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各章节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各大题型详细解题方法总结,建议高考生收藏!
高中数学各大题型详细解题方法总结,建议高考生收藏!高考数学大题考查的包括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
每类题都有对应的出题套路,每一种套路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题有两种考法,其中10%~20%的概率考解三角形,80%~90%的概率考三角函数本身。
1. 解三角形不管题目是什么,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
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
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2. 三角函数然后求解需要求的。
套路一般是给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
化简成: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
关于题型,见下图: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的相关题目,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一些人。
这个题目一般有2~3问,一般会考查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以及求二面角。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两种:空间向量法和传统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向量法: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就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使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
其形式为AB=(a,b,c),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箭头指的是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
如果有些同学会觉得比较乱,以下为无箭头标注的图。
传统法: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有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上图中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
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数列从这里开始,会明显感觉题目变难了,但是掌握了套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题目并不困难。
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总结【最新版3篇】《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总结》篇1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总结如下:1. 函数与导数:函数思想:将数学问题用函数表示出来,利用函数的性质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
配方法: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将函数解析式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以解决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问题。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思想:将数列问题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利用数列的性质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
数学归纳法:通过归纳类比思想,对某种相类似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得出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思想:将三角函数问题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
解三角形思想:通过构建方程组,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三角形的问题。
4. 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思想:将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答,对代数问题用几何方法解答,这种方法在解析几何里最常用。
方程思想:将解析几何问题转化为方程,对方程的性质进行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
5. 立体几何:空间思维:通过空间想象能力,对立体几何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向量思想: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利用向量的性质探究问题的一般规律。
6. 概率与统计:概率思想:通过概率统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摸奖的中奖率、某次考试的及格率等。
统计思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探究数据的规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总结》篇2以下是高中数学各章节解题方法的总结:1. 函数与导数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章节之一,主要涉及函数的定义、性质、分类、图像、解析式、图像变换、函数的极值、最值问题、曲线的凸凹性、曲线的切线、导数的概念、性质、计算、导数的应用等内容。
解题方法:-认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函数的分类和图像变换规律。
-熟练掌握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函数的性质求解最值问题、曲线的凸凹性和切线等问题。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考占比附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考占比附解题思路高中数学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覆盖了多个章节和知识点。
各章节在高考中的占比不尽相同,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对于迎接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各章节在高考中的占比及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函数与导数“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一章,也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章节。
据统计,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5%-20%。
在此章节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函数的定义、初等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导数的计算及应用等。
解题思路上,需要着重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导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导数计算函数的极值、最值以及相关问题。
二、数列与数列的应用“数列与数列的应用”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二章,高考中的出现频率也较高。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它们的应用。
解题思路上,需要熟练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尤其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
三、概率统计与随机变量“概率统计与随机变量”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三章,也是高考中的重点章节。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涉及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上,需要注重理解概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需要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布,利用分布进行相关计算和推理。
四、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第四章,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章节。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各类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等内容。
解题思路上,需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和性质,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各类三角形相关问题。
五、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五章,也是高考中的知识点之一。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
解密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析与实例解答技巧与思路
解密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析与实例解答技巧与思路高中数学作为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学科之一,经常让同学们感到头疼。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题型,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解答。
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给出实例解答的技巧和思路。
一、代数方程题代数方程题在高中数学中属于基础题型,但也是容易出错的题目之一。
对于一些常见的代数方程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和思路进行解答。
1. 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类型。
在解一次方程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确定未知数的值,即从已知的结果逆推回去。
而对于二次方程,可以利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等方式来求解。
2. 分式方程分式方程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可以通过通分、消分母等方法来简化方程,进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3. 绝对值方程绝对值方程可以通过分情况讨论的方式来解答。
要注意绝对值的取值范围和绝对值函数的性质。
二、几何题几何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解几何题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几何题的解答技巧和思路。
1. 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当直线与圆相交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切线的性质和角的性质来解答。
对于特殊情况,如直径、垂径等,需要注意对应的特殊性质。
2.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解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时,可以利用海伦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几何定理来求解。
同时要注意计算时的单位换算和精度控制。
3. 圆锥与球的体积问题解圆锥和球的体积问题时,可以利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对于圆锥的特殊情况如棱锥、斜锥等,需要注意对应的计算方法。
三、概率题概率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类难点题型,需要运用概率知识和统计方法来解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概率题的解答技巧和思路。
1. 条件概率解条件概率题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对应的概率。
可以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和全概率公式来求解。
2. 排列组合与概率在一些涉及排列组合的概率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不重复的事件数和总事件数来计算概率。
高三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
高三数学题型解析与解题技巧一、整式与多项式整式是由数字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多项式是由若干整式相加(减)而成,其中每一项的指数都是整数且不能为负数。
常见的多项式有一次多项式(线性函数)、二次多项式(抛物线函数)等。
解题技巧:1. 合并同类项:将多项式中相同字母的幂指数相等的项合并为一个项。
2. 因式分解:利用公式、公因式提取法等将多项式分解为多个因式的乘积,便于进一步求解。
3. 奇偶性判断:当多项式为偶函数时,可通过观察奇偶性简化运算。
4. 带入法:对于未知数较多的多项式,可以选取一组合适的数值带入进行计算,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寻找规律。
5. 用图象表示:对于具有几何意义的多项式,可以通过作图来解决问题,直观且便于理解。
二、函数与方程函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图象、表格或公式等方式表示。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题技巧:1. 函数求值:将给定的自变量带入函数中,计算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
2. 函数图象分析:观察函数的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拐点等特点。
3. 方程变形:通过等式的性质,将方程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便于求解。
4. 代入法:将已知条件代入方程,求解未知数的值。
特别是当方程中含有多个未知数时,通过代入可以逐步求解。
5. 图象与方程联系:对于给定的方程,可以将其转化为函数的形式,并通过观察图象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三、几何与三角函数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线、面及其相关性质和变换的学科。
三角函数是以角度为自变量的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解题技巧:1. 几何图形性质运用: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运用相应的几何定理和定律进行推导和求解。
2. 利用比例关系:在几何问题中,通过建立几何图形间的比例关系,可用于求解未知量。
3. 三角函数的运用: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运用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4. 角度变换:根据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或三角函数值的比较关系,进行角度的相互转化。
高中数学专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专题题型及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专题题型常常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学好专题题型的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专题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要介绍。
一、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较为常见的专题题型。
在函数与方程的解题中,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寻找关系式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选取变量,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从而辅助解题。
在进行这一步骤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变量和数值,以便找到有效的关系式。
2. 分类讨论有些函数或方程本身就具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以便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3. 求解未知量最终目的是求解未知量,因此我们需要在计算的过程中随时检查解的准确性,并对解进行验证,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二、向量向量运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之一,许多高考试题都涉及到向量的相关计算。
在向量的解题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技巧:1. 求向量模长计算向量模长是向量相关计算的重要部分,要注意运用勾股定理等相关公式,确保计算结果精确无误。
2. 求向量叉积向量叉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尤为常见,因此掌握求向量叉积的方法非常重要。
计算向量叉积时,要注意向量的方向及顺序,以便准确计算。
3. 应用向量共线、垂直的性质通过应用向量共线、垂直的性质,能够快速推导关于向量的其他重要计算公式,减少计算难度。
三、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且有用的工具之一,在解题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 确定角度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相关的角度,常见的角度单位为度和弧度。
确认角度单位的确切值,以便正确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2. 应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公式通过应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公式,能够快速计算三角函数的值,但需要注意公式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计算精度。
3. 分类讨论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确定不同情况下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四、导数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复合函数、相关变化率等题型解题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备技巧常见数学题型解答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必备技巧常见数学题型解答方法总结高中数学必备技巧——常见数学题型解答方法总结在高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型。
这些题目的解答方法也千变万化,而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同样繁多。
本文将对常见的数学题型解答方法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一、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础的方程类型,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方程进行变形、化简和消元。
一般步骤包括:(1)观察等式两边是否可以进行公因式提取;(2)将方程两边依次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3)解得未知数的具体值,并进行验证。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扩展,它多了一个平方项。
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配方法或求根公式进行求解。
一般步骤包括:(1)将方程变形为完全平方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或平方和公式进行化简;(2)进行因式分解,并令括号内的因式为零,解得未知数的值;(3)利用求根公式x = (-b±√(b^2-4ac))/(2a)求解。
3. 不等式不等式问题与方程问题类似,只是对于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和解答方法有一些特殊要求。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不等式中的未知数范围,并进行不等式变形。
常用的不等式有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大于、小于等形式,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和规则。
二、函数与图像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y = kx + b。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并确定图像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
一次函数的主要性质有斜率和截距。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y = ax^2 + bx + c。
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给定的函数形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二次函数的主要性质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零点和判别式。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较为复杂的函数类型。
高中数学题型归纳及方法
高中数学题型归纳及方法一、函数题型。
1. 求函数定义域题型。
题目:求函数y = (1)/(√(x 1))+ln(x + 2)的定义域。
解析:对于(1)/(√(x 1)),要使根式有意义,则根号下的数大于0,即x 1>0,解得x>1。
对于ln(x + 2),对数函数中真数大于0,即x+2>0,解得x > 2。
综合起来,函数的定义域为x>1。
2. 函数单调性判断题型。
题目:判断函数y = x^2-2x + 3在(-∞,1)上的单调性。
解析:对于二次函数y = ax^2+bx + c(a≠0),其对称轴为x =-(b)/(2a)。
在函数y = x^2-2x + 3中,a = 1,b=-2,对称轴x = 1。
因为a = 1>0,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所以在对称轴左侧(-∞,1)上函数单调递减。
二、三角函数题型。
3. 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型。
题目:化简sin(α+β)cosβ-cos(α +β)sinβ并求值(已知α=(π)/(3))。
解析:根据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A B)=sin Acos B-cos Asin B,这里A=α+β,B = β,所以sin(α+β)cosβ-cos(α+β)sinβ=sin(α+β-β)=sinα。
当α=(π)/(3)时,sinα=(√(3))/(2)。
4. 三角函数图象平移题型。
题目:将函数y=sin x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求得到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将y = sin x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根据“左加右减”原则,得到y=sin(x+(π)/(3))的图象。
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则x的系数变为原来的(1)/(2),得到y=sin((1)/(2)x+(π)/(3))。
三、数列题型。
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题型。
题目:已知等差数列{a_n}中,a_1=2,公差d = 3,求其通项公式a_n。
高中数学(从必修到选修)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题典584页全归纳!
高中数学(从必修到选修)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题典584页全归纳!高中数学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与抽象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
为了帮助广大高中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解题技能,本文将全面归纳从必修到选修的各类题型及其解题技巧,共计584页。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排除法:根据题干和选项,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答案范围。
2.概念分析法:对题目涉及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3.图形分析法:利用图形直观地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答案。
4.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解题技巧1.直接求解法:根据题干直接计算答案。
2.逆向求解法:从答案出发,逆向推导出题目的条件。
3.类比法:借鉴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找到本题的答案。
4.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验证选项的正确性。
三、解答题解题技巧1.步骤分析法:将解答过程分解为若干步骤,逐一解决。
2.分类讨论法: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得出答案。
3.递推法:找出题目中的递推关系,逐步求解。
4.构造法:根据题目的要求,构造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四、例题解析以下是针对各类题型的典型例题及其解题技巧:1.必修一:函数、导数、三角函数等题型解题技巧。
2.必修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等题型解题技巧。
3.选修:不等式、复数、概率与统计等题型解题技巧。
五、总结与建议1.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2.定期进行题型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3.遇到难题时,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不要拘泥于一种思路。
4.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解题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对高中数学从必修到选修的各类题型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归纳,希望对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超全整合版
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超全整合版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1、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2、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提取公因式选择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3、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4、换元法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
换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设元→换元→解元→还元5、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在已知对象形式的条件下求对象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求点的坐标、函数解析式、曲线方程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其解题步骤是:①设②列③解④写6、复杂代数等式复杂代数等式型条件的使用技巧:左边化零,右边变形。
①因式分解型:(-----)(----)=0两种情况为或型②配成平方型:(----)2+(----)2=0两种情况为且型7、数学中两个最伟大的解题思路(1)求值的思路列欲求值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2)求取值范围的思路列欲求范围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8、化简二次根式基本思路是:把√m化成完全平方式。
即:9、观察法10、代数式求值方法有:(1)直接代入法(2)化简代入法(3)适当变形法(和积代入法)注意:当求值的代数式是字母的“对称式”时,通常可以化为字母“和与积”的形式,从而用“和积代入法”求值。
11、解含参方程方程中除过未知数以外,含有的其它字母叫参数,这种方程叫含参方程。
解含参方程一般要用‘分类讨论法’,其原则是:(1)按照类型求解(2)根据需要讨论(3)分类写出结论12、恒相等成立的有用条件(1)ax+b=0对于任意x都成立关于x的方程ax+b=0有无数个解a=0且b=0。
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超全整合版
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超全整合版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1、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2、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提取公因式选择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3、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4、换元法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
换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设元→换元→解元→还元5、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在已知对象形式的条件下求对象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求点的坐标、函数解析式、曲线方程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其解题步骤是:①设②列③解④写6、复杂代数等式复杂代数等式型条件的使用技巧:左边化零,右边变形。
①因式分解型:(-----)(----)=0两种情况为或型②配成平方型:(----)2+(----)2=0两种情况为且型7、数学中两个最伟大的解题思路(1)求值的思路列欲求值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2)求取值范围的思路列欲求范围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8、化简二次根式基本思路是:把√m化成完全平方式。
即:9、观察法10、代数式求值方法有:(1)直接代入法(2)化简代入法(3)适当变形法(和积代入法)注意:当求值的代数式是字母的“对称式”时,通常可以化为字母“和与积”的形式,从而用“和积代入法”求值。
11、解含参方程方程中除过未知数以外,含有的其它字母叫参数,这种方程叫含参方程。
解含参方程一般要用‘分类讨论法’,其原则是:(1)按照类型求解(2)根据需要讨论(3)分类写出结论12、恒相等成立的有用条件(1)ax+b=0对于任意x都成立关于x的方程ax+b=0有无数个解a=0且b=0。
高中数学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填空题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二、解答题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1.解题路线图①不同角化同角②降幂扩角③化f(x)=Asin(ωx+φ)+h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1.解题路线图(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教材帮》帮你全面总结知识点,再也不用担心公式知识点记不住了!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1.解题路线图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高中数学各题型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各题型命题趋势和解题方法高中数学是很多同学高考道路上的拦路虎。
想不想数学成绩也提到130以上?今天带来了高中数学各题型命题趋势和解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看完!高考数学各题型答题策略1.选择题——“不择手段”。
解题策略如下:(1) 注意审题。
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 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
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
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
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
(3) 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4) 方法多样,不择手段。
高考试题凸现能力,小题要小做,注意巧解,善于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极限等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迅速作答。
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杜绝小题大做,如果确实没有思路,也要坚定信心,“题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对”,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
(5) 控制时间。
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最好是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防止“超时失分”。
2.填空题——“直扑结果”。
解题策略如下:填空题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有些解题策略是可以共用的,在此不再多讲,只针对不同的特征给几条建议:(1) 作答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例如集合形式的表示、函数表达式的完整等,结果稍有毛病便是零分;(2) 解答填空题要做到“正确、合理、迅速”。
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3.解答题——“步步为营”数学高考阅卷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
数学解题秘籍大全高中数学题型解析与实例详解
数学解题秘籍大全高中数学题型解析与实例详解数学解题秘籍大全高中数学题型解析与实例详解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之一。
在解这类题型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定义,并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常用的方法包括等式两边加减法、乘除法、消元法等。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运用加减乘除法、乘法及虚线图、定值法等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详细解析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题过程:例题1:已知方程2x + 3 = 5,求x的值。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等式两边的运算来解得x的值。
将等式两边减3,得到2x = 2;然后将等式两边除以2,得到x = 1。
因此,方程2x + 3 = 5的解为x = 1。
例题2:已知不等式3x - 5 < 7,求x的取值范围。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不等式的运算来解得x的取值范围。
将不等式两边加5,得到3x < 12;然后将不等式两边除以3,得到x < 4。
因此,不等式3x - 5 < 7的解为x的取值范围是x < 4。
2. 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是一种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或不等式。
解这类题型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消元法、代入法等方法来求解。
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2x + y = 5,x + 3y = 7,求x和y的值。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消元法或代入法来解这个方程组,下面通过联立方程的方法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将方程组进行整理,变形为2x + y = 5和x + 3y = 7。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消元法来解得x和y的值。
将第二个方程的系数3乘以方程1,得到6x + 3y = 15。
然后将上式与方程2相减,得到5x = 8。
最后,将x = 8/5代入方程2,得到y = 21/5。
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2x + y = 5,x + 3y = 7的解为x = 8/5,y = 21/5。
高中数学各章节详解及题目类型
高中数学各章节详解及题目类型高中数学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一步,这一阶段是我们接触高等数学的跳板。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的繁多,包括了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概率论等等知识。
本文将详细探究高中数学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常见的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
第一章函数与映射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像的绘制方法。
同时,需要学会求解函数的零点、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等相关问题。
其中离散型函数和连续型函数区别及特点也需要学生了解。
题目类型:1、函数绘制:给定函数的表达式,绘制出其对应的函数图像。
2、函数性质:针对给定的函数,判断其是否是奇函数、偶函数、周期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函数的零点及单调性:求函数的零点和单调区间。
4、函数最值问题: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题技巧:1、绘制函数图像时,首先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2、对于离散型函数和连续型函数的题目,要有明确的区分。
3、函数最值问题在求导学习后可以通过求导的方法解决。
第二章三角函数在这一章中,学生需要了解角度的概念,以及sin、cos、tan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其基本变换。
此外还需要学习到三角函数的值域、周期、减角公式、倍角公式等知识点。
题目类型:1、三角函数图像:给定三角函数的基本式或变形式,绘制其对应的函数图像。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质等:求出三角函数的周期、奇偶性、定义域和值域等。
3、减角公式、倍角公式:用减角公式和倍角公式来求解各种三角函数值。
解题技巧:1、掌握三角函数值的特点及其基本变换方法。
2、熟悉三角函数的周期及其减角公式、倍角公式。
3、注意处理复合函数的方式。
第三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学习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等内容,并能正确掌握这些数列的性质及解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各种数列中的等式成立。
高中数学19种题型和6种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19种题型和6种解题思路一.十九种题型1.函数函数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方程或不等式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初等函数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
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4.选择与填空中的不等式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5.参数的取值范围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6.恒成立问题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7.圆锥曲线问题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8.曲线方程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9.离心率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10.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11.数列问题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12.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 ;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13.导数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14.概率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15.换元法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16.二项分布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17.绝对值问题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18.平移与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平移一定要使用平移公式完成;19.中心对称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一是中点在对称轴上。
高中数学新教材48个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新教材48个解题策略1.与集合中元素有关问题的求解策略2.集合基本运算的求解策略3.利用充要条件求参数的策略(1)巧用转化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端点取值慎取舍: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边界或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取舍.4.不等式性质应用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需要逐一给出推理判断或反例说明.常用的推理判断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在判断一个关于不等式的命题真假时,先把要判断的命题和不等式性质联系起来考虑,找到与命题相近的性质,并应用性质判断命题真假,当然判断的同时还要用到其他知识,比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等.5.形如f(x)≥0(f(x)≤0)(x∈[a,b])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其最值,让最值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0,从而求出参数的范围.(2)数形结合,利用二次函数在端点a,b处的取值特点确定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6.通过配凑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策略拼凑法的实质在于代数式的灵活变形,拼系数、凑常数是关键,利用拼凑法求解最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拼凑的技巧,以整式为基础,注意利用系数的变化以及等式中常数的调整,做到等价变形;(2)代数式的变形以配凑出和或积的定值为目标;(3)拆项、添项应注意检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前提.7.常数代换法求最值的策略(1)根据已知条件或其变形确定定值(常数);(2)把确定的定值(常数)变形为1;(3)把“1”的表达式与所求最值的表达式相乘或相除,进而构造和或积的形式;(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8.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1)理解题意,设出变量,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值问题;(2)在定义域内,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值;(3)还原为实际问题,写出答案.9.分段函数的求值问题的解题策略(1)求函数值: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求自变量的值: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10.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策略(1)视参数为已知数,依据函数的图象或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求参数;(2)若函数在区间[a,b]上是单调的,则该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11.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1)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就是将函数与其图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求函数的值域,其题型特点就是这些函数的解析式具有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间距离公式或直线的斜率等.(2)数形结合求函数值域的原则是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根据函数的具体形式及运算确定其值域.12.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问题解题策略(1)解决比较大小、最值问题应充分利用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2)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已知的条件,把已知不等式转化成f(x1)>f(x2)或f(x1)<f(x2)的形式,再根据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列出不等式(组),要注意函数定义域对参数的影响.13.二次函数单调性问题的求解策略(1)对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关键是开口方向与对称轴的位置.若开口方向或对称轴的位置不确定,则需要分类讨论求解.(2)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一定要将待比较的两数通过二次函数的对称性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比较.14.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类型及求解策略(1)类型:①对称轴、区间都是给定的;①对称轴动、区间固定;①对称轴定、区间变动.(2)求解策略:抓住“三点一轴”数形结合,三点是指区间两个端点和中点,一轴指的是对称轴,结合配方法,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可完成.15指数函数图象问题的求解策略当不等式问题不能用代数法求解但其与函数有关时,常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或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问题,从而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17.求切点坐标的策略已知切线方程(或斜率)求切点的一般思路是先求函数的导数,再让导数等于切线的斜率,从而求出切点的横坐标,将横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切点的纵坐标.18. 换元法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基本策略直接消掉参数a,再结合所证问题,巧妙引入变量c=x1x2,从而构造相应的函数.其解题要点为:用分离参数法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指在能够判断出参数的系数正负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参数分离出来,得到一个一端是参数,另一端是变量表达式的不等式,只要研究变量表达式的最值就可以解决问题.20.弧长、扇形面积问题的解题策略(1)明确弧度制下弧长公式l=|α|r,扇形的面积公式是S=12lr=12|α|r2(其中l是扇形的弧长,α是扇形的圆心角).(2)求扇形面积的关键是求扇形的圆心角、半径、弧长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21.三角函数定义问题的解题策略(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可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先求P到原点的距离,再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2)已知角α的某三角函数值,可求角α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中的参数值,可根据定义中的两个量列方程求参数值.(3)已知角α的终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或角α的大小,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角α终边上某特定点的坐标.22.关于sin α与cos α的齐n次分式或齐二次整式的化简求值的解题策略已知tan α,求关于sin α与cos α的齐n次分式或齐二次整式的值.23.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策略(1)使用两角和、差及倍角公式,首先要记住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符号变化规律.例如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简记为:“同名相乘,符号反.”(2)使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与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24.给角求值问题的解题策略在三角函数的给角求值问题中,已知角常常是非特殊角,但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基本思路是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和、差、倍角公式等将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25.给值求值问题的解题策略已知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把“所求角”用“已知角”表示(1)当“已知角”有两个时,“所求角”一般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形式或和或差的二倍形式;(2)当“已知角”有一个时,此时应着眼于“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和、差或倍数关系,然后应用诱导公式、和差公式、倍角公式求解.26.给值求角的策略已知正切函数值,选正切函数;已知正、余弦函数值,选正弦或余弦函数;若角的范围是⎝ ⎛⎭⎪⎫0,π2,选正、余弦皆可;若角的范围是(0,π),选余弦较好;若角的范围为⎝ ⎛⎭⎪⎫-π2,π2,选正弦较好. 27.与平面图形有关的解三角形问题策略求解平面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关键是梳理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类型,然后将数据化归到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建立已知和所求的关系.具体解题思路如下:(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28.向量线性运算的解题策略(1)向量的加减常用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一般共起点的向量求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差用三角形法则,求首尾相连的向量的和用三角形法则.(2)找出图形中的相等向量、共线向量,将所求向量与已知向量转化到同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求解.29.向量坐标运算问题的策略(1)向量问题坐标化:向量的坐标运算,使得向量的线性运算都可以用坐标来进行,实现了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几何问题转化为数量运算.(2)巧借方程思想求坐标: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加法、减法、数乘运算法则进行,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应先求出向量的坐标,求解过程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30.复数代数形式运算问题的解题策略(1)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可将含有虚数单位i 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i 的看作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2)复数的除法运算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即分母实数化.31. S n 与a n 关系问题的解题策略(1)已知S n 求a n 的三个步骤①先利用a 1=S 1求出a 1;①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2)便可求出当n≥2时a n的表达式;①注意检验n=1时的表达式是否可以与n≥2时的表达式合并.(2)S n与a n关系问题的求解思路根据所求结果的不同要求,将问题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化.②利用a n=S n-S n-1(n≥2)转化为只含S n,S n-1的关系式,再求解;①利用S n-S n-1=a n(n≥2)转化为只含a n,a n-1的关系式,再求解.32.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的解题策略(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 n,d,n,S 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思想.(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的作用,而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常用方法.33.解决等比数列基本运算问题的两种常用策略(1)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问题.(2)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和方法等对式子化简变形.注意数列与函数的不同,数列只能看作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一特殊性.35.处理球的“切”“接”问题的求解策略解决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的思维流程是:36.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37.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的解题策略(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我们可把这个法则称为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3)在立体几何中要灵活应用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然成立.38.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的策略(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已知图形中的垂直关系;(2)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平面的要素;(3)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研究平行、垂直关系;(4)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39.探索性问题的求解策略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须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40.翻折问题的2个解题策略(1)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①求出斜率k=tan α的取值范围;①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象,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求倾斜角时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2)斜率的求法①定义法: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值,一般根据k=tan α求斜率;①公式法: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x1,y1),B(x2,y2),一般根据斜率公式k=y2-y1(x1≠x2)求斜率.x2-x142.与直线方程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解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先设出直线方程,建立目标函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2)求直线方程.弄清确定直线的两个条件,由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直接写出方程.(3)求参数值或范围.注意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适合直线的方程,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43.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处理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圆的几何性质,并根据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如下:44.解决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3)当要讨论的量能够确定时,可先确定,再证明结论符合题意.45.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题的策略(1)要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合理分步,即分步是有先后顺序的.(2)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只有完成了所有步骤,才完成任务,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方法数.46.求解形如(a +b)m (c +d)n 的展开式问题的策略(1)若m ,n 中有一个比较小,可考虑把它展开,如(a +b)2·(c +d)n =(a 2+2ab +b 2)(c +d)n ,然后分别求解.(2)观察(a +b)(c +d)是否可以合并,如(1+x)5·(1-x)7=[(1+x)(1-x)]5(1-x)2=(1-x 2)5(1-x)2.(3)分别得到(a +b)m ,(c +d)n 的通项,综合考虑.47.赋值法求系数和的策略(1)“赋值法”对形如(ax +b)n ,(ax 2+bx +c)m (a ,b ,c①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只需令x =1即可;对形如(ax +by)n (a ,b①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x =y =1即可.(2)若f(x)=a 0+a 1x +a 2x 2+…+a n x n ,则f(x)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f(1),偶次项系数之和为a 0+a 2+a 4+…=f (1)+f (-1)2,奇次项系数之和为a 1+a 3+a 5+…=f (1)-f (-1)2.令x =0,可得a 0=f(0). 48.利用相互独立事件求复杂事件概率的解题策略(1)将待求复杂事件转化为几个彼此互斥简单事件的和.(2)将彼此互斥简单事件中的简单事件,转化为几个已知(易求)概率的相互独立事件的积事件.(3)代入概率的积、和公式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填空一、集合(简单)方法:交集{|}A B x x A x B ⋂=∈∈且 并集{|}A B x x A x B ⋃=∈∈或 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 二、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的判断(难易中等) 方法: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 三、三角函数(稍难)(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方法:sin x 周期2π,对称轴2x k ππ=+,对称中心(,0)k πcos x 周期2π,对称轴x k π=,对称中心(,0)2k ππ+tan x 周期π,对称中心(,0)k π (2) sin()y A x ωϕ=+的性质 方法:周期2||T πω=,最大值||A 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3) 恒等变换方法:熟记和差化积公式、辅角公式等 (4) 解三角形方法:牢记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注重与向量的结合应用 四、数列(难易中等) (1)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方法:等差中项2B A C =+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方法:等比中项2B AC =⋅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五、点线面位置的判断(较简单)方法: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线线平行)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线分别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线线垂直) 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线,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过这条直线的所有平面都和这个平面垂直(面面垂直) 六、线性规划(难易适中)方法:求截距问题: Z ax by =+,0b >时最高点最大,0b <时最低点最大求斜率问题: y bZ x a-=-,点(,)x y 和点(,)a b 之间的斜率 求两点间距离:22()()Z x a y b =-+-,点(,)x y 和点(,)a b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参数问题问题:画出可行域,找极限点整数点问题: 找出取得最值的极限点,注意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 七、基本不等式(偏难) (1) 已知x y k +=,求11x y+的最小值(,0x y >) 方法:1111114()()(2)y x x y x y k x y k x y k+=++=++≥ (2) 已知3x y xy ++=,(,0x y >),求xy 最小值方法:利用2x y xy +≥,得到3xy +=t =,解出二次函数 (3) 已知3x y xy ++=,(,0x y >),求x y +最小值方法:利用2()4x y xy +≤,令x y t +=,构造二次函数,解出二次函数八、解析几何(1) 椭圆22221x y a b+=方法:定义的应用:12||||2PF PF a +=过1F 垂直于x 的直线与椭圆的交点2(,)b c a -±,过2F 时交点为2(,)b c a±(2) 双曲线22221x y a b-=方法:定义的应用:12||||||2PF PF a -=或21||||||2PF PF a -=过1F 垂直于x 的直线与椭圆的交点2(,)b c a-±过2F 垂直于x 的直线与椭圆的交点2(,)b c a±渐近线的应用:b y x a =±(或a y x b=±) (3) 抛物线22y px =方法:定义的应用: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这个点到其准线的距离抛物线上两点1122(,),(,)A x y B x y 满足2124p x x =,212y y p =-,112AF BF p += 九、三视图(较简单)方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十、平面向量(比较难)方法:建坐标系:对于涉及正方形、长方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题型 向量转换:将未知向量转化为已知向量借助圆求解:对于涉及两个单位向量、两个垂直向量等题型 三角形的四个心:重心 ---- 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垂心 ---- 三角形三边上高的交点 内心 ----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 外心 ----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补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三点共线 十一、抽象函数(比较难) (1) 函数的一般性质 方法:奇偶性()()()()f x f x f x f x -=⎧⎨-=-⎩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0()0f x f x '>⎧⎨'<⎩增函数:减函数:(2) 周期性问题方法:()()f x T f x ±=( 0T ≠) ⇔)(x f y =的周期为T (kT 也是函数的周期)★)()(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2= ★)(1)(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2= )(1)(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2= ★)(1)(1)(x f 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3=1)(1)(+-=+x f a x f ⇔)(x f y =的周期为a T 2=)(1)(1)(x f 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4=)()()2(x f a x f a x f -+=+ ⇔)(x f y =的周期为a T 6=★偶函数)(x f y =满足)()(x a f x a f -=+⇔)(x f y = 周期a T 2= ★奇函数)(x f y =满足)()(x a f x a f -=+⇔)(x f y = 周期a T 4=(3) 对称轴问题方法: )()(x b f x a f -=+ ⇔)(x f y =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 )()(x a f x a f -=+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2()(x a f x f -=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2()(x a f x f +=-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4) 对称点问题方法:c x b f x a f 2)()(=-++ ⇔)(x f y =的图象关于点),2(c ba +对称b x a f x a f 2)()(=-++ ⇔)(x f y =的图象关于点),(b a 对称 b x a f x f 2)2()(=-+ ⇔)(x f y =的图象关于点),(b a 对称 b x a f x f 2)2()(=++- ⇔)(x f y =的图象关于点),(b a 对称解答题一、解三角形(1) 求角或边方法: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转换(2) 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某个参数的最值 方法:利用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 (3) 求参数的范围方法:利用辅角公式,将要求的参数转化为sin()y A x ωϕ=+的形式 (4) 涉及到某条边的中点方法:利用余弦定理或向量法求解二、数列(1) 求通项公式方法:累加法: 1()n n a a f n +=+ 累乘法: 1()n n a a f n +=⋅ 待定系数法: 1()n n a ka f n +=+ 公式法: 1n n n a S S -=-(2) 求前n 项和方法:分组求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混合在一起裂项相消:2211111{},{},{},{}(1)()(2)n n n n n n n k n n a a +++++ 错位相减:{}n n a b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倒序求和:数列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有规律三、立体几何(1) 求二面角方法:向量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数量积公式求解定义法:分别从两个面内的两个顶点向相交线做垂线,余弦定理求解三垂线定理:从一个面内的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面做垂线,然后从垂足向相交线做 垂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投影法:计算出一个面在另一个面内的投影的面积,利用公式cos s S射影四、解析几何(1) 求参数范围方法:利用函数、基本不等式、导数、数形结合等解答,不要忘记判别式的应用 (2) 直线和曲线的关系方法:利用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点差法(涉及到弦的中点时)等解答弦长公式||AB =(3) 定点定值方法:过定点的问题,先求曲线的方程,再证明曲线过定点;定值的问题,就是求值问题,直接求解就可以了(4) 存在性问题方法:先假设存在,再探求,最后检验 (5) 面积问题方法:弦长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基本不等式、导数等五、导数(1) 导数单调性、极值、最值的直接应用方法:求参数范围时一般将参数分三大类,①0a >②0a =③0a <,然后在有解的前提下对几个根的大小进行比较,进一步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2) 不等式证明方法:作差法、变形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等 (3) 不等式恒成立求字母范围方法:分离常数法,对函数进行一次或二次求导数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参数大于函数的最大值或小于函数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