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幺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
 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解析:
 (二)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

《九日齐山登高》同步练习阅读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完成3~4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1.“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改为“映”字,表达效果是不是更好一点?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B.②⑤④⑥①③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

要求:①要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②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1.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风"“天”“渚"“沙”“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诗略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

②坼chè,分裂。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

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4.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诗歌鉴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忱开口笑,菊花须挂满脸归属于。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富豪之家区厄尚?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有浴览胜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2、翠微:这里代指山。

3、Tessy(mǐngdǐng):醉酒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4、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5、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翻译江水荡漾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偕同酒壶飞骑峰峦翠微。

尘世无可奈何平生忱开口一苦笑,菊花花开之时必须挂满脸而归属于。

只应当纵情欢宴赋重阳佳节,不必怀忧驻跸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较长时间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是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九日齐山览胜》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就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不得志情绪而作,诗以看穿一切的旷达乃至陈腐,去排解人生多弊、命运无常的可悲,整体表现了封建制度知识分子的人生观滞后、消极的一面。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首单胺白描的手法写下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汪”去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宽容在自己的默默里,“江涵秋影”四字绝妙的表达出来江水之明,“秋影”宽容极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偕同壶”就是设宴会友,并任之有山有水,就是人生乐事,“翠微”去替代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惬意体会。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第四周(刷测试,周周参省)-备战2019语文高考必刷题(解析版)

第四周(刷测试,周周参省)-备战2019语文高考必刷题(解析版)

刷测试、周周参省第四周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答案】D【解析】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故选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遣兴杜甫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高居成都。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

句中“干戈”代指战争。

B.颔联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极言自己思念弟妹之切以及身体衰老之甚。

C.颈联写景:地势低平,荒野阔大,天空辽远,暮江缓流。

境界开阔而悲壮。

D.诗题曰“遣兴”,即借诗以自遣;全诗也托物起兴,即景抒情,自然浑成。

【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高考古诗阅读题复习七言律诗

高考古诗阅读题复习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以下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阅读答案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阅读答案

宿池州齐山寺, 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 , 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 , 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痛饮颠吟寺 , 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 , 齐山仍旧俯寒流。

14. 以下对诗歌的剖析,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 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 既详尽描述了池州的美好风光, 又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与追忆。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 即池州 ) 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神往, 以实为梦 , 以新游为旧游, 写出对此地的和蔼感情。

C. 颈联中 , “谪仙”诗风豪迈, “小杜”放纵不羁; 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若山”等名句。

D.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 风月 , 指自然光景 , 作者意指迷恋山川、尽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 , 不思进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请联合内容简要剖析。

(6 分 )阅读答案:14.分析 :B 。

A项 , 作者并未详尽描述池州名胜 , 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仰慕之情。

C项 ,“风雨不动安若山”是杜甫的诗句;D 项 , 诗句指自然景色不可以偿付诗酒之债, 言下之意是 , 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光景所吸引, 常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 致使求过于供 ;15.分析 : 这是一首典型的记事抒情诗 , 能够依据诗人的行文思路 , 联合详细内容 , 依据“一件事抒发同样感情”的模式作答。

答案 : ①杨诗记述初游池州 , 却犹如梦中重来 , 游览故地 , 写出对此地的喜欢和神往 ( 或赞叹);(2分 ) 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川抒发感触 , 目睹古今人事变换 , 抒发了景色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 ( 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 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 );(2 分 )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天的风流文采, 使作者徒生孤独苍莽之感。

(2 分 )。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篇一: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 .本试卷满分1 2 0分。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 0分)1 .在第一个括号中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中解释所填的字。

(4分)括号(1)惟妙惟()()(2)不()()无术⑶相形见()()⑷不()()之客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 .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是。

....c.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 0 .8 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2 6 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 .《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3.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2分)(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4 .名著阅读。

(4分)(2)下列选项是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 ,其中两项 有错误,请你找出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2分) d.在课本选取的一个精彩片段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 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古代诗歌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意义——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D.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E.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6.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2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C B项,“翠微”代指齐山。

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C项,注意结合三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躲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九日齐山登高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查看。

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2.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开口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流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色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古诗词鉴赏杜甫《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杜甫《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 《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 《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 《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 《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 《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 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16. 《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第四周(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第四周(含解析)

第四周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答案】D【解析】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故选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遣兴杜甫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高居成都。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

句中“干戈”代指战争。

B.颔联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极言自己思念弟妹之切以及身体衰老之甚。

C.颈联写景:地势低平,荒野阔大,天空辽远,暮江缓流。

境界开阔而悲壮。

D.诗题曰“遣兴”,即借诗以自遣;全诗也托物起兴,即景抒情,自然浑成。

【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

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特点。

(2分)②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②(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

(意思对即可)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江南的景色已初显秋意。

B.颈联中,诗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

C.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怀,既点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又表达出了悟生死的释然。

D.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兴寄高远。

【问题】[注]牛山何需独霑衣:《韩诗外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参考答案】:1.“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登高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一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优美的景色,读来使人神往。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Word版含答案

专题导语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

他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

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

因此,学习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人名片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杜牧的浪漫故事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师幕下做幕僚。

他听说湖州(今浙江)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

湖州刺史特地为他举行了一场龙舟大赛,引逗全城姑娘都出来观看。

杜牧看了,直到傍晚,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是“真国色也”。

于是,杜牧当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约十年后到这里做刺史时再来娶她。

不久杜牧就离开了湖州,这一走就是十四年。

过了十四年,杜牧才回到湖州做刺史。

到任后,马上派人去找这个姑娘。

找到后才发现,姑娘已在三年前嫁人,并已有了两个孩子。

杜牧大为惆怅,写了一首《怅别》诗:自去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三、文题背景1.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县)东南。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_杜牧阅读附答案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附答案九日齐山①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苦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年龄》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痛。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写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甚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9.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你认可这类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谜底解析:(二)《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建苍凉恢廓的境地,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迈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天仍是一片青翠的色彩。

这样美妙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面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2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认可。

诗人描写秋天的山光水色,直言要启齿欢笑,并折下菊花插满头,更要用酩酊大醉来梧酬答这良辰佳节,但同时又意想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面前。

从“须插”“但将”“不用”“何苦”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语言情调上的爽利豪宕,但“难逢启齿笑”“登临恨落晖”等语句又透露出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

【评分标准:概括诗歌内容,2分;语言特点分析,2分;诗人情感分析,2分。

】。

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诗题中的“九日”与“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之感。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14.A B (选对一项2分,全对4分)(C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D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

)15.(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和对先贤的向往、景仰、追思之情;(2)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四周(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四周(含解析)

第四周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内心的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答案】D【解析】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故选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遣兴杜甫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高居成都。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战事尚未平息,弟妹各自流散不知何处。

句中“干戈”代指战争。

B.颔联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极言自己思念弟妹之切以及身体衰老之甚。

C.颈联写景:地势低平,荒野阔大,天空辽远,暮江缓流。

境界开阔而悲壮。

D.诗题曰“遣兴”,即借诗以自遣;全诗也托物起兴,即景抒情,自然浑成。

【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第三章 群文阅读训练二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第三章  群文阅读训练二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群文阅读训练二“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此诗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埋下伏笔。

《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2)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隐括[注]杜牧之齐山诗朱熹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②。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 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 颔联写诗人希望尽兴地过重阳,也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 颈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 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5. 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4.B,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15.《登高》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其作用在于营造苍凉恢廓的境界,烘托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愁之绪。

《九日齐山登高》首联描绘江南秋景:碧波中倒映着初飞大雁的身影,齐山在这秋季仍是一片青翠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秋景,烘托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也为下文借此排遣自己抱负难施的郁结情怀打下伏笔。

(评分标准:《登高》颔联的分析,3分;《九日齐山登高》首联的分析,3分。


16.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