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知识

合集下载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2、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后来将末角并入生角,形成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3、京剧脸谱
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多为正面角色(关公);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曹操);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宇文成都);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窦尔敦)。

京剧小知识

京剧小知识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 觉可使用。
开启下文
用虚拟道具代 替实在道具
《拾玉镯》中小好女孩绱鞋底,鞋 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
《金玉奴》中有一个 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 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 如果没有这一“舔”,那 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 台。
静态亮 相
此时于无声胜有
“京剧中的杂技”表现了京 剧艺术的包容性和融合性。
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 还保留着。
拓展延伸 京剧脸谱色彩常识
京剧脸谱是戏曲脸谱中用色最多的剧种,所 谓脸谱色彩是指脸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红、紫、 黑、白、蓝、绿、黄、粉红、褐、赭、金、银等 色,各具秒用,以丰富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 剧目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出现于舞台上。
京剧趣谈
·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 们知道京剧吗?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 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 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 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 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 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 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 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武生
小生
旦 青衣
老旦
花旦
武旦

白脸曹操
(花脸 黑头)
黑脸包公

小丑
文丑
武丑
你还了解到京剧的那些艺术特色?
(1)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2) 京剧表演的四种行当:生、旦、净、末、丑。 (3)京剧的两种唱腔:西皮、二黄。
生、旦、净、末、丑。
①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②黑脸为中性, 代表猛智;③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 英雄;④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 ⑤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小知识

京剧小知识

京剧小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也是中国国粹之一。

它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北京及周边地区,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京剧的艺术特点有四个方面:唱、念、做、打。

唱指的是对白、旦角唱腔,念指的是靠表演者讲话的方式,做指的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动作,打指的是舞台上的搏斗和武打动作。

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剧目类型繁多,包括历史题材、文学题材、神话题材等。

其中,历史题材的京剧最为著名,它们通常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背景,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文学题材的京剧则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内容更为抽象和文艺。

京剧的角色分为几个固定的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行当。

旦角是指女性角色,如慈禧太后、杨贵妃等;生角是指男性青年角色,如韩信、赵云等;净角是指男性老年角色,如黄巢、岳飞等;丑角是指搞笑角色,如魏文通、谢大脚等;武角是指武将和武打角色,如关羽、张飞等。

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服饰和化妆风格,通过服饰和化妆,演员可以迅速将自己变成不同的角色。

京剧除了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角色类型外,还有一系列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脸谱,脸谱是京剧演员在脸上画的一种图案,用来表示角色的性格和心态。

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角色,红色代表忠诚和勇敢,黑色代表凶恶和狡猾,白色代表阴险和痴傻,黄色代表机智和聪明。

脸谱的设计精巧,能够很好地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和角色的性格。

除了脸谱外,京剧还有一种特殊的唱腔方式,被称为念白。

念白是用高亢的声音念出表演者的台词,通过念白,演员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气势和力量。

念白的技巧要求演员对口吃、流水般的念白。

这种唱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使人在观看京剧时身临其境,感受到戏剧的震撼力。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丰富的剧目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吸引了无数观众。

即使在现代,京剧仍然保持着它的影响力,每年都有大量的演出和观众。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关京剧的知识。

关京剧的知识。

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北京,是由多种戏曲艺术形式融合而成的。

它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2.传统剧目:京剧的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武打戏、文戏、生、旦、净、末等表演形式。

代表性剧目有《红字》、《霸王别姬》、《白蛇传》等。

3.四大行当:京剧的表演艺术分为生、旦、净、末四大行当。

生行扮演男性角色,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净行主要扮演丑角,末行则饰演丑陋的老年人。

4.脸谱与化妆:京剧中使用的脸谱有丰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身份。

演员的化妆非常精致,不同的角色有着独特的妆容。

5.服饰与道具:京剧服饰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地位选择不同的服装。

演员通常使用一些传统的道具,如扇子、剑、花脸等。

6.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弹拨乐、管乐、打击乐等。

京剧的音乐风格独特,能够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7.传承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青年演员通过创新和融合现代元素,使京剧更加生动活泼,吸引新的观众。

8.京剧表演艺术:京剧表演注重动作、唱腔、唱腔、音律的协调。

演员的表演需要具备高超的唱、念、做、打的综合能力。

9.京剧院团:京剧院团是专业从事京剧演出的集体,有许多著名的京剧院团,如京剧团、京剧院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观众喜爱,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京剧知识

京剧知识

黑 脸 脸谱中通常用 来表现性格鲁 莽的正派角色 或表现正直、 无私、刚直不 阿的人物形象, 如:包公、张 飞。
黄 脸
脸谱中通常 用来表现残 暴、凶诈、 枭勇的角色。 如:典伟。
白 脸 脸谱中含贬 义,代表凶诈 如:曹操
代 表 神 妖 如:牛 魔王、 白骨精
银 脸
金 脸
认一认——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走进戏剧
一、京剧的发展史
•清代初期,昆腔、京腔盛行北京。乾
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
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
京剧艺术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二、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 声腔。 “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 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 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发展史、京
剧的行当及脸谱,相信同学们对京剧的表
演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下希望同学们
能搜集京剧以及其它剧种的艺术表演,进 一步加强对戏曲的认识。

红色脸: 关羽

蓝色脸:窦尔敦

黑色脸:张飞

白色脸:曹操

黄色脸:典韦
五、京剧的脸谱
• • • • • • • •
京剧的一张脸谱很少有超过四种以上的颜色,而且 有一个主要色调,主色来区分人物的性格和属性。 红色:在脸谱中是最“正”的颜色。 白色:在脸谱中是最“邪”的颜色。 黄色:用来表现残暴的角色。 黄色、绿色:用来表现江湖的草莽豪杰。 黑色:表现性格鲁莽的正派角色。 金色、银色:是神仙鬼怪。 脸谱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形”、“神”、“意” 三个方面,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脸谱,并且作为人物 性格特征的典型表现手段。它不仅是为了化妆,更是 为了艺术形象的完美。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一、京剧是什么?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二、京剧有哪几种唱腔?西皮类:【西皮导板】【西皮二六】【西皮垛板】【西皮滚板】【西皮回龙】【西皮快板】【西皮快垛板】【西皮快二六】【西皮快三眼】【西皮快原板】【西皮宽板】【西皮流水】【西皮慢板】【西皮慢垛板】【西皮慢二六】【西皮慢流水】【西皮慢原板】【西皮排板】【西皮碰板】【西皮碰板二六】【西皮清板】【西皮散板】【西皮小导板】【西皮摇板】【西皮吟板】【西皮原板】【西皮中板】【西皮中摇板】【西皮中原板】西皮娃娃调类:【西皮娃娃调导板】【西皮娃娃调回龙】【西皮娃娃调二六】【西皮娃娃调快三眼】【西皮娃娃调流水】反西皮类:【反西皮二六】【反西皮快板】【反西皮快二六】【反西皮散板】【反西皮摇板】【反西皮原板】二黄类:【二黄导板】【二黄顶板】【二黄顶板垛板】【二黄顶板三眼】【二黄垛板】【二黄回龙】【二黄快板】【二黄快二六】【二黄快三眼】【二黄快原板】【二黄二六】【二黄二眼】【二黄流水】【二黄慢板】【二黄慢原板】【二黄南梆子】【二黄碰板】【二黄碰板三眼】【二黄碰板原板】【二黄清板】【二黄散板】【二黄小导板】【二黄摇板】【二黄吟板】【二黄原板】【二黄中板】【二黄中三眼】反二黄类:【反二黄导板】【反二黄二六】【反二黄回龙】【反二黄垛板】【反二黄快板】【反二黄快垛板】【反二黄快二六】【反二黄快三眼】【反二黄快原板】【反二黄流水】【反二黄慢板】【反二黄慢原板】【反二黄碰板三眼】【反二黄碰板原板】【反二黄清板】【反二黄散板】【反二黄摇板】【反二黄吟板】【反二黄原板】【反二黄中三眼】唢呐二黄类:【唢呐二黄导板】【唢呐二黄回龙】【唢呐二黄散板】【唢呐二黄原板】南梆子类:【南梆子】【南梆子导板】【南梆子小导板】【四三板南梆子】四平调类:【四平调】【反四平调】【反四平调导板】【反四平调散板】【反四平调摇板】【反四平回龙】汉调类:【汉调垛板】【汉调慢板】【汉调散板】【汉调原板】【反汉调】徽调类:【徽调慢板】【徽调原板】【吹腔】高拨子类:【高拨子导板】【高拨子顶板】【高拨子垛板】【高拨子回龙】【高拨子快板】【高拨子慢板】【高拨子碰板】【高拨子散板】【高拨子摇板】【高拨子原板】联弹二黄类:【联弹二黄顶板原板】【联弹二黄原板】清江引类:【清江引导板】【清江引顶板垛板】【清江引顶板原板】【清江引垛板】【清江引二六】【清江引放流】【清江引碰板】【清江引散板】【清江引小导板】【清江引原板】其他类:【梆子腔】【山西梆子】【哭头】【昆腔】【评弹风自度曲】【琴歌】【山歌】【渔歌】昆曲曲牌类:【鲍老催】【出队子】【楚江吟唤头】【导板一枝花】【点绛唇】【叠字犯】【斗鹌鹑】【豆叶黄】【端正好】【二犯江儿水】【粉蝶儿】【风入松】【姑苏水仙子】【沽美酒】【古水仙子】【刮地风】【合头】【混江龙】【金蕉叶】【哪吒令】【品令】【泣颜回】【山坡羊】【赏宫花】【上小楼】【石榴花】【收江南】【双黄调】【水仙子】【四块玉】【脱布衫】【尾声】【梧桐雨】【西门子】【喜迁莺】【小曲】【新水令】【绣鸳鸯】【尹令】【油葫芦】【玉交枝】【园林好】【折桂令】【醉花阴】【醉花阴·合头】四、为何京剧中男人演旦角?解放前京剧有许多名旦,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都是男人。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特点1、音调京剧的音乐以宣传凸显的曲调为基础,集汉、蕃、西多种音乐要素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2、唱腔京剧的唱腔有大小唱、二黄、三黄、唢呐、龙袍、宣鼓等多种唱腔,各具特色。

其中,大小生、花旦、老生、丑角四大行当各自有着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表演形式京剧注重形体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形神兼备,要求演员的动作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服饰京剧的化装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既要突出角色特点,又要符合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造型美观又不失真实感。

五、发展历程1、清代京剧起源于清代的北京,继承了明代的弹词、说唱和评剧的表演元素,融合了水浒、西湖、青松、昭君等各类戏曲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形式。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京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各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以京、派、豫三家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注重对外交流和继承发展,形成了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演员。

六、表演内容1、主题内容京剧的主题内容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名著传说、古今题材、官场故事、军事传奇、民间传说等,展现了各种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

2、脸谱京剧的脸谱十分鲜明,主要有红脸、黑脸、白脸、花脸等,寓意不同,形象栩栩如生。

3、表演技艺京剧的表演技艺包括唱腔、念白、动作、化装、道具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技术要领和表演要求。

七、技艺要领1、唱腔京剧的唱腔要求演员音准精确,力度适宜,音调圆润,音色悦耳动听,声音穿透力强。

2、念白京剧的念白要求演员语言清晰,抑扬顿挫分明,行文匀速,节奏感强,语气自然。

3、表演动作京剧的表演动作以划拳、打盹、扭身、扑打、拐子为基本功底,动作要求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京剧的化装要求演员妆面精致,色彩搭配协调,突出角色特点又不失真实感。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的特点、发展历程、表演内容和技艺要领。

京剧小知识.ppt课件

京剧小知识.ppt课件

• 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 、 分;能言善辩、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
京剧脸谱
•红脸
表 示 忠 勇 白脸
曹操
表 示 奸 诈 狠 毒
京剧脸谱
• 黑脸
表 示 刚 正 不 阿
包公
京剧脸谱
• 蓝脸和绿脸
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京剧脸谱
京剧小知识
京剧的伴奏乐器
京剧的行当

• 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 ,又 可分为“文生”与“武 生” ,年轻男性称“小生” ,小孩子称 “娃娃生” 。
• 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称 “青衣” ;活泼、泼辣的形 象,称“花旦” ,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 ;老年女性称“老旦”
旦 净
• 金脸和银脸
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 类者
京剧小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剧种
国粹

小学课本京剧知识点总结

小学课本京剧知识点总结

小学课本京剧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起源和发展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宫廷歌舞,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其他地方的戏曲艺术的优点,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1. 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服装华丽,化妆艳丽,可以帮助观众快速地认出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增加了戏剧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

2. 动作和表演技巧:京剧的表演动作夸张,舞台语言丰富多彩,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3. 音乐和伴奏:京剧的音乐是由京胡、二胡、琵琶、锣鼓等乐器伴奏,以及由唱腔、念白、唱词等声乐形式组成的,音乐节奏明快,气势磅礴。

4. 剧本和剧情:京剧的剧本多为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剧情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叙事性。

三、京剧的经典剧目1. 《红楼梦》: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改编的京剧,深受观众喜爱。

2. 《白蛇传》:根据传统民间故事改编的京剧,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3. 《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一的木兰花慢,让演员通过动作、唱腔和音乐表演出真实感情。

4. 《霸王别姬》: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霸王别姬》的京剧改编,具有悲壮的气氛和丰富的戏剧性。

四、小学生学习京剧的意义和价值1.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京剧,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京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演魅力,通过学习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京剧表演需要配合念白、唱腔和动作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学习京剧需要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五、小学生学习京剧的方法和途径1. 观看京剧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京剧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

京剧趣谈的课文笔记

京剧趣谈的课文笔记

京剧趣谈的课文笔记一、京剧小知识: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①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

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②京剧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

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③京剧的角色分为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净(花脸、黑头)、丑(文丑、武丑、老丑、小丑)四种类型。

二、马鞭知识点:①马鞭的产生: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大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记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解决了,而且解决的无比漂亮。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的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明显地显现出来。

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在舞台上代替了马匹,这就是京剧中的虚拟,马鞭是真实的道具,马匹是虚拟的,剧情中的“马失前蹄”、“策鞭催马”、“纵鞭腾越”等则是由演员用各种动作表演出来的。

三、作者简介:徐北城,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四、课文主旨:《京剧趣谈》中《马鞭》介绍了京剧艺术中“虚拟”的道具特点,体现了京剧“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的独特艺术特色。

《亮相》则介绍了京剧对打中的静态和动态的亮相情景,前者是采用一种雕塑式的亮相,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赞扬了京剧的魅力无穷、博大精深。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导语: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 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以下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来划分的。

但是,更主要的是要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的。

京剧的行当,最早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

随着京剧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后来衍化为七行(生、旦、净、丑、武、杂、流)。

时至今日,七行中的后三行不再专立。

于是合并为生、旦、净、丑四行。

在生行中,可分为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几类。

老生又可细分为安工老生(重唱功)、衰派老生(重做工)和靠把老生(重武功)几类。

武生又可细分为长靠武生和短靠武生等,其中包括演猴儿戏者。

小生又可细分为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几类。

在旦行中,可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和老旦几类。

在净行中,可分为正净(又称“铜锤”或“黑头”,重唱功)和架子花(重工架,并演权奸类人物)两类。

在丑行中,可分为文丑、武丑两类。

在文丑中,又可细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和丑婆等。

在各个行当中,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不尽相同。

唱功最重的当属老生、青衣和正净;其次则是老旦、小生、花旦及架子花。

老生用真声演唱,风格上要求挺拔、苍劲,念白时用韵白。

如:《捉放曹》中的陈。

京剧小知识

京剧小知识

1.我国戏曲是剧、歌、舞、技四者有机融合的综合艺术。

2.近代王国维把戏曲概括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3.京剧唱念的语言是由京音、方音、古音三部分组成。

4.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小名旦是指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5.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京剧称为一板三眼;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称为一板一眼;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一拍,称为有板无眼。

6. 共鸣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是鼻腔、头腔、胸腔。

7. 换气关键是吸得深、吐得匀;偷气指不露痕迹地快速换气。

8.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旦行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闺门旦、花衫;净行分为正净(又称:铜锤)、副净(又称:架子花脸)和武净;丑行分为文丑、武丑。

9. 京剧念白的四个特征:音乐性、韵律性、节奏性、程序性。

10. 京剧是在汉调、徽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江苏的昆腔,晋陕的梆子腔及吸腔、乱弹、民间小调等形成,京剧的形成至今有一百六、七十年。

11. 昆腔在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12. 昆曲艺术被喻为兰花,昆曲艺术的特点是慢、小、细、软、雅。

13. 归纳京剧身段的特点:圆、曲、收。

学唱京剧要注意哪八点:音要准、板要稳、字要正、气要匀、意要明、情要真、腔要润、味要醇。

俞振飞先生归纳为五个字:字、音、气、节、情京剧的虚拟性表现在那五个方面:对时间、空间、环境、扮装、行为动作戏曲表演的四欲法则: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上先下欲放先收眼神运用的7个方面:眼神的表演要夸张眼神要有景有物表演时要思路不断亮相的眼睛要特别有神让观众看见眼睛眼神要根据剧情有所变化唱和面部要有配合二黄调式的旋律特点:平和稳重深沉抒情节奏平稳,适合表达沉思,忧伤,感叹,悲伤等情绪西皮调式的旋律特点:跳跃性很大、活泼、干劲有力、节奏紧凑、唱腔明朗轻快。

适合表达欢快、奋逊反二黄调式:不协和,曲调感情是悲哀的,适合表达悲壮、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中国清代,它是以湖北襄阳民间戏曲和陕西腔为基础,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发展起来的新型戏曲剧种。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约18世纪中叶),在北京的戏院开始演出,并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

京剧的发展充分吸收了襄阳地方戏曲、汉白高腔、汉白沙腔、秦腔、河北梆子等多种民间戏曲的优秀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阶段(约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鼎盛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以后)。

在初期形成阶段,京剧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逐渐确立,形成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剧目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在鼎盛时期,京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中国戏曲界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现代发展阶段,京剧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化,但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艺术价值。

二、京剧的艺术特点1、唱腔京剧的唱腔以“三板两砖”为基本套路,包括“大唱板”、“小唱板”、“二黄板”、“砖头高”和“砖头、砖角”等五种。

其中以“大唱板”为主要唱腔形式,它的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京剧的唱腔以它高亢、激昂、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特点而著称。

2、表演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表现在脸谱、动作、身段等方面。

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包括分解、变脸等多种技法。

动作与身段是表演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赋予角色以生动的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3、化装京剧的化装又称为“倒马鬃”,是以铅粉、白蜡、颜料等为基本材料,经过细致的加工和绘制而成的脸谱。

京剧化装的特点是色彩明快、线条简练、造型夸张,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戏剧形象。

4、音乐京剧的音乐以引子、唱腔、咬字、乐曲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引子是京剧的开场音乐,通过一段乐曲引出唱腔。

唱腔是表演者用来演唱剧情内容的音乐节奏,要求表演者在唱腔中要做到音准准确、情感真实。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京剧,又称为“京味”或“宫廷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京剧结合了歌唱、舞蹈、表演、唱腔、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场景、服装、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京剧被广泛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小知识:1.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代宫廷戏,这一剧种是在明代宫廷小百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承继了明代戏曲的艺术风格与元素,并将其发展成独立的剧种。

京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成为戏剧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2.四大名旦:京剧中最重要的角色类型之一是旦角,也称为“青衣”,通常由女演员扮演。

其中,被称为“四大名旦”的演员分别是常香玉、荀慧生、尚小云和姜云凤。

她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表演中,以其独特的演技和声腔,成为了京剧界的杰出代表。

3.皮黄绸子:京剧的服装设计非常精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旦角穿的“皮黄绸子”。

这种绸子表面涂以薄薄的蜡,使得服装具有光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

皮黄绸子服装流线型感强,修身合体,灵活性好,使演员在表演中更具有舞台感和视觉冲击力。

4.四大行当:沪派、程派、净派和生派,是京剧表演的四个主要角色类型。

净行是武打行当,主要扮演武将和侠客等角色。

生行是比较符合常规外貌、年龄的角色,通常扮演青年男子。

沪派和程派是主要的青衣行当,即旦角行当,通常扮演女性角色。

5.台词和唱腔:京剧中的台词是以韵言为基础的,富有唱腔特色。

唱腔分为二黄、二黯、二度与程派唱腔等。

京剧的唱腔特点是音调高低起伏,音色明亮,发音准确有力。

演员在演唱时要依照固定的音调和旋律进行演唱。

6.表演技巧:京剧表演技巧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技巧之一是“花旦起腿”,即演员在表演中迅速抬起长裙展示腿部的动作。

这一技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效果,成为京剧的标志之一。

此外,京剧的表演还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即歌唱,旋律念白,动作和武打动作。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中国北京地区。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一、起源与发展:京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北京,当时的戏曲表演主要由弋阳腔、高腔、皮黄腔等多种声腔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声腔逐渐融合,形成了京剧。

二、行当: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细分的话有更多小类:a.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男子以及擅长武术打斗的青年男子角色。

b.旦:包括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摇旦),涵盖了不同年龄层和性格特点的女性角色。

c.净:即花脸,如铜锤花脸(正净)和架子花脸(副净),通常画有特殊的脸谱,表现性格鲜明或勇猛刚烈的角色。

d.末、丑:末角在现代京剧里已并入生行;丑角则以幽默诙谐见长,有文丑、武丑之分。

三、表演艺术:a.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对白,做指身段动作,打指武功和武打。

b.表演时采用虚拟性很强的程式化动作,如骑马、划船、开门关门等都是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象征性的表现。

c.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不同颜色和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身份。

四、经典剧目与角色:京剧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空城计》、《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其中一些著名的角色如孙悟空(猴戏)、哪吒(神话剧目中出现)等,通过京剧独特的演绎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五、服饰和化妆:京剧的服饰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

同时,京剧的化妆也有独特的风格,如脸谱化妆,通过色彩和图案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六、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在中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保护,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承和发展,如专业院校教育、社会普及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乌盆记》《空城计》《群英会》《四郎探母》《挑滑车》《文昭关》旦、《贵妃醉酒》《拾玉镯》《红娘》《穆桂英挂帅》《玉堂春》《断桥》净、《李逵探母》《赵氏孤儿》《铡美案》丑、《三盗九龙杯》《时迁偷鸡》《三岔口》三、名段学唱部分1、《智斗》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3、《光辉照儿永向前》4、《我们是工农子弟兵》5、《甘洒热血写春秋》6、《霸王别姬》7、《淮河营》8、《苏三起解》1、京剧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京剧便是其中之一。

京剧是在戏曲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代表剧种。

A、京剧(国剧)与中医(国医)、国画一同被誉为“三大国宝”。

B、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如:京剧与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古典音乐、舞蹈、美术。

C、京剧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京剧在世界的影响A、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

B、梅兰芳表演体系(程式化)与斯坦尼夫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C、京剧的艺术形态和美学原则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京剧形成于北京,是由徽剧和汉剧发展而来的,虽然它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第二章京剧的历史一、京剧的诞生1、“四大徽班进京”与徽秦合流1790年,扬州商人江鹤亭,组织由高郎亭率领徽班“三庆班”进京演出。

演出很快占领了京城的演出市场,很多秦腔演员为谋生,加入到“三庆班”的行列,从而形成了徽、秦合流、2、汉剧进京与徽汉合流道光初年,汉剧艺人进京,这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

3、京剧的形成自从徽、汉、秦合流的局面形成后,不同剧种的演员长期合作,不同的声腔在一个戏班里演出,逐渐的溶合。

京剧就是这样慢慢孕育,演化的到了1790年,也就是徽班进京大约56年后北京舞台上出现了表演、声腔、剧目都与以往的徽剧,汉剧不同的新剧种——京剧。

二、京剧的成熟与发展1、京剧的在剧目、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大有进步。

2、“老生后三杰”的出现与“通天教主”王瑶卿。

3、清代宫廷戏剧对京剧的成熟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京剧的鼎盛时期1、新文化运动推动京剧全面革新。

2、“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等优秀艺术家的涌现。

3、京剧的教育和理论研究地发展。

4、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京剧。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京剧1、京剧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硕果累累。

2、1964年至1976年是京剧现代戏与“样板戏”的时期。

3、1977年后粉碎“四人帮”京剧进入了振兴时期。

现在的京剧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各种现代娱乐形式的挑战。

但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在京剧工作者的努力下,在广大观众的支持下一定能不断革新,繁荣昌盛。

第三章京剧的艺术特征京剧属于戏曲的范畴,由于她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境界,所以成为中国京剧的代表。

京剧的特点,是中国戏曲特点的总概括和集中体现。

一、京剧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京剧中涵盖着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如一出剧目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并将其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2、虚拟性:高度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想象,同时解决了舞台表演中空间与时间上的问题。

3、程式性: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

演员表演中的动作、道具、服装都有相当严格明确的规定。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京剧独特的表演体系,也称之为“梅兰芳表演体系”二、京剧的审美特征1、以表演为中心,多种艺术元素综合2、虚实相生,写意的戏剧观3、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美第四章京剧的行当和流派行当:戏曲中的人物,根据人物的的性别、年龄、类型、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划分的不同角色。

行当分为:七行:生(末)、旦、净、丑武行、流行、上下手七科:剧通科、音乐科、剧装科盔箱科、容装科、交通科、经励(经理)科以上被称为京剧的七行七科。

注:末行原本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一般扮演男性次角色,后并入生行,俗称“二路老生”。

生行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35岁以上),性格忠厚、正直、庄重的正面人物。

老生又分为:唱功老生,以唱工为主;做功老生,唱念并重;红生,以扮演关羽而得名。

小生:一般扮演20—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

念白及演唱时,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

小生分为:纱帽生,年轻的官员;翎子生,年轻的武将;穷生,穷困潦倒的书生;扇子生;风流倜傥的儒雅公子。

武生:大都扮演有武艺的正面那男性。

武生分为:长靠武生,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短大武生,扮演一些身份较低的江湖好汉。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

旦行旦行是京剧的主要行当,是唯一代表女性人物的行当。

可分为以下七类:老旦:一般扮演50岁以上的女性,演唱用真桑,服装颜色深沉。

正旦:即青衣,扮演20-40岁性格温柔,举止端庄的女性。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或泼辣的青年女子。

武旦:以武打为主,一般扮演青年的女将女侠。

刀马旦:扮演智勇双全的女性角色,不必像武旦一样激烈打斗,唱念做打比较全面彩旦:又称丑旦或丑婆子。

扮演幽默,诙谐或凶狠的女性。

闺门旦:扮演大家闺秀和比较稳重的青年女子,近似于花旦,但是花旦念“京白”闺门旦念“韵白”。

净行净行:俗称“花脸”,主要表现性格豪放、粗鲁、刚烈、忠诚或奸诈的男性。

花脸在化妆、唱腔、形体上都与其它男性角色不同,讲求夸张的表现。

主要分为三类:正净:也叫“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多扮演朝廷重臣,将帅等。

副净:也叫“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注重身段。

多扮演勇猛豪爽、刚烈强悍或阴险奸诈而有权势的人物。

武净:也叫“武二花脸”以武打为主。

丑行丑行:俗称“小花脸”,化装时一般都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这是丑行的标志。

丑的表演诙谐幽默,滑稽风趣。

丑行表现的人物很杂,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有,但都是些小人物。

按人物身份地位可分为:袍带丑:文丑中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物,讽刺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

方巾丑:头戴方巾的知识分子,扮演儒生,谋士,书吏等这些人虽然是知识阶层,却是势利小人,表演中刻画他们迂阔酸腐的气息。

褶子丑:又称公子丑,常演花花公子,纨绔子弟。

茶衣丑:一般扮演身穿粗布短衣,扮演下层贫民,表演憨态可掬。

彩旦:又叫丑婆子,扮演奸刁刻薄或可笑的妇女。

武丑:擅长武艺的丑角,性格机警,语言幽默老生流派:老生前三杰:程长庚(徽派)、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老生后三杰:谭鑫培(谭派)、孙菊仙、汪桂芬四大须生:余叔岩(余派)、言菊朋(言派)、高庆奎(高派)、马连良(马派)、谭富英(谭派)、杨宝森(杨派)、奚啸伯(奚派)周信芳(麒麟童)麒派(南麒北马关外唐)旦行流派:通天教主:王瑶卿四大名旦:梅兰芳(梅派)、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张君秋(张派)花脸流派:金少山(金派)、郝寿臣(郝派)侯喜瑞(侯派)、裘盛戎(裘派)第五章京剧的音乐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的音乐在所有的组成部分中重要的地位,京剧的音乐主由:唱腔、念白、曲牌、伴奏四部分组成。

京剧唱腔京剧唱腔的基本分类:西皮:唱腔音域较宽广,节奏极富变化和对比。

适于表达明朗欢快,豪放毅、的性情。

京胡定弦为6-3上句句末落音为2、3、6,下句句末落音为1、5。

反西皮:由西皮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两者在定调和定弦上都一致,但曲调的音区和旋律都有变化,适于表达悲痛、凄凉的情绪。

上句句末落音为1,下句句末落音为5。

二黄: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舒展。

适于表达含蓄、深沉、婉转的情绪。

京胡定弦为5-2。

上句句末落音为6、1、3,下句句末落音为5、2。

反二黄:从二黄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适于表达悲愤,哀怨的情绪。

京胡定弦1-5上句句末落音为6、1、3下句句末落音为2、5其他唱腔: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反四平、清江引、吹腔、混牌子、娃娃、南锣等。

京剧唱腔的节奏形式:4/4拍一板三眼——各类慢板,快三眼4/2拍一板一眼——各类原板、二、六4/1拍有板无眼——各类流水、快板自由节奏各类散板、摇板、滚板、导板京剧念白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京白、方言白、引子等韵白:中州韵和湖广音相互结合,大多数角色都用韵白。

京白:虽然是用北京音来念,但是和生活中的北京话不一样,它是一种音乐化、节奏化、朗诵话的念白。

剧目中的花旦,丑角常用京白。

方言白:有山西、山东、四川、苏白、扬州白等引子:一种韵白和无伴奏演唱的结合体。

京剧的音韵中州韵:今河南等地,中州音韵原指《中原音韵》,是京剧音韵的源头。

如今京剧采用的中州韵以不同于旧时所谓的中州韵。

湖广音:湖广指元、明时期所设的弧光行省,辖湖北大部及湖南、广东、广西、一部分。

所谓“湖光调”实则指的是湖北汉剧的腔调——西皮腔。

十三辙:京剧的用韵一般采用的是与北方戏曲、曲艺一样常用的“十三辙”,即:江阳、发花、人辰、怀来、姑苏、梭波、衣七、灰堆、斜乜、中东、遥条、由求、言前。

尖团字:声母齿音z、c、s同i、u或以i、u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尖子;声母舌音j、q、x同i、u或以i、u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团子上口字:京剧唱念中凡不同于普通话语言的字,称为上口字如“各”念“过”。

京剧的乐队京剧的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由演奏旋律的管弦乐组成;武场由打击乐组成。

文场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兼有笛子、唢呐、海笛等。

武场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兼有堂鼓、齐钹、镲锅等。

京胡京二胡三弦第六章京剧的表演每一种表演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京剧艺术则是“以歌舞表演故事”,及程式化的表演来表现人物,它包括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发、步),它们是京剧表演的核心,也是京剧表演最重要的基本功。

1、程式化的表演:程式化就是相对固定的规范的表演方式。

京剧表演的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功能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如: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技巧性、泛美性。

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艺术程式体系中的核心是对京剧表演艺术方法与技巧的概括。

唱:将“唱”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唱腔在发声、用气、换气、吐字、行腔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念:念白是京剧表演艺术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情节的矛盾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

做:京剧表演的特点,严谨的规范、鲜明的节奏、强烈的夸张。

打:京剧的武打、武功是京剧艺术的主要特色。

武打的套路很多,有“单打”、“群战”“对拳”“出手”等。

“手眼身发步”主要指京剧表演形体方面的技巧。

手:指手和手臂的动作。

各种指法,生行的单指、剑指;旦行的兰花指;净行的虎口指。

手臂动作:云手、山膀、倒手、背手。

眼:通过眼神表演“以眼领神、行随眼行”身:是指身段,涉及很广从走路、坐姿站相、卧型、到整冠抖袖等动作都有一定规范和审美要求。

发:主要是指用力部分在“颈”部和“腰”部的一些动作如甩发、甩鬓、耍纱帽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