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合集下载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

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以《水浒传》为例【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上做到真读书、多读书、读整本书。

为促进学生真正深入阅读名著,教师可以应用项目学习理论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本文以《水浒传》教学为例,探究项目式学习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希望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初中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和思维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经验。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注重项目化学习,有规划、有组织、有评价地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一、制定教学目标在实施阅读计划之前,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教师及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与方向,便于阅读计划的顺利开展,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在实施《水浒传》阅读计划之前,教师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读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编剧、表演、口才方面的能力,能够鲜明准确地表达观点看法,会写小论文,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引导学生以现代的眼光看待《水浒传》,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形成一定的社会眼光。

二、制定阅读期限和进度《水浒传》虽然章节回目明晰,情节走向明确。

但是作为一篇长篇白话小说,有96万字,100章回,其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繁多,而且有些地方半文半白,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较困难。

因此教师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必须对阅读期限及进度做一个限定,如一个月,并在每周具体细化阅读进度。

三、阅读计划的实施(一)积累性阅读阶段,制作人物梳理卡片本阶段要求师生统一《水浒传》版本,共读《水浒传》。

教师可在寒假前布置阅读任务,以便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如:引导学生做人物梳理卡片,每位学生整理出自己感兴趣的不少于10位人物。

卡片正面是人物姓名、绰号、外貌、性格等,背面是摘抄和批注人物的经典细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水浒传》第一部分:引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英雄豪杰、忠义情怀为主题,以山东梁山泊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好汉的抗争故事。

阅读《水浒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事件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阅读意愿。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1. 探索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水浒传》之前,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书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视频或听取教师讲解的方式来获取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精彩的情节和角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片段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3. 确定阅读目标在阅读之前,帮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阅读目标。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概览,包括主要角色、情节发展以及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背景。

4. 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

可以使用预读、精读和泛读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信息、理解复杂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与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

5. 讨论和分析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

6. 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书评、角色分析或故事情节改写等写作任务。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水浒传》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 演绎和表达分组进行剧本演绎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这种互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以《水浒传》为例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以《水浒传》为例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以《水浒传》为例摘要: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结合了“导读”“批读”“研读”等板块,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老师以教学抓手,能较好地改变名著阅读看似热闹的浅阅读现象,使学生走出试题训练式的假阅读误区,进入深度阅读的境界。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育部编纂的初中语文教材积极响应《课程标准》要求,编排了12本必读名著,推荐了24本自主阅读书目。

这些书目大多是名著,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领略大师风采,掌握人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书目也对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这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是学业繁重,学生感觉没有时间进行大篇幅文章阅读;二是受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当前的流媒体和融媒体,对传统文学作品不感兴趣;三是初中学生审美和品鉴能力还存在不足,不能充分领略名著文学魅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时间去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二是部分教师自己本身不读经典,不具备担当学生名著阅读领路人的水平;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成效的检验,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在阅读方面没有量的累积,也没有质的保证。

笔者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可以先通过导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再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召开讨论会、编舞台剧等进行展示分享,这样能对作品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笔者以《水游传》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例,建构一个易于操作、注重实效的整书阅读活动框架。

一、导读导航,激发兴趣将导读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环节,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意图、从目录了解故事梗概、设置目标以带着疑问去阅读等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在创作风格和作品魅力方面给学生留下对名著的总体印象;还可以结合名著的电影电视展现名著的精彩场面,如《水浒传》的导读可从听《好汉歌》开始,或对应电视剧集来分配阅读任务,既把学生带入名著的故事情境,又有效减轻学生阅读心理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读策略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比读策略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进也在发展,对同一人、事、
物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会有所不同。通过比读某一人
物在不同时期对其他人、事、物的不同情感和态度,
不仅能够了解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更能梳理出小
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比如,可在学生阅读武松的相关篇章时(第二十三
回至第三十二回),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请以“酒”为中心,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武松
18
• 初中 2019.4
本版编辑/佩 兰
关注
是“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再者,武松被张都监灌醉后,
为“报恩”而中张都监之计,后报仇,血溅鸳鸯楼,夺
去张都监府中上下十五口人命;最后,武松被酒香吸
引,从孔亮兄弟手中强抢美酒,烂醉后居然要打朝他
吠的黄狗,失足跌入河中,幸遇宋江而未丧命。比读
武松的“误事酒”,我们会发现武松的内心深处一直
关键词:《水浒传》 整本书阅读 比读策略
一、文本内的比读
文本内的比读指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
单项的、局部的、片段的比较阅读。从思维方向上又
可分为纵向比较阅读和横向比较阅读。
(一)纵向比读,梳理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发展轨迹
纵向比读,是指将某个人、事、物的状态与其在
过去某个时间的状态进行比较阅读。《水浒传》中的
2. 异中有同,探究小说主题。 横向比读除了关注不同之处,更要关注相同之处。 如上文分析,好汉们因不同原因而遭遇刺配,但却殊 途同归,最后聚义梁山。横向比读好汉们上梁山的经 历,发现异中之同,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1)任意的判决 好汉们在刺配前都接受了知府的判决,横向比 读这些判决与好汉们的犯罪行为,我们可以清晰地 发现这些判决的共同点。 林冲遭高俅陷害手持宝刀误入白虎堂,高俅定 要告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但因孔 目孙定的劝说,开封府尹的判决文书变为“不合腰悬 利刃,误入节堂”。无论是高俅的陷害还是最后的文 书,都没有根据事实判决。高太尉必置林冲于死地, 故夸大为“杀害本官”;孙定为保林冲,故轻判为“腰 悬利刃”。无论是夸大还是轻判,均在“人为”,所谓 的“按律”都是依据判决人的主观情感好恶。武松亦 复如是,武松蓄意谋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但因大家都 敬重其为兄报仇,判决文书变为“武松因祭献亡兄武 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 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 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 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杨志怒杀泼皮牛二为民 除害,故其判决文书是“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 而雷横因白秀英打其母亲而误杀白秀英,却因白秀 英是知县的“表子”,知县定要叫雷横偿命。 好汉们的生与死,全都掌握在政府官员主观的 是非善恶上,可见当时官府的黑暗至此。这又怎能不 叫众好汉们聚上梁山?通过横向比读,小说“官逼民 反”的主题就不再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是扎根于文本 的深入理解了。 (2)“义”的内涵 横向比读策略还可帮助我们分辨《水浒传》中混 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粗取精地学习好汉们身上 的正面价值。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整本书阅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大形势,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环节。

中高考改革已经先行先试,试卷题量大幅增加,推行整本书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为了响应号召,适应时代发展,这两年我努力学习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以课堂教学为实例,与大家分享古典名著的教学经验。

四大名著是我国传统通俗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古典文学名著中地位相当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以《水浒传》为代表,带领孩子们开启四大名著的整读之旅。

关于《水浒传》的阅读教学我设置了导读、推进、分享三种课型,来激发学生读《水浒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梳理小说的脉络、把握阅读的重点。

一、导读课:开启阅读之门在导读课中我设置两个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读《水浒传》的兴趣;②普及《水浒传》文学常识,理清脉络。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四大教学环节:01观看《好汉歌》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学生畅谈听歌曲、看视频的感受,并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名著,正式开启四大名著的探索之旅。

02初读《水浒传》,解答疑难。

带领学生读封面、读内容简介、读导读页、读目录,从这“四读"中了解作者简介、历史背景、创作过程、文学价值。

03开展课堂游戏,进行人物探讨。

对整本书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开始引导学生们如何读《水浒传》,首先明确名著的人物线和故事线。

金圣叹先生曾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施耐庵笔下的108位好汉形象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课上我组织猜谜游戏环节,引导学生读人物,多角度去把握人物。

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让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水浒人物小卡片自己尝试写三条人物线索,让大家猜猜人物,进而激发学生对人物探讨的兴趣。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浒传》人物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增强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借助创意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学重点
(1)情节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复杂,涉及众多人物和事件。教学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各情节之间的联系,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以及这些情节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其次,在古文阅读方面,学生对《水浒传》中的古代汉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结合课文注释进行了讲解,但显然还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分析是对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角色的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它是理解作品内涵、把握故事发展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智深的勇敢正义在实际故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

“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

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

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

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

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

2019.07“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它的理念与整本书阅读高度契合。

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合,而整本书有着众多的线索可供整合;“主题学习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1],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在阅读中,必然要抓住它的核心价值,一书一得,在“得”中适当兼顾其他。

每本书的核心价值是不同的。

怎样抓住整本书的核心价值进行主题式学习呢?本文选择《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作为主题式学习内容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知道鲁智深曾经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等。

学生熟悉这些故事情节,益处在于更有兴趣阅读自己熟悉的情节;但也会因为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妨碍对人物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

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学生已知的知识,而应在他们已知处探寻未知,发现作者隐含在书中的深层意义。

一、筛选与整合:充分利用回目的作用访问与检索是指在整本书中“查找一条或多条信息”[2]。

《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它的回目是最有效的访问与检索的工具。

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讲求对仗、精练,概括了小说每一章节的内容,蕴含着作者欲说而未说的信息,既有预叙作用,又有画外音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教学价值。

先让学生翻阅回目页,找主要写鲁智深的回目,他们很容易找到三至八回和十七、九十九回。

因为在这八个回目中,不是有鲁智深的名字,就是有鲁智深的绰号。

第五十八和第五十九回目中没有关于鲁智深的显性信息,学生从回目很难筛选出来。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速读这两章,按照其他八个回目的特点,修改回目,如“鲁智深助打青州,众兄弟同归水泊”“智深救人陷囹圄,宋江率兵闹华山”等。

通过筛选和修改回目,学生对鲁智深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影响就有了大致了解。

他是书中的重要人物,全书一百回,以他为主的就占了十回。

他又是线索式的人物,原著开头最精彩处是由他拳打镇关西开始的,接着其他英雄人物纷纷出场;中间救桃花山,斗呼延灼,打青州城,带领众兄弟上梁山,壮大梁山的实力;结尾处他一禅杖打翻方腊,梁山伟业就此建立,最后就是英雄人物凄惨收场。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浅谈《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摘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从“引读”“推读”“提读”三阶段出发,探究《水浒传》的阅读策略,“引读”是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读”进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读”重在成果展示。

【关键词】《水浒传》引读推读提读《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考名著阅读的考察书目之一。

因此,如何将《水浒传》纳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探寻整本书导读的一线教师所致力于研究的。

一、引读----以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起点往往不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前,应抓准学生的阅读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水浒传》,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前,已经通过影视、故事书、漫画等途径对这本小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阅读原著的同学很少,很多学生觉得原著篇幅较长,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大段的场景描写让人应接不暇,无心阅读,因此,在了解学生的状况后,笔者没有按照旧的教学模式,而是换了新的方式--说书和吟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要去投奔东京亲眷,途中遇到落草梁山的林冲等好汉,当时杨志的自我介绍就颇有诗词曲赋韵味,可用吟诵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杨志被逼上梁山这一故事中,总共有三个波折:押送花岗石在黄河里翻了船、汴京卖宝刀杀波皮牛二、黄泥岗丢失生辰纲,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可采用说书的形式,渐进高潮,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兴趣。

2.梳理文章脉络结构,把握作品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内容。

1《水浒传》虽然篇幅过长,但可以根据书中的一些重要情节理清名著的结构,如上梁山前,武松、林冲、鲁智深的个人经历;宋江上梁山的曲折故事;众虎同心归水泊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梁山接受招安;征讨田虎、王庆的故事;平方腊并死伤大半等,当学生对作品的重要情节、结构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情节精读,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水浒传》。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期;-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角色和其中所蕴含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点;- 探讨小说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这部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时期。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的小说。

第二步:整体阅读(30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全文。

鼓励他们边阅读边记录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问题,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对《水浒传》的看法,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背后所涵盖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第四步:深入分析(3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对话、描写等,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艺术表达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研究小说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了解作者通过《水浒传》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用意。

第五步:总结分享(2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水浒传》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扩展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在班级中表演相关场景;- 书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小说的感悟、思考和评价;- 创作续篇:要求学生以《水浒传》中某个情节为基础,自己创作一个续篇,继续故事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和扩展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水浒传》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并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文化滋养。

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培养综合素养。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好材料。

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其策略。

一、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经问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典范。

它是一部描述农民反抗朝廷的史诗级作品,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再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农民揭竿而起的原因,讲述了梁山好汉们的战斗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水浒传》的主题非常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官逼民反”。

起义的英雄们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最终被逼上梁山。

作者给予这些英雄人物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热情歌颂了他们不畏强权、大胆反抗、伸张正义的精神,也赞美了他们崇高的品格和高超的武艺。

梁山反抗军提出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是对封建思想以及封建权威的宣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水浒传》一书向封建皇权思想发出了挑战。

施耐庵有着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

以前,“替天行道”的人是君主,是天子,而在施耐庵的书中,“替天行道”的人变成了梁山泊的英雄们,他们既是反抗者,也是备受压迫的人。

封建统治者编织了一张铺天盖地的黑暗大网,这张网网住了百姓,束缚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梁山好汉们不得已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此外,《水浒传》中出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每一位英雄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作者还善于在比较中写人,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

比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两个人物形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专论平台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朱彦斌摘要:本文以《水浒传》为例,阐述深入挖掘名著中的文化要素,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教育内容。

以项目为载体,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

读前,创设情境,关联古今,融合激趣;读中,问题导学,细读探究,辨析评判;读后,迁移运用,创意实践,传播创新,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践行,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古典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之一,例如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推荐的长篇古典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等。

古典小说阅读教学却存在“因时代隔阂,学生阅读动力不足”“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轻精神内涵阐释”,“注重思维与鉴赏能力的发展,忽略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问题,因而不能很好地落实文化素养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指向文化自信培养的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策略,以此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实现学习进阶,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终为始分解实践任务,使整本书阅读任务整体化项目式学习表现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并产生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意义,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这与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一致。

我们应用项目式学习理论,将古典小说阅读教学整体化、情景化、深度化,整体规划如下:项目名称相关学科《水浒传》论坛语文、美术时长5周课堂时间7课时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驱动问题实践任务核心概念1.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2.了解古典小说艺术特点,鉴赏古典小说写法之妙,培养审美情趣。

3.多角度评说《水浒传》主要人物与小说主题,培养思辨性思维。

4.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在鉴赏与创造中理解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文本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以《水浒传》为例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尝试

立足文本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以《水浒传》为例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尝试

立足文本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以《水浒传》为例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尝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学生走进文学、亲近名人作家的重要途径。

开展深度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水浒传》这部四大名著经典之一的作品却让多数学生望而却步。

笔者所执教的学生阅读能力尚浅,而文言文原著以及其中的方言生字更是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大了他们之间的陌生感。

面对学生“不想读”、“读不进去”的状况,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打破僵局,引导学生读起来,读深入。

一、变换方式,唤醒阅读期待学生有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同一班级内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文本研读,尊重学生拥有独立的个性的阅读姿态是保障相对枯燥的名著阅读踏实进行的前提。

听读。

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对电子设备的痴迷程度远大于读书学习的热情,一旦面对稍有难度的名著就更加地不愿触及。

我首先向学生推荐了“喜马拉雅”中的《水浒传》有声读物和微信读名著公众号,推荐学生在最开始借助音频读名著。

这样的听读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一周之后,班里一半的孩子表示不再需要音频,因为能“读进去了”,抛开听书媒介,他们更多的是被小说情节所吸引,而自主地积极的往下阅读。

这样的改变更是激励了其他仍在听书的孩子,他们开始有信心,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读进去,领略故事情节的动人。

注读。

摆脱音频,回归文本,通过圈点批注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学期借《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启发并鼓励学生做书评。

从字词到语段,从描写到情节,学生由简单的赏析,慢慢开始注入自己的想法和评价。

读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评:短促三拳,毫不拖泥带水,看似简短,作者却从味觉、视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描写,妙哉!读到林冲妻子遭高衙内调戏,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学生评:“你可将这一拳打上啊!心头恨难平,怎可忍气吞声?保护妻子家人,无所畏惧方是真性情!”通过书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体验,沉入到文本,品味属于文字的味道。

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水浒传》为例

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水浒传》为例

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水浒传》为例摘要:自核心素养推行以来,为了提升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对初中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但由于整本书阅读工作量大、时间长,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问题显著,农村地区问题更是突出。

本文尝试以农村九年级学生为对象,以名著《水浒传》为例,对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引言:教育改革所要迭代更新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其中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学生差距是重要趋势。

自部编本语文教材推行以来,整本书阅读也更加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要求在农村地区更高质量地开展名著阅读,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民族自信。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九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提出相关策略,以此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落实。

一、农村九年级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从整体来看,农村九年级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任务重,阅读整本书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语文阅读早已形成一套解读模式,对名著阅读也容易做模式化、套路化解读,而非结合自身思考,去真正揣摩和解读名著思想。

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原因做分析。

首先,从区域发展来看,相较城市地区的学生,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支撑学生很好的开展整本书阅读,图书室、书籍等资源匮乏。

其次,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极高的注意力和专注度,需要学生对整本书有系统认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而且,名著阅读相较于受学生感兴趣的“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来说,情节多、人物关系复杂、铺垫长,需要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而这种“烧脑式”阅读很难快速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

最后,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能否考上高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人生走向。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核心知识教学——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核心知识教学——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核心知识教学
——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
目录
• 引言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核心知识教学理念 •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 • 实施过程与案例分析 • 评估反馈及优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教育改革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习任务群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核心知识选取原则
经典性原则
选取《水浒传》中具有代表性、经典性 的内容作为核心知识,如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主题思想等。
适切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选取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核心知 识。
整合性原则
将《水浒传》中的核心知识与其他学科 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任务 群。
教学方法与策略
02
英雄聚义章节
选取描写英雄聚义的章节,如“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雪 夜上梁山”等,引导学生分析英 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03
战争描写章节
选取描写战争的章节,如“三打 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战争描写及 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辅助材料推荐与使用方法
01.
02.
03.
学术著作
质化评估
采用观察、访谈、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阅 读难点及阅读策略等,进行质化评估。
实施效果分析
结合量化与质化评估结果,分析评估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评估 结果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学生反馈收集与整理
反馈渠道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在线调查等 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对《水浒传》整本 书阅读的反馈意见。
《水浒传》简介及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问题设计——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问题设计——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 . 8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问题设计肇源县第三中学张春艳当前,很多学生的阅读多为浅度阅读,具体表现为:阅读篇章短小化,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内容庸俗化,主题理解单一化。

当阅读一旦流于形式,阅读方式依靠技术支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就无法实现,这自然也就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从文字表面触及文字内核,探究文本的精神内涵,最终获得深度情感体验,提升思维品质。

即由浅度阅读走向深度阅读,这是实现阅读意义的必经途径。

本文将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详述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情况。

一、以思辨性问题拓展深度阅读的思维空间《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章回体小说,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其社会意义及文学价值自不待言。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这部书无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还是生命态度上都存疑,引起了人们对书中“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等思想的议论。

由此引发的疑问是,所谓的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到底是惩恶扬善的英雄,还是滥杀无辜的强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判断是否应该重新思量?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而实际情形是,更多的学生缺乏鉴别力、判断力,阅读中很难进行理性思考,并做出客观判断。

就阅读《水浒传》而言,具体表现如下:1.迷信权威。

民意调查显示,受《水浒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相关权威专家理论的影响,学生阅读之前,便先入为主地认为人物境况是“逼上梁山,不得不反”,并且给所有人物贴上“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的标签。

2.迷信作者。

宋江犯下命案,本是人赃俱获,毫无疑义。

但是一帮熟通法律的“体制内”人、“公务员”却试图钻法律空子,以助他合理合法脱身。

这本就是赤裸裸地挑战法律法规,读者竟熟视无睹,甚至暗恨自己不能助宋江一臂之力。

阅读中,读者的情绪、情感甚至价值观,始终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这固然显示作者叙事能力之高超,可也正说明读者不具有独立思考之能力。

巧用“三步”法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以《水浒传》为例

巧用“三步”法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以《水浒传》为例

巧用“三步”法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以《水浒传》为例摘要:加强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激发九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深层阅读打基础?本文以《水浒传》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激趣“三步”法:统一版本,制定计划;自主阅读,获取初感;丰富活动,快乐阅读。

关键词:初中生;《水浒传》;阅读;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整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

名著阅读是有益的阅读方式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安排了《水浒传》的导读,教师应从培养兴趣着手,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效的深层阅读,理清脉络,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主题思想,吸取优秀文化营养,树立热爱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水浒传》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人物关系纷乱复杂,学生缺乏定力和耐心,阅读兴趣普遍较低,所以在导读上更需费一些功夫。

笔者以九年级学生为指导对象进行“三步”走阅读激趣指导,颇有成效。

一、第一步:统一版本,制定计划经过七、八年级循序渐进的阅读指导,九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为了让他们真正领会名著文字的精妙,内涵的深刻,我推荐他们读正版原著而不是青少年简版,例如:《傅雷家书》(三联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人民出版社),《昆虫记》(作家出版社修订本),《水浒传》(岳麓书社)。

统一版本也是为了方便师生、生生一起翻页交流、思考、探究。

读书不能毫无目的乱读一气,有条不紊、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规划,对引导学生读书很有导向作用。

班级制定班级阅读计划,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既包括阶段计划,又包括整本书阅读计划。

可从目标、时间安排、方法等几个方面制定,可用文章式、时间轴式,表格等方式。

计划制定完成后,贴于桌角、床头等等,随时起提醒作用,认真实行,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二、第二步:自主阅读,获取初感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

从《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活动看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从《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活动看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0·05整本书阅读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从认知冲突中生成,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深入文本,在质疑求证与评判论证中反思文本,追求思维品质的提升。

摘要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认知冲突从《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活动看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苏燕凌(石狮市第一中学,福建石狮362700)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就是将批判性思维方式融入阅读活动,使学生获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被正式提出,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学科思维类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成为了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的起点、终点和重点。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需要科学阅读理论和合理教学策略支撑的。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批判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分析、质疑、推断、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理解、运用和反思所阅读的文本,以达到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生成不妨从认知冲突开始认知冲突,就是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简言之,就是获取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不协调状态。

这种不协调的状态,正是触发人们产生解决问题、寻求达成协调方法的动力,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可以成为学生反思已有阅读思维经验的动力。

另外,基于社会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认知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但却是较为低级的思维方式,更多是感性认识,具有个人的情感偏好,导致观点结论偏颇乃至偏激,逻辑推论过程漏洞百出。

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生成选择以此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角度、切入口,引导学生利用分析、质疑、推断、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身个人理性思维发展健全、乃至于公共理性思维发展健全的学习动力。

而在一般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常常会受到惯常思维的影响,依据自身狭隘的社会生活经验、性格喜好、社会潮流观点等方面的认知,形成自身对于阅读文本的主观臆断,是一种经验主义。

整本书导读课《水浒传》教学设计

整本书导读课《水浒传》教学设计

整本书导读课《水浒传》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整本书导读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水浒传》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1. 为学生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析和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的重要元素。

3. 阅读和解读小说的精选章节,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 探讨小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隐含含义。

5.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小说的内涵。

2.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阅读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理解小说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4.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深入体验和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小说章节的理解和解读。

3. 角色扮演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教学资源1. 《水浒传》全文和精选章节的教材。

2. 老师准备的讲解和解读素材。

3. 学生参考的扩展阅读和相关研究资料。

教学安排本教学设计建议分为多个课时进行,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

2. 第二至第四课时:分析和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 第五至第七课时:阅读和解读小说的精选章节。

4. 第八至第九课时:探讨小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5. 第十课时: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总结通过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水浒传》这部经典作品。

通过讲解、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且能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注:本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课时和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以《水浒传》为例
【摘要】
导读课——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赏读课——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阅读课——帮助学生辨别差异奥妙。

笔者以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三种课型为例,从实践层面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赏读比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的书”怎样教?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
导读课,这是“整本书阅读”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

“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
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 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
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 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
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

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 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
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
(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
2. 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

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

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

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

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

五、概述艺术成就。

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

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

但是这样的导读课,学生的阅读是被动的,离学生“会读”“整本的书”、“爱读”“整本的书”还相差甚远。

当前“整本书阅读”在这类导读课占大壁江山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以讲代导。

导读课上,老师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

名著导读课变成了自己的讲坛。

这种教法肯定起不到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有时倒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副作用!
以练代导。

部分老师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阅读训练”,作家作品、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常识编印成讲义或练习,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充满活力的“整本书阅读”变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二、赏读课——提高鉴赏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学会“整本书阅读”,爱上“整本书阅读”。

当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障碍是“不会阅读”。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大多只是停留在主要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了解和记忆上,读过一遍之后很难有再读的兴趣。

至于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整本书”的鉴赏方法。

鉴赏一部文学作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思想性,一是作品的艺术性。

因此,“整本书阅读”要开设赏读课。

赏读课重在教会学生“赏”的方法,重在组织学生对作品重要情节进行细读,品味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进而把握名著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情感,获到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下面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赏读教学案例片段:
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
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
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师:“彩”字用得好在哪里?
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
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
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
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
师:大家看过道士做法事吗?
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
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
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
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
上面这段教学实录,教者从修辞手法的妙用、词语的形象生动、多种描写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品味到了作品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到了文学名著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课——辨别差异奥妙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王尚荣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就是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比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体的特征,体会用词的准确,捕捉情感表达的关键,以觅得文本语言的奥秘。

那么,我们在“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来进行比较阅读呢?同一个文本内,可以从典型篇章、重点句段、关键词语、特殊标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互文式比较阅读,还可通过小说与电影、电视剧来进行比较鉴赏等。

比如,从人物形象上选取对比点。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都武艺高强,却不尽相同。

在杀威棒下,林冲上下使银子,免了杀威棒;而武松面对差役的索贿:“打便打,给你银子,不坏了大宋的律例!”两人性格明显不同。

林冲妻子遭高衙内调戏,他觉得受了奇耻大辱,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他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是忍辱怕事的形象。

鲁智深呢,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这是疾恶如仇的形象。

又如,从表现手法上选择对比点。

在《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和“大闹野猪林”两个情节,表现手法就有所不同:前者有直接描写,还有侧面烘托,后者只有直接描写;前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后者用了语言、动作描写。

再如,从小说与电影、电视剧等形式选择对比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等综艺节目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

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