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PPT
合集下载
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保护
实时监测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 数据采集。
评估与预警
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 发布预警信息。
04
CATALOGUE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实践案例
河流生态修复案例
案例名称
美国密苏里河生态修复项目
修复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河岸加固、河道疏通等手段,改 善水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02
采用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
理。
修复效果
03
地下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地下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近海水域生态修复案例
案例名称
中国渤海湾近海水域生态 修复项目
修复措施
实施海堤生态化改造、海 床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 ,改善近海水质和生态环 境。
修复效果
近海水质明显改善,海洋 生物种群数量增加,近海 水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为水域生 态系统提供必要的补水,保持生
态平衡。
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如湿地恢 复、植被恢复等,改善水域生态环 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对水域的全面 覆盖。
中的污染物。
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浮床
利用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通过 收割植物的方式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
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微生 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净化水质。
生态护岸
利用自然材料构建岸线防护体系,稳定岸线 的同时净化水质。
生态沟渠
将自然沟渠与人工湿地相结合,利用自然净 化能力净化水质。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 数据采集。
评估与预警
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 发布预警信息。
04
CATALOGUE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实践案例
河流生态修复案例
案例名称
美国密苏里河生态修复项目
修复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河岸加固、河道疏通等手段,改 善水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02
采用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
理。
修复效果
03
地下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地下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近海水域生态修复案例
案例名称
中国渤海湾近海水域生态 修复项目
修复措施
实施海堤生态化改造、海 床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 ,改善近海水质和生态环 境。
修复效果
近海水质明显改善,海洋 生物种群数量增加,近海 水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为水域生 态系统提供必要的补水,保持生
态平衡。
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如湿地恢 复、植被恢复等,改善水域生态环 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对水域的全面 覆盖。
中的污染物。
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浮床
利用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通过 收割植物的方式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
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微生 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净化水质。
生态护岸
利用自然材料构建岸线防护体系,稳定岸线 的同时净化水质。
生态沟渠
将自然沟渠与人工湿地相结合,利用自然净 化能力净化水质。
水生态修复系统介绍PPT课件.ppt
化技术体系 ?符合打造节能低碳社会的建设理念 ?景观优美:恢复自然优美水景,水质清澈,水下景观充满生机。 ?效果持久: ?维护简便:
13
5、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介绍
14
净化作用原理
食藻生物种群 消除藻类,提 供沉水植物生 长环境
核心: 改良沉水植物+ 水生动物为主导 的生态系统长期 净化水质
4、拥有持续吸收、转化污染源的能力,并且拥有超强 恶劣环境耐受能力,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
太阳能作为系 统的动力,光 合作用产生氧 原子净化
15
沉水植物与水生动物构建的生态系统
16
挑战因素:
水体被污染后所造成的危害很难挽回。 1、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悬浮物带来的危害 2、农业施肥与喷洒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 3、工业与生活有机需氧废水排入带来的危害 4、潜在病原体流入带来的危害 5、园林绿化所使用有机化学药品带来的危害 6、水体已经富营养化后造成的危害
10
4、系统可达到的指标和特点
11
水生态修复技术可达到指标
1、透明度:1米以上 2、生化指标:主要水质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氨氮、溶解氧、COD、BOD)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2019)3~4类水质标准 3、生态性:构建完善的水下植物种群,动物种群等的水生态平衡系统,使其具有水质自净功能;景观水体 区域内,沉水植物覆盖率达到60%以上。 4、视觉、味觉清澈,透明,无异味 5、节能性能:无机械设备,无能耗,无需占地 6、稳定性:持续净化能力,突发污染情况承受能力好。 7、可持续性:可以净化收集的雨水和河道水以及部分社区生活污水,用于绿化使用,实现建筑环境的节能 减排 ;
17
6、与其他技术比较
18
各种水质处理方法比较
13
5、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介绍
14
净化作用原理
食藻生物种群 消除藻类,提 供沉水植物生 长环境
核心: 改良沉水植物+ 水生动物为主导 的生态系统长期 净化水质
4、拥有持续吸收、转化污染源的能力,并且拥有超强 恶劣环境耐受能力,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
太阳能作为系 统的动力,光 合作用产生氧 原子净化
15
沉水植物与水生动物构建的生态系统
16
挑战因素:
水体被污染后所造成的危害很难挽回。 1、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悬浮物带来的危害 2、农业施肥与喷洒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 3、工业与生活有机需氧废水排入带来的危害 4、潜在病原体流入带来的危害 5、园林绿化所使用有机化学药品带来的危害 6、水体已经富营养化后造成的危害
10
4、系统可达到的指标和特点
11
水生态修复技术可达到指标
1、透明度:1米以上 2、生化指标:主要水质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氨氮、溶解氧、COD、BOD)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2019)3~4类水质标准 3、生态性:构建完善的水下植物种群,动物种群等的水生态平衡系统,使其具有水质自净功能;景观水体 区域内,沉水植物覆盖率达到60%以上。 4、视觉、味觉清澈,透明,无异味 5、节能性能:无机械设备,无能耗,无需占地 6、稳定性:持续净化能力,突发污染情况承受能力好。 7、可持续性:可以净化收集的雨水和河道水以及部分社区生活污水,用于绿化使用,实现建筑环境的节能 减排 ;
17
6、与其他技术比较
18
各种水质处理方法比较
河道水生态治理技术 ppt课件
江苏南京清江南沟
浙江杭州滨江区杨家墩河
安徽合肥南淝河
福建安泰河和琼东河交汇处
武汉黄孝河
青岛市李沧区李村河
基本需求
• 1.保证水的基本流量和流动 • 2.满足水生态系统的水质要求 • 3.恢复河湖水系统生态功能 • 4.短期内改善水质,长期强化水
生态构建和保持。
3.河道保护与修复的基本需求
“生态修复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浮 岛技术和沉水植物修复技术,采用该技术兼具水体净化、 消浪护坡、创造生物生息空间和美化水源景观的效果。
6.3.1 沉水植物的功能
1
在调控湖泊演化和湖泊生态平衡中极其重要,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
2
通过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改善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质基础和其他必需条件
3 抑制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为生态系统复杂食物链提供食物提高水体中原生
苦草
金鱼藻
7.景观人文美化技术
7.1设计理念
1.生态与景观的完美结合,不仅给人们呈现了优美的景观,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 2.大自然的回归,自然野趣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3.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创作的不竭源泉; 4.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7.2设计方法
河道分三段设计,串联多个景观节点, 上游:超磁取水净化水质,使水体流动循环起来,水渠两岸种植林带涵养水源; 核心区:固载微生物水体净化,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恢复滨水景观带; 下游:疏通河道,设置生态堤岸,建立健全两岸绿化建设。
6.生态修复转化技术
6.2.3 栽植过程•向日葵造景
种子催芽
种植上杯二周后
池中成列向日葵小苗
杯中向日葵健壮
水中向日葵生长良好
浮床上的向日葵生长良好
湖泊水环境修复技术PPT课件
38
湖泊水库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水库沉积物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覆盖
原位封闭
类型
原位钝化
原位化学
原位生物
•在污染沉积物表面覆盖
一层固体物质,如沙子、 卵石和粘土等,依次隔离 污染沉积物和水体,将污 染封闭在沉积物中,达到 控制沉积污染内源的目的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水平异常提高,破坏了水生生 态系统结构
藻类爆发,水体缺氧,水生动 表现 物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
水库沼泽化;藻类在代谢死亡 过程中释放毒理强的藻毒素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共同特征:
总氮和总磷浓度高 透明度差 水体叶绿素过高
示耐污染的种类数,C表示在调查区内独有的 种类数,则硅藻生物指数按下式计算:
I 2A B 2C 100 A B C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
5.2.3.综合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水体内部有关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认 识 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水体变化趋势 预测各种管理和工程技术措施对水体的影响
21
前置库工程剖面图
湖泊水库外源污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2
前置库技术
前置库是指利用天然水塘或人工水库的蓄水 功能将因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营养物质) 淋溶而产生的径流污水截留在水库(塘)中, 不让其直接进入所要保护的水体,经沉淀自 然净化后用于日常农灌。
湖泊水库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水库沉积物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覆盖
原位封闭
类型
原位钝化
原位化学
原位生物
•在污染沉积物表面覆盖
一层固体物质,如沙子、 卵石和粘土等,依次隔离 污染沉积物和水体,将污 染封闭在沉积物中,达到 控制沉积污染内源的目的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水平异常提高,破坏了水生生 态系统结构
藻类爆发,水体缺氧,水生动 表现 物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
水库沼泽化;藻类在代谢死亡 过程中释放毒理强的藻毒素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共同特征:
总氮和总磷浓度高 透明度差 水体叶绿素过高
示耐污染的种类数,C表示在调查区内独有的 种类数,则硅藻生物指数按下式计算:
I 2A B 2C 100 A B C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
5.2.3.综合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水体内部有关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认 识 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水体变化趋势 预测各种管理和工程技术措施对水体的影响
21
前置库工程剖面图
湖泊水库外源污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2
前置库技术
前置库是指利用天然水塘或人工水库的蓄水 功能将因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营养物质) 淋溶而产生的径流污水截留在水库(塘)中, 不让其直接进入所要保护的水体,经沉淀自 然净化后用于日常农灌。
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ppt
附、生物操控等……
举例一:稻田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系统
进水样(mg /L) 出水样(mg /L) 去除率(%) 河水样 (mg/L)
2003 年
TN
TP
1.69
0.22
0.82
0.10
51.5
54.6
1.31
0.20
2004 年
TN
TP
12.9
0.65
4.74
0.14
63.3
78.5
3.57
0.28
2005 年
3) 行业总量控制
从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出发,制定排放口总 量控制负荷指标。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 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 荷分配。
(4)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治理的总体思路
1、维持水的自然循环,保证清水来源
云与水汽
水汽输送
山体
2、规范水的社会循环,优化流域产业结 构,减少人为污染,源头削减氮磷
污染类型 与程度
水体 纳污能力
再诊断
对策措施
控源 治理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污染物 3种 总量控制 控制
方法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公众参与
(1) 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 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 件、水环境状况等自然属性,以及水资源开 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 要求等社会属性,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划定为 具有特定功能并有保护目标的区域。
谢 谢!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TN
TP
20.0
0.61
9.16
0.28
54.3
54.1
5.78
举例一:稻田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系统
进水样(mg /L) 出水样(mg /L) 去除率(%) 河水样 (mg/L)
2003 年
TN
TP
1.69
0.22
0.82
0.10
51.5
54.6
1.31
0.20
2004 年
TN
TP
12.9
0.65
4.74
0.14
63.3
78.5
3.57
0.28
2005 年
3) 行业总量控制
从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出发,制定排放口总 量控制负荷指标。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 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 荷分配。
(4)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治理的总体思路
1、维持水的自然循环,保证清水来源
云与水汽
水汽输送
山体
2、规范水的社会循环,优化流域产业结 构,减少人为污染,源头削减氮磷
污染类型 与程度
水体 纳污能力
再诊断
对策措施
控源 治理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污染物 3种 总量控制 控制
方法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公众参与
(1) 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 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 件、水环境状况等自然属性,以及水资源开 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 要求等社会属性,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划定为 具有特定功能并有保护目标的区域。
谢 谢!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TN
TP
20.0
0.61
9.16
0.28
54.3
54.1
5.78
环水保培训ppt课件模板
04
案例分析:成功治理项目分享
Chapter
大气治理成功案例分析
详细介绍采用的大气治理技术, 如脱硫、脱硝、除尘等,并分析 其原理和优势。
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为后续大气治理项目提供参考 和借鉴。
项目背景 治理技术 治理效果 经验教训
介绍某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 紧迫性,阐述政府采取的措施和 目标。
深化上下游合作,形成产业链 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拓展市场渠道
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拓展多 元化市场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
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升企 业形象和市场认知度。
08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环保法规与政策
回顾了我国环保法规体系及政策导向 ,强调了企业遵守环保法规的重要性 。
评估总结和改进措施
评估总结
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演练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形成评估报告。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应急响应能 力和救援效果。同时,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 互救能力。
06
法律法规遵从与监管要求
环水保培训ppt课件模板
目录
• 环水保基本概念与意义 • 环境污染现状与危害分析 • 治理技术与设备介绍 • 案例分析:成功治理项目分享 •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 • 法律法规遵从与监管要求 •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环水保基本概念与意义
Chapter
环境保护定义及重要性
经验教训
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为后续土壤治理项目提供
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PPT
5.河流活性金属元素——铁的变化
❖ 铁会影响底泥有机物的降解: ▪ 铁在细菌分解代谢有机物过程中可充当电子受体、供体 ▪ 有机铁络合物容易吸收紫外光发生光化学反应 ▪ 较高的铁含量可促进腐殖质的絮凝和沉淀(河床截留有 机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 微生物影响河水和底泥中的铁浓度 ▪ 夏季,微生物活性达到高峰,氧化有机物,消耗溶解氧 导致厌氧状态,容易引起铁和锰氧化物的离解。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早期管理仅考虑由污染引起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化,制定了水环境质 量标准,进行水水体质量评价。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将地表水体分成I-V类。
仅凭水质指标进行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弊端: ➢污染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得人们难以监测全部污染物; ➢不能很好反映出流域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中国七大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 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
河流污染参数
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
河流污染源的分类
根据污染来源:外部污染源、内部污染源 根据排入水体的方式: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根据污染物的类型: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1.泥沙对污染物的传输
参照点位的识别:河道基本维持自然状态;上游基本无任何农作物 与村庄;无林木采伐;样点周围认为干扰较少
国内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 出台了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包括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8个指标;
➢ 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提防不决口, 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提高”作为黄河保护的终极 目标;
平均传输距离:细小颗粒10000m/a, 沙子1000m/a, 卵石100m/a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水确保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 及生态水确保整体解 决方案课件
目录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述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方法 • 河湖生态水确保策略与措施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 述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 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 知识,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进 行综合治理,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生物净化技术
03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体中的
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湖生态补水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后用 于河湖生态补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 。
中水回用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 标准的中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湿地修复、水生植物恢复 等。
1
工程措施
详细描述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生态修复技术、水质净化
设施等。
水质监测与评估
说明水质监测方案和实施过 程,评估工程措施对水质提 升的效果。
案例二:某湖泊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工程
背景介绍
分析某湖泊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 提出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的必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精准治理和智慧管理。
01
多元共治模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形成更加紧密 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共治模式,共同 推进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
02
0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 ,实现河湖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促 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目录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述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方法 • 河湖生态水确保策略与措施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 述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 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 知识,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进 行综合治理,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生物净化技术
03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体中的
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湖生态补水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后用 于河湖生态补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 。
中水回用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 标准的中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湿地修复、水生植物恢复 等。
1
工程措施
详细描述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生态修复技术、水质净化
设施等。
水质监测与评估
说明水质监测方案和实施过 程,评估工程措施对水质提 升的效果。
案例二:某湖泊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工程
背景介绍
分析某湖泊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 提出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的必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精准治理和智慧管理。
01
多元共治模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形成更加紧密 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共治模式,共同 推进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
02
0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 ,实现河湖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促 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正式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必要性及意义ppt资料
a.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环节 b.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c.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基础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小结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a.维持水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有效手段 b.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c.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d.人与水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工业:河道污染,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地表植被破坏,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社会持续(发展3:)经济水发展生可持态续性保; 护与修复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 工业:河道污染,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
地表植被破坏•,水是源涵对养能水力下利降,工生态程失衡规。 划、设计、建设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优化
地表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地表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改善河湖生态•系统是结构对、功水能和利过程工,使程之自、然化水。 资源保护工作的有力推动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河湖开发治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持水生态系•统功是能正促常发进挥的防有效洪手段保。 障,强化水资源优化管理,满足社会生态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改善,环境优化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小结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a.维持水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有效手段 b.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c.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d.人与水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 工业:河道污染,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地表植被破坏,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
国家职业教育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社会持续(发展3:)经济水发展生可持态续性保; 护与修复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水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 工业:河道污染,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
地表植被破坏•,水是源涵对养能水力下利降,工生态程失衡规。 划、设计、建设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优化
地表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地表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失衡。
改善河湖生态•系统是结构对、功水能和利过程工,使程之自、然化水。 资源保护工作的有力推动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河湖开发治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持水生态系•统功是能正促常发进挥的防有效洪手段保。 障,强化水资源优化管理,满足社会生态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改善,环境优化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新阶段的必然
生态学湖泊生态系统修复PPT
将渠道化和裁弯取直的河流向自然状态 转变的理念以改变受损河流其周边生境。
为减少大坝给鱼类带来的影响,罗纳河 流域在建设大坝时为鱼类专门修建阶梯 式通道,创建人工孵化区域和回游鱼类 可通过的栅栏。
罗纳河治理成果显著,在修复措施实施
• 加强流域内河流间的连通以给河流自 由流淌的空间。
• 供给贫营养的水源稀释被污染的河水 以减轻水质的富营养化。
投加菌种 投加营养物 人工曝气 提高生物课利用性 人工投放动物 增加水生植物
国外案例 法国罗纳河的生态修复
• 在法国罗纳河500多公里的河段,建造了20多座水电站,水利设施的兴建引 起了河流物理特征和生态特征重大变化的负面影响, 改变了自然水文规律、 河流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状态, 引起了地貌特征变化, 破坏了河流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 对生态构成了胁迫效应。自19世纪中期起,罗纳河一直 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工业和生活排污导致水质恶化; 河床渠道化促使沼泽地向阔叶林地转化;开设旁侧河道使水的流量变小, 水体中的优势物种被静水生物所取代,河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 河岸边增加林带面积。
国内案例 九湖(滇池)的生态修复
•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速,云南九大高原湖
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 九湖的污染治理成果:
• 监测数据显示,九湖湖体水质监测断面达 标率70.15%,5个湖泊达到水体功能要求、 达标率55.60%。35条主要入湖河道经过治 理,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河道水质明显 提升。消失多年的一些水生植物、鱼类、 鸟类在滇池重新出现;
外源性营养盐控制
截污 污水改道 污水除磷 禁用或限用含磷洗涤
用品等
内源性营养盐控制
物理法: 底质疏浚法、循环抑制 法、稀释冲刷法、调节 湖水氮磷法、人工捞藻 法及底部沉积物覆盖等
湖泊生态修复课件
湖泊生态修复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湖泊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 • 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 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分析 • 湖泊生态修复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湖泊的重要性01源自0203生态平衡
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维持着水生生 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人类生活
湖泊提供水资源、灌溉、 渔业、旅游等多种服务, 支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原理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原理是指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负 反馈机制来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
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合理配置生物种类 和数量,以及优化湖泊环境条件,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原理是指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控制湖泊的 环境容量,使其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保障湖泊生态 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媒体、宣传册、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湖泊 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湖泊生态修复项目,如志愿者活动 、捐款等,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对湖泊生态 的破坏,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巢湖生态修复案例
总结词:初步成效
VS
详细描述: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近年来面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频发的问题。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包括湖泊清淤、生态补水、水生生 物恢复等措施,巢湖的水质得到一定 改善,生态系统有所恢复。但还需要 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工作。
05
湖泊生态修复的未来展 望
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关注食物链、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通过合理配置水生植 物、鱼类、底栖动物等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实现湖泊生态系 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湖泊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 • 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 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分析 • 湖泊生态修复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湖泊的重要性01源自0203生态平衡
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维持着水生生 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人类生活
湖泊提供水资源、灌溉、 渔业、旅游等多种服务, 支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原理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原理是指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负 反馈机制来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
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合理配置生物种类 和数量,以及优化湖泊环境条件,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原理是指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控制湖泊的 环境容量,使其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保障湖泊生态 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媒体、宣传册、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湖泊 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湖泊生态修复项目,如志愿者活动 、捐款等,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对湖泊生态 的破坏,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巢湖生态修复案例
总结词:初步成效
VS
详细描述: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近年来面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频发的问题。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包括湖泊清淤、生态补水、水生生 物恢复等措施,巢湖的水质得到一定 改善,生态系统有所恢复。但还需要 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工作。
05
湖泊生态修复的未来展 望
在湖泊生态修复中,需要关注食物链、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通过合理配置水生植 物、鱼类、底栖动物等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实现湖泊生态系 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生物操纵
通过控制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调整水体营养盐循环,改善水 体富营养化状况。
05
CATALOGUE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面临的挑战
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大量废水、废气排放导致 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治
理难度大。
生态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导致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 样性降低,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
饮用水安全问题
由于水源地污染,导致饮用水安 全问题频发,对人民群众的健康 构成威胁。
水生生物状况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受到 破坏,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 多样性降低。
生态平衡失调
水生生物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平 衡失调,导致水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能力下降。
生态系统状况
生态系统退化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 修复
目 录
• 水生态环境现状 • 水生态环境问题 • 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01
CATALOGUE
水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水质状况
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导 致水质严重下降,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突出。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系统修复
河流湖泊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技术手段,恢复 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改善
水质和生态环境。
水域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湿地 保护等方式,修复受损的水域生 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自我修复能力。
地下水修复
通过控制污染源、净化水质、恢 复地下水生态系统等方式,修复
通过控制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调整水体营养盐循环,改善水 体富营养化状况。
05
CATALOGUE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面临的挑战
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大量废水、废气排放导致 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治
理难度大。
生态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导致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 样性降低,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
饮用水安全问题
由于水源地污染,导致饮用水安 全问题频发,对人民群众的健康 构成威胁。
水生生物状况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受到 破坏,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 多样性降低。
生态平衡失调
水生生物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平 衡失调,导致水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能力下降。
生态系统状况
生态系统退化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 修复
目 录
• 水生态环境现状 • 水生态环境问题 • 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01
CATALOGUE
水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水质状况
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导 致水质严重下降,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突出。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系统修复
河流湖泊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技术手段,恢复 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改善
水质和生态环境。
水域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湿地 保护等方式,修复受损的水域生 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自我修复能力。
地下水修复
通过控制污染源、净化水质、恢 复地下水生态系统等方式,修复
《水环境保护》课件
04
水环境科学研究
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GIS、GPS等技术手段 ,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 水质、水文、生态等数据。
评估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对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指标 进行评估,判断水质状况及潜在风 险。
预警系统
建立水环境预警系统,对异常指标 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 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
人类健康保障
清洁的水环境有助于保障 人类健康,减少水污染和 疾病传播的风险。
03
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01
制定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 企业的环保责任。
02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和参与度。
03
严格执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水生态系统退化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生 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 样性降低,水生态系统退 化严重。
中国水环境现状
水污染问题突出
பைடு நூலகம்
水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中国部分地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包 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影响居民 用水安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政府 加强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
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增强公众参与度
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可以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行 动,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促进政策实施
公众意识的提高可以促使政府更加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更 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推动水环境的改善。
减少污染行为
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减少污染行为,降低工业废水排 放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第2.2节 水体生态修复工程ppt课件
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共分3部分进行,总长11.8km(以单侧计)
序号 1 2 3 工程地点 绿玉池出口至西湖入口河段 邓川镇区及下游河段 龙王涧与罗时江汇合处以上 规模(km) 2.4 2.5 1.0
河流生态修复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仿生水草 -1.50
仿生水草水质净化强化带A-A剖面图
水体生态修复方法---生态护坡
生态混凝土球
混凝土球表面植物生长情况
多孔混凝土试验段完工后三个月
试验段植被长势良好
陡坡河道护岸
アオノリ養殖(四万十川)
藻場の造成 アワビ礁
土佐湾 伊方原発近海
2000年10月22日設置 2001年6月13日調査
2000年10月22日設置
2001年6月13日調査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
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 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
分项目实施方案
分项目名称:通内江河道生态修复与面源控制技术研究 及示范工程 承担单位: 南京大学 河海大学 东南大学 二○○三年九月
镇江滨江生态护坡实景图片
河流生态修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以上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 从水资源开发容量或水资源开发规模方面定义; ➢ 从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定义。 不同点:前者从水资源系统出发,后者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
进行描述。 相同点: ➢ 指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是水资源系统,承载的客体是社会经
济系统;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 侧重区域水资源量可支持的人口数量和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
指标体系大体分为两类,这两类都是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出发,但选取角度不同:
➢ 将水资源支撑(支持、维系)的对象作为评价指标; ➢ 另一类是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从发展趋势上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正由单纯的 水资源系统向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同 时水资源承载力也正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该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 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需水耗水规律); ➢ 社会经济系统;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下的水资源承载
4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
➢ 可持续发展理论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 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存在及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们应在 该复合系统的耦合机理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对地区人口、资源、 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
➢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和机制 该二元模式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 因素,同时也是很多水问题的症结所在。
10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3、复杂系统分析法 主要包括系统动力学法、多目标分析法、动态模拟递推法、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全口 径层次化评价方法。
此类方法相对前两类方法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需要考虑 的因素更为全面,数据量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经济、 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但是在参变量选 择、求解方法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
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4、实用性原则。应构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指标体系, 并方便为政府文件、新闻、教育、研究人员所采用。 5、独立性原则。应避免指标信息上的重叠,要尽量选择那些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6、主导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 指标。
15
16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5
水资源承载力—特点
➢ 有限性
a.一定区域内可获得的水资源量有限; b.水环境容量有限; c. 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限。
➢ 动态性
a.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水资源承载力不同; b.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动态的。
➢ 可增强性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条件下,人们一方面拓宽水资源质和量的 范围,另一方面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使用内涵,从而增加水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人口增加、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我国于二十世纪80年 代开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
1985年,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率先提出水资源承 载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在满 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后,所能支撑的工农业最大产值和人 口数量。
后来,施雅风、许有鹏、冯尚友等对其定义做过小幅度修 改,但都忽略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素。
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 ➢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生产力水平;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科学技术; ➢ 人口和劳动力; ➢ 政策、法规、市场等因素及其他资源潜力。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经验估算法 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常规趋势法和供需平衡法。 依据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给决策者提出一个近
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 涵,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目标,能够度量和反映研究区 域的实际情况。 2、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研究区域。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 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定量指标应均可通过有关部 门发布或监测的数据直接或间接进行计算。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应尽可能减少难于量化或者定性指标的数量。
2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随后研究中,何希吾、阮本清、惠泱河、刘晓等补充认 为: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 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下,并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下一定的物质 生活水平,流域的水资源能够支持该地区的最大经济规模和人 口数量。
17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关系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定量 衡量的精度,在具体研究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时,必须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 来拟定评价指标。
18
感谢您的聆听!
似的数值来参考。但是,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2、指标体系评价法 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密切值法、灰色关联投影法、 理想区间模型。
这是一种采用统计方法选择单项和多项指标,以反映区 域水资源现状和阈值的方法,此种评价法操作上直观、简便, 可以综合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是目前国内进行水 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运用最广的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以上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 从水资源开发容量或水资源开发规模方面定义; ➢ 从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定义。 不同点:前者从水资源系统出发,后者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
进行描述。 相同点: ➢ 指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是水资源系统,承载的客体是社会经
济系统;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 侧重区域水资源量可支持的人口数量和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
指标体系大体分为两类,这两类都是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出发,但选取角度不同:
➢ 将水资源支撑(支持、维系)的对象作为评价指标; ➢ 另一类是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从发展趋势上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正由单纯的 水资源系统向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同 时水资源承载力也正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该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 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需水耗水规律); ➢ 社会经济系统;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下的水资源承载
4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
➢ 可持续发展理论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 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存在及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我们应在 该复合系统的耦合机理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对地区人口、资源、 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
➢ 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和机制 该二元模式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 因素,同时也是很多水问题的症结所在。
10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3、复杂系统分析法 主要包括系统动力学法、多目标分析法、动态模拟递推法、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全口 径层次化评价方法。
此类方法相对前两类方法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需要考虑 的因素更为全面,数据量大,更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经济、 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但是在参变量选 择、求解方法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
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4、实用性原则。应构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指标体系, 并方便为政府文件、新闻、教育、研究人员所采用。 5、独立性原则。应避免指标信息上的重叠,要尽量选择那些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6、主导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 指标。
15
16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5
水资源承载力—特点
➢ 有限性
a.一定区域内可获得的水资源量有限; b.水环境容量有限; c. 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限。
➢ 动态性
a.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水资源承载力不同; b.水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动态的。
➢ 可增强性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条件下,人们一方面拓宽水资源质和量的 范围,另一方面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使用内涵,从而增加水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人口增加、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我国于二十世纪80年 代开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
1985年,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率先提出水资源承 载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在满 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后,所能支撑的工农业最大产值和人 口数量。
后来,施雅风、许有鹏、冯尚友等对其定义做过小幅度修 改,但都忽略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素。
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 ➢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生产力水平;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科学技术; ➢ 人口和劳动力; ➢ 政策、法规、市场等因素及其他资源潜力。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经验估算法 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常规趋势法和供需平衡法。 依据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给决策者提出一个近
1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 涵,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目标,能够度量和反映研究区 域的实际情况。 2、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研究区域。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 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定量指标应均可通过有关部 门发布或监测的数据直接或间接进行计算。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应尽可能减少难于量化或者定性指标的数量。
2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在随后研究中,何希吾、阮本清、惠泱河、刘晓等补充认 为: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 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下,并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下一定的物质 生活水平,流域的水资源能够支持该地区的最大经济规模和人 口数量。
17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关系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定量 衡量的精度,在具体研究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时,必须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 来拟定评价指标。
18
感谢您的聆听!
似的数值来参考。但是,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2、指标体系评价法 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密切值法、灰色关联投影法、 理想区间模型。
这是一种采用统计方法选择单项和多项指标,以反映区 域水资源现状和阈值的方法,此种评价法操作上直观、简便, 可以综合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是目前国内进行水 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运用最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