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 的 高 级 功 能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 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 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 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 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 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 神经系统。
四 .痛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 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 ⑴痛觉分类: 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快痛 皮 肤 躯 痛 慢痛 体 痛 痛 深部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
4.嗅觉区:边缘叶的前 底部。
味觉区:中央后回头面部 感觉投射区下侧。
临床举例:
①废用时:如在截去手臂者中发现,
触摸其脸部可引起似乎是来自失去手 臂的感觉。 (≈其他代表区占据)
②频繁使用时:
盲者在接受触觉和听觉信号刺激 时,其视觉皮层的代谢活动增强; 聋者对刺激视觉皮层周边区域的 反应比正常人更迅速而准确。 (≈代表区会扩大)
二 、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化学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 间相接触并传递 信息的部位
突触的微细结 构突触前膜 突
触间隙 突触后 膜
⑵功能结构: ①突触前膜(突出 小体): 囊泡、递质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
2.突触传递机制
•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 前 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胞外Ca2+进 入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 隙内扩散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突触 后神经元活动改变
★上行激动系统:
指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上 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如果该系统功能↓ (如 应用催眠药、麻醉药)→ 皮层由兴奋状态→抑制 状态。如: ①非洲睡眠病:蚊咬后慢慢睡死 ( 解剖见病变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②苏一患者除有一眼视觉外,无其它感觉,当遮其眼后, 则慢慢睡了; ③白天各种刺激↑→上传↑→觉醒 晚上各种刺激↓→上传↓→睡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臵: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 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 分布正立而不倒臵,有较 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 区重叠在一起。
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
觉区 + 运动辅助区。
3.视觉区和听觉区: 视觉区 位臵:枕叶距状 沟的上下缘(17区)。 听觉区位置:双侧皮质 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导。
⑷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可较持久的保持 传导兴奋的能力,∵传导兴奋耗能少。
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⑴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①功能性作用: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
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
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 的内在代谢活动。 如: 切断运动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蛋白 质分解↑,肌肉逐渐萎缩;将N缝合,经N再生→所支 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 如: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AP传导,并不能使所 支配的肌肉发生内在的代谢改变。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环式
链锁式
3.突触传递的特征:
⑴单向传递:突触前N元→突触后N元。 ⑵中枢延搁:兴奋通过中枢的突触时需要经历递质的 释放、扩散、与后膜结合、产生后电位,耗时较长 ⑶总和:兴奋和抑制都可以产生总和。聚合式联系是结 构基础 ⑷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并 不相同。与反射中枢的功能状态有关 ⑸:后发放:对传入神经的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 仍能发放冲动。 ⑹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缺氧、CO2↑ 、某些药物敏感;易疲劳性与递质的耗竭有关。
第一节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图) 1.基本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 神经元 树突 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
突起
轴突
无髓神经纤维
一、神经细胞
(一)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胞体 : 合成物质、接受刺激、 整合信息 树突(一个或多个) : 接受、 传导信息轴突(只有一个) : 产生可传导信息 (AP) 部位,轴 突离开胞体后外包髓鞘或神经 膜称为神经纤维 2.基本功能: ⑴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⑵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⑶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中枢递质
分类 胆碱类 单胺类 氨基酸类 肽类 嘌呤类 家 族 成 员 乙酰胆碱 多巴胺、NE、5—HT、组胺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AⅡ、心房钠尿肽等 腺苷、ATP
气体
脂类
NO、CO
PG类
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受体(M-R):能与毒蕈碱结合的受体 分布在节后胆碱能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产生M样作用: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消 化道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 加,瞳孔缩小,汗腺分泌增多,骨骼肌血管舒 张等。 阻断剂:阿托品。临床上使用阿托品解除胃 肠平滑肌痉挛,也可引起心跳加快、唾液和汗 液分泌减少等反应
• 牵涉痛:某些内脏病变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疼痛
或痛觉过敏
• 心肌缺血: 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痛; • • 胆囊病变:右肩区; 阑尾炎: 上腹部、脐区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体表疼痛 部 位 心 心前区 左臂尺侧 胃、胰 左上腹 肩胛间 肝、胆 右肩胛 肾脏 腹股 沟区 阑尾 上腹部 或脐区

C类纤维: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各种感觉(除嗅 觉外)的总转换站。 ●丘脑投射系统:特异性 和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1)定义:除嗅觉以外,各种感觉传导入冲 动由脊髓、脑干上行,到下丘脑换元后,发出 特异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每种感觉的投射路径都是专一的,功能上具有 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2)功能 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 冲动。
第二节
概 述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 反映。 感觉产生过程:
内 外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大 神 经 传导路 脑 皮 冲 层 动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 感觉传入通路
• • Aβ类纤维:传导机械刺激引起的触-压觉。 Aδ类纤维:传导温度觉、痛觉和触-压觉。
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 TrK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 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2.基本功能: ⑴支持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⑷绝缘和屏障作用 ⑸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⑹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定义
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 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抵达丘脑, 再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在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2)功能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保持机体觉醒。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在脑干头端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升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由于该系统是多突触接替的系统,所以易受药物的影响(如 麻醉药、安定等)而发生传导阻滞。
觉 内 牵涉痛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脏 痛 体腔痛 内脏疾患类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临床意义重大. 痛觉的中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感受器可能为神经末梢,没有适宜刺激
• (一) 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器为特异性,但不 如别的感受器; 致痛物质:ATP、H+、K+、5-HT、组胺、乙酰胆碱、 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 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 楚的“刺痛”

• • • • • •
四、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式 在感觉传导途径上多见。 2.聚合式 在运动传出途径中多见。 3.环式: 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相连,中间神经 元反过来再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构成闭合环路。环状 联系可引起正反馈(后放现象)或负反馈(兴奋及时终止)。

4. 链锁式:可在空间扩大作用范围。
心脏以 1受体为主,与β1-R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阿替洛尔阻断; 气管平、胃、肠、子宫和许多血管平滑肌以 2 受体 为主,与β2-R结合产生抑制效应,使平滑肌舒张。 丁氧胺为阻断剂 心得安(普萘洛尔):对β1-R和β2-R都阻断
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5-羟色 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氨 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生理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⑵绝缘性:每条神经传导兴奋时基本互不干扰
∵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回路 + 各 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
⑶双向传导:∵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传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以兴奋为主-子宫、血管、瞳孔括约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抑制-舒张。 阻断剂:酚妥拉明 (2) 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主要为抑制效应-子宫、小肠、支气管、部分血管 平滑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心肌为兴奋效应,收缩加强(有也有,作用明显)。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 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 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 受体,产生一定效应的特殊化学物质。
(一) 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3.其他递质(嘌呤类、肽类)
• 胆碱能纤维:在周围神经系统,释放乙酰 胆碱的神经纤维。包括所有的自主神经节 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 数交感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血管舒 张),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 肾上腺素能纤维:凡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的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大部 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 嘌呤能、肽能纤维:胃肠等器官
烟碱受体(N-R):产生烟碱样作用,两个亚型:N1 和N2-R N1-R 神经元烟碱受体:位于自主神经节神经元,引 起神经节细胞兴奋 阻断剂 :N1-R:六烃季胺
N2-R 肌肉烟碱受体:位于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
引起骨骼肌兴奋 阻断剂 N2-R:十烃季胺 • 筒箭毒碱阻断N1和N2-R:临床上做肌肉松弛剂
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AP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
⑵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 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完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 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
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1.体表感觉代表区: (3-1-2区) ⑴第一感觉区 ①位臵:中央后回 ②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 析不十分清晰 ( 患者常难以描 述清晰)。 ③投射特点:
Ⅰ. 左右交叉 :( 除头面 部是双侧性外); Ⅱ. 倒臵分布 :( 除头面 部是直立外); Ⅲ.精细正比:•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

• (二)皮肤痛觉 •

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后0.5~1.0秒 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 等变化
• 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可 引起内脏痛。
• 内脏痛的特征
• 1. 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分辨率差 • 2.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使皮肤痛的 切割、烧灼等不敏感. • 3. 常伴有牵涉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