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
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第一篇: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摩擦力教案1 伊宁市第四中学牛英杰学习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学习重点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引入: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和摩擦力有关的情景,简单分析摩擦力的存在情况。
自主学习:(给学生5分钟时间,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能)3、什么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将动未动时摩擦力)。
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
)交流合作:(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总结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让学生尽量多举例子。
产生条件:a.两物体间有弹力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呢?(小孩推箱,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阻碍相对运动发生的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强调静摩擦力的方向确定举实例分析3、最大静摩擦力如何确定?静摩擦力的范围如何确定?(推力继续增大,箱子总会运动,此时推力的大小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范围:0<f≤fmax)小结:1、摩擦力定义2、静摩擦力的定义3、最大静摩擦力的定义4、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5、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求解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摩擦力”二字,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
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有什么作用?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上述导入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定义:“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即使施加作于物体上的力逐渐增大,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也保持不变。
这种摩擦力我们称之为静摩擦力。
”接着,向学生解释静摩擦力的性质,如:1)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积成正比;2)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垂直力成正比;3)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求解静摩擦力的方法(20分钟)3.1将教室桌上的一本书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我们如何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3.2引导学生分析:当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先求解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等于施加力的大小,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
3.3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实例,解释如何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
并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完成具体计算。
4.计算实例练习(20分钟)4.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计算静摩擦力的实例,要求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4.2分组完成以下实例计算:实例1:一物体以25N的力向右移动,静摩擦力为20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实例2:一物体以20N的力向左移动,静摩擦力为15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静摩擦力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强调学生在计算静摩擦力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是的,那就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最大静摩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最大静摩擦力时,其状态为即将滑动而未滑动的临界状态。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静摩擦力F:
0<F≤Fmax。
思考: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比如说:同学上课想吃东西,内心刚有这一想法,东西还没拿出来,就被同桌制止了:“吃东西也不分我一份。”,这就是静摩擦力。那自然“趋势”就是····
哦,想要做某件事的想法。
条件: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面上有弹力;
发生相对运动趋势。
做练习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参与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生活。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的只是解决现有问题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最大静摩擦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即初中已有的摩擦力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一起和我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用力地往前推一推自己的课桌,不要把桌子推动。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刚才推桌子的过程。
那为什么桌子没有动啊?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静摩擦力》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物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5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2.过程与方法: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
难点: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主要教学方法DIS实验探究学生互动实验四.实验器材准备DIS实验系统毛刷木块砝码木板毛巾面玻璃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课堂引入推很重的桌子——不动(教师演示)两本书夹在一起,请学生上台来拉(学生参与),再请同桌学生用物理书做实验感受。
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思考:为什么筷子能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2)为什么两本普通的书页面交错相叠后很难被拉开?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和创造精神静摩擦力的概念提出问题:实验时手在沿桌面方向受力吗?若有力的存在,为什么手会不动?课堂实践:用手掌心压紧桌面,稍微用力向前推,但保持手与桌面相对静止,体会此时手的感觉,并认真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学生的亲身参与更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提出问题:(1)静摩擦力的产生也有条件吗?(2)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回想刚刚实验时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派代表发言。
静摩擦力教案
3.3 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等。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情景1:班里正副班长正好是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让他们进行一场关于“力”的比赛。
正班长(女同学)夹桂圆,副班长(男同学)夹玻璃球情景2:教师:我用一种“魔力”用一本书把另一本书提起(把书页交替叠放,然后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并让学生握住两本书的边缘向外拉,看有什么体会?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知识回顾一、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静摩擦力比较以上情况,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相对静止的意思: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引入静摩擦力概念1、定义:两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给学生一个任务:从身边的物体尝试并体验一下静摩擦力。
学生尝试体验静摩擦力得出条件:①接触面粗糙用刚才的班长夹玻璃球得出。
②接触并挤压(弹力的产生条件)用手握粉笔来得出此条件,手和粉笔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粉笔掉下。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趋势:事物向某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所以产生摩擦力首先位置是相对静止然后是又发生相对运动的动向。
研究一个力除了知道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外,还要研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教案广灵一中高二物理组宋立莉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 ;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2、过程方法:体会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现象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判定及大小确定三、教学方法:1、DIS实验探究 2、学生互动实验四、实验器材:DIS实验系统毛刷木块砝码木板毛巾面玻璃直尺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1)筷子提米(教师演示)(2)两本书夹在一起,请学生上台来拉(学生参与),再请同桌学生用物理书做实验感受。
思考:(1)为什么筷子能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2)为什么两本普通的书页面交错相叠后很难被拉开?2、复习上节:二力平衡知识3、活动探究:比较下面各图的共同点-----放在水平左面上的木箱用力推未推动;木块静止在斜面上; 木块被按在竖直的墙上不动。
现象结论:两接触物体相对静止都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4、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5、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6、静摩擦力的大小7、静摩擦力大小的特点■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静摩擦力有一个范围,存在一个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m:使物体开始运动的最小外力8、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1)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大小:0 ≤ f ≤fm9、静摩擦力的特点:(1)随着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2)实际所受的静摩擦力往往根据力的平衡判断,力的平衡是判断静摩擦力的方法之一。
10、讨论:(1)是不是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都静止?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可不可以是动力?11、小结:静摩擦力阻碍的是接触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由于相互接触面的不规则程度使得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当外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是不会发生运动的。
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法向压力的乘积。
动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的抵抗程度,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物理性质。
二、实验步骤与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们将会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器材:平板、托盘、滑轮、滑轮支架、测力计、直尺、砝码,时钟。
实验步骤:1、在平板上安放一只托盘,再将滑轮支架固定在托盘上。
2、将砝码吊在滑轮上,让砝码自由垂直向下,此时测力计所测到的重量即为滑轮的重量。
3、移动砝码,使砝码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这时,滑轮就会往前运动。
4、用直尺测量滑轮的运动距离,并记录下来所用的时间。
5、如需要测量静摩擦力,可以继续增大砝码,直到滑轮开始运动,这时,所增加的砝码就等于静摩擦力大小。
6、如果需要测量动摩擦力,可以将砝码继续增加,测量滑轮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微弱数值,与此时所受摩擦力之和即为动摩擦力。
7、将测量所得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砝码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2、托盘的材质应该与平板的材质相同,以保证表面的摩擦力系数相同,不能使用与平板材质不同的箱子或塑料盘。
3、尽量保证滑轮在托盘上的平稳,以免摩擦力的测量受到干扰。
4、实验人员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清晰的图表制作,以方便后续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样本的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
由于两对象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是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实验中,同一物体的摩擦系数也会发生变化。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应用;2.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当它们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f≤μs F n其中,F 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F n表示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μs F n,而是小于等于μs F n,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
3. 静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汽车保持在道路上;2.人类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人类保持平衡;3.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落。
4. 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确定物体之间的接触力;2.确定静摩擦系数;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倾角为30度,物体的质量为10kg,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
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接触力为F n=mgcosθ=10×9.8×cos30∘=84.85N;2.确定斜面的静摩擦系数为μs=0.2;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即F f≤μs F n=0.2×84.85=16.97N,因此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小于等于16.97N。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演示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练习静摩擦力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的知识。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4课时教案:静摩擦力
§3-4 静摩擦力教学内容:静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了解最大静摩擦力;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先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发生形变。
平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那么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除了有弹力外,还可能有其它什么力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除了弹力外是否有其它力存在,并要求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分成如下几类:滑动摩擦 静摩擦人们利用摩擦力的现象磨刀,搓手,摩擦起电(火、暖),刹车(火车、汽车等),写字,画画,拉弦等 皮带传动装置,抓瓶子,人走路,汽车前进,冬天雪地或冰面上铺沙,鞋子(特别是足球鞋和跑步鞋)或轮胎下面凹凸不平,爬杆(树),拔树等 人们克服摩擦力的现象 脚踏西瓜皮摔跤,滑冰,各种轴承、转轴,小实验:①一个小滑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时不动,说明有什么力?然后将木板慢慢倾斜,开始不动,后来又开始下滑,让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果不能回答,提示:如果斜面很光滑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将一纸条夹在书中间,然后用力往外拉,为什么很费力?③用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有什么感觉?用力越大呢?→引出摩擦力概念一、静摩擦力1、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形变;③接触面粗糙;④相对运动趋势。
即要有静摩擦力,也必须有弹力。
3、理解:“相对运动趋势”①“相对”是指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②“运动趋势”是指“想”动但未动。
例1:如下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或斜面上静止时,分析物体的运动趋势。
甲 乙 产生弹力的条件4、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法:假设法。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
- 掌握如何计算静摩擦力大小
- 熟悉静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 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 静摩擦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难点
- 如何判断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
- 如何运用静摩擦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讲解
通过图例和计算公式详细讲解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讲解静摩擦力的特点。
3. 实践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4. 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如何利用静摩擦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进行相关设计。
教学工具
- 透明投影仪
- 实验器材
- PPT
教学评价
- 实验报告
- 课堂表现
- 课后小练
教学延伸
- 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材料表面的情况,并利用学过的静摩擦力知识判断产生摩擦力的大小。
-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更多静摩擦力的应用,并撰写应用报告。
参考资料
- 高中物理必修2 教材。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静摩擦力教案
姓名:吴帮余课题:静摩擦力课题:静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在具体情境中能够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
②掌握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熟练的判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③了解静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②学会运用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③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③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静摩擦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的第一课时。
静摩擦力的知识贯穿于整个经典力学的体系中,本次可内容既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拓展,又是学习大学物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且其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一节内容跟前面两节一样是力学的基础内容,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况下“若有若无”且方向不定,所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向是高一学生,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由于初中学过一些简单的关于摩擦力的知识他们对摩擦力会有一些简单的认识,但由于静摩擦力的复杂性很多地方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有一定困难,加上他们以感性思维为主,理性思维欠缺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特别是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存在较大的认知障碍。
四、重点的难点1、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大小。
2、难点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
五、教学方法1、教法实验法、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2、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合作等。
六、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课题】摩擦力【教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版《物理》(必修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摩擦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学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老师: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的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静摩擦力教师播放人推木箱的视频:接下来进行提问: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情况;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五分钟后,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
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进行总结: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不光滑(2)两物体间挤压产生形变即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教师提问:根据实验结果,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1)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依据二力平衡。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实践教案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判断。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应用举例、练习巩固板书设计第三节、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挤压2)接触面粗糙3)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fmax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小游戏: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交插在一起,然后让两个人用力去拔这两本书,意图把这两本书分开。
这正是摩擦力的作用使它们难以分开。
提问:1.生活中存在哪些有关于摩擦力的现象?(让学生积极回答)走路、擦黑板、拔河、写字、手握杯子、开矿泉水瓶盖,骑自行车等(二)新课教学2.通过以上的例子和初中学过摩擦力的知识,回忆一下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3.摩擦力的种类有哪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演示实验:推箱子而箱子不动,引入静摩擦力。
用弹簧测力计向左拉木块,木块不动,但是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木块的状态),所以木块在拉力的作用下有向左的运动趋势,由于木块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根据二力平衡,存在静摩擦力和拉力平衡。
撤掉外力,提问学生是否有静摩擦力的存在。
根据二力平衡知道此时不存在静摩擦力。
再如手拿瓶子,瓶子受到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但是瓶子却没有掉下去,这是由于产生了一个向上的静摩擦力。
教学过程及内容从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1)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再如手拿着瓶子,我们减少手对瓶子的压力,减到压力为零,也就是首只接触瓶子,这时候瓶子会掉下去,掉下去就说明这个时候没有产生一个向上的静摩擦力和它平衡,没有压力而是摩擦力消失,这说明产生静摩擦力还需要条件:(2)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名称: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以及它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3. 学会分析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 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运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教学准备:1. 模型车辆或类似的物体;2. 平滑的表面;3. 板块或类似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不会自己动呢?请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给出答案:这是因为表面上的静摩擦力阻止了物体的运动。
Step 2: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静摩擦力是两个表面紧密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当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产生的;当物体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转变为动摩擦力。
Step 3:练习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例如:一个物体被放置在斜面上,如果斜面的角度是30度,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方法和公式:静摩擦力=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sin(斜面的角度)。
学生根据提供的公式,自己计算并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Step 4: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2.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3.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上网进行资料查找,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Step 5: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表面。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标题:静摩擦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3. 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并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因为摩擦力而无法移动的情况?知识讲解:2. 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3. 解释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相对滑动,使物体能够保持静止。
4. 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用公式F = μN 表示,其中 F 为静摩擦力,μ 为静摩擦系数,N 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示例演练:5. 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
例如,一个物体质量为 10 kg,静摩擦系数为 0.5,求它所受的静摩擦力。
小组讨论: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个静摩擦力相关的场景,如推动一个沉重的箱子,或者防止车辆在斜坡上滑动等。
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所需的静摩擦力。
实验探究:7.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静摩擦力。
例如,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斜坡上,逐渐增加斜坡的倾斜角度,观察物体何时开始滑动,并记录相关数据。
总结与评价:8. 总结静摩擦力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来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9.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静摩擦力知识。
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实验材料:斜坡、不同材质的物体- 练习题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测量准确性;-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题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注意事项:- 在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时,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静摩擦力教案(李晓雯)
研究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掌握求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2.难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观察演示,谈话法,总结法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滑块,砝码,木板,筷子五、课时:1节六、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在上课前我们下来做个热身小游戏,现在我有两本交错相叠的书本,有没有哪位同学帮我把他们拔开呢?为什么这两本看似轻巧的书本却那么难拔开呢,是什么作用使得它们叠得那么牢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力。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下压,能感受到桌面的弹力吗?(能)接着完成下一个动作,保持压力不变,沿着桌面前推手掌,有没有感受到一种阻碍手掌启动和运动的力呢?(有)而这种阻碍手掌启动的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但是有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力,就叫静摩擦力。
那么这个静摩擦力是怎样的一种力,它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发生,以及发生后方向和大小有着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们。
【深入了解】:1.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首先我们先来考虑一下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产生静摩擦力。
A.【实验1】现在,我推一下桌子,这时候桌子受到哪个方向的力?这时候桌子应该想往哪个方向运动?学生:(左)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学生:因为受到一个地面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现在,我不推桌子了,它还会想往左运动吗?学生:(不想了)这时候它还受到静摩擦力吗?学生:(没有了)也就是说,对于地面当桌子有一个运动趋势的时候,它就受到静摩擦力,当桌子没有了这个运动趋势的时候,它就不受到静摩擦力,也就是说,要产生静摩擦力,肯定要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的运动趋势,这是第一个条件。
【实验2】再请看,这是一个瓶子,我轻轻的提起,静止在空中不动,持物体于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为什么没有向下运动呢?学生:(因为手与瓶子之间存在一个摩擦力)摩擦力是什么方向?学生:(向上)那么,瓶子受到重力作用没有向下运动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一个向上的摩擦力,那么这时如果把手稍微的放松一下,再松一下,松到手与瓶子之间的弹力为零,有什么情形出现呢?学生:(掉下去)那么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也就是说,要产生静摩擦力,一定还要满足第二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两物体间互相接触,在接触面处存在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等。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情景1:班里正副班长正好是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让他们进行一场关于“力”的比赛。
正班长(女同学)夹桂圆,副班长(男同学)夹玻璃球
情景2:教师:我用一种“魔力”用一本书把另一本书提起(把书页交替叠放,然后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并让学生握住两本书的边缘向外拉,看有什么体会?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
知识回顾一、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比较以上情况,思考: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相对静止的意思: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引入静摩擦力概念
1、定义:两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
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给学生一个任务:从身边的物体尝试并体验一下静摩擦力。
学生尝试体验静摩擦力得出条件:①接触面粗糙用刚才的班长夹玻璃球得出。
②接触并挤压(弹力的产生条件)用手握粉笔来得出此条件,手和粉笔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粉笔掉下。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趋势:事物向某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所以产生摩擦力首先位置是相对静止然后是又发生相对运动的动向。
研究一个力除了知道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外,还要研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那?学生回答在接触面上。
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呢?看毛刷实验:
手握毛刷用力向左拉并让毛刷与桌面保持相对静止,1、我向左拉毛刷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刷毛弯了。
2、刷毛为什么弯了?学生: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3、向那侧弯?学生:向右弯。
教师:说明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4、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会毛刷向那儿去?学生:会向左去。
5、因此毛刷相对桌面有向那儿的运动趋势?学生: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教师:刚才看到的现象中毛刷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毛刷相对桌面的运动趋势方向向左,它们的方向相反。
从这个实验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看视频重温静摩擦力的方向。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判断物体静摩擦力方向的关键
①、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设法。
其操作程序是:
A.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B.选参照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且施加静摩擦力的物体;
C.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体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D.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一一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②、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
比如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没没有摩擦,物体将沿斜面下滑,即物体静止时相对(斜面)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搞清楚了,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静摩擦力的大小。
板书大小。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器材:木块,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测出的是拉力,而我们需要测的是静摩擦力应该怎么办?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主要事项:1、测力计要先调零;2、拉测力计时要保持和接触面平行;3、拉动
师:拉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刚好被拉动。
但滑块相对运动之后,滑块受到的就不再是最大静摩擦力了(滑动摩擦力——下节课研究),可见拉动滑块的过程中,弹簧秤读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是一段时间还是一瞬间?太快了怎样读数(来不及看)?如果能把这一瞬间指针的位置保留下来,那读数就方便多了。
怎么保留?
这里有个巧妙的方法:在测力计指针前面放一张小纸片就解决了,当拉力增大时,指针推动小纸片前进,拉力减小时指针后退小纸片不后退,所以小纸片就停留在最大读数位置不动了,记住了这一最大位置。
——这小纸片有记忆功能,我们可以把纸片称为记忆片。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好,停下来。
大家都测出了数据,展示小组成果。
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
评价:探究过程——各小组分工合作,都测得了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压力和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静摩擦力是可以变的,静摩擦力能不能一直增大?不能,有一个最大值,说明静摩擦力不仅可以变化而且有一个变化范围。
它们蠢蠢欲动而表面上又纹丝不动。
外界诱惑力小的时候它们蠢蠢欲动而又纹丝不动,当外界诱惑力大的时候呢,它们经不住诱惑就动了起来
3.大小:静摩擦力随外力变化而变化,且有最大值。
最大静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
静摩擦力的范围:0<F≤Fmax
静摩擦力的大小:利用力平衡条件求解
展示课本3.3-3图片
学生再看课本然后回答思考中的问题思考1:用什么“魔力”把两课本粘在一起?
思考
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A受摩擦力吗?为什么?如果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思考:
1.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吗?
2.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练习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练习2.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摩擦力的是( )
七、小结(略)
八、八作业 : P 61问题与练习2(1)(2)(3)
九、板书设计一、静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互接触且挤压;
(3)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大小:0≤f ≤fm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平衡条件判断
D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