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赏析

合集下载

留园赏析 (1)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苏州留园分析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留园分析34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

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

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

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

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

(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

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

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来峰”等。

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

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留园中西建筑融为一体,富有特色。

以建筑结构来说,有一部分是北方建筑,更多的是南方建筑。

西洋建筑不仅有厅堂楼阁、书斋、平房、还有敞廊、花墙、花窗、转角立面处理等。

园林的装修,不论木雕还是石刻,都精细雅致。

园中的假山、花木、水池等等,都注意模仿自然。

尤其是用石头,石质不同,处理手法也不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凌空欲飞。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留园)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留园)

7远翠阁:在花园中部的
东北方,前侧一峰名“朵 云”相传为文征明停云馆 中旧物,楼前方形牡丹花 台的动物浮雕,极为生动, 为明代遗物。

8【汲古得绠处】“汲古得修绠 开琴弄清弦”此处是一书房。 联句取自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 汲水用的绳子。诗意为钻研学问,必须以一线索持之以恒, 像用一根绳子系着吊桶去汲取深井的水一样;弹琴要先打开 琴袋,调弄五弦,才能获得清音。读书、弹琴,古人的风雅 之事,联句既悦情,又深刻,语意双关,具有哲理趣味。
17佳晴喜雨 快雪之亭
18冠云峰
19伫云庵: 伫云庵为旧时园主念佛修行之 所。位于冠云峰西侧,自成院落。伫云庵 是座三间卷棚歇山顶轩屋,庵名取自唐孟 郊“开亭拟贮云,凿不先得泉”诗意。此 庵北对瑞云峰,有井泉。西侧有众峰池沼, 其境与诗境相符。
20冠云亭:冠云峰周


围水石台馆皆为观峰而设, 以“云”名之。冠云峰东侧 有六角小亭名“冠云亭”。 飞来乍讶从灵鹫; 下拜何妨学米颠。 ——佚名题
5闻木樨香轩:为中部最高处,山高气爽,四 周景色尽现眼底,轩前有联:“奇石尽含千 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6 可亭
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 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 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 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 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9清风池馆
11曲溪楼
12濠濮亭
小蓬莱 位于濠濮 亭 之西
13五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馆: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
名“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高大豪华,由于梁柱及 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 洁大方。无愧为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园中之园”,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1. 集大成之美
苏州留园以其丰富的园林元素和精美的建筑装饰,充分融合了苏州园林的各种风格,体现了集大成之美的特点。

园林内有假山、水榭、亭台、廊宇、花坛、水池、石桥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景观系统。

2. 精雕细琢的园林景观
苏州留园的园林景观非常精雕细琢,每一个构件都仔细计算过,每一处细节都注重方式、造型和颜色上的搭配。

例如,留园中的假山,其形态、位置和灵感核心都十分独具匠心。

3. 礼佛文化的表现
苏州留园是纯正的江南园林,其建筑元素中充满了礼佛文化的表现。

园林中有若干佛像、塔楼、观音庵等建筑,其装饰和造型都融入了佛教文化的不少风格,带有浓厚的信仰气息。

4. 徽派建筑的影响
苏州留园园林建筑亦深受徽州建筑的影响,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徽派装饰艺术元素,如八卦鱼、蚯蚓、荷花等。

同时,留园建筑也融入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即通过更接近自然、更流畅、更浪漫的造型表现哲学性与艺术性。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苏州留园有什么独特的景致

苏州留园有什么独特的景致

苏州留园有什么独特的景致苏州,这座充满古典韵味的江南名城,拥有众多令人陶醉的园林景观。

而留园,作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踏入留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曲折幽深的廊道。

廊道两旁的墙壁上镶嵌着形状各异的漏窗,透过这些漏窗,园内的景致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阳光透过漏窗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廊道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沿着廊道前行,便来到了“古木交柯”景区。

这里有一棵柏树和一棵女贞树相互交织,枝繁叶茂。

它们仿佛在岁月的长河中相互陪伴,见证着留园的变迁。

树下摆放着几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石头的形状奇特,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天狗望月,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再往前走,便是留园的“明瑟楼”和“涵碧山房”。

明瑟楼造型优美,楼前有清澈的池水,倒映着楼影,美不胜收。

涵碧山房宽敞明亮,厅内陈设典雅,从这里望出去,窗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池水中,锦鲤欢快地游弋着,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留园中的假山也是一大特色。

“冠云峰”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高耸挺拔,形态奇特,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周围环绕着形态各异的小石峰,与冠云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山水画卷。

登上假山,俯瞰整个园林,亭台楼阁、曲桥流水、绿树繁花,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惬意的美。

“又一村”是留园中的一处田园风光景区。

这里种植着各种蔬菜和花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篱笆围成的小径蜿蜒曲折,让人仿佛置身于乡村田园之中。

在这繁华的城市里,能有这样一处充满自然气息的角落,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喜和愉悦。

留园的建筑也别具一格。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各具特色。

“可亭”位于水池中央,四面环水,是观赏水景的绝佳之处。

“远翠阁”位于高处,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园外的美景。

“曲溪楼”依水而建,造型别致,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漫步在留园的小径上,脚下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图案,精致而又富有情趣。

苏州留园鉴赏

苏州留园鉴赏

苏州留园鉴赏一、园内介绍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二、园林的分布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了罗阿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审美特征

留园审美特征

留园审美特征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审美特征独具魅力。

首先,留园的整体布局体现了和谐与自然之美。

园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园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彰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其次,留园的空间处理极具匠心。

通过巧妙地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留园创造出了一系列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这些空间或开放或封闭,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给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此外,留园的意境之美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园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不仅具有美感,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游客在欣赏留园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留园的细节处理也极为考究。

无论是园中的雕刻、绘画、陈设等艺术元素,还是园中的植被、水景等自然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打造,充分展现了留园的高雅品质和精致美感。

综上所述,留园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整体布局的自然和谐之美、空间处理的匠心独运、意境之美的深厚内涵以及细节处理的精致考究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典园林,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和品味。

留园诗词赏析

留园诗词赏析

留园(一)中部山水区1.门厅匾额内容长留天地间译意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并取“长留天地间”之意改名留园。

简析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

其所留多矣。

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因为之记,俾后之志吴下名园者,有可考焉。

门额内容开卷可千古,闭门即深山。

译意阅读古书可以了解千古之事,门一关,山水园林犹如深山老林,远离尘俗。

简析此联用词此极妙,因为进门即到中部山水区。

环境入口缓冲区游人情况游人顺序通过评价优点引导游人进入中部山水区。

缺点无3.南墙匾额内容古木交柯译意古柏与耐贞交柯连理。

简析纯以植物名额,突出赏景主题。

古柏,苍劲虬曲,吟风振雪,岁寒不凋,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女贞,凌冬青翠不凋,节骨崚崚,同样给人以坚贞劲节之感。

门额内容素壁写归来,青山遮不住。

译意白色的墙壁上写上一篇《归去来兮辞》,这里的美景,长廊和小院是遮隔不住的。

简析集联。

上联撷自辛弃疾《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词,云“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

“素壁”,见《白孔六帖》:“王子敬过戴安道,饮酒,安道求子敬文,子敬攘臂大言日:‘我辞翰虽不如古人,与君一扫素壁。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彻底归田的第二年写的告别官场的宣言书,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躬耕田园生活的渴求。

这里用来借指园林美景,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以至使人们不觉向往无拘无束的山水田园生活。

下联撷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原意谓青山虽然能遮断人们眺望长安的视线,但阻不住赣江水滚滚东流。

这里只是字面的借用。

带有提示性。

虽为集联,但上下联语意浑成,且切合实景,已铸成新意,堪称佳联。

环境意谓长廊和小院虽然遮断了人们一览园中佳境的视线,但几影疏窗已透出园中山池楼阁的美景。

留园三峰赏析

留园三峰赏析

留园三峰赏析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园林。

其中,三峰是留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留园三峰进行深入的赏析,探寻其独特之处。

首先,留园的三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和北峰。

这三座山峰造型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东峰俗称“小狮子山”,形似一头卧狮,峰势险峻。

西峰则被称为“大狮子山”,其峰势雄伟,峭拔挺拔。

北峰则是“莲花山”,山体宽厚,峰势平缓。

这三座山峰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的独特景致。

其次,留园的三峰不仅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别具一格。

东峰有一座名为“狮子馆”的建筑,内有狮子石雕,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西峰则有“狮子庙”,供奉着狮子神像,信仰之气浓厚。

北峰则有“莲花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气氛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和雕塑,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再者,留园的三峰在植被上也各具特色。

东峰植被丰茂,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西峰则植被稀疏,石壁裸露,显得雄浑有力。

北峰则是一片荷塘,碧波荡漾,清幽宁静。

这些植被的差异,使得三峰在色彩和气息上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最后,留园的三峰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据传东峰是当年留园主人为了纪念一位忠臣而建的,西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义士,北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高僧。

这些故事为三峰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综上所述,留园的三峰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其形态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植被丰茂,历史悠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留园,欣赏三峰的美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 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 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 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 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 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 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盛家祠堂出口
盛康在得留园后,于光绪十八年(1892)建立义庄,额为 “龙溪盛氏义庄”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落 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前两进今辟为卖品部, 后二进为楼,楼两侧建有烽火墙,楼下大厅今辟为留园展 示馆,展示介绍留园历史和文化艺术。
绿荫
“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 绿荫” 绿荫 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掩映——透漏——敞开。
明瑟楼
“明瑟楼”两 明瑟楼” 明瑟楼 层半间,取水木 明瑟之意而名, 南面假山构思独 特,有峰回路转 之妙。体态轻盈 造型精巧,取郦 道元《水经注》 中“目对鱼鸟, 水木明瑟”之意 而名,因楼下南 面假山构思独特 有峰回路转之妙。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 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 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 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 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 通过环环相扣的空 间造成层层加深的 气氛,游人看到的 是回廊复折、小院 深深是接连不断错 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 堂,则与安静闲适 的书斋、丰富多样 的庭院、幽僻小巧 的天井、高高下下 的凉台燠馆、迤逦 相属的风亭月榭巧 妙地组成有韵律的 整体,使园内每个 部分、每个角落无 不受到建筑美的光 辉辐射。
建筑艺术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 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 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 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 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
古 木 交 柯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 古木交柯” 古木交柯 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 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 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 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 留园雪景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 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 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 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 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 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 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 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楠木殿
五峰仙馆 - 楠木殿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 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 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 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 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 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 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 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 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 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 上漆。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 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 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 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 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 池时,欲得湖山真意, 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 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 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 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 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 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 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 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 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 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 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 境界。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 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 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 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空间处理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 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 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 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 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 漏窗200余孔。
留园园林艺术赏析
1.古木交柯 2.绿荫 3.明瑟楼 4.涵碧山房 5.闻木探香轩 6.可亭 7.远翠阁 8.汲古得绠处 9.清风池馆 10.西楼
13.五峰仙馆 14.还我读书处 15.揖峰轩 16.林泉耆硕之馆 17.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18.冠云峰 19.待云庵 20.冠云亭 20. 21.冠云楼 22.至乐亭 23.舒啸亭 24.活泼泼地
11.曲溪楼 12.濠濮亭
Hale Waihona Puke 留园的特色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 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 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 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 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 始刻成。曾经有一个美国组织欲二十亿美元购下留园,苏州市政府却坚持没有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