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晏殊破阵子教案
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标题: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晏殊和他的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介绍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简要介绍《破阵子》这首诗的背景,它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步骤二:诗歌分析(20分钟)1.分发《破阵子》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和押韵方式。
让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的规律。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
4.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铁马冰河”代表战争的残酷和破坏。
步骤三:情感和主题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战争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等。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如战争的破坏力、对家园的眷恋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扩展阅读(10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晏殊的作品,如《浣溪沙》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晏殊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鼓励学生自己写一首与《破阵子》主题相关的诗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晏殊和《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晏殊《破阵子》的诗歌原文2.其他晏殊的诗歌作品3.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指导问题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典诗词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2 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
1.3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案例分析4.1 展示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破阵子》教案1
《破阵子》教案1
《破阵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课类型精讲教学方法研讨主要教具多媒体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破阵子辛弃疾梦境(战争场面)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现实(白发生)
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结合)
课后反思
时间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朗读交流赏析诗句体会意境总结构思特点布置作业
一
导入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二
朗读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
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概括内容、感情)师生点评、交流。
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破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2. 掌握《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3.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的故事背景。
2. 理解《破阵子》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难点:1.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2. 熟读并理解《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引入《破阵子》这首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文本(15分钟)分段解读《破阵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给予肯定和指导。
4. 语音语调练习与朗读(20分钟)利用课堂录音或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5. 听课评析(10分钟)播放名家朗读的《破阵子》,让学生聆听,比较差异,体验不同的朗读风格。
6. 小组对话(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分享及比较自己的朗读心得体会。
7. 个人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内心感受的短文,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读出自己创作的短文,并进行展示和分享,班级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9. 总结与反思(5分钟)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个人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板书设计《破阵子》教案知识目标:-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破阵子初中教案
破阵子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破阵子》;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诗词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全文、字词解释、意象分析、背景介绍等;2. 学生准备《破阵子》全文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齐读《破阵子》。
二、诗词字词解释(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释诗词,解释生僻字词;2. 学生跟读,确保字词理解正确。
三、意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破阵子”、“剑气”、“秋水”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四、意境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如“雄浑”、“悲壮”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表达技巧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六、背景介绍(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作者心态等;2. 学生听讲,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七、情感把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情感,如豪迈、悲壮等;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词情感的把握;3. 教师总结,强调情感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1. 背诵《破阵子》;2. 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一、课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二、教学目标1. 让同学们了解晏殊这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引导同学们理解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首词。
3. 培养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难点:把握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作者、字词等基础知识。
2.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同学们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讨论法:组织同学们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欣赏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词,就是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二)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三)朗读诗词老师先给大家朗读一遍,大家注意听节奏和韵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同学们自己朗读几遍,感受一下。
(四)字词讲解新社:指春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的日子。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巧笑:美好的笑。
斗草:古代民间游戏,以花草相斗,比试优劣。
(五)词意讲解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
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呀!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六)意象与情感分析同学们,咱们来看看这首词里都有哪些意象呀?对,有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等。
那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呢?是不是一种清新、活泼、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呀?再看看词中人物的情感,东邻女伴的巧笑、斗草赢后的欢喜,都表现出了她们的天真无邪和快乐。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理解关键词语和意象。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4.1 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4.2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师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5.2 学生欣赏并评价辛弃疾的写作风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一、教学要求1.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2.阅读本词,体会词人直抒胸臆的的真挚感情以及作为亡国之君凄凉悲苦的境地。
3.分析诗歌白描、对比的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1.诗歌创作的背景2.联系词人的其它作品,分析总结词人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生平1、李煜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理想: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
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作这样的奢想。
他的本志大约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
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厌武。
2、朝政剧变:另一方面,受李煜长兄弘冀的猜忌。
史载,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刚毅果断,常州一战,大败吴越兵,以战功被围立为太子,参决政事。
但是,他的某些举动屡进李璟旨意,璟遂起废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死了。
弘冀于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
现传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波有几人。
一槕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据传,这两首词题在南唐卫贤所画《春江钓奥图》上。
词中歌颂的渔隐生活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当是他受长兄猜忌而希求避祸心理的真实写照。
煜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相貌当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
大舜、项羽不都是重瞳子吗?一个是圣人,一个是英雄,李煜焉能是等闲之辈?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为自身计,当亦会竭力躲避政治的。
他自号钟隐,又别称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明确表示自己无意朝政。
事实上,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一生要成就什么政治大业,他一心只要做个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于成就自己的文学才干。
如此而已。
然而,历史对人生耍弄了又一个悲剧。
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杀晋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
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
煜以次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使学生了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词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2. 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辛弃疾的词可能过于古典,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2. 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文言文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不熟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辛弃疾的名字以及他的主要作品。
2. 介绍破阵子这首词的背景,包括写作的时代背景等。
二、讲解词的背景(10分钟)1. 通过讲解辛弃疾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破阵子在辛弃疾的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分析词的结构与用词(15分钟)1. 分析破阵子的词牌和词调,并解释其中的用意。
2. 分析词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并列句、对仗、照应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析。
四、分析词的意象与意境(20分钟)1. 学生阅读全文,并识别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得益彰,并对词中细节加以解析。
五、学生欣赏和朗诵(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模仿辛弃疾的朗诵风格,进行欣赏和朗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破阵子这首词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延伸】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选择辛弃疾的另一首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并进行展示交流。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文人的词作品,培养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2. 课堂讨论和互动情况。
3. 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
破阵子晏殊 教案
破阵子晏殊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晏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破阵子》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破阵子》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破阵子》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破阵子》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破阵子》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针对《破阵子》的词汇和句式练习题。
3. 与《破阵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晏殊及其作品《破阵子》。
2. 引发学生对于《破阵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破阵子》的原文或翻译版本。
2. 分析《破阵子》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3. 解读《破阵子》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鉴赏与创作:1. 分析《破阵子》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押韵、意象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比较《破阵子》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对《破阵子》的续写、改编或创作类似主题的诗歌。
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破阵子》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2. 学生互相展示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晏殊及其他宋代诗人作品的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学展览或演出,加深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介绍晏殊及其作品的资料。
2. 《破阵子》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3. 与《破阵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4. 针对《破阵子》的词汇和句式练习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对于《破阵子》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评估。
2. 学生的创作成果评估。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
1.3.2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词人感慨时光荏苒,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词较深层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韵律格式。
2.3.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意象分析、背景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与活动:阅读并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巩固与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教师教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6.2 学生准备:预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背景。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教案:破阵子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导读: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破阵子》的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
2. 音韵:教师朗读整首诗,让学生倾听诗的声音、节奏和韵律,感受音韵之美。
引导学生分析韵脚、双句等韵律结构。
3. 诗意表达: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象和思想等,培养学生对流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理解和欣赏。
4. 体裁特点:介绍《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如古文诗的规律和特点等。
5. 培养言语表达能力:分组讨论学生对诗的理解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见。
6. 朗读和演诵:分角色,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演诵,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7. 创作活动:让学生参考《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和意象,自行创作一首古文诗,鼓励他们发现周围的美并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8.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9. 提问和延伸:通过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对其他古文诗的兴趣,并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学生来激发他们对《破阵子》的兴趣和思考。
2. 听力法:通过诗歌的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敏感和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5. 创作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1. 讨论和问答:以小组讨论或全班问答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或自己创作的一首古文诗。
教学资源:1. 课文:《破阵子》2. 音频设备:用于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3. 诗歌鉴赏指导材料:用于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内容。
4. 创作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5. 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作成果。
破阵子 教案
破阵子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词,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文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破阵子》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学会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感受古文诗词的美。
教学准备:1. 课文《破阵子》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的兴趣,并与《破阵子》的主题相联系。
呈现(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破阵子》的作者杨慎,以及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 教师分段朗读《破阵子》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 学生跟读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破阵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破阵子》的意义和主题,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拓展(15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于《破阵子》的诗词,展示自己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古文诗词,进一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包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诗词,提高了对古文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破阵子文言文讲解教案
破阵子文言文讲解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文言文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破阵子》这篇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破阵子》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破阵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材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破阵子》这篇文言文,以及他们对文言文的看法。
二、讲解文言文基本知识(10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如句式结构、词义辨析等。
三、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破阵子》的文言文原文,结合翻译材料进行解读。
2.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文言文翻译与写作(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从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入手,逐句进行翻译。
2.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仿写,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文言文段落。
五、文言文修辞手法分析(10分钟)1. 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2. 分析《破阵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六、小结与延伸(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供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文言文的世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话题、讲解文言文基本知识、阅读理解、翻译练习和修辞手法分析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文言文写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
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
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示课题)
二、自学互动
读诗五步法:
第一,知诗,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第二,读诗,懂得读背诗词五个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懂内容、读出变化和感情、讲究技巧和方法
1、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
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
(一读安排:师生齐读)
2、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
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
(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
3、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
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
(生质疑,师生解疑。
学生说出该词大意。
)
(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
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
请小组讨论该词中
(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
(四读安排:单个读)
5、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
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
(1)情景再现法; (2)角色替代法;(3)提纲缩扩法;
(4)线索引导法;(5)对比背诵法;(6)句段篇递进法
(五读安排:左右分部,轮流背一句检测)
6、请用最漂亮的字迹默写该词。
写完后同桌互改,把错字再次标出来。
第三,说诗,了解诗词的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3分钟后,指名同学接龙翻译。
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在进行秋季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统一大业,得到生前死后的美名。
第四,悟诗,请同学们根据词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5分钟后,指名同学口头回答: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
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第五,品诗
【课堂小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
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当堂训练】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必做题)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必做题)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必做题)
4、朗读、背诵这首诗。
(课外做题)
5、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课外做题)
附: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