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天气和气候(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和气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不同气候特点和分界线。

2•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我

国的干湿地区。

3.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4.我国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特征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准备:

《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

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小结:学生答后,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

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冬季风》、《中国的夏季风》,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

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

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

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补充讲述: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

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

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

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

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

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补充小结)

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

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

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展示《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的干湿地区分布图》对照,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分界线。

提问:

1•什么叫季风区、非季风区?

2.习惯上,我们把自东北向西南的哪些山脉,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

(学生: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小结:学生发言后,补充: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

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

4.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

中于夏季。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板书: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提问: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

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搞情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以及它的成因和冬

夏季风的区别;明白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气候特点及成因。

布置作业:1、做课本8 2页读图活动

2、 做课本8 5页思考活动

3、 做课本8 6复习题2

板书设计:

两类季凤, _____ 风、 _____ 风,受 ______ 位置、 ____ 位置影响而形成 特点; ______ 同期( ________ 期与 ________ 期一致,都集中在夏季}

分界线、降水特点、成因 f 区

两大区域 ---------- 区

四种灾害性天气:…

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思路 :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

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 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二

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 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

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

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 从而调动了学 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

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 •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

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

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季风气 候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