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进展前景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原创版】目录1.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背景和定义2.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2.1 第一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农耕时代2.2 第二阶段:工业化时代2.3 第三阶段:信息时代3.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4.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趋势正文人机工程学,又称人体工程学、人机工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协调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车设计、工程机械驾驶室设计等领域,人机工程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背景和定义出发,详细介绍其三个发展阶段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背景和定义。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 20 世纪初。

然而,人机工程学原理在远古2500 年前就已经为人所知并保存了下来。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实用性和提高生活、改善工作条件的设计目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机工程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农耕时代。

在这个阶段,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人的劳动属于手工劳动。

因此,人机关系是一种柔性的关系,即工具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器物,工具对于人没有很大的约束力。

在这个阶段,人在人机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工业化时代。

在这个阶段,手工工具演变为具有动力和计算能力的机器,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机器对于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素质取决于甚至是依附于机器。

在这个阶段,人机工程学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机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提高人机协调关系。

第三阶段:信息时代。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机交互成为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如何设计出易于使用、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人机界面,成为这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一、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技术,它是从人的生理特征、心理学特征以及他对各种工作环境需求出发,从事把机器与人的技术结合起来,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机器的新学科,旨在提高机器的工作环境及其加工、操作过程。

因此,人机工程学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1)車輛設計:
現代汽車的設計有賴人機工程學的支持,汽車設計師利用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和原則來設計和設計汽車的操作部件和車庫,提高車輛的操控性能和使用性能,對汽車安全性也有著重要作用。

(2)機器組裝:
現代機器組裝技術廣泛應用于系統集成、自動化裝配線上生產,通過人機工程學分析和設計的支持,可以提高機器的裝配效率,減少設備的損壞,降低作業的負擔,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生產效率。

(3)增強現實(AR):
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将虛擬圖像與現實世界相結合的新型技術,它利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圖像與現實世界相結合,以滿足用戶的生活需求。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原创实用版)目录1.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2.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3.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和影响正文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计算机设备之间互动和协调的学科,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使用设备的舒适度。

该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 20 世纪初,它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如下:第一阶段: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农耕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人机关系是一种柔性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机器开始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人机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 20 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设计更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机器,这标志着人机工程学的诞生。

第二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人机工程学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合理的机器设计来减少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成果包括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人的因素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在现代人机工程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现代化发展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工具,人机界面成为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重点。

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和心理需求的界面,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满意度。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测试、可用性评估等。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和影响广泛,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许多便利。

例如,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计算机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可以使用户更方便地使用软件。

总之,人机工程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机工程学及其应用

人机工程学及其应用

人机工程学及其应用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二、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列出几大类主要应用方向:(1)人体工作行为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工作事故,健康与安全包括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设计;姿势和生物力学负荷研究;与工作有关的骨骼、肌肉管理问题;健康人机工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评价与改进;(2)认知工效学和复杂任务;环境人机工程认知技能和决策研究;环境状况和因素分析;工作环境人机工程;(3)计算机人机工程;显示与控制布局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软件人机工程;计算机产品和外设的设计与布局;办公环境人机工程研究;人机界面形式;(4)专家论证:多工作环境;人的可靠性专家论证调查研究;法律人机工程;伤害原因;人的失误和可靠性研究;诉讼支持;(5)工业设计应用医疗设备;坐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家具分类与选择;工作负荷分析;(6)管理与人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人机规则和实践;手工操作负荷;(7)办公室人机工程与设计;医学人机工程办公室和办公设备设计;心理生理学;行为标准;三维人体模型;(8)系统分析;产品设计与顾客;军队系统;组织心理学;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服装人机工程;三维人体模型;军队人机工程;自动语音识别;(9)人机工程战略;社会技术系统;暴力评估与动机;(10)可用性评估与测试;可用性审核;可用性评估;可用性培训;试验与验证;仿真与试验;仿真研究;仿真与原型;三、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人机工程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是:(1) 以人为中心;(2) 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3) 防错容错设计;(4) 评价,再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系统交互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生产制造、医疗保健、军事国防、交通运输、游戏娱乐等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和深入。

在生产制造领域,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工人可以更加舒适地驾驶机器,从而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机工程学也可以提升工人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医疗保健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提高医疗保健设备的易用性,使医护人员更加便捷地使用设备,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准确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则更加重要和关键。

比如,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提高军事设备的操作性能和舒适度,帮助军人轻松应对各种极端环境和情况,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在交通运输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也同样重要。

比如,人机交互技术可以提高交通设备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交通事故率和拥堵率,提高交通效率和用户的旅行体验。

在游戏娱乐领域,人机工程学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游戏开发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技术提高游戏的易用性和体验感,提高玩家的参与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加游戏的收入和影响力。

总之,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十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其应用将助力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人机工程基础及应用

人机工程基础及应用

人机工程基础及应用人机工程学是一种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为本,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为中心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了机器的设计、人机接口的设计、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行为、以及人体工程等等。

这种学科的目的在于,使机器设计和人机接口符合人类的使用要求、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得人们使用机器时更加舒适、高效、安全和方便。

本篇文章将针对人机工程学的基础和应用展开讨论。

1. 人机工程学的基础1.1 人类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那个时候,人类的指挥官和飞行员们因为长时间的飞行任务而产生了许多身体和心理问题,如疲劳、缺乏睡眠、缺乏运动等。

人类工程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使得机器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人机交互,从而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机工程学是交叉学科的产物,它涉及了人体工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

1.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实验方法和仿真方法。

实验方法主要以实际测量和记录数据为基础,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编程。

仿真方法在设计和模拟过程中并非依赖实际真实的测量,而是基于计算机的模拟实验,通过创建虚拟场景来设计测试人机交互界面。

1.3 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主要有人类认知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人机交互技术。

人类认知和心理学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人类的观念、记忆、表达和思考方法,并且将这个过程转化成可操作的编程推导和机器学习方法。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和各种物品之间的交互,包括人体形态、人体运动、人体工作强度以及人体条件等。

而人机交互技术研究的是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交互,以及如何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软件工具。

2.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2.1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是指基于计算机和人之间的深层次交互过程。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需要满足人的需求和习惯,根据人类认知和行为,为用户设计出符合人类习惯的交互界面。

安全人机工程-概论

安全人机工程-概论

程 •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

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
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
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学科。
2023/8/31
第1页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安 • 人(Man),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
全 人
• 机(Machine),是广义的,它包括劳动
• 经验期(二战以前)
安 • 创建期(二战﹘60年代)
全 • 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人 • 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机 工 程
• 经验人机工程学(1884年起到二战) • 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学 • 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23/8/31
第1页
1.经验人机工程学:三大实验(/31
第 24 页
六、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
1. 对人机系统建立合理的方案
2. 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
安 全
使人和机有机结合
人 3. 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
机 工 程
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达到保障人 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同时带

来活动效率的提高
2023/8/31
2023/8/31
第 18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图 5 美国亨利·德累夫斯(Henry Deryfuss)事务所的人机学实验
2023/8/31
第1页
第二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全 人 机

• 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 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 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原理

人机工程学原理

人机工程学原理人机工程学原理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科学,旨在提高机器的可用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本文将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则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如何设计、评估和改进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系统。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使机器更易于使用,并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历史背景人机工程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军事需求促使对飞行员操作机器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学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等。

三、基本原则1. 可见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清楚地看到和理解机器的状态和操作方式。

例如,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应该具有清晰的标识和可视化反馈,以帮助用户准确地理解机器的状态。

2. 可理解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理解和预测机器的操作方式。

设计师应该使用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设计语言和交互方式,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3. 可控性原则:用户应该能够控制和操作机器。

设计师应该提供明确的操作界面和可调节的参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 容错性原则:机器应该能够识别和纠正用户的错误。

例如,自动拼写检查和撤销功能等都是为了帮助用户纠正输入错误。

5. 一致性原则:机器的操作方式和语言应该保持一致。

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应该能够使用相似的操作方式,以减少学习成本。

四、应用领域1. 用户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学原理在用户界面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心理模型,将复杂的功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界面。

2. 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指导交互设计中的交互方式和交互流程。

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3. 用户体验研究: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用于评估用户体验的质量和改进用户体验的方法。

通过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可以发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人机工程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交互的学科,通过遵循可见性、可理解性、可控性、容错性和一致性等原则,可以设计出更易于使用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机器。

2024版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2024版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目录•人机工程学概述•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作业空间设计与人机系统优化•劳动安全与事故防范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人机工程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人的舒适度。

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生产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办公自动化、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机器和工作环境三大要素。

其中,人是指操作者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等;机器是指各种设备、工具、装置和系统等;工作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管理等。

研究范围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工业设计、人机交互、人因工程、可用性工程等。

学科特点及意义学科特点人机工程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问题。

学科意义人机工程学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错误,降低人的疲劳和不适感,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

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人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官信息,控制人体运动和反应。

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支持人体姿势和运动。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排除废物。

感官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0102 03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影响人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情感与情绪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与人的需求和动机密切相关。

学习与技能形成通过经验和训练,人能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ABDC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尺寸、形状和功能的学科,为人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人体尺寸数据包括身高、坐高、臂长等,用于设计适合人体尺寸的产品和工作环境。

人体力量数据反映人在各种姿势和动作下的力量输出,为设计提供力学依据。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

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这里向大家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1.电话机的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发端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介绍一个人物--------- 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 ,1903-1972 ),他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设计工作的,1929 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

他1930 年开始与贝尔公司合作,德雷夫斯坚持设计工业产品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提出了“从内到外( from the inside out )”的设计原则,贝尔公司开始认为这种方式会使电话看来过于机械化,但经过他的反复论证,公司同意按照他的方式设计电话机。

这以后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结缘,他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大家知道自从贝尔先生发明电话机以来的相当长时间,贝尔公司是美国具有垄断地位的最大的电话公司和电话生产厂家,基本不受竞争的威胁。

因而,德雷夫斯可以比较少的考虑外型设计在市场上的竞争效果,而更多地集中在电话机的完美功能性设计方面。

贝尔公司1927 年首次引进横放电话筒,改变了以往纵放电话筒的设计,1937 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

德雷夫斯设计的300 型电话机,今天看起来虽然老式,但这一设计首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的电话机缩小为一个整体。

由于这个设计的成功,使贝尔公司与德雷夫斯签订了长期的设计咨询合约。

五十年代初期,制作电话机的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

到五十年代末,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

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旳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旳设计”作为产品旳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 尤其是计算机和家俱等与人体直接接触旳产品更为突出。

实际上, 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旳设计适合人旳生理心理特点, 使得人可以在舒适和便捷旳条件下工作和生活, 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处理这样旳问题而产生旳一门工程化旳科学。

这里向大家简介人机工程学旳来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1. 机旳设计是人机工程学旳发端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简介一种人物――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 1903-1972), 他是人机工程学旳奠基者和创始人。

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设计工作旳, 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旳工业设计事务所。

他1930年开始与贝尔企业合作, 德雷夫斯坚持设计工业产品应当考虑旳是高度舒适旳功能性, 提出了“从内到外(from the inside out)”旳设计原则, 贝尔企业开始认为这种方式会使看来过于机械化, 但通过他旳反复论证, 企业同意按照他旳方式设计机。

这后来德雷夫斯旳毕生都与贝尔企业有结缘, 他是影响现代形式旳最重要设计师。

大家懂得自从贝尔先生发明机以来旳相称长时间, 贝尔企业是美国具有垄断地位旳最大旳企业和生产厂家, 基本不受竞争旳威胁。

因而, 德雷夫斯可以比较少旳考虑外型设计在市场上旳竞争效果, 而更多地集中在机旳完美功能性设计方面。

贝尔企业1927年初次引进横放筒, 变化了以往纵放筒旳设计, 1937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 听筒与话筒合一旳设计。

德雷夫斯设计旳300型机, 今天看起来虽然老式, 但这一设计初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旳机缩小为一种整体。

由于这个设计旳成功, 使贝尔企业与德雷夫斯签订了长期旳设计征询合约。

五十年代初期, 制作机旳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 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机旳造型基础。

到五十年代末, 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机。

德雷夫斯旳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旳千家万户, 成为现代家庭旳基本设施。

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研究

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研究

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研究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是协调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进入21世纪后,人机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研究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全面浸入到航空航天、通信、计算机科学、兵器、航海、交通、电子、建筑、能源、煤炭、冶金、管理等领域。

而且随着人机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01 人机工程的起源人机工程学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第一次产业革命(1750—1890)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0—1945)时期,人类的劳动进入了机器时代,人、机、环境三者也相应形成了更复杂关系。

1880年代Taylor开始了产业中的时间和运动的研究。

在这前后时期,与人的特性相关研究也取得相当进展。

如Weber 法则(1834年)论述了人的感觉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值成比例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920年至1921年期间,松本教授发表了“人间工学”有关的论文与专著,人机工程正式进入日本。

1921年,日本由大原创设了仓敷劳动科学研究所,开始了作业效率与身体负担方面的工效研究。

其后,在产业心理学领域也开展了人机工程方面的研究。

更进一步,在人类学领域,包括对人的生物学特性的解明、身体负担和疲劳、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开展了生理人类学研究。

1963年日本正式成立人间工学学会。

德国和法国这些欧洲工业强国也先后开展了人机工程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人机工程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中苏友好时期,我国消化吸收苏式飞机和坦克的设计技术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人机工程问题,比如由于欧洲型身体与亚洲型身体比例不同,苏式飞机和坦克的座椅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不适合。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国在航空生理与心理学、飞行器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飞行器作业环境对人体影响及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上世纪50—80年代中,当时的人机工程研究框架仍是由“人适应机器”“机器适应人”以及“环境适应人”等三个领域构成。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器相互作用和适应的一门学问。

它不仅关注机器使用者的需求,还考虑如何让机器尽可能适应使用者的身心特征,让机器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可靠和高效。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下面将从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和发展人机工程学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空军飞行员在飞机上坐太久会引起身体不适,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让飞机座椅更加舒适,从而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机工程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机器使用者的感官、认知和运动能力,还关注外界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机器使用者的影响。

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人机工程学家埃里克·特奥多尔·胡弗的贡献。

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人类认知和体力限制,提出了人类在信息装载以及心理和生理压力方面的极限状况。

他把人机工程学和工程学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现代的先进人机工程学的模型,确保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完美互动。

二、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下所述。

1. 设计和制造: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希望机器能够迎合人的需求,从而让人们更加轻松、愉悦地使用机器。

例如,制造商会测试人们使用产品的反应,当他们使用产品时面临的问题,来完善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人们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

好的人机界面应该具有可引导性、可控性和可自定义三个要素。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将机器界面设计为高效、简单、精准和功能完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3. 军事领域: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军事领域,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和士兵的生命安全。

例如,它可以帮助设计更人性化的武器系统、制服和特种装备。

4. 医疗领域:人机工程学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医用设备、助听器和假肢等,都需要按照人机工程学的原则设计,以更好地服务患者的需求。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一、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

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

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二、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如飞机驾驶、核电站、太空中的工作 与生活、全球定位系统等。
2019/11/26
人机工程
41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5、计算机软件中的界面设计问题 如屏幕显示、键盘设计、操作系统的 评价、计算机的物理环境、说话式输 入方式。
2019/11/26
人机工程
42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6、生产领域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2019/11/26
人机工程学
14
2)动作研究:Gilbreth基本动作研究。
2019/11/26
人机工程学
15
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 思
动作研究:也叫工作研究、工作设计或是方 法工程。其研究的对象都是在工作中,如何 找出最简最优的方法,以最少的动作最终达 到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充分降低时间成本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019/11/26
人机工程
39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1.4.5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
1、工作负荷研究,包括生理和心理负 荷。工作成效的测定与评价。
2、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的 人机工程学研究。
2019/11/26
人机工程
40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3、作业环境的研究。 4、尖端技术领域中的人机工程学
其它定义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6
1.1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定义
定义特点
1)研究应用学科范围 2)应用领域 3)研究内容:效率;安全与舒适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7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8
1.2人机工程学发展的几个
阶段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一、本文概述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旨在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舒适度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也日新月异。

本文将对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首先回顾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医疗健康、智能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将探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多模态交互、可穿戴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人机工程学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人机工程学的历史发展人机工程学,又称为人类工效学或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领域。

自其诞生以来,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初始探索阶段: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机器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例如,工业设计师开始研究如何降低工人操作机器的疲劳度,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体尺寸、人体力学以及人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系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开始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系统层面。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机工程学开始关注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和信息传递。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包括人机界面的设计、人机交互的心理学原理、以及人类认知与决策过程等。

应用深化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研究不仅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增强人的能力,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一、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

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

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二、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人机工程学研究

人机工程学研究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优化人机交互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背景、重要原则和应用领域,并讨论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背景人机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机交互问题逐渐凸显。

人机工程学由此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研究人类认知和行为特征,设计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机器系统。

二、重要原则人机工程学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以确保用户与机器系统的良好交互体验。

以下是几个核心原则的介绍:1. 可用性可用性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关注如何让用户更容易使用和掌握机器系统。

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易于理解的指令和一致性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并提供操作的便利性。

2. 可理解性人机工程学强调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使用户能够理解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目标。

清晰的标识、易于理解的提示信息和直观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3. 易学性易学性是指系统应该易于学习和掌握。

人机工程学研究如何通过简化操作流程、提供可用性工具和培训材料等手段,使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操作技巧。

4. 安全性人机工程学注重用户的安全和保护。

它通过设计反馈机制、明确的警示标识和容错性来减少误操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应用领域人机工程学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人机工程学在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2. 交通运输人机工程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控制系统和车辆驾驶辅助系统中。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设计易于操作的车载界面等方式,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

3. 医疗保健人机工程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中。

合理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医疗错误的风险。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引言人机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械、系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如何设计和优化技术系统以适应人类需求。

本文将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包括其发展历程、关键思想和重要贡献。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新技术并没有与工人们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导致了许多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使技术系统更加适应人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对于飞行员操作飞机时出现问题的关注使得人机工程学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理解飞行员与飞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并设计更符合他们需求的飞行控制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大的认可。

军队意识到,有效的军事操作不仅仅依赖于先进的武器装备,还需要考虑人员在高压力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他们开始研究如何设计更符合士兵需求的武器系统和设备。

关键思想人机工程学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类放在技术系统设计的中心位置。

它强调人类因素对于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原则来指导系统设计和优化。

人类认知和心理特征人机工程学研究了人类认知和心理特征对于技术系统使用和操作的影响。

人们对信息处理的有限能力、注意力分配、记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更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人体工学人体工学是人机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了人体结构、姿势和运动对于技术系统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人体工学原理的应用,可以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产品,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高效。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人机工程学的另一个关键领域,研究了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

它涉及到界面设计、指令输入、反馈和信息显示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优化人机交互,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系统相互作用和设计符合人类特征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领域。

在其发展历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1.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阶段(20世纪初-1945年):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对机械化生产工作的改进和人们对机器操作的研究。

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主要特点包括:
-着重于机器和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进,以适应人体的生理特性。

-强调人机接口的人性化,减轻工人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重点集中在工业工作环境,关注人机协同操作问题。

2. 人机系统工程阶段(1945年-1970年):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电子计算机与人的交互问题。

主要特点包括:
-引入人机系统工程的概念,关注整个系统中人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集中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开始关注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对系统设计和操作的影响。

3. 人机交互阶段(1970年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成为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分支。

主要特点包括: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关注用户需求、行为和体验。

-研究领域扩展到多媒体、虚拟现实、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领域。

-关注人机界面的直观性、易用性、可访问性和个性化。

这些历史发展阶段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从关注机械操作到电子计算机交互再到现代多媒体和智能系统的融合发展。

不断探索人类与机器之间的最佳协作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用户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

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这里向大家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1.电话机的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发端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介绍一个人物――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他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设计工作的,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

他1930年开始与贝尔公司合作,德雷夫斯坚持设计工业产品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提出了“从内到外(from the inside out)”的设计原则,贝尔公司开始认为这种方式会使电话看来过于机械化,但经过他的反复论证,公司同意按照他的方式设计电话机。

这以后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结缘,他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大家知道自从贝尔先生发明电话机以来的相当长时间,贝尔公司是美国具有垄断地位的最大的电话公司和电话生产厂家,基本不受竞争的威胁。

因而,德雷夫斯可以比较少的考虑外型设计在市场上的竞争效果,而更多地集中在电话机的完美功能性设计方面。

贝尔公司1927年首次引进横放电话筒,改变了以往纵放电话筒的设计,1937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

德雷夫斯设计的300型电话机,今天看起来虽然老式,但这一设计首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的电话机缩小为一个整体。

由于这个设计的成功,使贝尔公司与德雷夫斯签订了长期的设计咨询合约。

五十年代初期,制作电话机的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

到五十年代末,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

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德雷夫斯的人机工程学的其它研究成果是在1955年以来他为约翰·迪尔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特点是外型简练,其中与人相关的部件设计合乎人体舒适的基本要求,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与发展。

德雷夫斯的设计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

他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1955年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人体工程学资料,1961年他又出版了著作《人体度量》(the Measure of Man),从而为工业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德雷夫斯成为最早把人机工程学系统运用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设计家。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人机工程学现在已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发源,又面向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是因为人机环境问题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

其发源学科和地域的不同,也引起了学科名称长期的多样并存,在英语中,主要有Ergonomics(欧洲的提法)、Human Engineering(美国的提法)等,在汉语中,则还有“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和“人体工学”等表述。

我国一般把“人类工效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标准名称,而“人机工程学”的叫法更为普遍。

总之,人类和工效的研究和人机关系是这个学科的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战争中复杂武器的发展,使得人机协调问题的突然激化。

例如空战和歼击机提出对飞行员的体能和智能要求,使得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难度不断增大,促使在飞机的仪表显示、操纵工具和飞行员座椅等部件的设计中,不得不加大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进而带动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的迅速发展。

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列出几大类主要应用方向:(1)人体工作行为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工作事故,健康与安全包括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设计;姿势和生物力学负荷研究;与工作有关的骨骼、肌肉管理问题;健康人机工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评价与改进(2)认知工效学和复杂任务;环境人机工程认知技能和决策研究;环境状况和因素分析;工作环境人机工程(3)计算机人机工程;显示与控制布局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软件人机工程;计算机产品和外设的设计与布局;办公环境人机工程研究;人机界面形式(4)专家论证:多工作环境;人的可靠性专家论证调查研究;法律人机工程;伤害原因;人的失误和可靠性研究;诉讼支持;(5)工业设计应用医疗设备;坐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家具分类与选择;工作负荷分析;(6)管理与人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人机规则和实践;手工操作负荷(7)办公室人机工程与设计;医学人机工程办公室和办公设备设计;心理生理学;行为标准;三维人体模型(8)系统分析;产品设计与顾客;军队系统;组织心理学;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服装人机工程;三维人体模型;军队人机工程;自动语音识别;(9)人机工程战略;社会技术系统;暴力评估与动机;(10)可用性评估与测试;可用性审核;可用性评估;可用性培训;试验与验证;仿真与试验;仿真研究;仿真与原型;3.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向人机工程学作为一个工程应用学科,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的工作,常常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

其中许多原理认识之后常常显得非常浅显,而认识之前又常常难以发现或被忽视。

最常见的如青少年的学习姿势不当会导致近视眼。

为了防止写字时驼背和近视眼,人们曾设计出各种姿势纠正器具,来限制弓腰,使学生写字时保持直坐姿势。

这些器具未必使学生满意。

问题的关键是:人的眼睛是向前长在脸上的,适合于正面的观察,而看书和写字要求面部向下倾斜,这时要挺直脊柱,必然导致颈部弯曲角度加大。

如果又要挺胸又要直颈,就只好使劲向下撇眼睛。

实际上,在作业中自然形成的适度的驼背姿势,把这个角度的扭曲交由脊柱、颈部和眼睛来共同分担,倒可能是更适合人的生理特性的姿势。

这个问题合理的解决办法是让桌面具有适当的斜度,另外椅座应该设计为具有瀑布形的前缘,所以相应的桌椅设计是最重要的。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

一般情形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

手臂的悬空形成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便背部后靠在椅子靠背上工作,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

又如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

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的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

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当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

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是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在尺寸上完全照搬。

由于中国人的身材较西方人小,就成为现在这样的结果。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计算机人机接口方面已经进入沟通和智能交互的时代,基于语音的应用和笔等自然的人机交互手段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像电脑触摸屏、光电笔输入设备,实现了书写手感自然舒适,与用笔在纸上移动的感觉相似。

笔可以代替鼠标,使用者用电脑笔击点触摸屏,就可以完成电脑操作;笔也可代替键盘,直接在显示屏上书写;此外汉字形变连笔的汉字识别问题也解决了。

还有IBM的语音识别技术,尤其是中文语音识别技术产品Via Voice实现了“你读计算机能够识别出来”。

这样使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百姓也能利用计算机与大家共同交流了。

4.人机工程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机工程学研究是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但系统和深入的开展则在改革开放以后。

1980年4月,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84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这两个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发展。

1989年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再在1995年9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季刊。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了人机环境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也开展了包括坐姿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劳损、粉尘污染致癌等职业病学的研究,同时也就涉及到作业姿势,作业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人机工程学在中国的进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距离。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条件、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产品的人机工程特性也会日益重视。

我们高兴地看到看到目前市场上的琳琅满目的产品,有许多也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人机工程学在我国不仅有待研究和提高,更需宣传和普及。

5.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机工程学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必然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人机工程学作为应用性学科,与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设计生产出更加人性化、高效能的设备、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是努力的目标。

以发展的眼光看,人机工程学又分为技术人性化和人的技术化两个方面。

下一个世纪技术人性化的最大体现将在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用化。

从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演变,从利用穿孔纸带输入计算程序,到面对终端机上的字符操作界面,再到个人计算机上的图形界面和多媒体,继而是网络和虚拟现实,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人性化”的过程,也就是人机工程特性的不断提高。

盖茨的《未来之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数字地球”的讲演都谈到虚拟现实的有关概念和前景,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说,虚拟现实技术把人类的空间感、行走等感觉和行为功能纳入到人机交互之中,使得人与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和没有阻碍。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虚拟设计和测试评价已经成为可能,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产品更具有使用性和人性化。

在人的技术化方面,一方面人自觉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接受训练和选拔,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被动地和不自觉地接受技术的约束,和形成对技术的依赖,后者例如使用计算器后心算能力的减退,继而使用电脑记事后记忆力的减退。

英国科学家霍金认为:由于人类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使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有限能力和复杂性日益难以适应,因而利用基因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人类的素质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