二、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也有较为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下:1. 市场与货币:古代中国有繁荣的市场,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是商品交换和粮食交换。
货币体系起初以物品作为交换媒介,逐渐演变为使用铜钱和其他货币形式。
2. 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商业组织形式多样,包括行商、商帮、商行等。
这些商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3. 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明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经济,促进了商品、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三、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与手工业相关的知识点:1. 制陶业: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工艺精湛,制陶业在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汝窑、哥窑等瓷器种类享誉世界。
2. 编织业:中国古代的编织业技术非常先进,丝绸和棉布是当时的主要产品之一。
丝绸业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3. 金属冶炼:古代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相当先进,铜、铁等金属的冶炼为古代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财政经济中国古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与财政经济相关的知识点:1. 赋税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多样化的赋税制度,如田赋、兼带课税等,这些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八上历史第十课笔记
八上历史第十课笔记
以下是八上历史第十课的一些重点笔记:
1. 古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精耕细作:古代中国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精耕细作,通过深耕细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粮食产量。
(2) 水利设施: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如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
(3)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以国有制为主,政府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征收赋税。
3.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 丝织业:古代中国的丝织业发达,尤其是苏州、杭州等地的丝织品享有盛誉。
(2) 陶瓷业:中国古代的陶瓷业也十分发达,著名的瓷器有青瓷、白瓷等。
(3) 冶金业:古代中国的冶金业也有很高的水平,如炼铁、炼铜等。
4.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交通:
(1) 商业: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在一些城市和地区之间进行贸易。
(2) 交通:古代中国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和陆路,如运河、丝绸之路等。
5. 古代中国的城市:
(1) 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一些政治中心和商业城市。
(2) 城市的功能:古代中国的城市主要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
6. 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
(1) 士族地主: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士族地主为主导,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2) 庶民地主:庶民地主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他们通过积累财富和土地逐渐崛起。
(3) 自耕农:自耕农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阶层,他们通过耕种自己的土地维持生计。
知识背诵: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背一背,记一记1.概述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情况。
答:①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②培养出了粟和水稻等农作物。
③创制出了原始农具耒耜。
2.中国古代的农耕技术是怎样发展与推广的3.中国古代有哪些土地制度4.古代中国普遍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社会问题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和农民领袖试图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何不成功答:(1)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①阻碍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小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3)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努力: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不能成功的原因: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改革不能成功。
②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地权。
不能成功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5.列举古代中国农民沉重赋役负担的表现,分析沉重赋役负担的影响。
答:表现:(1)赋税沉重。
①赋税征收的比率和数额较大,如秦朝“泰半之赋”。
②赋税名目繁多。
如除田亩税、人头税等主要形式外,还有很多杂税、附加税、临时征收的税,地方政府也巧立名目。
③征发无度,无有定准。
(2)徭役繁重。
工程多,且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督责严厉,死亡率高。
影响:(1)沉重的赋税保障了国家的富强和繁荣,繁重的徭役使许多工程得以营造。
(2)沉重的赋税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这些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6.古代中国水利发展的表现。
7.P9【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迁和演变。
从封建时代到商业繁荣的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制度发展经历了农耕经济、货币经济、商业经济等不同的阶段。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封建时代的农业制度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大片土地,农民则以自耕自足为主。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严重不平等,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均田制唐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的农业改革。
这一改革通过实现土地的合理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均田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公平问题,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三、屯田制屯田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农业制度,它在特定地区发展某种特定的农作物或养殖业,以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和增加国家财富。
屯田制也促进了土地的集中和合理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货币经济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货币经济体系。
货币经济的出现标志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的出现。
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在唐代,货币经济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以铜钱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五、商业经济商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商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唐代的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各种商品和货物源源不断地涌入。
商人以市集、商会等形式进行交易,商业经济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六、市场制度古代中国的市场制度也逐渐完善。
各地设立市集,人们可以在市集中自由买卖商品。
市集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利润,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更多的商人。
七、官营工坊制度中国古代还实行了官营工坊制度。
官营工坊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的生产企业,生产各种商品和军事装备。
官营工坊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许多工艺品和商品,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点总结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春秋战国时形成,封建社会占主导,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56年亡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2、形成原因:①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②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3、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有利: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② 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比如工具、技术、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土地资源的开发③ 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不利: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灾荒瘟疫1、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会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1.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地位:农耕经济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
(“以农立国”“农耕文明”)2.耕作工具:石--木--铜--铁(钢)3.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
(3)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牛耕出现于春秋,推广于战国,普及于西汉。
①汉朝——西汉:耦犁(二牛抬杠、“二牛三人法”),便于碎土的犁壁,使牛耕得以普及。
东汉——“一牛挽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唐——曲辕犁:江东地区,装有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4.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王有制)——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①演变:出现于商朝→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王有制)。
③基本特点: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B.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④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⑤瓦解的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
(3)封建社会:①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将公田转为私田、赏赐、买卖等)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
a.内容:国家把无主荒地收归国有,按性别、年龄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其主要部分(口分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农民无力耕种后需还给国家;受田农民还要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足够多的土地。
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专题一第一节农业一、“神农”的传说1.内容(1)创制了原始农具_____,教导民众耕作。
(2)进行了________种植的成功实践。
2.实证:许多_______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__________的实践。
3.历史地位(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_________,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_________,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人们利用“_____”手段拓荒营田。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
(3)汉代①_____逐渐普及全国,______农具数量超过前代。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________、便于收获的_______和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_________所取代。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_______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__________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___________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_______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_______,土地名义上为_________,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_______,确立了土地__________。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①内容:国家______给农民,农民承担_______。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_____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______,破产逃亡。
2.土地兼并(1)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②_______、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_________,“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与农业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的经济与农业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与农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经济与农业的角度出发,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农业革命与农业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大规模耕作和灌溉。
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农田耕作工具也逐渐丰富,农业产量稳步增长。
同时,古代中国还发展了多种灌溉工程,如灌溉渠、农业水利和水车等,这些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中央集权和农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中央政府对农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通过发布政策和法令来调整农田、农业税收和农民种植的作物等方面的事务。
唐代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农田的整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其他的农业政策还包括轮作制度、农田水利建设和种植技术的推广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自古代商业开始兴起后,商品的交易逐渐取代了以物换物的方式,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商人被人们称为“贾”,商业活动多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例如粮食、茶叶、织物等商品。
同时,中国的物流和交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商业网络日益扩大。
四、农业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农民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的方法,改进耕作工具,采用更加高效的种植技术。
例如,六朝时期农民开始使用犁耕,明代出现了铁犁,用以取代过去的木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此外,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农业技术专著,如《农政全书》和《农桑辑要》等,这些对于传承和推广农业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贸易与海外交流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国内的农业和商业,还与贸易和海外交流息息相关。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笔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笔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神农”的传说)1、起源:——神农的传说;传说中的“圣王”有显赫的地位,“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①.创制工具,教导民众耕作②.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③.通过自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医药学。
2、古代农业的地位:①农业在经济的主导地位;②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③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④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二、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金石并用。
3、春秋战国:铁器农具使用、牛耕推广。
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汉代: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5、曲辕犁(唐代)6、翻车(三国):马钧发明三.阅读课本,找一找: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⑴、耕作方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⑵、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⑶、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二)、水利的兴修1、黄河的治理:(1)大禹治水(2)王景治黄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郑国渠3、井渠法4、加强行政管理:唐代设渠堰使三)、土地制度、赋役政策、劳动者等综合所讲,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②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自主权,有积极性;③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可以精耕细作;④统治者重农政策.不利条件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严重.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何基本特点?1.分散性: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1、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⑴中国农业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⑵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⑶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 ①概念:
刀耕火种
先用石刀、石斧把大树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
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弊端:
土地利用率不高,人民频繁迁徙
③生产工具相对简单,技术革新缓慢,心理上极易满足 (落后性) ④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不面向市场 (自足性,或称“稳定性”)
⑤负担沉重,缺乏必要的积累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脆弱性)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①积极性:
a经济: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利于确保封建王朝赋役来源,促进政权巩固和社 会稳定;
★生产工具中青铜农具较少原因: ①青铜器多用于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是贵族权力和 地位的象征; ②青铜器较珍贵
⑵耕作技术:
已懂得排水、除草、沤肥、治虫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2、石器锄耕的商周农业:
⑶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
⑷土地制度: 井田制
⑸经营方式: 劳动者集体耕作
c科技: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的发展;
d思想:造就了农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注重孝
道、重视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②消极性: a十分脆弱,难以应对天灾、战乱、瘟疫和沉重的赋役负担,易导 致阶级矛盾激化;(政治) b具有封闭性、落后性,阻碍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 源,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近代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 c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的增加,土地会过度开垦,这就给生态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社会) d助长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造就了农民自私、狭隘、保守的心理 性格;(思想) e影响技术革新,使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突破,发展不成近 代科技(科技)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 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西北坎儿井出现于西汉时期,利用地势坡 降变化,蓄积引用山脉冰雪融水,是西北人民的独 特创造。我国古代灌溉农业发展较早,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灌溉工程, ②表述错误。
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
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
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
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
有关(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 “鞭牛”这一信息可知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注重精耕细作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铁制农具 认真地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 B项正确。中国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故A项错误。汉代中国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 故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 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
(3)赋税的名目繁多,_田__亩__税____和人头税是主要 形式,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 征收。
(4)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__财__政__收__入__的 主要来源。
2.力役
(1)作用: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__土__木__工__程__ 得以成功营造。
(2)范围: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 _城__市___建__设___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 者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和陵墓工程等。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沿袭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货币经济、税务制度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一、古代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古人对农业经济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农业生产技术:古代农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耕种,因此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灌溉、耕作、播种、采摘等方面的技巧。
2. 地租制度:古代农民需要向地主交纳地租,这是一种农民直接向地主以农产品形式交纳租赁费的制度。
地租制度在古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经济收益。
3. 农业税赋:古代中国的政府通过向农民征收农业税赋来维持国家财政。
农业税赋主要包括赋税和粮税两种形式,对于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和军事力量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古代商业经济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贸易制度:古代中国进行贸易的方式多样,既有陆地贸易,也有海洋贸易。
古代贸易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而货币的使用并不普及。
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商业法规:古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与商业经济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如盐铁法、市舶司等,这些法规主要对商人的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保护商业经济的正常运作。
3. 商业信用:古代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非常重要,商业信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商业合作和贸易的扩大。
商业信用主要体现在货物的担保和信用交易的实施等方面。
三、古代货币经济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货币的形式:古代中国使用的货币形式主要包括金银、布帛和贝壳等。
货币的使用多样,但普及度不高,直到秦朝才开始广泛流通铸币货币。
初中历史中 国古代的农业与经济发展知识点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与经济发展知识点提起初中历史里中国古代的农业与经济发展,那可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大篇章!先来说说古代农业的根基——土地。
在古代,土地那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从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一块一块划分得规规矩矩,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私有制逐渐兴起。
那时候的农民们,扛着锄头,牵着老牛,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土地在“咕咚咕咚”地喝着,准备孕育出丰硕的果实。
再讲讲农作物。
咱们中国可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繁多。
从最早的粟和黍,到后来的小麦、水稻,那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就说水稻吧,南方的水田中,一片绿油油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农民们弯着腰,细心地插秧,仿佛在给大地绣上绿色的花纹。
等到秋天,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收割的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镰刀在手中飞舞,“唰唰唰”的声音此起彼伏,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水利工程也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像都江堰,那可是世界文化遗产。
李冰父子的智慧简直让人惊叹不已!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势,修建了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岷江的水被合理地分配,既防止了洪水泛滥,又能灌溉农田。
想象一下,当清澈的江水顺着渠道流淌进干涸的农田,农作物们“咕嘟咕嘟”地喝着水,瞬间变得生机勃勃,那感觉就像是给大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古代的经济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农业。
商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虽然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聪明的商人总是能找到出路。
繁华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卖布的、卖瓷器的、卖小吃的,应有尽有。
那场面,比现在的夜市还要热闹几分。
还有那丝绸之路,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
一队队骆驼驮着满满的货物,在漫漫黄沙中前行。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的特产被运往西方,同时也带回了西域的珍宝和文化。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
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古代经济是指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形态。
古代经济是指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开始至工业社会出现之前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经济生活主要以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为主。
古代经济是从未经过资本主义的阶段。
古代经济分为古代农业经济和古代商业经济两大方面。
本文将从古代农业经济和古代商业经济两个方面对古代经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古代农业经济中,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自耕农经济、雇佣劳动和奴隶经济。
自耕农经济是指自己种植、生产、销售,并且自己吃自己用的农业生产方式。
雇佣劳动是指地主或富裕农民雇佣其他人来干活,通常是有限时期,以金钱或实物支付的形式。
奴隶经济是指地主或国家使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
2. 农业技术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农业工具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及农作物的引进和培育。
古代农业使用的工具一般包括犁、耙、镰刀等,这些工具的进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包括灌溉、肥料的使用等,这些技术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古代农业还进行了很多农作物的引进和培育,比如在古代中国,从印度引进的稻米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农业生产关系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封建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只能占有土地的使用权。
农民需要按照地主的意愿进行农业生产,并且要支付地租给地主。
地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丰收,从而实现对农产品的剥削。
4. 农产品交换古代农产品交换一般以物物交换为主,那时的货币还不流通,商业贸易不发达。
农产品交换的方式主要包括城市集市贸易和农产品百货贸易。
城市集市贸易是指城市地区周围的农村、镇上的农产品周转地,也是商家集资及交易的地方。
农产品百货贸易是指商品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贸易的中介,贸易的对象是农产品的多样性。
二、古代商业经济1. 商业贸易在古代商业经济中,商业贸易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制耒耜,教民耕作
2、地位:
1)农业是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 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
富者田连阡陌,贫 者无立锥之地
战国——井田制被废除
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 井田制
商鞅
3)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 小农土地私有制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
赋税沉重 农民生活贫困
沉重的徭役
1)概念: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 承担的无偿劳动。 2)分类:(按用途划分) 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 二是兵役;
长城
秦始皇陵兵马俑
3)影响:
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 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 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 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 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 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 凋残的直接原因。
王景治黄(东汉)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 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 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 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风 力 水 车 ( 明 清 )
唐代筒车
隋唐五代
宋代 明清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前246年,秦王 嬴政采纳韩国人 郑国的建议在秦 国开凿郑国渠。 全长300余里, 成为我国古代最 大的一条灌溉渠 道。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 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 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 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 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 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 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 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 两个地区。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役 田 赋 人 头 税 田 赋
兵 役
抑 制(均田、限田) 兼 并
地主
地 租
新 的 封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荒年,谓之天府。
自然灾害频繁;徭役、赋税繁重、土 地兼并严重
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 影响
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上: 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 3、土地制度上: 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4、经营方式上: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商周时期
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 农用动力的革命; (发达地区)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 唐代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镂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笔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
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神农”的传说)
1、起源:——神农的传说;
传说中的“圣王”有显赫的地位,“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
①.创制工具,教导民众耕作
②.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
③.通过自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医药学。
2、古代农业的地位:
①农业在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③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④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二、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
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金石并用。
3、春秋战国:铁器农具使用、牛耕推广。
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汉代: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
5、曲辕犁(唐代)
6、翻车(三国):马钧发明
三.阅读课本,找一找: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⑴、耕作方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⑵、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⑶、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二)、水利的兴修
1、黄河的治理:(1)大禹治水(2)王景治黄
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郑国渠
3、井渠法
4、加强行政管理:唐代设渠堰使
三)、土地制度、赋役政策、劳动者等
综合所讲,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自主权,有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可以精耕细作;
④统治者重农政策.
不利条件
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严重.
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何基本特点?
1.分散性: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采取精耕细作技术,但长期以来未取得突破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六.土地制度的变革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集体耕作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夏商周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开始瓦解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井田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私有)制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