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的思考与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的思考与体会
小学生学习的统计,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而不是统计概念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理的应是具有实际背景的、特定含义的数据,而不仅仅是作为符号的数字。
思考一:如何体现条形图在统计数据时的优势?
曾经上过这节课,也几次听过这节课,总感觉在突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上教师的说教太多,能真正体会利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时的优势的学生太少。
片段一:
昨天我们学习了统计表,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简洁明了,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统计图,它和统计表比一比有什么优势呢?
老师对我们全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进行调查,【出示统计表】
踢毽子78人,跑步234人,乒乓球432人,跳橡皮筋324人,跳绳124人
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出哪种课间活动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我们来比一比眼力?10秒钟的时间。
答案不一。再给你们一个机会,不过这次是三秒钟奥!有信心吗?
刚才10秒钟你们的意见都不统一,现在只是短短的3秒,答案这么统一,是为什么?【直观、形象】
揭示条形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两种方法表示数量谁多谁少,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形象具体,一眼就能看出】
体会:
正所谓“年年岁岁教此课,岁岁年年法不同”。基于对如何突出体现利用条形来表示数据时的优势的思考,我在教学通过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此环节的出发点是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由于学生每天都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所以当我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时,学生的情绪高昂。又因为他们也想知道最受欢迎的是不是和自己心里所喜欢的一样?加上学生本身对比赛这类活动就很有兴趣,所以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地信心十足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学。然而,10秒钟转瞬即逝,班级中还有好几个同学不能确定,此时学生处于愤悱状。学生们纷纷要求再给一次机会,当我提出只有3秒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脸上即写着“信心不足”,但都还很想试试。当黑板上出现条形统计图时还没到3秒学生们就都喊出了正确答案,此时学生处于激动兴奋状。在学生经历过以上的体验之后,我抛出:“用这两种方法表示数量之间谁多谁少的关
系的时候,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有感而发。至此,学生对利用条形来表示数据时的优势的体会水到渠成。]
思考二:如何体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片段二:
下周许老师想筹划一个课间活动展示比赛,你说该准备哪个活动呢?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究竟该听谁的好呢?
生4:我认为应该听大多数人的。
师: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呢?
生5:统计。(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统计)
师: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生6:大家举手表决。
师:好,就听你们的意见举手表决。谁来完成这项工作?
……(学生数,教师输入相应数据。见图四)
师:电脑是个很好的工具,它能把我们输入的数据自动制作成一幅统计图,想不想看看?(见图五)
生齐呼:想!
师: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课题)
片段三:
……(学生在画完“试一试”的条形统计图后)
师:同学们,自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至今世界博览会已经有150多年的了。想知道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的投票规则吗?
生齐呼:想!(出示投票规则)
师:经过第三轮投票上海能获得主办权吗?(学生们稍做思考后)
生1:能。
生2:不能。
生3:能。
……(学生们相互争辩着)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又不一致了,怎么办?
生4:老师让我们商量一下行吗?
师:好吧!那就在你的小组里议论议论。(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生5: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不能,因为一共89票,上海只有44票,没有超过半数,至少得有45票才行,所以还要进行第四轮投票。
生6:我们小组也认为不能,但我们认为如果进行第四轮投票的话,上海胜出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在第三轮上海就接近半数了。
生7:我们也认为不能,大家看前一页书上说第一轮投票上海得了36票,到第三轮上海就得了44票,照这样看我们感觉上海的票数会比现在还多。
……
[体会:
统计的思想及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也是现代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统计活动的体验,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和意识。
基于此,我设计了片段二这个环节,学生们主动地想到了要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学生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地发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
片段三的设计是对教材中“你知道吗”的改编,这是一个有一定深度判断。课前曾找来几个学生分析过这题,发现学生们经过进一步思考后,特别是相互讨论后,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在课堂上就用了这个问题。
问题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当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解决问题时,寻求集体的帮助,利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们主动合作的习惯与意识;二是进
一步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教材所提供素材的作用,即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理判断的习惯与意识。
片段三的设计培养了学生们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进而形成了“运用数据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数学思考。
在片段三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不仅作出了合理判断,而且还作出了合情推理。特别是生7的解释是不在我预设之中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具大的,真的!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真的会挠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