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含答案)
对联导学案一附答案
![对联导学案一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d180179563c1ec5da7177.png)
《奇妙的对联》学案一备:2013/11/15 授:2013/11/ 设计教师:邹亮红组长签字:【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近而熟悉对联通过对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对联,掌握对联知识,学习对对联(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学习重难点】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对对联的基本方法,近而对对联【知识链接】对联起源发展及要求(一)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联要求二:用字不重复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春风”对“新年”,“春雨”对“新岁”,“春色”对“新景”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
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对“脚”,拳——名词;脚——名词。
“打”对“踢”,打——动词;踢——动词。
对联要求四:结构相当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成佳偶——动宾结构,结良缘——动宾结构,停顿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要求五:内容相“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对联要求六: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高考试题涉及的几种相关对联的类型高考试题中,对联的撰写是较为常见的考查形式。
对对联的考查符合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体现了设题的开放性和答题的个性化,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更能检验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a3f0cf7ec4afe05a1df3a.png)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一)编写人:杨安成审核:领导签字:【学习目标】一、了解对联的一般知识,明确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二、增强遣词造句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技巧;三、学习、鉴赏佳对妙联,感受汉语言独特的魅力;四、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重难点】一、拟写对联的基本规则,重点是结构相当和平仄相对;二、感受和鉴赏对联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预习案一、细读“对联常识”部分的内容,思考并解答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对联?2、对联的由来是怎样的?3、对联在拟写规则上有哪些具体要求?4、想一想,对联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检查阅读效果,对问题3、4作重点提示。
问题3、对联的规则要求:①上下联字数相等;②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③上下联字词使用不重复(特别情况除外);④结构一致或称句法相似;⑤讲究平仄,声调和谐,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上声、去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阴平、阳平)⑥书写时,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⑦张贴或悬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⑧春联一般有横批,好的横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明:对联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要求严格,而宽对的要求相对低一些,通常情况下,能拟出宽对即可。
问题:4、对联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1)美在对称:无论字数多寡,无论意义大小,每一副对联都显现出外在的结构之美。
(2)美在韵律:对联讲求平仄相间,读起来抑扬起伏,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的韵律美。
(3)美在修辞:除对偶之外,对联中还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等修辞,从而取得种种神奇的效果。
(4)美在精炼:一副简短的对联,却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时常一字传神,处处生辉。
(5)美在雅俗共赏:对联既为文人雅士所好,也为平民百姓所爱;既可为阳春白雪,也可为下里巴人;既可庄重严肃,也可活泼风趣。
三、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很多,分类的标准也多种多样,比如用途、技巧、来源等等,以下列举几种作简单介绍:⑴正对:也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上下联互为关联,互为补充,例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船;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e1b340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b.png)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并掌握对联的有关常识。
2.根据对对联的有关常识的认识学拟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加强对中华古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拟写对联三.活动组织过程.一)导入:由少年毛泽东巧对老先生的故事来初步认识对联。
跳,跳,跳,跳下地飞,飞,飞,飞上天二)学生自读文本走进对联(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对联?2.对联的组成(从格式上看)有几部分?3.对对联有哪些要求?4.欣赏课本中的对联三)自由朗读一遍晨读对韵四.牛刀小试(拟写对联)1. 猜一猜只有几文钱,你又求,他又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日也拜,夜也拜,叫我为难横批是2.对一对2(1)一条大路通南北(2)阅读下面相关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湖南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但岳阳楼的出名,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名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
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为后人传诵。
(1)岳阳楼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四面湖山来眼底”,下联是“万家到心头”,请根据以上内容在空缺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字。
(2)请为下面的对联补拟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记事下联是:3、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拟写对联的上联。
雅典奥运会。
比赛第一天,我国年仅22岁的射击运动员杜丽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凭借最后一枪的出色发挥为中国军团夺得第一枚金牌。
比赛第七天,我国29岁的羽毛球选手张宁在女单决赛中以2比1力挫荷兰名将张海丽夺得冠军。
而十年前,在尤伯杯决赛中她曾败给张海丽。
有人想就这两人夺得金牌的事写一副对联,已经有了下联,请你在横线上对出上联。
上联:下联:羽坛老将十年磨一剑4、请从“恒心”,”“勤学”,“立志”,“奉献”,“尊严”等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拟写一副对联。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123b53c1ec5da51e2707b.png)
1.阅读文章内容,学会把修辞知识迁移到实际使用中。
2.认真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在充分预习的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红笔做好标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相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下联:
4.情景对联
请围绕“西安”写一副对联。
(示例:上联: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下联: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名联欣赏】
1.清朝才子纪晓岚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夏—闭—
朝—水—
溪—汉—
今—琴—
2.对词
柳暗—美酒—
春分—痛饮—
三皇—涌泉—
皓齿—暮雨—
祥云—柳堤—
3.对句(示例:莲子心中苦,梨儿腹里酸。——金圣叹狱中作)
要求:A内容完整,意境和谐
B对仗工巧,上下关联
C志趣高雅,切记浅俗
(1)
上联:龙腾虎跃
下联:
(2)
上联:秋凉梧堕叶
下联:
(3)
上联:一支粉笔绘出壮美画卷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而来的。在我国的谣谚、诗文、典籍中,很早就持续出现对偶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扶)](https://img.taocdn.com/s3/m/67a4f4aff61fb7360b4c65bb.png)
《奇妙的对联》助学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学法指导】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
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知识链接】掀起你的盖头来——对联常识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大体可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行业类等。
2、对联特点(举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名动名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主谓宾3、对联的基本要求:①上下联字数相等;②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③词性相当种类相当;④结构(格式)相似;⑤围绕同一主题;⑥仄起平收。
附:对联规则口诀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4、对联的书写和张贴: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5、推荐读物:《声律启蒙》(内容举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教学过程】一、预习热身: 读一读,改一改:1、从前有个恶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
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54b6a4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9.png)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奇妙的对联练习题(一)练习1.请将下列诗句用连线连接起来。
春山一路鸟空啼日暖神州万木荣锦江春色来天地芳树无人花自落春晖又红万朵花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冬雪欲白千里草2、请你来贴对联(茶馆、理发店、书店、药店、宾馆、鞋店、粮店、肉铺、饭店)。
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
(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 )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
(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 )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
( )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
(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蒲公岭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范仲淹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 李白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苏轼 )4.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改正:5.高考链接A.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1)上联:扫千年旧习,上联:祖国江山好,(2)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B.福建题(06年):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C.(05年福建)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e658caccbff121dc36832a.png)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郑祖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尝试对对子。
一、导入:猜一猜: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桔祥。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对联常识1、对联,也叫、、等。
楹,就是。
2、对联由和组合而成。
3对仗的要求是、、。
4、所谓平仄,是指和。
现代汉语分、、、。
平在现代汉语中指和;仄在现代汉语中指和。
5、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第一个字必须是,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按照传统的习惯,上联在。
下联在。
6、对联大体上可以分为、、、、、、等,相传最早的对联是孟昶的。
三、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千古2、词性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重复。
3、结构相当。
即组成上联的词与下联的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一致的。
改一改: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注意词性和结构〕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4、平仄相对平:阴平、阳平。
就是现代汉语里的一声和二声。
仄:上声、去声。
就是现代汉语里的三声和四声。
仄起平收:上联最末的字用仄声,下联最末一个字用平声。
注:贴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平仄相对:每一联内部平仄要交替,不能一联里全是平声或全是仄声。
划一划:请给下面的对联划分平仄。
花迎喜气鸟唱春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5、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四、总结对联特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8e55ae518964bcf847c27.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导学案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语)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自学教材p77-p79,能够准确说出并记忆与对联相关的基本知识。
2、品味、赏析对联,归纳对对联的基本原则。
3、根据对对联的原则,尝试拟写一些简单的对联,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根据对对联的原则拟写对联【学习方法】自学法讨论法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法【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学检测,积累知识。
1.对联,也叫()、()、()等;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需是( )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行书写,从( )写到( ),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 ),下联在( ),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6.人类历史上第一幅对联是( ,),出现在()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51年,作者是()。
二、品析对联,归纳原则。
根据对课件上所展示的对联的品析,总结对对联的原则:1、2、3、4、5、6、7、8、三、学以致用,拟写对联。
下面有几幅对联已写出上联或下联,请大家根据对对联的原则试写出下联或上联,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同组成员认为写得最好的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品赏。
1.学问藏今古(04年浙江卷)2.扫千年旧习(04年全国卷一)3.祖国江山好(04年全国卷一)4.春晖盈大地(04年全国卷二)5.科学能致富(04年全国卷二)6.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04年全国卷二)7.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写一个下联。
四、作业布置1.收集背诵收集各类型名联并至少背诵两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b0b8db4028915f804dc2a1.png)
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案——“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一、知识链接——对联知识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
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
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chǎng)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到来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耐心等待审查。
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
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
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
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
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于极盛。
凡遇大典,楹联如林。
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歇后联、药联等)等。
楹联的字数,无一定数,从两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
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
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清朝“长联圣手”钟云舫撰写的《江津临江楼联》,上下联长达1612字,被称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对联必须是上下两联相对,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而且上下联要结构相同,断句一致。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02c2b184254b35eefd3469.png)
《奇妙的对联》(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2、能够区分上下联、正确贴对联,并懂得如何撰写对联3、明确对联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并掌握答题技巧【预习案】1.对联常识①对联,又叫﹍﹍﹍﹍、﹍﹍﹍﹍、﹍﹍﹍﹍等。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
但除了对仗工整外,有两点须注意:一是要考虑上下联的相关性;二是所拟下联思想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格调。
③对联讲究平仄,所谓平仄,是指﹍﹍﹍﹍﹍﹍。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
2兴趣激发对子游戏细―()羽―()家禽―()后―()死―()【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一、第77页诵读李渔《笠翁对韵》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二、第78页对联欣赏。
欣赏书院学堂联、与文学家相关的名联、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联、并完成相关练习【检测训练】1、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②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A.巩义杜甫故居B.汤阴岳飞庙C.南阳卧龙岗2、探究78页第二部分对联欣赏,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③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3、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对联导学案
![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bc691e581b6bd97f19ea6b.png)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学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自学指导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金•元好问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预习必知1、对联常识①对联,又叫﹍﹍﹍﹍、﹍﹍﹍﹍、﹍﹍﹍﹍等。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
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
2、大家能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吗?二、探究学习(“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1、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后蜀主孟昶)2、佳联欣赏①春联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②婚联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③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④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⑤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⑥行业联救死扶伤如春风拂面回春妙手似华佗显神春雨暖风催绿千株树园丁心血浇红万朵花3、认真观察下面几则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要求。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4b62c58fb770bf78a5587.png)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板块一走进对联(一)认识对联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3、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4、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结对联的特点:(二)对联知识1、对联,也称,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工整,协调。
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
张贴对联,一般是面对读者的右边是联,左边是联。
4、对仗的要求是,,。
5、对联讲究平仄,,。
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括、两种。
6、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等。
(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7、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三)对联的基本常识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364e57c35a8102d277a22f1d.png)
巩义四中崔宝安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奇妙的对联 1 四中崔宝安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巩义四中崔宝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
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
(二)课堂教学步骤
1.开头要求同学以本学段学习过的《兰亭集序》中一句对仗的句子来形容今天来听课的人和盛况。
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文对)
2.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
3.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③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
4.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
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
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
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5.兴趣激发:古人从小学对要背一些规律,如《笠翁对韵》。
邀请学生齐诵课文中《笠翁对韵》片断。
由“天对地”说起,引入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6.在此摘取《笠翁对韵》中的几句,我们也来对一下,注意其中创设的情境和主题,注意押韵。
(1)清对淡,薄对(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先来点简单的)
答案:薄对(浓);
结合李清照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2)暮鼓对(课件放映)
答案:暮鼓对(晨钟)
结合“晨钟一杵醒尘梦”。
(课程资源分析:泉州崇福寺钟鼓楼对联之上联,以课件放映照片)
(3)鱼书对(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来点难点的)
答案:鱼书对(雁字)
教师引导:①鱼书:东汉末年的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②雁字:结合李清照词,师生一起背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草舍对(课件放映)
答案:草舍对(柴扉)。
结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句。
(5)鸡晓唱,雉朝飞。
对绿肥
答案:(红瘦)对绿肥。
结合李清照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骑马踏花归
(教师提醒:来点更难的)
答案:(举杯邀月饮)
教师启发:①宋太祖时翰林图画院招考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苏轼回环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课程资源分析:本人有此回环诗的书法拓片,拓于西安碑林,出示此拓片看学生会不会读出回环的四句诗,激发兴趣)②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7)秋露横江,月明;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苏子)月明(游赤壁)
教师启发:唐朝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下联写的就是这情境故事。
上联与我们本学段学到过的苏东坡的文章有关。
(注:在对的过程中,结合的诗句可在引导学生时或学生自行对出后使用,视课堂即时情况。
结合诗句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还在于感受文化,加深文化印象)
7.奇联妙对欣赏(课件放映各联)
(1)猜猜有谁
①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
②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
③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
(2)猜猜是什么地方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
(3)猜猜下面什么行业
①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是什么行业?理发店)
②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是什么行业?酒家)
(4)欣赏艺术
承接前面讲到“刘伶”
①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唐伯虎妙对张灵,谐音。
对联可以戏)
②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地名国名,抗战胜利后的对联,双关。
对联可以欢)
③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叹,谐音,“怜子”、“离儿”。
对联可以悲)
④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谜联,上联扣“秃”字,下联扣“驴”字。
对联可以讽)
(注:欣赏时或介绍其中手法,或介绍对联故事,或介绍字谜猜法,言简意
赅带过)
8.以同学名入对出上联,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根据要求对出下联。
(1)(板书)春留柳青林佳利
(上联嵌入本班同学刘柳青、林佳利名字,且有谐音。
教师引导学生看出此联特点,不仅嵌入本班学生名字,而且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要求学生也以班上学生名字入对,且用谐音,考虑平仄。
)
(2)学生讨论。
(3)请同学主动上黑板写出下联。
正确答案有两种情况:
夏无冰寒李颖华(嵌入吴冰寒、李颖华两同学名字)
冬无冰寒颜劲松(嵌入吴冰寒、颜劲松两同学名字)
(注:教师事先要利用学生名字作为课程资源,创设此对联,考虑可能出现的下联。
视课堂即时景观,对学生的答案点评,去伪存真,指出以上两对较好,并辨明“李颖华”对“林佳利”在平仄上更工整)
9.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10.(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平时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