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9讲英国教育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宗教改革期间,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为 了争取群众,都对初等教育给予了较多的重视。
(3)宗教改革后,新教成为英国国教,天 主教的僧院学校均告停闭,由国教各教区负责 的简陋的教区学校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学校接 纳穷人子弟入学,教学多用英语,仍以《圣经》 为主要学习内容,是英国初等教育学校的最初 形式。
(4)“公学”也是一种文法学校,但它是 专为上层社会子弟,尤其是贵族后代服务,培 养统治阶层的中坚人物的私立寄宿学校。最初 是国王设立的,后由私人或公众团体集资兴办, 并受到教会的支持,办学条件优越,但学费极 为昂贵。公学也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教学 中重视宗教课程和集体的宗教仪式活动。英国 九所著名公学的名称及成立年份分别如下: Winchester,1384;Eton,1440;St.Paul’s, 1510;Shrewsburg,1552;Westminister, 1560;Merchant Taylor’s,1561;Rugby, 1567;Harrow,1571;Charterhouse,1612。
3.高等教育 (1)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仍然是建立于中世纪的古典大学,其中最著名 的是创建于1168年的牛津大学和创建于1209年 的剑桥大学。它们最初都是由城市中的学者与
学生团体组织而成的学术机构,后来逐渐发展 成各由多所学院组成的大学,到18世纪已各自 拥有约二十所专业性学院。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能进大学的 学生仍然主要是属于上层社会的青年,17至18 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贵 族、官吏、军官、大商人以及牧师、医师、法 律家的家庭,一般职员、小商人和富裕的自耕 农的子弟寥寥无几,属于下层社会的青年更难 入学。
(二)本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按十
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 末、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样的历 史分期,概括了解英国教育管理制度、初等教 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从中总 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的英国教 育
(一)概况
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教育仍保留着相 当浓厚的封建主义教育的传统。教育继续被视 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英国政府是不予 过问的;初等学校基本上仍由国教教会掌管, 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学校和私人学校,它们与中 等教育机构并不衔接;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 学和文法学校,以及牛津、剑桥大学等高等学 府,一直带有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性质。
( 6)1781年,传教士R·雷克斯(Robert Raikes,1735—1811)首创一种让贫儿在星期日 学习教义和简易读写知识的班级,到1795年全 英已有1012所星期日学校。
(7)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私立初等学校 是“普通私立学校”和一种由老年妇女在家中 开办的“妇女学校”。所有这些由教会、民间 慈善团体或私人开办的初等学校,办学条件和 师资水平都很差,贫苦儿童离校后大多不能进 入中等学校继续学习。
(5)文实学校由非国教教派教士在弥尔顿 关于实科中等学校的思想影响下创办。这种学 校用英语教学,重视实科知识,比较接近生活 实际,入学者以中层社会的平民子弟居多, 1639年英国国会批准了它的存在,但是它的地 位和重要性在当时远远不及Fra Baidu bibliotek学和文法学校。 到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文实学校逐渐消失。
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中等教育带有明显的 等级性和古典性。其公学和文法学校以很高的 教学质量为其中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做出了一定 的贡献,但却因其积重难返的古典主义和经院 主义而未能适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而受到英国许多有识之士,如科学家培根、 波义耳和文学家弥尔顿等人的激烈批评。
另一方面,教派之争、资本主义经济和自 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也对这一时期 的英国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出现了实科中 学等新学校,大学开设了自然科学讲座等变 化。
(二)各级各类教育状况
1. 初等教育 (1)16世纪宗教改革之前,教育被视为宗 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穷苦儿童主要是在天 主教堂附设的读经班或唱诗班里附带学到一些 初步的阅读与唱歌的知识。
(3)文法学校的历史相当久远,可以上溯 到古代罗马的时代,它的名称是在1387年正式 确定下来。这种学校多为天主教会及传教士建 立,宗教色彩很浓,同时强调学习古典语言和 文法,教学上使用拉丁语。其毕业生一般进入 牛津与剑桥大学,或者成为一般的官吏、医师、 法官和教师等。文法学校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以后仍然得到发展,学生自费入学,因而当时 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子弟难得入学。
(4)1662年,英国国会通过一项教育法令, 确认国教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
(5)1700年前后,英国国教成立了“基督 教知识促进会”和“国外福音宣传会”,它们 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分别开办了许多招收贫儿 的慈善性质的学校,此后各地的慈善家们纷纷 仿效,办起了“乞儿学校”、“劳动学校”、 “贫民日校”等许多慈善学校,使英国初等教 育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第九讲 十七世纪至二战前英国学 校教育的演进
说明: (一)英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传统的
国家,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但它的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较早,资产阶级在利用英国人民反封建 革命力量的基础上,于1640—1688年进行了资 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 的阶级妥协而结束,建立了二者联合专政的君 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后 的英国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无不打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妥协的烙印。
2.中等教育
(1)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英国的中等教 育只为王公贵族子弟所独享,在资产阶级革命 到产业革命这段时间里,其对象逐步扩及资产 阶级的子弟,其后又部分扩及中层子弟。
(2)其基本形式仍然是文法学校 (Grammar School)和公学(Public School),17 世纪出现了实科性的文实学校( Academy,或 译“阿卡德米”或“学园”)。前两者面向上 层阶级的子弟,后者扩及中层阶级子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