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系统组成的世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二章《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三章《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第四章《能源与我们的生活》。
详细内容涵盖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以及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环境与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节能环保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环境与能源问题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生物图片,进行分类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6. 环境与能源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新能源的种类及利用。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左侧展示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右侧展示环境与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绘制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3)列举三种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简述新能源的种类及利用。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相似性、生活习性、遗传关系。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人教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昆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等。
-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可以看到昆虫更加细微的结构,如昆虫的复眼、口器等结构的细节。
2. 校园生物大搜索。
-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等统计校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生物多样性:校园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 多种多样的植物。
-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可以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还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如藻类、苔藓类、蕨类等)。
- 植物的特征:例如,草本植物茎比较柔软,木本植物茎比较坚硬且有形成层;开花植物有花朵,花朵是繁殖器官等。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 动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的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如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哺乳类胎生、哺乳等。
-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如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还有环节动物(蚯蚓等)、软体动物(蜗牛等)等。
5. 相貌各异的我们。
- 人类的外貌特征差异:人类的外貌特征包括肤色、眼睛、头发、脸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 遗传和变异:遗传使得后代保持亲代的一些特征,而变异则使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例如,鸟的翅膀适合飞行,它的骨骼轻而中空,羽毛轻便且具有空气动力学结构;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合在水中游动等。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有驼峰储存脂肪、宽大的脚掌防止下陷等。
7. 谁选择了它们。
- 自然选择:在自然界中,生物会发生变异,那些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物就会发生进化。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放大镜》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放大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放大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观察与发现》中的第三节“用放大镜观察”,详细内容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构造,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学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观察物体细节。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及其在观察物体时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实物展示台、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白纸、铅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需要放大镜观察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大镜?放大镜有什么作用?2. 讲解放大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介绍放大镜的构造,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观察材料(如昆虫、植物等)。
要求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放大镜观察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给出答案。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放大镜观察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记录下你的发现。
2.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的物体,给出相应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放大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程度,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放大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镜片把手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保持一定距离调整角度3.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聚焦物体观察细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2.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中的团队协作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放大镜的使用方法1. 保持一定距离:将放大镜与观察物体保持约510厘米的距离,以确保图像清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重点
支点
重点
支点
力点
理发剪
力点
铁皮剪
讨论:
1.为什么理发剪要用费力杠杆来做,铁 皮剪要用省力杠杆来做?用省力杠杆做理 发剪好吗?
2.费力杠杆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课堂评价:
学完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科学知识? 你有什么感想?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吗?
课外小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 工具?请记在表格中。
我们带来方便或省力。
6.使用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同学和自己!
重300千克
用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重阻点 力点
支点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呢? 杠杆省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以杠杆尺来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杠杆尺的介绍 谁能说说下面的杠杆尺,它有什么特点。
把你使用工具的“经验”填写在记录表 中。
剪刀 剪纸、剪毛线、剪铁皮 老虎钳 剪钢丝、拧螺丝
螺丝刀 拧螺丝、撬桶盖
开瓶器 开瓶盖
镊子 夹砝码、取药品
水果刀 削苹果、裁纸
羊角锤 钉钉子、拔钉子
筷子 夹饭菜
●探究活动一:选用合适的工具往往可以省力、方便。
分别选择什么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和图钉从木头里取出 来最省力、方便? 说说选择 的理由。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各式各样的工具就 是简单机械,我们都使用过工具,我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2.你认识哪些工具?
常见工具名称PK赛
钳工锤
羊角锤
剪刀 园林剪
理发剪刀(发剪) 镊子
常见工具名称PK赛
小刀
螺丝刀
剥线钳
尖嘴钳
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优质课件
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依据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内容进行教授。
主要涉及第1章《生物多样性》和第2章《环境和资源》。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环境问题认识以及资源合理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基本知识,解生物分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解我国环境问题和资源现状,培养其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观念。
4.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和特征、环境问题产生与解决、资源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提高其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分类和特征,让学生解生物多样性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解身边生物及其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理功能2. 环境与资源环境问题:污染、破坏、气候变化资源利用:节约、合理、可持续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意义。
(2)列举三种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谈谈你对资源合理利用认识。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解决措施: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实施、提高环保意识、发展绿色产业。
(3)资源合理利用是指以满足人类需求为前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 研究非生命现象,如物质的性质、状态变化等。
3. 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 学习能量的转换与守恒,了解生活中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5. 认识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运动、季节变化和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能量科学和地球宇宙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转换。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非生命现象、能量守恒定律、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观察工具、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非生物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4. 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梳理。
2. 内容:按照教材章节,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2)简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①生物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指物质的性质、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化学变化指物质的本质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汇总
二、植物的营养生殖
植物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一些植物的营养器官在脱离母体后,能够成 为新个体。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叫做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生殖和人工营养生殖。
自然营养生殖
甘薯的块根繁殖 草莓的匍匐茎繁殖 竹类、芦苇、白矛和莲的根茎繁殖 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百合和洋葱的鳞茎繁殖 水仙和芋的球茎繁殖及秋海棠的叶芽繁殖
2、取一片加碘液变蓝的叶做成的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变蓝的部位是( C )
A.叶片的所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部分 D.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以外的部分
思考与练习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无叶 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2]处两面 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加热后加碘液 出现的变化。分析并回答:
合理密植的意义
套种(棉花与草莓)
套种(竹子与黄豆)
思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增施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增加光照时间
选择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
顺序是( D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 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 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 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②④③⑤⑥①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④③②⑤①⑥
结论?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 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 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
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补充:
光合作用表达式:
(原料)
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0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与变化》: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分类及变化规律,包括物质的组成、溶解、沉淀、过滤等基本操作。
2. 第二章《能量与生活》:本章主要探讨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包括热能、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以及生活中的节能与环保。
3.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本章主要阐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以及环境保护等。
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本章主要介绍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宇宙的组成等知识,包括地球仪的使用、星座的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的性质、分类及变化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节能与环保意识。
3. 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掌握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宇宙的组成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能量的转化、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地球运动等。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分类、变化规律;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宇宙的组成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器材、查阅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能量、生物与环境等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变化规律;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宇宙的组成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放大镜》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放大镜》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放大镜》,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放大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提高观察与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实物展示台、PPT。
学具:放大镜、观察材料(如树叶、昆虫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放大镜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了解放大镜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放大镜观察的实例,如观察树叶的纹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过程,讲解观察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观察材料。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结构与原理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描述其特点。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否掌握放大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2.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当或观察不仔细的问题?3. 如何引导学生将放大镜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和拓展延伸。
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培养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光的奥秘”中的第一部分“光的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的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源(如手电筒)、平面镜、透明塑料尺、白纸、图钉、直尺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光源、平面镜、透明塑料尺、白纸、图钉、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手电筒照射黑暗的教室,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现象: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和白纸上的传播现象。
4. 知识讲解与互动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
3.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晚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远处的灯光?2)为什么在阳光下,水面会出现反光现象?答案: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灯光照射到我们眼睛。
2)因为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课后需关注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