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从古至今,中医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下,中医药的现代化创新和发展也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和药品研发成果,在改善全球健康水平、推进全球人类健康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传统中药疗效和药品研发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因此,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其中,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传统中药煎煮、煎煮后、冲服等复杂过程和药味特征一直是制约传统中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中药研究与生产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如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药颗粒、口服液等新型制剂也不断出现,并在医院和药店中逐步普及。
另外,中药成分分离和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中药材、中药配方和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制备工艺的改进,使中药的药效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传统中医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支持。
例如,中药药效物质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等,都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尤为关键的基础支撑。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其中,中药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由于中药材的多样性、别名复杂和药效成分的复杂性,中药研究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物力和人力成本,使得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更加困难。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中药材一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材的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也是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传统中药材加工工艺存在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加工工艺流程不够精细、原材料利用率低、制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背景中药材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传统的中药材加工工艺流程不够精细、技术含量不高等原因,中药材的制品质量一般表现为不稳定、不统一等特点,这给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
为了提高中药材制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愈发重要。
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其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材提取、制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微波技术在中药材干燥、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微波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领域。
而其在中药材制备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3、功能性材料在中药材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材料是一类能够赋予产品特定功能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胶体、环境友好型材料等。
而其在中药材制备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制品的稳定性、效益和品质等。
三、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加强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弘扬“中药材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促进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中医研究成果总结
近几年中医研究成果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中医也得到了持续的重视和研究。
近年来,许多中医研究单位和专业机构对中医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近年来中医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基础,它主要涉及中医的哲学、医史、经络学、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理论等方面。
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中医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
1.《黄帝内经》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一,对中医发展和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黄帝内经》的方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在《黄帝内经》的研究上有了非常多的进展。
例如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黄帝内经》的相似性、演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2. 中医经络学研究经络学是中医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人体内经络的运行规律和作用。
近年来,经络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实验,使我们对经络学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基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还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经络针刺疗法、电疗和穴位按压等,使中医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炎等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药物研究中药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之一。
为了深化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经济人士不断投入到中药研究中,并在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 中药物质研究中药物质研究是中药研究的核心,是提高中药药效和降低中毒性关键的一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药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功效特性,发现了更多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的中药物质。
例如,赤术素、黄芩素、柴胡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功效。
2.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品质合格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与应用中医药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积淀,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中医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因此,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药成分分析研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分离纯化等方法,更好地研究中药的成分。
这种研究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对药材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从而找出中药的主要治疗效果物质,解析其药理活性成分,并对其化学与物理特性做出具体描述。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中药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为制药企业生产药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临床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验证中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临床试验应该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原则,以更好地确保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此外,中医药临床试验还应注意药物的剂量、疗程、适应症等因素,以提高疗效。
三、中医药多学科联合研究中医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要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不仅需要中医药学者的投入,还需要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例如,中医药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实现病因病机的解析,增加新的发现和突破。
四、中医药健康管理与养生在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医疗方面,还应更多重视中医药在健康管理和养生领域的应用。
对于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研究,结合人们的健康状况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保健养生实践的效果更加明显。
中医药现代化的应用,主要涉及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其中最为知名的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中成药的出现,实现了传统中药现代化的量产和标准化生产,因此,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和人们对药物质量和疗效的要求。
而中药注射剂发展则进一步优化了中药的治疗效果,提升了中药的药品安全性和疗效,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首先,中药现代化研究在药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在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下,研究人员相继对数百种常用中药进行了深入的药理学研究,明确了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和炎症相关性疾病。
此外,研究还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展示了中药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巨大的潜力。
其次,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应用也成为一大亮点。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技术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中药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发现许多中药可以靶向调节关键基因,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研究发现青蒿素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其作用机制与与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有关。
这些研究拓宽了我们对中药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中药现代化研究还在药剂学和药物传递领域有所突破。
传统中药的制剂形式多样,如汤剂、丸剂、散剂等,不便于长期保存和携带。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和载体技术开发了新型的中药制剂,提高了中药的稳定性和药效。
例如,使用纳米包裹技术将中药精华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延长中药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减少副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过程转移到微生物中,实现大规模绿色合成。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提高了中药的品质和可及性。
综上所述,中药现代化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中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医疗智慧和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中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认识较为模糊。
如今,随着分析化学、光谱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药化学成分被鉴定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等先进的分析仪器的应用,使得对中药中复杂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中药中各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有助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生产和改造这些成分,提高中药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明确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往往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但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为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例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中药对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以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例,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三、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中药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是保障其疗效的前提。
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主要依靠外观、性状、气味等经验性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代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质量控制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全面反映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效地评价中药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明确中药中有效成分、有毒成分的限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分析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分析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分析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中药的价值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现代化技术包括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及生物活性测试等等。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地研究,发现了很多中药的功效成分,例如黄酮类、生物碱、植物酸、多糖和蛋白质等等。
同时,现代化技术也使得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了中药的功效,例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 中药化学研究中药化学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色谱、质谱等等。
中药化学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中药研究的其他领域提供了基础。
2.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研究主要探索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动物模型试验、临床试验等等。
中药药理学研究为中药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和支持。
3.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成分含量、质量评价、药材鉴定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色谱、电泳、光谱等等。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中药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基础。
4. 中药制剂研究中药制剂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制剂方法、质量评价和效果分析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制剂工艺研究、药效评价、临床试验等等。
中药制剂研究为中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应用前景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手段,其治疗效果很长时间以来就广为人知。
现代化研究不仅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而且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
因此,中药现代化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1. 中药抗病毒研究中药抗病毒研究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2-08T11:34:57.4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朱晓静于栋伟[导读] 中药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传承下来的瑰宝。
(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近几十年,有关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概述近几年有关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中药药理;现代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323-02 中药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传承下来的瑰宝,是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理论最完整、医疗实践最丰富、疗效最确切的传统医药体系[1];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药掀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性。
然而,中医药必须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1.中药现代化概念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应以创新为核心,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产业发展,加强中药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集成,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推进中药产业化、国际化[2]。
2.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2.1 中药药理研究在中药基础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3]。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有关中药的药理研究,首先是建立相关动物模型,考查中药对相关疾病的有效性,即药效学研究。
有关中药药效学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
中医治疗疾病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因此我们首先得建立符合临床病人疾病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技、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单体与化学成分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多,其具体作用亦难以厘清,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逐渐将中药复方分解成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众多中药单体和化学成分,如当归内酯、黄芪苷、丹参酮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指导,还为开发新型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传统的中药制剂多数为煎汤、浸泡等传统制剂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制剂技术的出现,使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使中药制剂在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上进一步提升,也越来越多的新型中药制剂得以问世,如中草药纳米化、中药注射液、中药口服乳剂等。
三、中医药现代检验技术的研究现代检验技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中药检验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现代技术的涌现则为传统中药检验提供了更为准确、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在中药鉴定、质量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支持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直注重将中医药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体系中。
不仅在中医药在癌症、慢性病、血管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运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结合性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尤其是在肿瘤、肝炎等多疾病领域中,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
总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行而不断深入,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临床应用,也推进了中医药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药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报告对近年来中药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进展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成功分离鉴定了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药效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免疫等多个系统。
例如,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黄连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3. 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中药抗肿瘤治疗、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
其中,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疾病具有独特优势。
4.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生产技术等。
其中,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贵州百灵的BD-77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有望成为首款广谱抗肺部感染的中药新药。
三、存在问题1. 中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部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
2. 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部分临床研究缺乏科学性。
3. 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中药产品同质化严重。
四、建议1. 加大对中药基础研究的投入,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2. 完善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提高临床研究的科学性。
3. 加强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研究水平。
总之,近年来我国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中药研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中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来,中药被人们广泛使用,治疗各种疾病并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将传统中药转化为现代新药,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之一。
一、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中药的制备方法繁琐、功效不确定和药理机制复杂,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方面,中药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疗效潜力,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另一方面,中药现代化可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为传统中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传统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碱类、甙类、酚类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需要对中药药物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并探索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利用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药物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中药新药,并进行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3.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与西药相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通过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可以拓展药物研发的思路和视野,为解决一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三、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中药现代化研究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中药是我国的一座宝库,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药产业也初具规模。
长期以来,我国新药研究工作以仿制为主,直至1993年开始,我国对药品、化学物质实行专利保护,并相继与美国、欧盟、日本近20个国家签署保护知识产权协议,使我国再不能无偿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
这也给我国的中医药研究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因此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成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
1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及内容中药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其源于传统中药临床经验,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的一个过程。
要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且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既要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又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
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中药现代化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特点: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目前比较突出的研究内容主要为:①生药的生产与炮制工艺研究,如科学种植、适时采收、合理加工等;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即复方及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在加工过程中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③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如传统工艺的改进、提高和新剂型的开发等;④质量标准研究,即原料药、中间体及制成品的客观质量标准研究;⑤中药药理研究,即对传统药性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实验药理学研究;⑥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等。
2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数学方法的运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使其更具客观化、量化,从而提高中药实验研究的可信度。
中药现代化的示范性成果--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现代化的示范性成果--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
酸盐的研究与开发
王逸平;宣利江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卷),期】2005(020)005
【摘要】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由中药丹参经提取精制的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制备而成.经大量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及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是一个安全、高效、质量稳定、可控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2005年5月2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新药注册申请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相关技术获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的授权,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中药新药.本文主要介绍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背景、意义和取得的成果.
【总页数】4页(P377-380)
【作者】王逸平;宣利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HPLC 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中丹参乙酸镁的含量 [J], 时荣同;张清文;姚惠;叶小虎
2.中药现代化重大突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J],
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J], 马飞
4.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致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 [J], 孙娇娇;贺燕
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参附汤对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J], 王红宇;张思森;毛峥嵘;刘晓鹏;付胜奇;吴国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
我 国中药产 业现 代 化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了评 价 , 提 出 了相 关 的 对 策 建议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20 并 从 0 1~ 20 0 9年 以来我 国中药产 业现 代化 发展 水 平 总体上 呈 上升 趋 势 , 别是 在 2 0 特 0 5年之 后 , 国 中药 产业 我 现 代化 发展 水 平显 著提 高; 由于受 到 国 际金 融 危机 的影 响 ,0 8年我 国 中药产 业 现代 化 发 展 水 平 有 20 所 降低 ; 国 中药产 业在 科技 投入 、 技 产 出以及 国际化发 展 方 面仍 处 于较低 层 次 。 我 科 关 键词 : 中药产 业 ; 现代 化 ;N 发展 水平 评价 A P;
总体 呈 上升趋 势 , 这一 点从 成本 费用 利润 率很 容易看 出 。
表 2 近年来我 国中药产 业、 医药行业产值利税率 与成本 费用利润率情况
工业 总产 值基 本保 持 1 % 以上 的年增 长 率 ; 售 产 值 年 增 长 率 在 2 % 左 右 。20 5 销 0 08年 我 国 中药 产业 工业 总产 值 和销售 产值 增 长率 较 20 0 7年 有 所 放缓 , 别 为 1 .% 和 1. % , 主要 是 受 到 20 分 77 88 这 0 8年 金 融 危机 的影 响 。尽 管如 此 ,09年 我 国 中药 产 业快 速 复 苏 并 呈 现强 势 增 长 的 趋 势 , 业 总 产 值 和 20 工 销售 产值 增 长率分 别 达到 2 .% 和 2 .% 。 59 34
衙 宄(月 ) 双刊
21 第 期总 5 ) 0 年 3 (第2 1 期
我 国中药产业 现代 化发展 的实证研究
— —
对我 国 中 药产 业 现 代 化 发展 的评 价
中国在医药方面的创新成就
中国在医药方面的创新成就
中国在医药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就,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例子:
1. 药物研发: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药物研发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医药研发商(包括制药公司和机构)在新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中国科学家在抗癌药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包括发现和开发了一些新型和创新性的抗癌药物。
2.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国的中医药领域在中药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通过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药效成分的筛选和研究,许多中药已经得到了科学解析,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中国在中药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成果。
3. 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中国的科学家在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来进行基因修复和改良,并在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原理,通过合成生物材料和新型生物产物研究医药领域的新型治疗方法。
4. 抗感染研究:中国在抗感染药物和抗生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中国科学家致力于抗生素的新型发现和开发,以解决世界面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此外,中国也在抗病毒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在新型传染病(如COVID-19)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研发方面进行了重要工作。
总体而言,中国在药物研发、中药现代化、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以及抗感染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国内的医疗保健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球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药发展成果研究报告总结
中药发展成果研究报告总结
中药发展成果研究报告总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药研究历史: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从古代开始,中医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药现状:目前,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许多国家,中药被用作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在中国,中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药产业链也逐渐健全。
3. 中药研究成果:许多中药的疗效已经通过科学研究得到了证实。
例如,黄连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身体机能等功效。
此外,一些中药的药效机制也在研究中逐渐揭示。
4. 中药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药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提取、纯化、结构改造等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了更好地利用。
同时,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也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知不断深入,中药有望在保健、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自古以来,中药就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现代化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的探讨,来分析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中药现代化研究是指将传统中药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发掘中药的药用价值,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和提纯,最终实现对中药的现代化研发,使之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国内外科学家们通过对传统的中药方剂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从中提取有益成分,进行活性成分的研究,利用现代化的仪器手段进行分离提纯、组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而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其中,一项革命性的变化就是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中药的研究。
随着基因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基因技术对中药进行研究,从而更加系统地认识中药药用价值,把中药改造成为更加高效的现代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高通量筛选技术、仿生制药等技术不断的在中药中获得有效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中药现代化的应用前景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的推出,不仅表现在新药研发领域,一些传统中药的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成药、保健品等都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如人参、鹿茸、当归、枸杞等药材等。
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将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和纯化,还探索了中药的药用机理,在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上更加进一步。
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炎等方面,中药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抗癌药物的研究也离不开中药,如文献中报道的“异丙肾上腺素对癌细胞防御反应的生物学效应”、“黄芪多糖对生存率的提高和耐受性改善作用”等等重大突破,把中药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药现代化研究新进展
中药现代化研究新进展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涉及中药质量控制、有效成分识别、中药制剂创制、中药药效机制研究等多个层面,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其中一些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关键,而野生中草药由于生长环境复杂、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人类采摘压力的增加,导致其质量的变化和不稳定性增加,使得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对野生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和保证,成为了当前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其中包括荧光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优势,可以对中药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和控制。
例如,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铁皮石斛中荧光团簇进行研究,能有效确定铁皮石斛的种类、产地和地理环境等信息;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野生板蓝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有效成分识别有效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药效的物质基础。
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如何识别有效成分,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识别成为了研究热点。
例如,通过对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黄连苷和黄连酸等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细菌等生物活性;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复方黄连素注射液进行读出分析,可以明确识别出其中11个有效成分。
这些研究推动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应用。
三、中药制剂创制中药制剂的创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制剂的研究对于推广中药的临床应用并提高中药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通过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中药制剂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成果及应用价值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成果及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其应用价值与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众所周知,中药的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需要对传统的药材有深刻的了解,还需要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
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中药的热情,而且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成果1.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技术中药提取物是指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先进的提取技术,从药材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制剂。
近年来,中药提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能够对单一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还可以用于复方中药的提取。
通过提取技术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可以避免中药口感苦涩难闻的缺点,同时也能提高药效,有效地防止中药中的有毒成分。
2. 中药成分的研究中药成分是指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中药成分的研究得以加速。
中药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
中药成分研究的成果,为中药提取和复方中药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3. 中药生产的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化对中药加工生产的一种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确保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药效的一致性。
标准化生产中还包括对中药质量的监测和检测,保证中药制品的质量安全和疗效的稳定。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应用价值1. 保健养生中药在保健养生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
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调节作用,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目前,中药养生茶、中药保健品等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2. 治疗疾病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中药成分能够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发挥作用,比如中药的祛湿化痰、散瘀止痛的作用等。
现代中医学采用中药制剂进行疾病治疗,已经成为主流的医学模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摘要: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
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
(2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4]。
(3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 [5]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 [6]。
(1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
二、生物工程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如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中药活性成分,改善中药药理和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开发中药新药资源方面开辟新的途径和思路,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在中药发酵中正成为一种趋势。
中药作为天然药物, 一直以来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基础, 但由于其有效成分含量低、结构复杂、不易合成, 以及同一药材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往往造成疗效慢, 作用不明显, 临床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等缺陷, 是阻碍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关键。
近年来,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微生物强大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产生新化合物、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品种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应用价值。
随着发酵技术在中药生物转化方面的研究深入, 中药发酵技术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在中药二次开发、拓展中药资源、中药药理研究中。
目前, 中药发酵技术己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并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10]。
三、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十五”期间,国家“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着成果,其中45个品种取得新药证书,41个品种完成了全部研究工作,正在申报新药证书,10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有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课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丁苯酞原料及系列制剂。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级一类新药,于2002年9月取得了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及试生产批件,其后成功完成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了Ⅳ期临床试验,并于2005年2月取得了正式生产批件。
主要生产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恩必普药业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04年底通过GMP认证,丁苯酞软胶囊已经正式上市销售。
2、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
盐酸关附甲素为我国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原创新药。
盐酸关附甲素对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疗效,疗效达到并优于盐酸普罗帕酮,是非常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新药。
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创新和现代化的原料药,虽然目前只开发的是注射用的冻干粉针,但今后还可继续研制口服的片剂和滴丸,扩大临床使用范围和用途。
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大医院,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治疗疾病的良药。
4、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
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盐是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有效成分。
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丹参乙酸镁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拥有专利的提取精制工艺,成功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为纯中药制剂。
该品种提出以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研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方法也大大减少了生药质量对成品质量制约这个传统中药的质量瓶颈。
6、强心力胶囊。
强心力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方,已作为医院制剂已临床应用多年,赅括了西医强心、扩血管、利尿的三大治疗原则,体现了复方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的独特优势。
7、重组葡激酶的临床研究及新剂型研制。
目前该新药正在进行批量生产,即将投入临床使用。
该药正在申请国际专利,为该项技术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准备。
8、人尿激肽原酶。
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历经12年研制的“人尿激肽原酶”(商品名为:凯力康是天普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已取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同时还申请了四项国内专利和三项国际专利。
9、一类心血管药心肌肽素。
心肌肽素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一组小分子多肽。
直接作用于细胞,提高心肌代谢功能,促进心肌在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下损伤的修复。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该新药安全、有效,在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10、氯氧喹。
按世界卫生组织对抗癌药品市场统计,我国国产化学抗癌药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氯氧喹的产业化实施,将为加大我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国际市场奠定科技基础。
对我国抗癌药物向高科技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11、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
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重组腺病-p53抗癌注射液(注册商品名:今又生于2003年10月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可特异性的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或者使肿瘤细胞处于严重冬眠状态,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
[11]虽然我们国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上颇有成效,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杜冠华.药物筛选新技市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 2000,2(4:47-59.[2]斯黎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5:11.[3]郑琳颖,冯彪.保济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6:24-271.[4]冯自立.微波萃取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2006,19(10:1889-1892.[5]安建忠,许志惠.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5:465-467.[6]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6:794-7961.[7]张振秋.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医药刊.2006,24(8:1405-1409.[8]岑琴,周丽莉,礼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77-80.[9]平其能.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J].药学进展,1995,19(3:144.[10]王兴红, 李旗德, 曹秋娥, 等Κ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J].中草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