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案例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植树问题教案篇一1、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端栽树时的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两端栽树的解题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栽树”的规律,这时老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通过动手操作,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让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重视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
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都不栽树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0 m长的。
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两端都栽)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植树问题”,是后继学习的准备,需要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1、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2、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4、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采取什么策略正确解决“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学习难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预设过程一、尝试解题发现问题1、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植树方面的问题。
(板)2、课件呈现学习材料,请学生尝试。
3、反馈,形成争议:1)100÷5=202)100÷5+1=214、提出研究问题:植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还是间隔数加1呢?(板)我们来研究。
二、研究规律1、议:在晒场的一侧(8米)种小树,两端都种,可以怎么种?2、生述师画,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
3、自己尝试画图,完成表格。
4、议:你发现什么?5、小结:当在路的一侧种树时,如果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也就是等于总长÷间距+1。
(板)6、分析尝试题的正确解法三、练习1、变式练习2、扩展练习1、完成1-1。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2)尝试完成,并反馈。
2、完成1-2。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2)议:怎么求总长?(板)3)尝试完成,并反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及第118页做一做。
2.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彩笔。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公路两旁植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想象在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3)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一条5米长的直线,每隔2米植一棵树,需要植几棵树?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2. 引导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两端都要栽树,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预设:100÷5=20?100÷5+1=21?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让学生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植树问题的引入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计算方法。
2.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计算方法。
3.2 探究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自主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和表格,表达和解释植树问题。
3.3 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应用和拓展,如植树问题的变形和实际应用场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与练习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材、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5.2 教学工具使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5.3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情况,掌握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植树问题相关图片或实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植树问题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要植树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植树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植树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在一条100米长的道路两旁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段数 1。
(4)教师出示变式题目,巩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践题目:在一条200米长的道路两旁植树,每隔15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教师出示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不是固定的,如何求解?(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思考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并尝试用数学公式表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树问题,如: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2. 提问:如果两端都要栽树,会有什么不同?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栽一棵,问需要多少棵树?2.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关键信息:两端都要栽,每隔一定距离栽一棵。
3.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讨论,总结出数量关系:棵数 = 间隔数 1。
三、运用(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四、拓展(5分钟)1. 提问:如果植树线路是封闭的,比如一个圆形,植树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棵数 = 间隔数。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
六、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掌握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数量关系的关键步骤。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一、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引入和定义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法3. 植树问题的一般解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法,难点是理解植树问题的一般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白色粉笔3. 黑板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植树问题,例如:“学校计划在校园里种植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3米,如果需要在5米的位置种一棵树,那么需要种植几棵树?”3. 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定义两端都栽的解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学校计划在校园里种植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4米,如果需要在6米的位置种一棵树,那么需要种植几棵树?2. 小明家计划在院子里种植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2米,如果需要在8米的位置种一棵树,那么需要种植几棵树?答案:1. 需要种植5棵树。
2. 需要种植4棵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植树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法。
但在解题过程中,部分同学对植树问题的一般解法还不够理解,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植树问题,例如在植树过程中,需要在特定位置种一棵树,且该位置不是两棵树之间的整数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植树问题。
这个例子能够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提问:植树问题中,什么是两端都栽?什么是只栽一端?什么是两端都不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特点。
3.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3)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4.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生:人的职责师:那我们就应说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较快!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100÷5=20(个)20+1=21(棵)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较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 验证规律: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层次性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植树问题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植树道具: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预设:5根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预设:间隔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
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4个间隔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预设:4根间隔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3个间隔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预设:4个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预设:20÷5=4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做铺垫: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
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
(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
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
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
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2.理解题意: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
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17例1二、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预设生:有5根手指生:有4个空〕像刚刚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预设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生2:队伍之间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1、①课件出示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谁能响亮的读题?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生4:一旁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
〔指名板演〕〔预设生1:20÷5+2=6〔棵〕生2:20÷5+1=5〔棵〕〕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说一说你的想法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参考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参考教案教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呢?比如说,如果只有10米的小路,每隔2米栽一棵树,你们觉得要栽多少棵树呢?学生:5棵树。
教师:对,那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
2)进一步探究,发现规律。
教师:我们再来看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每隔5米种一棵树,所以有20个间隔,也就是21棵树。
教师:对,这就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那么,如果小路长度不是100米,间隔长度不是5米,我们该如何求出树的数量呢?设计意图:通过简化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归纳总结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有什么应用呢?学生:可以算出植树的数量。
教师:对,不仅如此,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比如说,我们在修建道路、铺设管道时,也需要考虑到两端都要做什么,中间间隔多少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我们来做一道应用题,某个小区的马路长度是200米,每隔8米要种一棵树,那么要种多少棵树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计算,然后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我们可以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教师:对,而且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快速算出答案。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师介绍了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即从简单问题开始入手研究。
例如,在研究100米这个较大的数据时,可以先选取其中的一小段进行研究。
教师演示了如何用线段图表示20米的一小段路,并让学生计算出在这段路上栽几棵树。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体验了线段图的画法,并进行了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画法中的共同之处,即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随后,学生们填写表格,归纳总结出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学会分析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思考技巧。
4.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和计算器。
3.准备植树问题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通常情况下是描述一个区域,在两端都植入若干树木,要求求解如何在该区域内进行树木种植,使得树木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或最优化的问题。
2. 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来求解。
可以通过计算距离、面积计算等方式来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植树问题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3.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总结教学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水平。
3.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掌握情况。
4.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教学结束后,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同时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以上就是本节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的内容,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卡片、探究表。
课前互动:1、同学们,我们先来说说顺口溜,好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会说吗?请继续……2、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不一样的,有信心吗?两个手指一个隔(教师示范用手指展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做),三个手指两个隔,会说吗?请继续……学生说到五个手指四个隔时,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
(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3、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隔,老师发问,哪个间隔长,引出“间隔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情景导入例题①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植树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
这是我们学校的新校区,绿化校园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植树节那天,我们全体老师参与了植树活动,(出示综合楼前的小树图片)这是我设计的,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设计的吗?(出示操场图片)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操场外面是一条车道。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案例
《植树问题》(两头都栽)教教案例【教材剖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对于植树问题教材共安排了3个例题。
例1是商讨植树问题中两头都要栽的状况,让学生先经过画线段图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质问题。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连续议论两头都不栽的状况。
例3是对于一个关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材办理】从教材的设计企图来看,植树问题的教课,并不是不过让学生会娴熟解题,而是经过生活中的简单案例,浸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联合思想、化归思想、模型思想等。
教会学生解题其实不是主要的教课目标。
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浸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这类思想的浸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追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案例下手,追求规律,经过规律的得出,最后解决问题。
【学情剖析】我班现有学生20人,从知识和能力二个方面剖析状况以下:知识方面:“植树问题”对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
经过课前检查,部分学生对这一内容已经有所认识,四年级上学期也做过一些植树问题的题目,但并无真实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特点。
能力方面:从学生的思想特点看,固然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想为主,但抽象思想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定的剖析综合、抽象归纳、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1、经过合作研究,着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经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认识“化大为1小”的数学思想方法,能灵巧解答植树问题。
3、让学生在研究、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研究归纳规律的意识,领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课要点与难点】教课要点:在研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关于植树问题教材共安排了3个例题。
例1是探讨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讨论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例3是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材处理】从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植树问题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题,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模型思想等。
教会学生解题并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
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我班现有学生20人,从知识和能力二个方面分析情况如下:知识方面:“植树问题”对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通过课前调查,部分学生对这一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四年级上学期也做过一些植树问题的题目,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特征。
能力方面: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虽然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认识“化大为小”的数学思想方法,能灵活解答植树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种情况,一边或两旁;有的求全长;有的求课数;有的求间隔数。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课堂流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吧!(看完后,)这些图片漂亮吗?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植树?生:植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
生:植树可以净化空气。
师:植树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过程反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教师用漂亮的树木图片引出植树问题,这其中渗透了环保教育,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例1: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跑道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师: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生: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等。
师:谁能理解“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生:两端要栽也就是两头都要种。
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师:如果把这根小棒看做是这条跑道,在跑道路的两端要种就是在小棒的两头要种。
师: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方法二:100÷5=20(棵) 20+2=22(棵)方法三:100÷5=20(棵) 20+1=21(棵)师:现在出现了3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通过举手,了解学生的解题清况。
师:哪一种解法才是对的呢?怎么样验证呢?【过程反思】:我设计了一道在100米的跑道一边植树的问题,是为了先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解答问题,得到不同的算法,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哪种才是对的呢?怎么验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入下一步的教学。
2、简单验证。
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生:可以画图实际验证一下,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师:那应该怎么画呢?生: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跑道。
“两端要种”是指从这条跑道的这头开始,先在头上种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
)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米。
)要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地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人手来研究。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
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得好。
师:想想这一题如何解答?生:10÷5 = 2(个) 2 + 1 = 3(棵) 答:一共需要3棵树苗。
师:算式中10÷5 = 2(个)的2个表示什么?生:表示2个5米。
师:对了,说明有2个间隔。
也就是间隔数为2个。
那为什么要加1呢?生: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棵数比间隔数多1个。
师:跟上面一样,再种一种其它的长度,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分小组活动:画一画、算一算、议一议、填一填,并找一找规律。
学生分组合作,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的结果?两端都栽全长(米) 间隔长度(米) 间隔数(个)棵数(棵) 55 1 2 10 52 3师:这些分成的段数用数学语言来说叫间隔数。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我似乎发现了什么,你们有新的发现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数据,先动脑想想,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的发现?生:棵数=间隔数+1。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
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
)师:我在说这个规律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什么?生:必须是两端都种。
(师在课题后板书:两端都种。
)师:同学们,要总结出这一规律,除了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来理解验证这一规律。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看一看,数一数我们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4个。
) 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
【过程反思】:在渗透化归思想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必须明确简单事例中的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
如在研究10米的路上种树的情况时,必须明确段是什么意思。
怎么得到的,为什么是3棵树,它跟2段有什么关系,20米、25米……等同样如此。
在经历了从简单事例入手之后,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已经得到了强化。
与此同时,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一般解法也已经得到了归纳。
再让学生通过经历“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的步步渗透,最后求100米种几棵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算式的渗透。
用算式来表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是数学教学的特色,这一点必须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二是关注和强化理解“段数”也就是间隔数的概念,因为它是解决一切植树问题的基础与起点。
只有在理解间隔数的基础上来研究棵数,学生学起来才不显得那么难。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师: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哪个答案是正确的?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生:指的是段数。
(间隔数。
)师:20+1=21,为什么还要+1?生: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师:现在你们说刚上课时,哪个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师:你真了不起。
师: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发现了“两端都要种”求棵数的解题规律,你们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了吗?【过程反思】经历探究,发现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可以画线段图,可以摆石子,通过线段图和摆石子等活动模拟在路的一侧种树,找到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即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探究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师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
三、巩固新知,应用深化.1、教师讲解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栽树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安装路灯、设公交车站、敲钟等。
2、以闯关游戏完成习题。
第一关我会想:环卫工人要在我镇城外公路沿河的一侧栽柳树,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都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解答,并说明思考过程。
第二关我会变: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装多少座路灯?演板同学算式是2000÷50 = 4040 + 1 =41(座)师:有不同的做法?生:这个题目中要求在“两旁”装,所以还应加上一步41×2 =82(座)师:你观察得很仔细,真不错!让我看看这幅图吧!第三关解决问题我能行: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学生解答,老师讲解师:恭喜所有顺利过关的同学,你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反思】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层练习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到上课的前20分钟左右,因此在练习巩固环节,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疲惫。
针对学生的注意特点,设计了闯关游戏,并且三关的习题设计形式多样,难易度上呈现梯次分布。
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新知的应用检测落到实处。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树生:我还知道了化难为简的解题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过程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植树问题10÷5 = 2(个)2 + 1 = 3(棵)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树棵树-1 =间隔数《植树问题》课后反思这个知识点的原型是一条直线路上用不同的间隔来栽树,得到不同的棵树,通过数字间的归纳,得出规律性结论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