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 管疾病、胸廓外伤、胸廓畸形、 神经肌肉疾病。
病理生理
肺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弥散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循环系统表现、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呼吸道通畅的体位,如半卧 位或坐位。
使用呼吸道通畅的设备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呼吸道通畅的设备,如吸氧、吸痰等。
04
CATALOGUE
病情观察与应对措施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
观察呼吸频率
注意患者呼吸频率是否正常, 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表明呼吸衰
竭。
观察呼吸深度
注意患者呼吸深度是否足够, 浅快呼吸可能表明存在呼吸困 难。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相应 的药物治疗,如解痉平
喘药、强心药等。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感染
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 染等并发症。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监测患者水电解质情况, 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呼吸衰竭的 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
02
CATALOGUE
护理评估与监测
评估患者的状况
01
02
03
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呼吸频率等基本生 命体征,了解患者的整体 状况。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 断是否清醒、是否有意识 障碍。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在护理方面,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而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则可适当下床活动。
同时,应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
对于不能自食者,应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在病情观察方面,除了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还应特别注意神志、呼吸和痰液等指标。
对于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同时,应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
对于痰液,应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XXX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
在治疗方面,氧气疗法是关键。
根据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予不同的氧气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
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在其他方面,应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对于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
对于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同时,应备好急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对于应用呼吸器的病人,护士应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在使用呼吸器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恢复情况和呼吸的均匀程度,以便适时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时比。
同时,需要注意病人是否有自主呼吸并与呼吸器是否同步。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氧分压低于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减少交叉感染。
(二)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坐位以利呼吸。
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三)进食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
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量及水的摄入。
必要时静脉输液。
做好口腔护理,以增进食欲。
(四)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瞳孔变化及唇、指(趾)甲是否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变化。
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色黏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留标本送检。
(五)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达到80%以上。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其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鼓励其多饮水。
不能自行排痰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七)遵医嘱予患者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如使用呼吸兴奋剂时,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儿科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体位:协助患儿取半卧位或坐位,有利于肺扩张,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活动。
2)饮食: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饮食和不易发酵食物(少食乳制品和豆制品),预防便秘。
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充足的热量。
3)环境:针对低效型呼吸形态改善通气,防治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
4)基础护理:指导家长为患儿着宽松衣服,被褥要松软、保暖;外源性哮喘患儿应去除过敏原。
2.专科护理:
1)维持气道通畅:鼓励和帮助患儿咳嗽、咳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以消除呼吸道充血、水肿,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氧疗护理:遵医嘱进行氧疗。
如I型呼吸衰竭患儿应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24%~30%。
3)做好病因的治疗和护理。
3.心理护理:重度呼吸困难的患儿常有明显的焦虑和恐惧,会增加机体的耗氧,使CO2增多而加重呼吸困难。
因此,护士应特别注意患儿的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健康教育】
1.当患儿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或减轻后,应和患儿及家长讨论减少复发的各种措施,如避免着凉、改善周围居住环境、回避过敏原、接受脱敏治疗等。
2.指导家庭备常用药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支气管扩张剂。
循序渐进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每2~3小时一次。
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水分,包括多饮水和静脉输液,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必要时用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缓解支气管痉挛:选用茶碱类,有助于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及肺泡压,使痰液易于咳出。
给予正确的氧疗方式,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饮食护理:给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对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患者,应予鼻饲营养。
5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的温度、湿度、颜色,皮肤的完整性,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6记出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尤其是血钾的变化。
2、对症护理1呼吸困难、发绀的护理1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呼吸频率,昏迷患者要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症。
3、病情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慢性呼衰患者体力消耗大,尤其在施行人工通气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加,(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系多种原发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等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病人全身情况的监护。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
护理呼吸衰竭的常规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一、评估患者呼吸状况1.收集患者病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史、用药史、个人和家族病史等。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3.评估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4.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提供支持性护理1.保持患者通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2.保持适宜的体位,促进呼吸道通气。
3.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4.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三、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1.监护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
2.监测动脉血气,评估患者的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3.监测呼吸频率、深度、量和呼吸节律。
4.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无创呼吸机通气或有创呼吸机通气。
四、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清洁,避免进食和吸入异物。
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促进早期康复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预防心脏并发症。
五、教育患者和亲属1.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机使用等。
2.教育患者和亲属如何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报告异常。
3.教育患者和亲属关于预防呼吸衰竭的措施,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护理常规主要包括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提供支持性护理、监测和维持氧合和通气状态、预防并发症、教育患者和亲属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同时,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排出足够的二氧
化碳,导致血液中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积累的一种病理状态。
呼吸衰竭的
病人需要及时的护理和干预,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
将详细介绍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1.保持通畅的气道:
2.给予氧疗:
3.监测呼吸状况: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
指标。
可以使用呼吸机等设备监测和支持病人的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变化并积极处理。
4.保持病人的体位:
对于呼吸衰竭病人,合理的体位对呼吸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至关重要。
床位应该升高30°-45°,头部稍微向前倾斜,有助于减少膈肌的负担,
增加胸腔内的容积,提高通气效果。
5.鼓励活动:
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减少呼吸衰竭的程度。
护士可以教导病人进行适度的呼吸锻炼和肌力锻炼,并监测病人的症状和
体征变化。
6.控制病人的情绪和焦虑:
7.保持合理的液体和营养摄入:
8.预防并发症:
9.教育和指导:
总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病情和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评估和调整。
同时,护士应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水平,为呼吸衰竭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如出现三凹征或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2、观察患者有无缺氧,如颜面、口唇、指甲等发绀。
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面容与表情等。
4、观察有无右心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二、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鼻饲,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3、行氧疗改善缺氧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留取痰标本送检。
4、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意识的变化,行心电监护,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
机械通气患者注意有无通气不足、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等。
5、遵医嘱正确用药,如支气管舒张药、呼吸兴奋剂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6、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痰液粘稠程度、痰量多少、咳痰能力等,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
随着病情的演变,患者的排痰情况会随之发生变化,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肌无力时,会导致咳痰能力减弱,排痰量减少;痰液过于黏稠,会导致患者自主排痰困难;当感染控制,病情好转时,排痰量也会减少等。
及时评估患者的排痰情况,针对其变化,动态调整排痰措施,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无自主排痰能力时,应给予机械吸痰;若患者能自主排痰,但排痰能力减弱,可加强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当出现痰液粘稠,痰量较多时,可根据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湿化,给予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7、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8、加强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耗氧。
2、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及时排出痰液。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合理氧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及家属擅自调节氧流量或停用氧气。
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后,须及时将氧流量调回原值。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吸氧流量。
4、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注意患者主观感受,安慰鼓励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一、定义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件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血气分析检查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件有动脉=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正常值:氧分压75-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32- 45mmHg, PH值7.35-7. 45)。
二、护理关键点(一)呼吸困难(二)发绀(三)气道通畅(四)精神神经症状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提示肺性脑病。
2.评估患者的呼吸频律、节律、形态和深度,观察患者口唇、指端有无发绀,有无呼吸困难:动态监测和记录指脉氧饱和度。
3.观察尿最变化:协助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如患者尿量减少,提示肾功能障碍,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和体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
(二)、症状护理1.缺氧(1)I型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根据缺氧的轻、中、重度程度,可分别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吸氧,即1~5L/min。
(2)II型呼吸衰竭病人低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靠缺氧来刺激,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即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 (3)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停、电击、溺水、中毒后呼吸抑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给予50%以上高浓度氧。
(4)告知患者及家属氧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5)必要时机械通气。
2.呼吸困难: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增加输助呼吸机的效能,促进肺膨胀;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法,改善通气功能。
3.发绀:当患者出现口唇、指甲发绀,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密切观察氧疗疗效。
4.消化道出血: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部分患者可出现应激件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1.稀释痰液2.刺激咳嗽3.辅助排痰4.防止误吸5.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对于咳嗽无力或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常规1.保护患者的呼吸道:急诊呼吸衰竭时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护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
如患者有分泌物积聚,可以采用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清除分泌物。
2.给予氧疗: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缺氧是一个严重问题。
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氧疗,以保证患者对氧的吸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无创通气等氧疗方法。
3.监测生命体征: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评估病情和疗效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输液支持: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随体液失衡,需要给予液体补充。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给予合适的液体。
5.痰液管理:对于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痰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痰液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定期进行痰液抽吸或推拿等操作。
6.安全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位置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床边防护,防止患者意外掉落。
7.心理支持:急诊呼吸衰竭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8.与医生密切合作:在急诊呼吸衰竭抢救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也应积极向医生提供患者的观察结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急诊呼吸衰竭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具体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达到最佳抢救效果。
由于急诊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神经症状。
2.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程度。
3.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皮肤及甲床色泽,有无窒息先兆。
4.评估患者既往病史、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
3.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胃肠营养,必要时静脉营养治疗。
4.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2小时翻身叩背1次,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予雾化治疗,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加强湿化排痰。
5.根据病情进行合理氧疗或机械通气,指导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结果,观察液体出人量。
7.遵医嘱正确及时给药,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8.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应用放松、分散注意力和引导性想象技术,缓解紧张和焦虑。
三、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戒烟酒,少去人多场所,积极治疗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呼吸功能锻炼情况,嘱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急性发生的呼吸系统功能减退或呼吸衰竭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呼吸功能受限,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酸中毒。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积极监测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氧疗、调控体液电解质平衡、促进气体交换和预防并发症等。
一、积极监测病情:1.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气道分泌物的变化,尤其是突然加重的情况。
2.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3.定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沟通与医护团队,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维持患者的半卧位或头低位,利于气体交换以及减少肺部负担。
2.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规律清洁患者口腔,以预防口腔感染,同时保证患者舒适。
4.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痰液的引流,避免气道阻塞。
三、提供氧疗:1.根据患者的氧合状态,选择适当的吸氧浓度和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高流量氧等),以维持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
2.注意观察氧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氧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等,并及时调整氧流量。
四、调控体液电解质平衡:1.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排出情况,确保水平衡。
2.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合理给予电解质补充,如钠、钾、钙等。
3.避免过度补液或过度利尿,以免影响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谢。
五、促进气体交换:1.鼓励患者适量运动或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增强肺功能和促进气体交换。
2.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帮助改善通气和血流分布。
3.要确保患者充分休息,减少身体机械按压时间,避免肌肉疲劳。
六、预防并发症:1.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肺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
2.保持患者的体温平稳,避免感染和过热导致的呼吸困难。
3.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态平稳,减轻病情对患者身心的负面影响。
以上就是急性呼吸衰竭护理的常规措施。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合适的氧疗和保证体液电解质平衡,促进气体交换,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大气压小于空气时,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氧分压低于60mmhg(8kpa),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换气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致不能咳痰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或气管插管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便秘:与长期卧床致肠蠕动减慢有关
8、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致失音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2、给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3、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
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一下几项指标:(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快慢深浅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
4、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
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6、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7、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8、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
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
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10、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11、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
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③观察提问、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
正压吸气时使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3)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适宜的氧浓度,一般在40%以下,及时吸痰,防止血栓形成,注意防止套囊脱落。
(4)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阻塞而窒息;②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12、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去人多的场所。
(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4)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