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说明
2024年《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课稿
2024年《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课稿2024年《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A版),是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的第2节的第一课时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特点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教学背景的分析1、教材分析直线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高中学习了直线的斜率后进行研究的。
直线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学的开始,对后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是地位显要,作用非同寻常,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说是直线的方程的形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在此花多大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
直线作为常见的最简单的曲线,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坐标法来研究曲线的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2、学情分析我校的生源较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有待加强。
又由于刚开始学习解析几何,第一次用坐标法来求曲线的方程,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困难。
另外我校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更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方法;(2)明确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初步学会准确地使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3)从实例入手,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4)提倡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示范三篇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示范三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涉及的教材主要有《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章。
教学目标:1. 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含义;2. 掌握点斜式方程的求法;3. 熟练掌握点斜式方程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求法;2. 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点斜式方程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点斜式方程的转化和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方程,并对直线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考虑到点斜式方程对于初学者而言相对较难,学生对此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策略:1. 强化基本概念:在本课中重点突出斜率和截距等基本概念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概念的含义和运用。
2. 分步讲解:采用分步讲解和逐步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
3.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并对不同情景进行思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介绍点斜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法。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互动法: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互动,加强对于点斜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2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两点式和一般式方程。
引入点斜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活动:1.老师出示两个点坐标,引导学生用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
2.老师出示一个一般式方程,引导学生将其化为标准式或斜截式。
3.老师介绍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公式。
4.老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
二、课堂互动(35分钟)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应用,如平行和垂直直线的计算。
教学活动:1.学生根据点斜式求出一些直线方程,并化简、分类讨论。
2.老师出示两条直线,引导学生求出它们的关系(平行或垂直)。
3.学生按照要求写出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的点斜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与任务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和应用以及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它在上一节分析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引进了斜率的概念后,继续学习根据给定条件表示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的方法。
本节课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斜率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还为后面学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做好铺垫,在今后解析几何问题的解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在多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对直线有了较多的了解,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以及概率的概念,知道了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个点和斜率或给定两点,就能惟一确定一条直线,这为本节课根据定点和斜率表示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并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进行变形,得到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但由于学生联系数形结合思想学习直线的方程时间不长,对直线方程的灵活应用掌握不深,因此在理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应用时可能会有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及其应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能说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根据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判断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根据斜率公式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通过理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几何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推导、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感受解析几何学习中成功的喜悦,体验直线方程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1.以旧带新,引入新课问题1: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点P0的任意一点,怎样用P0和P的坐标表示斜率k?【学情预设】根据斜率的概念,学生不难回答出k=(y- y0)/ (x- x0)师:将这个式子进行变形,可以得到式子:y-y0=k(x- x0)(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斜率的概念,对斜率表达式进行变形,初步获得本节课要学习的点斜式方程,引入新课。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2 教学内容直线方程的定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例如“已知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如何表示这条直线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1.3.2 直线方程的定义给出直线方程的定义,即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满足特定的数学关系。
解释直线方程的重要性,例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1.3.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引入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即直线上任意一点和斜率确定直线的方程。
给出点斜式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解释其含义。
第二章:点斜式方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2.3.1 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和斜率,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解释求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例如确定常数项。
2.3.2 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实际问题,例如“已知某直线上的两个点坐标和斜率,求该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第三章:点斜式方程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斜式方程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点斜式方程的性质3.3 教学步骤3.3.1 点斜式方程的性质引导学生探讨点斜式方程的性质,例如斜率与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解释点斜式方程的性质对于解决直线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3.3.2 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相关问题,例如“已知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点,求该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学会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3)能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直观感知直线的点斜式;(2)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验证点斜式的正确性;(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点斜式的应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美。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3)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的推导过程;(2)灵活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2)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3)直角坐标系模型。
3.2 学具准备(1)笔记本;(2)直尺、圆规;(3)练习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实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直线的点斜式;(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点斜式表示直线?4.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直线的点斜式;(2)讲解直线的点斜式的定义和几何意义;(3)演示直线的点斜式的推导过程;(4)引导学生学会用点斜式求直线的方程。
4.3 巩固练习(1)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验证点斜式的正确性;(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价(1)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5.2 教学方法改进(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3)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学生能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应用;(2)学生能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直线方程的引入1.1 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方程用来描述直线的特征和位置。
1.2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定义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1.3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称为直线的截距。
第二章:点斜式的定义2.1 点斜式的概念:点斜式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表示为y y1 = m(x x1),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个点。
2.2 点斜式的推导:通过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点,推导出点斜式方程。
第三章:点斜式的应用3.1 点的坐标已知: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坐标和斜率,求直线的方程。
3.2 斜率已知:已知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点,求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已知:已知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求直线的方程。
第四章:点斜式的变形4.1 斜率的正负:直线的斜率为正时,表示直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负时,表示直线向右下方倾斜。
4.2 点斜式的反转:交换点斜式中的x和y,得到反点斜式。
4.3 点斜式的合并:将点斜式中的m和常数项合并,得到简化后的直线方程。
第五章:点斜式的扩展5.1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直线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
5.2 点斜式与一般形式的转换:将点斜式方程转换为一般形式方程。
5.3 点斜式与垂直直线的关系:垂直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第六章: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1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应用,如计算两点的斜率、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6.2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直线方程、求直线的倾斜角度等。
6.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点斜式的拓展与应用7.1 点斜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方程可以表示为y=kx+b,与点斜式方程y-y1=k(x-x1)进行对比。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优秀教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2.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的求法以及之间的联系;3.通过学生经历直线方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化归数学问题的能力;4.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直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三、教学用具:投影仪或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设置一组问题来复习旧知识.[提问1]什么叫直线的倾斜角和倾率?[提问2]已知直线l 上有不同两点),(),,(11y x Q y x P ,则这条直线l 的斜率._________=k[提问3]什么叫做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以一次函数为例加以说明. [提问4]一个条件能否确定一条直线?举例说明.[提问5]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具备几个独立条件?(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小结] 确定一条直线需要知道直线l 经过两个已知点;确定一条直线需要知道直线经过一个已知点及方向(即斜率)等等.教师指出,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分别推导出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我们今天研究“已知直线斜率及经过一已知点,求直线方程”的问题,板书课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考虑了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教学,以适应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另外,本环节从研究确定一条直线需具备的条件这个熟悉的问题背景出发,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欲望.(二)新课讲授【尝试探索,获取新知】(教师活动)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探求解答,并注意分析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问题1]已知直线l 经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如何求直线l 的方程? (学生活动)尝试探索,讨论、交流.此问题难度较小,可由学生自行推导,得出结论:之后,请同学们集思广益,给这个方程取一个贴切、易记的名字.(根据直线的几何特征,确定命名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问题2]平面上的所有直线是否都可以用点斜式表示?(不能,例如k 不存在时,经过),(111y x P 的直线方程为1x x =)注意,在学生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教师可帮助启发学生作下述分析:(1)建立点斜式的主要依据是,经过直线上一个定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直线是惟一的,其斜率都等于k ;(2)在得出方程k x x y y =--11后,要把它变成方程)(11x x k y y -=-.因为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个1P 点,而后者才是整条直线的方程;(3)直线的斜率0=k 时,直线方程为1y y =;当直线的斜率k 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1x x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课.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直线一条直线几何要素,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已知两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本节要求利用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建立直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直线.2.解析:直线方程属于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的开始.从整体来看,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研究几何问题.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构建了平面上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对后续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学习,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本节来看, 学生对直线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陌生是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直线的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2.解析①知道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和这条直线的斜率. 知道建立直线方程就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②理解建立直线点斜式方程就是用直线上任意一点与已知点这两个点的坐标表示斜率.③经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体会直线和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④在讨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条件与建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思想.⑤在建立直线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比较中,体会两者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体会两者数形结合的区别,进一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学生对研究直线的方程可能心存疑虑,产生疑虑的原因是学生初次接触到解析几何,不明确解析几何的实质,因此应跟学生讲请解析几何与函数的区别.2.学生能听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的过程,但可能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还是要跟学生讲清坐标法的实质——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用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3.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曲线与方程”,因此学生难以理解直线与直线的方程,甚至认为验证直线是方程的直线是多余的.这里让学生初步理解就行,随着后面教学的深入和反复渗透,学生会逐步理解的.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可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教学.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通过纵向挖掘知识的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着对新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方法.2、学法分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加深对用坐标求方程的理解;通过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一个点和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质的飞跃.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直线一条直线几何要素是什么?如何将这些几何要素代数化?[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和这条直线的斜率.问题2:建立直线方程的实质是什么?[设计意图]建立直线方程就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也就是将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用方程表示出来.引例:若直线经过点 ,斜率为 ,点在直线上运动,那么点的坐标满足什么条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经历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过程,初步了解求直线方程的步骤.问题2.1要得到坐标满足什么条件,就是找出与、斜率为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何种关系?(过与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确定直线的条件,体会“动中找静”.问题2.2 如何将上述条件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用坐标表示确定直线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就是 ,即 .问题2.3为什么说是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受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关系.此时的坐标也满足此方程.所以当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其坐标满足 .另外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也在直线上.所以我们得到经过点 ,斜率为的直线方程是 .问题2.4:能否说方程是经过 ,斜率为的直线方程?[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受直线(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尽管学生不可能深刻理解直线(曲线)方程的完备性,但在这里仍要渗透,为后因理解曲线方程的埋下伏笔.问题3:推广:已知一直线过一定点 ,且斜率为k,怎样求直线的方程?[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是归纳概括能力.问题4: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如何才能选取所有的点?以前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解析几何取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注: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要说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也要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一一对应的.为以后学习曲线与方程打好基础.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点就可以.不必做过多解释.问题5:从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你知道了求几何图形的方程的步骤有哪些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解析几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①设点---用表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②寻找条件----写出适合条件;③列出方程----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④化简---化方程为最简形式;⑤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例1分别求经过点 ,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并画出直线 .⑴倾斜角;⑵斜率;⑶与轴平行;⑷与轴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的使用条件,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作“公式”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使用条件.注:⑴应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条件是:①定点,②斜率存在,即直线的倾斜角 .⑵与的区别.后者表示过 ,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而前者不包括 .⑶当直线的倾斜角时,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是 .⑷当直线的倾斜角时,此时不能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表示直线,直线方程是 .练习:1. .2.已知直线的方程是,则直线的斜率为,倾斜角为,这条直线经过的一个已知点为 .[设计意图]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逆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问题6:特别地,如果直线的斜率为 ,且与轴的交点坐标为(0 ,b),求直线的方程.[设计意图]由一般到特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引出截距的概念和直线斜截式方程.将斜率与定点代入点斜式直线方程可得:说明:我们把直线与y轴交点(0 ,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b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注(1)截距可取任意实数,它不同于距离. 直线在轴上截距的是 .(2)斜截式方程中的k和b有明显的几何意义.(3)斜截式方程的使用范围和斜截式一样.问题7: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类似.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函数图像是以形助数,而解析几何是以数论形.练习:1. .2.直线的斜率为2,在轴上的截距为,求直线的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截距的含义.3.直线过点,它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相等,求直线的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斜截式方程的结构特征.4.已知直线过两点和,求直线的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合理选择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求直线方程,同时为下节学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埋下伏笔.例2:已知直线 ,试讨论(1)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2) 与重合的条件是什么?(3) 与垂直的条件是什么?说明:①平行、重合、垂直都是几何上位置关系,如何用代数的数量关系来刻画.②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若两直线平行,则且;反过来,若且,则两直线平行.③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与之平行、垂直的条件分别是什么?练习:问题8: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要点:(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命名都是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2)两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两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学会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3)能够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直线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利用实例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3)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2. 教学难点:(1)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2)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的直线方程知识,如斜截式方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条已知的直线方程来描述另一条直线?2. 新课讲解:(1)介绍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2)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点斜式方程求直线方程;(4)讲解如何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
3. 课堂练习:(1)布置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经过点(2,3),斜率为1的直线;(2)经过点(0,-2),斜率为2的直线。
(1)y=2x+1;(2)x-y+3=0。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图形,让学生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通过实例讲解点斜式方程的求法。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但在课后作业中,部分学生对将直线方程转化为点斜式方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直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含义。
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
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例如:已知直线上一点A(x1, y1)和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
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含义,即直线上任意一点(x, y)与点A(x1, y1)的连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斜率k。
教师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即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 y1 =k(x x1)。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解直线的方程。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含义和求法。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否唯一?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不唯一,因为直线上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点A,从而得到不同的点斜式方程。
3.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判断两个点斜式方程是否表示同一直线?4.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两个点斜式方程表示同一直线当且仅当它们的斜率和截距相等。
七、应用举例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已知直线过点(2, 3)且斜率为1/2,求直线的方程。
2. 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解,得出直线的方程为y 3 = 1/2(x 2)。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已知直线过点(2, 3)且斜率为-1/2,求直线的方程。
4. 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解,得出直线的方程为y 3 = -1/2(x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精品教学设计
直线 l1:y = k1 + k1k2 = –1.
b 的几何意
b1,l2:y2 = k2 x + b2
例 2 解析:(1)若 l1 义。
。 试讨论:
∥l2,则 k1 = k2,此时 l1.l2
(1)l1∥l2 的条 与 y 轴的交点不同,即 b1 =
件是什么?
b2;反之,k1 = k2,且 b1 =
概念的内涵。
种特殊情形。
8.观察方程 y = kx + b,它的形式具 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 予评价。
深入理解 和掌握斜截式 方程的特点?
9.直线 y = kx + b 在 x 轴上的截距是 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 价。
使学生理 解“截距”与 “距离”两个 概念的区别。
10.你如何从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概念形成
1.在直角坐标 系内确定一条直线, 应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顾,并回答。 然 后教师指出,直线的方程, 就是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x, y)满足的关系式。
直接给予,那些条件还有待
已去求。 在坐标平面内,要
学生会运
应用举例
画一条直线可以怎样去画。 用点斜式方程
6.例 1. 直线 l 经过点 P0 (– 2, 3),且倾斜角 = 45° 。 求直线 l 的 点斜式方程,并画出
y
6
P1
4
P0
2
1
–2 –1 0
x
解决问题,清 楚用点斜式公 式求直线方程 必须具备的两 个条件: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直线是几何中的基本元素,而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是描述直线位置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线的相关知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方程点斜式的概念和意义;教授学生如何应用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定义2.1 直线方程的概念回顾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 不为0。
2.2 点斜式的定义定义: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是指用直线上一点和该点斜率来表示直线方程的形式。
公式:y y1 = m(x x1),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个点。
第三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推导3.1 直线的斜率回顾斜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斜率m = (y2 y1) / (x2 x1),其中(x1, y1)和(x2, y2)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3.2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推导过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x1, y1)和斜率m,如何得到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将斜率代入点斜式公式,得到y y1 = m(x x1)。
第四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应用4.1 求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如何写出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根据点斜式公式,将已知点(x1, y1)和斜率m代入,得到直线的方程。
4.2 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已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如何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解方程得到直线上该点的坐标。
第五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综合练习5.1 练习题1:求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2, 3)和斜率m = 2,写出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5.2 练习题2:求直线上某点的坐标已知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为y 3 = 2(x 1),求直线上的点(4, y)的坐标。
第六章: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与一般式的转换6.1 一般式与点斜式的关系回顾直线的方程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 不为0。
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及形式。
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
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及其应用。
2.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已学的直线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
2. 探究新知:介绍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几何意义。
3. 推导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方法。
4. 应用实例: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六、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了解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掌握情况。
3. 课后访谈:课后与学生交流,收集他们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评估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弱。
2.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通过作业、测验等途径,评估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效果评估: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评估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八、教学拓展1. 对比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其他直线方程(如一般式、截距式等),探讨它们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求法。
2. 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求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求法和应用。
2. 教学素材:实际问题相关的直线图示和数据。
3. 练习题: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求法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求法。
2. 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求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求法和应用。
2. 教学素材:实际问题相关的直线图示和数据。
3. 练习题: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直线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篇二:教学过程:篇二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篇三:教学重难点:篇三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篇四:学情分析篇四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方法;3. 能够应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2. 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尺;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笔。
四、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2. 教师引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特点。
Step 2 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形式。
2. 教师解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中斜率的含义,讲解斜率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范围。
Step 3 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例,引导学生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步骤与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求解方法。
Step 4 实际问题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整理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一般应用方法。
Step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进行求解。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Step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步骤。
2. 学生进行小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决问题,并书写一篇相关的应用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例引入知识点,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复习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2. 引出直线方程点斜式。
教学过程:1. 复习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
2. 提问:能否用斜截式表示一条直线,当已知直线上一点和斜率时?3.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直线方程点斜式。
第二章: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定义及形式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定义及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定义。
2. 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形式:y y1 = k(x x1)(已知直线上的点A(x1, y1)和斜率k)。
教学过程:1. 讲解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定义。
2. 推导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形式。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点斜式求解直线方程。
第三章: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运用直线方程点斜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直线方程点斜式在几何、物理、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讲解直线方程点斜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直线方程点斜式在几何、物理、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章: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拓展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拓展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深入理解。
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拓展知识。
2. 直线方程点斜式与其他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讲解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拓展知识。
2. 分析直线方程点斜式与其他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堂练习。
2. 学生总结直线方程点斜式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1.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直线方程点斜式解决问题。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8.2.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方新一、教学目标: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2.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求法以及之间的联系;3.通过学生经历直线方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化归数学问题的能力;4.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二、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点斜式的推导和应用;三、教学难点:直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或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本设计根据“诱思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发展方向,以“问题引导,探究交流”为主,兼容讲解、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思维对话”得以“和谐而高效”。
(一).复习回顾【问题设置】1.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0≠αα,则α的定义和取值范围__________。
生:直线向上的方向和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0°≤α<1800【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学生会出错,引导学生改成正确的,角的范围也会出错引导指正,并提问之间有什么角,尤其00,900的斜率和直线的画法,为后面研究做准备。
2.已知直线上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则直线21P P 的斜率为_____。
【设计意图】研究两点和斜率的关系,为后面推导公式做准备3.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 【设计意图】①已知一点和斜率,②已知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进一步导入课题,已知一点和斜率来求直线方程。
(二).导入新课探究1:设点),(000y x P 是斜率为k 的直线上的一定点,那么直线上不同于0P 的任意一点),(y x P 与直线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例如.一个点p(0,3)和斜率为k =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直线上的点满足的直线方程从而突破难点部分(三).新知探究探究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上一点),(000y x P 与这条直线的斜率k ,设),(y x P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我们能否将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P (x , y)满足的关系表示出来?【设计意图】由具体的点过渡到一般的点,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进一步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并指明公式中的斜率k 必须存在思维拓展:①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设问】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呢?能用点斜式表示直线方程?思维拓展:②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例1. 直线l 经过点)3,2(0-P ,且斜率k=1,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 变式:直线l 经过点)3,2(0-P ,且倾斜角045=α,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 【师生互动】利用公式求直线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活动设计
让学生跟着问题理清学习思路。
【例题】1,练习1,2
学生板演
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4若直线斜率为k,且过(0,b)点,其方程是什么?
【思考】截距是距离吗?
[问题]5我们初中学过一次函数y=kx
+b,它于我们所学直线斜截式方程有什么关系?你能说出一次函数式y=kx+b中k与b的几何意义吗?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必修2第三章第2大节内容。本节课是第三章内容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初步接触解析几何及其学坐标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选修内容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三角函数知识,对于斜率计算问题不大,但对于三角函数的性质应用不是很熟练,尤其对于着正切函数的相应知识很陌生,需要及时巩固。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熟悉了高中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能积极主动地探究。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高二新生
课时
1
提供者
张朝霞
单位
临猗县第三中学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了解直线的点斜式是斜截式的特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直线斜率计算方法探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
1点斜式方程例题1练习
y-y0=k(x-x0)
2斜截式方程
Y=kx+b
3两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熟悉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省教育科学院省教育学会
2017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 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25.心理健康教育。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平行直线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重点突出策略:让学生以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自行推导两种形式的方程。
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推导过程中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理解,即纯粹性和完备性。
难点突破策略:由具体例子到一般问题,从有限关系到无限事实,让学生能初步体会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纯粹性和完备性。
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做铺垫。
此处的要求不易过高,也不可能一次到位,要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和《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基础上,学习直线方程的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知识储备充分,过渡自然合理,解析几何的思想开始渗透。
2.教法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逐步转换师生的角色,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合作式解决问题法;在高效精品课堂的旗帜下,探索效率最高化的教学模式。
3.学情分析:高一(16)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强,但有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反应迟钝。
4.教学准备: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学生版),电子笔,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问题1: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 k 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2:经过两点P 1(x 1,y 1)和P 2 (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什么?
问题3:设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4: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必要的准备。
(二)引入新课
问题1:过定点P (x 0,y 0)的直线有多少条?
问题2: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
问题3: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3个简单问题来引入新课,使得学生在思维上过渡合理自然,连接光滑顺畅。
(三)开始新课
1.探究具体问题:
给出两个条件:一点P (-2,3)和斜率 k = 2 ,它们就能决定一条直线 l.
(1) 你能在直线l 上再找一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吗?你是如何找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从而突破难点的一部分。
(2)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P (x ,y )的坐标 x 与y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由找具体的点过渡到找一般的点,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也为进一步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做准备。
2.探究一般问题:
若直线 l 经过点 P 0(x 0,y 0),斜率为 k ,则此直线的方程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自行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根据斜率公式,可以得到,当x ≠x 0时,00
y y k x x -=-,即y – y 0 = k (x – x 0)(1)
3.指出方程(1)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由学生讨论得出点斜式方程的适用围。
4.即时练习
4.1.填空题:
(1)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y -2=x -1,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倾斜角为___.
(2)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1(3
32+=+x y ,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倾斜角为___.
4.2.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 (3,-1),斜率是2; (2)经过点B )2,2(-,倾斜角是30°;
(3)经过点D (-4,-2),倾斜角是120°(4)经过点C (0,3),倾斜角是0°. 设计意图:巩固新学知识和结论,由(4)引出几类特殊直线的方程。
5.探究特殊问题:
如果直线 l 的斜率为 k ,且与 y 轴的交点为(0,b ),求直线 l 的方程.
设计意图:由学生独立求出直线l 的方程 y = kx + b ,可以用斜率公式,也可以用点斜式的结论。
引入斜截式方程,让学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点斜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形.使学生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6即时练习
6.1 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 斜率为2
3,在 y 轴上的截距是-2; (2) 斜率为 -2,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4 .
6.2 写出下列直线的斜率和在 y 轴上的截距: 设计意图:巩固新学知识和结论,部分同学会在(3)上出现错误,适时强调斜截式的结构特征,并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7.问题: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直线:
观察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直线
(1)
的条件是什么? (2) 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画图,先做到直观感知,教师通过excel 和几何画板的演示,进行操作确认,体现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8.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渗透数学思想发法,让学生慢慢体会。
9.作业布置
必做:习题3.2 A 组1、3题;
选做:与同学交流,体会直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数学中的直线美为题,在数学日记中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学习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提问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x y l 2:1=12:2+=x y l 12:3-=x y l 3
2:4+=x y l 32:5-=x y l 52:6+=x y l 5
2:7-=x y l 2
3)3(3)2(23)1(-==-=y x x y x y 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21//l l 21l l ⊥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化提高。
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我参与我快乐”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