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
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第一篇: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上学期,我们学了雨果的一封著名的信,是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前写的,读了这封信,我感触颇深,也对雨果、对战争、对文化的保存有了更深的认知。
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文章大多具有讽刺意味,而在这封信中,他更是巧妙的运用了反语,讽刺与反对意味十足,令我十分佩服他。
雨果在信中对圆明园大加赞美,说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可就是这样一座“世界博物馆”,竟被英法联军一把火就烧完了,只留下残垣断壁,那么多的奇珍异宝,那么多富丽堂皇的建筑,几代帝王的心血,在那一把大火中付诸东流,无影无踪。
圆明园是中国的,可它更是世界的,可是战争,无休止的战争,不仅占领了我们的土地,还将我们的文明与心血也毁掉!现在想想,都觉得寒心,觉得悲愤。
雨果在信中还提到了巴特农神庙,那是希腊文明的象征,可是也被战争摧毁。
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可是下场却是被其他民族摧毁掉自家艺术的象征,还被无情的掠夺,而摧毁着和掠夺者还振振有词,光明正大,真是可笑!中国经历了近百年战争,早已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难道连我们的精神寄托都不放过吗?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愤恨当时的侵略者,也埋怨当时我国的统治者——为什么不能坚强点,保存下我们的精神寄托?历史总是不堪回首的,但却不能忘记;侵略者是残暴的,但却不能惧怕;有些事情也许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也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做最后的尝试。
雨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勇者,他能挺身而出,为我国的圆明园说几句话,还狠狠的讽刺了这场荒唐的远征,真是令我佩服。
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提倡和平,不记仇,很对,但是也绝不能忘记我们民族、我们的文明所受到的伤害,我们应该把这种耻辱当作动力,努力去学习,那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负,才能让其他国家敬重,不轻易挑起战争。
《给巴特勒的信》
05
《给巴特勒的信》的衍生 思考
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尊重人性
道德观念
自由意志
在《给巴特勒的信》中,作者 表达了对人性的尊重,认为每 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尊 严。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 然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反映了作者对道德观念的 看法,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一定的道德规范,不能因为自 己的喜好而违背道德原则。这 种观念对于培养社会公德和职 业道德具有积极意义。
《给巴特勒的信》
2023-11-07
目 录
• 信件背景介绍 • 信件内容解析 • 信件的影响和意义 • 信件的反思和评价 • 《给巴特勒的信》的衍生思考
01
信件背景介绍
写信的时间和地点
写信时间:19世纪中期(具体时间不详) 写信地点:法国巴黎
写信人和收信人简介
写信人
雨果,法国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等。
促进社会变革
信件中对于奴隶制的批判和对于人权的呼吁,促使一些人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促进了社会变革。
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成为废奴运动的推动力
这封信件成为了废奴运动的重要推动力。它鼓舞了无数人加入到废奴运动中,为奴隶制的废除做出了贡献。
促进南北战争的爆发
虽然信件并没有直接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但它对于奴隶制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使得南北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间接促进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雨果通过详细描述圆明园的美丽和壮观,强调了其历史、文化和 艺术价值。
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雨果在信件中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赞美,这也是他反驳巴 特勒的重要理由之一。
03
信件的影响和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给巴特勒的信》
“干干净净”是友好、热 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意思。 这个夙愿迟早会实现的, 但前提是中国国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盛民 族之林。只有强盛的国家才 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五.练习
1.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 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 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
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
三.思考理解: 1. 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和赞美。 表现了他博大胸怀和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热 爱。
2.作者是如何讽刺谴 责侵略者的行为的? 找出有关语句,并体会 其作用。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 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 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4、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的难能
•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 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 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 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 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 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 气的。 •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 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 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 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 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 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 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 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
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聚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
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给巴特勒信》课件
巴黎圣母院
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l163年兴建,1250年完成。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 125米,可容近万人。圣坛上部当中的尖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是欧 洲早期哥特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堂内藏有13至17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给巴特勒信》课件
中国圆明园
《给巴特勒信》课件
《给巴特勒信》课件
罗马斗兽场
在意大利罗马,是著名的罗马建筑文化古迹。建于公元70—82年。古罗马帝国 统治者在此以驱使奴隶相互搏斗或同猛兽搏斗为娱乐。平面呈椭圆形,长径188米 ,短径156米,四周为看台,外墙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为券廊(用拱券 支撑的廊),可容观众约5万人。今仅存残迹。
《给巴特勒信》课件
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 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 的卑劣行径,彻底揭穿了 他们强盗的面目。
《给巴特勒信》课件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 的丰富内蕴。 1.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 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 什么特殊含义?
《给巴特勒信》课件
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 晶,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 世界、全人类。作者的这种见解 是非常深刻的,它表现了自己对 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 明创造者的尊重,更表现了自己 博大的胸怀。
赃物 zānɡ 晨曦 xī
《给巴特勒信》课件
给予 jĭyŭ 洗劫 Jié 野蛮 mán 琉璃 liúlí 珐琅 fàláng 朱鹭 lù
《给巴特勒信》课件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谈作者对 英法远征军之行是褒还是贬,为什么?
名为赞誉,实为贬斥。 因为英法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注:圆明园并不只属于清政府,它是中华 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 它不应该被任何人或国家所独有。)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 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 夺焚劫。
雨果致法帝拿破仑远征军团长巴特勒上尉的这 封信是在1861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巴 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红极一时,希望 大文豪作诗文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复函, 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的功夫,巧夺 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 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 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 他六弟恭亲王奕䜣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 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 慌忙逃到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通读课文,一两句话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的态度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
罪行, 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 47个国家2000多个博物馆中, 收藏流失的中国文物167万件, 多数是战争时期掠夺品。这 些文物占中国流失文物的十 分之一,中国绝大部分流失 海外的文物在民间收藏。
巴黎圣母院
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l163年兴建,1250年完成。 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圣坛 上部当中的尖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是 欧洲早期哥特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堂内藏有13至 17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巴黎圣母院
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 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3.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
4.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给巴特勒的信课件
巴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大角斗场
亦称“科洛西姆”。古罗马最大的角斗场。著名的罗马 建筑文化古迹。建于公元70~82年。在意大利罗马。古罗 马帝国统治者在此以驱使奴隶相互搏斗或同猛兽搏斗为娱 乐。平面呈椭圆形,长径188米,短径156米,四周为看台, 外墙高 48. 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为券廊(用拱券支 撑的廊),可容观众约5万人。今仅存残迹。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所掠赃物? 这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 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 国。”表现了作者的正义感。
完成思考与练习:
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意在说明破坏得更 残酷,更 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愤怒之情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了两个强盗抢 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 行径。
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 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 《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 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 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 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 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 《惩罚集》。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 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 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 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 景。其他作品有《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 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读了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这封信,就像是听一个愤怒的智者在痛斥强盗的恶行,同时又像在聆听一位诗人对美好文明的深情缅怀。
我得说,雨果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痛快淋漓。
巴特雷上尉还在那洋洋得意呢,觉得自己干了件多了不起的事儿,火烧圆明园啊,这在他们眼里可能是胜利的象征。
可雨果不这么看,他就像一盆冷水,直直地浇到这些侵略者头上。
他说这是“两个强盗的故事”,英国和法国,这俩平时还人模人样的国家,在圆明园这儿就彻底暴露了强盗本性。
这比喻简直绝了,一下就把那些侵略者华丽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让他们光溜溜地站在历史的耻辱柱前。
我就想啊,当时的巴特雷上尉收到这封信得有多气,可能脸都绿了。
但雨果可不管他气不气,他就是要把真相说出来。
圆明园是什么地方啊?那是一个凝聚了人类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地方,是一个梦幻般的存在。
里面那些精美的建筑、琳琅满目的珍宝,那都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啊。
就这么被英法联军像土匪进村一样,抢的抢,烧的烧,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而且雨果在信里还充满了那种对自己国家和另一个强盗国家的恨铁不成钢。
他虽然是法国人,但他明白对错,不像那些被侵略欲冲昏头脑的家伙。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自己的阵营里站出来,大声说:“我们错了,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在那个大家都觉得抢东西、烧东西就是强大的时代,他能说出这种话,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
读完这封信,我一方面对雨果充满了敬佩。
他在信里展现出的那种人道主义精神,那种对所有人类文明一视同仁的尊重,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另一方面,我对那段历史又多了一份痛心。
圆明园就这么没了,那些绝世的珍宝可能散落在世界各地,那些宏伟的建筑只能存在于想象和历史的记载里了。
这也让我明白,文明是需要被保护的,不管是自己国家的文明还是其他国家的文明,要是都像英法联军那样到处破坏,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只剩下野蛮了。
总的来说,这封信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那些侵略者和美化侵略的人脸上火辣辣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保护人类文明的每一颗璀璨明珠。
大文豪雨果致巴特莱上尉的信
大文豪雨果致巴特莱上尉的信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读了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就像是听一位正义的长者在义愤填膺地斥责那些破坏美好与文明的恶行。
先说说这封信的背景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可是一件超级缺德的事儿。
而巴特雷上尉还想让雨果为他们的“丰功伟绩”唱赞歌,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雨果呢,那可是一点儿都不客气,直接开怼。
从这封信里,我看到了雨果的伟大之处。
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英法联军那种强盗行径被美化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他站在了全人类文明的高度,圆明园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园子,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就像一个装满了无数珍宝的大盒子,这些珍宝是艺术、是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英法联军把这个盒子砸了个稀巴烂,还想沾沾自喜,这不是傻就是坏。
我觉得雨果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肯定是充满愤怒的,但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悲哀。
愤怒于英法联军这种野蛮的掠夺和破坏,悲哀于这些号称文明的国家,做出如此不文明的事情。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侵略者的丑恶灵魂。
这封信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
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事情,强者欺负弱者,然后还试图美化自己的恶行。
我们可不能让这种事情被遗忘,得像雨果一样,把真相揭露出来。
而且,我们也要珍惜现在还存在的那些文化遗产,它们就像脆弱的花朵,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读完这封信,我就想,要是世界上多一些雨果这样的人,那些强盗行为估计就会少很多吧。
这封信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知道在面对不公正和野蛮的时候,要勇敢地发声。
《给巴特勒的信》PPT课件二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①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 蛮所干的事情。 ②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 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 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③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 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 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 国。
(2)请你默写出两句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警句或诗文名句(写 明作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___国家兴 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个活动栏目。 栏目一:“百年屈辱”图片展览 栏目二:_“__振__兴__中__华__”__作__文__比__赛__(_演__讲__比__赛__)。__
科学家们去破解。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
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 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4.(2014,黄冈)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我的赞誉雨果给巴特雷的信
第二题:
(2)段更具有表现力。因为其语言表达连贯流 畅;用词造语形象、生动、贴切,如用一个 “闯”字刻画出侵略者毫无理性的抢劫行为。 这些都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 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十二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 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 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他还伪造情 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英 国政府就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英法政府对 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得寸进尺,准备趁到北 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 战争。
公元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 津城,并扬言要北上,兵锋直逼北京。咸丰皇 帝吓破了胆,赶紧带着一大帮官僚大臣逃往热 河避难。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开进了 北京城。这伙强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干 尽了坏事。闻名中外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候惨 遭浩劫的。
2、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 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这一皇家园林在 明朝时就开始建造了,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六朝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成 了世界上一座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园林里面有典型 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 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三园共 有一百多处著名风景点,一百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亭 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读完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信,就像被这位大文豪拉着好好上了一课,那感觉真挺奇妙的。
首先呢,我得说这封信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那些侵略者的脸上。
巴特雷还觉得自己火烧圆明园是个特光荣的事儿,把抢来的宝贝都当作战利品炫耀。
可雨果不这么看,他就像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拿着正义的大喇叭,对着巴特雷喊:“你错得离谱!”圆明园那是个什么地方啊?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超级大宝藏,汇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
那里面的宝贝和建筑可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那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就好比是大家共同攒起来的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百宝箱,结果被这些侵略者野蛮地砸开,把里面的好东西都抢走,还把箱子给烧了个精光。
雨果形容得可真到位,他说这是两个强盗的行径,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这话听起来特别解气,感觉就像是把那些侵略者的遮羞布一下子给扯了下来,让他们光溜溜地站在世界面前丢人现眼。
而且雨果这封信里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他虽然是个法国人,但是他能看到圆明园的伟大之处,知道这是一个凝聚了无数智慧和艺术灵感的奇迹。
他能这么想,真的让我觉得他特别有格局。
不像巴特雷那些人,眼睛里只看到能抢到手的金银财宝,根本不懂这些东西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这就好比一个只知道吃快餐填饱肚子的人,永远理解不了米其林大厨精心制作一道美食背后的艺术。
从这封信里我还感受到了雨果的勇气。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自己国家的军队出去侵略了别的国家,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者跟着瞎起哄。
可是雨果偏不,他就敢站出来说真话,谴责自己国家的恶行。
这就像在一群正在欢呼的人群里,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喊:“你们都错了,这不是值得庆祝的事!”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这一喊,估计也让很多法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国家的所作所为了。
读完这封信后,我就想啊,这世界上要是多一些像雨果这样有正义感、尊重不同文化并且有勇气说话的人,那该多好啊。
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也不会有那么多文明的瑰宝被破坏了。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 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这座 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 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 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 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 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 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 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外人熟知 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 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 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 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 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 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 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 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 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 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 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 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 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 失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给巴特勒的信》
判断:
人类的立场)的 雨果是站在( 立场上说这些话的。我们可以看出 雨果是个( 爱憎分明、头脑清醒、立
场坚定,有正直的良知,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 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的人。
讨论:
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为什么要发挥其 丰富的想象,对圆明园极尽的赞美呢? 一方面,出于对圆明园这个世界艺术奇迹 发自内心的赞美;另一方面,以此与“英法联 军的强盗行动、毁灭罪行”的丑恶形成鲜明的 对比。 用“美”衬托“丑”,显示出英法侵略者 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和可耻。
埃及的金字塔
圆明园介绍: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皇家 御苑。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 三园的总称。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 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被西方誉 为“万园之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 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为了掩盖 他们践踏人类文明的野蛮暴行,10月18日,侵略 者竟点起大火,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一代 名园成为一片废墟。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 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1、什么是反语?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 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 反”、“反话”。它含蓄有味,能增强 讽刺性和幽默感。
2、运用反语应注意:
①要认清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
②应当鲜明,使反语的意思明确、易懂。
品位语言,体会情感: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朗读课文:
雨果先生是如何来描述圆明园的? (请找出相关语句)
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神奇壮丽(“奇 迹”)
毁坏后的圆明园
问: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巴黛农不同的是,田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官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宇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
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聚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
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
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跟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
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