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孔子成语名言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三十而立、择善而从、不舍昼夜、一日三省等等。
1、温故知新【意思】意思是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2、三十而立【意思】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
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择善而从【意思】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不舍昼夜【意思】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一日三省【意思】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篇一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篇二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语录的四字成语
孔子语录的四字成语.《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
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
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如:众星拱辰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拱”古作“共”)安老怀少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
如:节用爱人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举直错枉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
如:异端邪说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在“异端”后加“邪说”。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论语》是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它对我国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它这里,还产生出众多的成语、习用语和短语。
下面,就对此作点辑录,以供参考。
一、直接来自孔子话语的成语【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既往不咎】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见贤思齐】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不耻下问】子曰:“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
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功亏一篑】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只覆一篑。
进,吾往也。
”(《子罕》)。
【过犹不及】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
【鸣鼓而攻】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
【怨天尤人】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里仁》)。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
【言不及义】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以人废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当仁不让】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有朋自远方来成语典故的名言警句
有朋自远方来成语典故的名言警句【有朋自远方来】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一、成语典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这是来自《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
典故出自孔子和弟子子路的对话。
子路曾在外地当官,后来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官员,被迫离开。
当他回到鲁国的寿春门外,孔子远迎而来,非常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二、名言警句1. 客从远方来,不分贵贱,待之以礼。
这句话强调对远方来的客人要以礼待之,不分贵贱地对待。
无论是来自高地位还是低地位的朋友,我们都应该用同样的礼遇对待他们,以互相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
2. 远方的朋友,是一段执念的相逢。
这句话表达了远方来的朋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意义。
在平凡的生活中,突然有人从远方而来,无论是为了交流、为了求学或者为了经商,他们代表了新鲜的思维、视野和文化。
他们的到来往往是对现状的冲击和补充,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3. 世界因交友而宽广,人生由朋友变精彩。
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交友不仅是一种人际关系,更是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结交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朋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接受多样性,朋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人的生活更加精彩多样。
4. 有朋相伴,福气满盈;解困相助,困局能克。
这句名言表达了有朋友的帮助的重要性。
有了真正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就能更加幸福和充实。
有困难时,朋友的支持和关心能让我们更容易渡过难关,解决困局。
5. 远离故乡,有朋者成家。
当我们远离故乡、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的第一个朋友往往是最重要的。
一个真正的朋友能够成为我们的支持和依靠,帮助我们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建立起新的家园,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
6. 一日无友,好似荒漠之旅。
这句话表达了友谊的重要性,没有朋友的日子就像是身处孤独的沙漠一样。
朋友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他们可以陪伴我们一起度过快乐和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其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原则,这些原则被总结为一些经典的成语,成为后人学习和遵循的准则。
下面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以礼待人《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天下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适合的也没有不适合的,是根据他们的道义准则来对待的。
所以君子以礼待人,不论高低贵贱,都要尊重礼仪,体现出他们对人的尊重和谦虚。
2. 克己奉公《论语》中有一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自己,抑制住私欲,为公共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克己奉公指的是自己要先克制自己的私欲,然后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去奉献自己,为大家谋福利。
3. 以德报怨《论语》中有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别人对你怀有恶意,你应该用德行来回报他,因为怀着恶意的人并不理会别人的好处。
不论对待别人的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以德报怨,用道义和善良的行为来回应别人。
4. 知足常乐《论语》中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重视道德的重要性。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要知道满足的生活,不要贪婪和追求过分,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5. 学而不厌《论语·学而篇》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朋友交往上,都要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学而不厌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学习的持续热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以上是几个出自《论语》的四字成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源自《论语》中的成语
源自《论语》中的成语本文是关于源自《论语》中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1.教育方面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
如:【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
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如:【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
其中很多都是四个字的名句,简洁明了,表达深刻,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华。
本文将从七个案例出发,探讨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的深层内涵。
一、博学而笃志孔子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句话表明了博学多才和坚定的志向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只有在知识面广,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取得成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论语》中,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谦虚态度。
只有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才能进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只有在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情况。
温故而知新,不仅能够领悟到新事物的本质,也能够看到过去的错误和不足。
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见义勇为孔子说过:“见义勇为”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勇气,当遇到正义的事情时要勇于站出来,不惧恶势力、强权压迫,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制。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
六、以人为本孔子认为“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
这种思想强调个体的尊重,代表了人类进步的一种方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七、安天下之民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领袖的职责,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行动应该符合整个民族以及人类的长远利益。
最终目的是使天下的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以上七个案例充分表明,孔子的经典四字格言真正的意义是深刻而千变万化的。
这些语言至今丝毫不流失其词语的力量,成为了不时产生启示之处的充分证据。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且,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成语一,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贡问他什么是最重要的道理,孔子回答说,“饮水思源。
”这句话的意思是饮用水时要想到水的来源,比喻做事要念念不忘自己的根本,不忘自己的出身和来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牢记自己的根本,要知道自己的来历和历史,要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根源。
成语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任何一次行动都要从脚下开始。
孔子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努力开始的,只有脚踏实地,踏实前行,才能取得成功。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
成语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了就要不断地温习,这样不也快乐吗?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温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成语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与他人交往,一定会有可以向他人学习的地方。
孔子告诉我们,与他人交往要虚心学习,不要自负和自大,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成语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人,要善于沟通和交流,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和利益。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人,要善于体谅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参考,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成语故事,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成为更好的人。
初中语文 30个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1.教育方面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
如:(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
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如:(1)【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论语成语出处
论语成语出处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其中包含了很多成语的典故和出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出处:
1.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出自《论语·颜渊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出自《论语·颜渊篇》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出自《论语·学而篇》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出自《论语·子张篇》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子路篇》
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7. 见义勇为。
-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8.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出自《论语·子罕篇》
9.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出自《论语·子路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出处,根据具体的成语,可能来自《论语》中的不同章节和篇目。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论语》中“一言以蔽之”的用法和今天一样,用于概括、评价某事某物。
这里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概括,《论语注疏》中这样提到——“一言以蔽之”者,蔽,犹当也。
古者谓一句为一言。
《诗》虽有三百篇之多,可举一句当尽其理也。
“曰:‘思无邪’”者,此《诗》之一言,《鲁颂駉篇》文也。
《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也就是说,这里的“一言”,指的是一句话,《诗经》虽然有三百多篇,但是其主旨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句话呢?就是“思无邪”——纯正无邪(北宋程颐也用“诚”来解释“思无邪”)。
2、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孔子在这里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主要是说自己对于古代、前人的学说是更为信赖的。
比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自己就说:“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后面提到的“老彭”,是商朝时一名贤明的士大夫,是一位喜爱、遵从“先王之道”的人,孔子就以“老彭”自比。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些行为都是“述而不作”而非自己在创作。
3、箪食瓢饮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实际上是孔子在赞美自己的一个学生——颜回。
“箪食瓢饮”表面上指的是生活条件的简陋,这里引申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所以孔子这里称赞颜回“贤哉”。
宋代的周敦颐,特别重视这句话,经常叫他的学生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这里的“乐”,说的正是人超越了物质环境,追求精神圆满的至高境界。
4、能近取譬出自《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孔子,名叫孔丘,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作为中国孔家文化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仁爱"、"礼制"、"中庸"、"诚信"等重要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言行几乎都成为了经典名句,其中四个字的语录是其思想的精髓,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的案例。
1. "己所不欲"(《论语·颜渊》),这四个字教育人们要以自己的情感为准则,尊重别人的情感和个性,并在行动中以他人利益为首要。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做违背他人意愿的事情。
2.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常自我反省,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这种自我审视的习惯可以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为政》),这四个字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拘泥于自己的固有想法。
这种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想会让我们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
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而》),这四个字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诚信为准则,崇尚实际行动,不光是说空话,而是真正付诸行动。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子路》),这是孔子在一次拜访时的问候语,这四个字反映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
我们应该热情地迎接和欢迎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容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语·为政》),这四个字教育我们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不敢问津、博文约礼、恪守礼法、饱食终日、不咎既往、成人之美彻上彻下、苗而不秀、不饮盗泉、敬而远之、爱礼存羊、博施济众不亦乐乎、差之毫厘、被发左衽、朝闻夕死、不赞一词、北辰星拱哀而不伤、从心所欲、不知肉味、持危扶颠、察言观色、名正言顺画虎类犬、不相为谋、箪食瓢饮、绵延不断、鸣鼓而攻、斗筲之人患得患失、耳顺之年、不念旧恶、不耻下问、不丰不杀、迩安远至从井救人、鞠躬屏气、表里如一、成仁取义、浸润之谮、赐墙及肩不惑之年、导德齐礼、处之泰然、临危授命、穿窬之盗、孚尹旁达出类拔萃、不教而杀、不舍昼夜、举枉措直、不劳而获、金人三缄不得其死、披发左衽、爱素好古、大动干戈、暴虎冯河、精益求精出何典记、至圣先师、有教无类、见贤思齐、慎终追远、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见义勇为、怨天尤人、尽善尽美、侃侃而谈、道不拾遗登堂入室、道听途说、发愤忘食、鸣鼓而攻、以强凌弱、东家之丘见贤思齐、举一反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色厉内荏格言警句: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文章一:《孔子语录中的成语》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被人们传颂至今,而其中不乏一些典型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深邃博大,而且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首先,我们来介绍“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成语。
这个成语意为:不要担心人少,担心的是不公平。
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讲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今天社会上,我们常常遇到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之间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某些人比其他人有钱或有特殊的机会。
然而,孔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不是富有和机会的缺乏造成了不公平,而是自私自利和贪婪的行为导致了不公平。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语录的意思是:懂得仅仅相当于喜欢,喜欢仅仅相当于享受。
这样的话并不是提倡我们只要感到自己高兴,你就能获得成功,而是指出只有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获得最好的结果。
当我们想尝试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孔子的这句话提示我们:学习和工作只有在你兴趣勃发时才能最好地完成。
因此,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应该征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并找到自己感到真正满足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成语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成语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思考和行动,成为了我们的道德准则和生活伦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比喻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我们文化背景的认知。
该文章的写作重点在于分析了孔子语录中的经典成语,尤其是阐述了成语的内涵及其所代表的价值。
文章用语清楚简单,既有中文的优美文字风格,同时也较易懂。
在语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普通语言和部分成语用法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成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成语的真正价值。
总之,这篇文章的作者确实能清晰的认识到那些经典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的孔子成语名言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
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
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
听到一件事,便能够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
”(《颜渊》)
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
等有了好价钱再卖。
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能够兴邦,有诸?”(《子路》)
一句话能够使国家兴盛。
1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1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指采纳准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
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
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9.【文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