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_归因与对策研究_解瑞红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完善社会机制、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等对策来缓解大学生厌学的现象,并且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因素对策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大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取得优异成绩。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校园里还有局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迟到、旷课、上课无精打采,或者听音乐、玩、睡觉等明显的厌学现象,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呢?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大学生厌学原因1.1 社会因素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很容易的事,不管成绩好坏都能拿到文凭顺利毕业,致使学生学习的动力缺乏。
②就业压力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局部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使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有些学生还信奉“读书无用论〞,即使好成绩也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学生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情绪。
1.2 学校因素①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某些课程的设计不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教材内容陈旧,没有表达学科的开展,有些知识还没有学已经落后了,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学科的开展更应与时俱进。
②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
个别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逃学上网、打扑克、玩麻将,夜不归宿,无人过问。
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大觉、玩东西,任课老师听之任之,使厌学学生有可乘之机。
③考评体系不够合理。
在高校大局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导致学生普遍临危抱佛脚,死记硬背,不能掌握、应用专业知识。
在考试内容上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甚至考前圈重点、划范围。
1.3 教师因素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均有一定关系。
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法老套陈旧,缺乏新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学生不愿在课堂里浪费时间,宁可逃课在宿舍睡觉、上网等。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厌学现象的原因,从心理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心理原因包括学习压力大、自我认知不足等因素,外部环境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同学关系等因素。
缺乏动力与目标意识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分析,包括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通过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和对策探讨,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心理原因、外部环境原因、缺乏动力与目标意识、对策分析、背景介绍、问题意识、研究目的、总结分析、建议措施、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厌学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愈发严重的现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困难。
厌学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背景介绍主要是讲述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和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学生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学习竞争。
社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种高压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复杂的学习内容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厌学现象的发生。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厌学的心理和外部环境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来缓解这一现象,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厌学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也对学生的整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
一、原因分析1. 学习压力大: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包括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各种压力。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则要求学生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些都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 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缺乏兴趣,导致他们无法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出现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3.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因素,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缺乏积极性。
长期以来,学校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4. 学习方式不当: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当,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需要改进学习方式。
二、对策研究1. 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应该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也应该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分苛刻,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2. 注重兴趣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习之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 激发学习动力: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育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正确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给教育界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根据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从心理因素、学习压力、教育体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对照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减轻学习压力以及改革教育体制等。
这些对策建议有助于减轻高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分析,心理因素,学习压力,教育体制问题,对策研究,对策建议,总结评价,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高校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学业发展和成长,也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过大、教育体制问题等种种困扰,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厌学”情绪。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旨在为改善高校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参考。
通过对“厌学”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1.2 研究意义厌学现象是高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厌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厌学现象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找出厌学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研究厌学现象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高校教育问题的重视,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摘要】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厌学的主要成因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兴趣不对接、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上课逃课、作业拖延、考试不认真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对大学生厌学的对策包括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关注并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厌学现象,实现个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厌学现象,成因,表现,对策,学习氛围,心理健康教育,解决问题,全面发展1. 引言1.1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其思想觉悟和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
如果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将会导致其对知识的认识和储备不足,影响其终身发展。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认真探讨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正文2.1 大学生厌学的主要成因1. 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
大学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概念抽象繁琐,让学生觉得无法理解和应用,缺乏实际意义和兴趣。
2. 学业压力过大。
大学学习任务繁重,课业压力和考试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感到焦虑和压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未来生涯没有清晰目标和规划,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感。
4. 自身学习能力和方法不妥。
一些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5. 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
一些大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社会压力较大,或者家庭期望过高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现象。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但与此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部分人厌学的心理。
这种心理可能源自多种原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则需要寻找对策来缓解。
本文将从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大学生解决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不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学习,还要应对考试、论文等各种评估工作。
这种学业压力会带来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他们觉得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
2.缺乏自我激励一些大学生缺乏内在的自我激励,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不清晰,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在学习上显得懒散和无所作为。
这也是一种导致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习兴趣不高大学教育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专业和课程,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学习。
有些大学生由于专业和课程的安排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4.缺乏学习方法一些大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长时间得不到成果的回报,使得他们渐渐失去信心,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5.外部诱因除了上述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家庭环境不稳定、社交压力大、就业前景不明朗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使其出现厌学的情绪。
二、解决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分析1.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时,应该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课程和作业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分阶段完成,以减轻学习压力。
也要意识到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要适当放松,保持心理健康。
2.提高自我激励能力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我激励能力,明确学业目标,不断给自己激励和奖励。
可以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完成后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厌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厌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受大学生自身和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大学生的质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严重。
解决大学生厌学的对策,包括对大学生自身、教师教育和高校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规模快速增加,对大学生的质量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亟需引起充分的重视。
一、大学生厌学的现状(一)从课堂的学习来看,表现在逃课人数急剧上升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存在逃课的恶习。
在大学生中,我们总能听见类似抱怨:“某老师的课太枯燥乏味。
听了也没有收获,还不如做想做的事。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逃课已然是普遍现象,屡禁不止。
从思想道德层面来讲,大部分人明白逃课是不对的,但是总有人义无反顾,盲目“跟风”。
学校和任课老师对此现象已屡见不鲜,大多数时候采取默认的态度,更加助长逃课学生的嚣张气焰。
(二)从课余的自主学习来看,大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重社交轻课本,工作和金钱至上,沉浸于恋爱和网络游戏之中1、重社交轻课本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在大学校园里,他们追逐社会交往,不断扩大自身的交友圈,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原义。
他们终日热心人际交往,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和一群酒肉朋友终日浪费时光,挥霍青春。
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中不乏思维敏捷、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
他们用这样本末倒置的方式,享受父母用辛劳为他们换来的条件,忘却他们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
2、部分大学生认为工作和金钱至上。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每一年有几百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可是就业岗位依旧少之又少。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高校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日益显露出来,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教育问题。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造成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业任务,而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会剥夺学生们的兴趣和自由时间,造成他们对学习逐渐产生疲惫和厌倦的情绪。
2. 教育方式单调部分高校的教育方式相对单调,注重教师讲授,缺乏互动和创新。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获得主动学习和兴趣培养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3. 乏味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一些教材和课程内容不实用、乏味,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脱离,缺乏吸引力和激发性。
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增加。
4. 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未能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二、对策研究1. 改善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采用多元化、活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经历。
通过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创新教材和课程设置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高校应不断改进教材和课程设置,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吸引力。
引入实例教学、案例分析等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实效性。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且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避免过度强调分数和升学率。
通过认可不同学生的优势和贡献来激励他们,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单一方面突出的学霸。
4.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现象,这不仅给自己的学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现状。
一、成因分析1. 社会压力现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学校也会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要求他们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平。
这种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会使得学生们感到沉重与疲惫,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2. 学习环境一些大学的学习环境并不够好,教学质量不高、师资水平不够、教学设施陈旧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难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
3. 学习兴趣一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只是出于家长的选择或是盲目跟随潮流才选择了这个专业。
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便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容易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二、对策建议1.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调整教学方式大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家校合作家长应该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和需要,适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学校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4. 增强学习自觉性学生本身也要自觉提高学习动力,培养自律意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调整学习姿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5. 辅导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多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决的办法也是多方的。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各个家庭也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依然存在,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那么,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呢?一、成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出现了厌学情绪。
2. 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并不能成为他们的动力来源,这导致了他们厌学。
3. 课程设置不合理现阶段大学的课程设置不一定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一些学生会觉得学校的课程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厌学现象的出现。
4. 缺乏学习技巧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没兴趣去学习。
以上就是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主要成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二、对策提出1. 加强学业指导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学业的指导,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科目的选择,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 增加课程吸引力学校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有吸引力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3. 提高就业指导学校、家长和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支持,让大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
4. 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提供相应的学习技巧指导,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
5. 建立健康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适时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带来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家长和社会也需要给予学校足够的支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业。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们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厌学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努力学习以及对学业产生抵触情绪等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大影响,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另外一些大学生则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导致产生厌学心理。
了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源,才能有效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升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其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现象的情况也愈发普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探讨如何从心理上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寻求有效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研究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困难,从而提高学业表现,避免因为厌学而导致的学业下滑。
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奠定基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研究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意义不仅仅是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更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一步。
2. 正文2.1 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是指大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和态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低、学习投入不够等现象。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成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近年来,不少高校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也变得漫不经心。
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对策呢?1.学习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学生们需要面对繁重的课业,严格的考试制度,抢手的就业岗位等问题,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导致了一些学生心灰意冷,产生了“厌学”心理。
2.学习兴趣不饱和不少高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受到就业前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慢慢地对所学的知识失去了热情,产生了“厌学”情绪。
3.网络和娱乐诱惑随着网络和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精力不再只放在学习上,而是转向了网络、游戏、综艺节目等娱乐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娱乐活动上,而忽略了学习,从而导致了“厌学”现象的产生。
4.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不会学习,不会复习,不会考试。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挫败,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1.调整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加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合作、问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减缓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比如可以开设一些有趣的选修课,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引言: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成因分析:1.1 知识负担过重:当前大学生课程内容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了一些学生感到厌烦和厌学。
1.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
1.3 就业压力增大: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学生觉得学习对他们的就业前景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1.4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只是追求名利和虚荣心,而不是真正的知识追求,从而导致了厌学现象的出现。
二、对策措施:2.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减少冗余和重复的课程,提供更加有趣和实用的课程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增加实践环节:学校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4 提供就业指导:学校应该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情况,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5 引导正确的学习态度: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
结论: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提供更加有趣和实用的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情况。
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社会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问题,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环境。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大学生厌学现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校接受学习。
但同样的,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
那么,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厌学”现象出现的原因1. 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课业压力、社会压力、就业压力等压力深深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2. 学习效果不好。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当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大量的丰富多样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困惑和不知道如何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学校教育体系的问题。
某些高校教育体系的形式单一乏味,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导致他们感到学习没有趣味或意义。
1. 缓解学生压力。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讲座,提醒学生如何面对困境、调整心态,适当减少学业压力和其他压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和主动的参与者。
2. 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教育机构可以引领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系统、有条理系统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3. 创新教育方式。
学校应该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其趣味性和交互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采取“实践-思考-反思”“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4. 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提升学校形象、培育一批专业人才,还对解决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办学理念、提高师资水平与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入学教育质量”的实际效应。
总之,“厌学”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是学生们需要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问题,学校也需要积极地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从而让学生们在高校学习中有所进步,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给教育界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本文将对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学习任务过重导致的学习负担沉重。
现今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过于繁重,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育模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学生们被迫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们对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家庭和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期望普遍较高,他们期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名校或者找到好工作。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排名。
高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还在于缺乏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许多学生认为大学学习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教学负担、教育模式、期望压力和学习目标的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革教育模式,降低期望压力,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包括学习压力过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改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厌学、高校、现象、原因、对策、教育、学习、激励、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厌学”现象。
许多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知识的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自我激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进展和个人发展。
“厌学”现象的出现往往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学生个体特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
针对这一现象,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其形成的机制,寻找有效的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对高校学生“厌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可行的对策,旨在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目的与意义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对策研究,可以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大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大学期间,学生需要面对课业、考试、实习等各种任务和压力,对某些学生来说,这种压力很难承受。
其次,对求知欲的乏味和满足程度不高也是导致厌学的因素之一。
有些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课程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一些大学生还可能被社交、游戏、娱乐等诱惑分散了注意力,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针对大学生厌学现象,有以下对策:首先,大学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引入更多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兴趣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在兴趣领域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大学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从而减轻学习带来的负担。
最后,大学也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可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丰富校园活动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发展。
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也是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于我校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
关于我校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关于我校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摘要:该课题研究分析了我校学生厌学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寻求消除学生厌学的对策,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实用型的技术人才而服务。
关键词:学生厌学的现状和特点厌学原因消除对策1.绪论1.1课题的提出我校学生现状令人担忧,80%以上的学生都厌学。
厌学的心理是我校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它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
严重的话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对待人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生的厌学直接限制了我校的中职发展。
1.2研究的意义研究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服务于县域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1.3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步骤1.3.1研究的方法主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1.3.2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13年12月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题目。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月进行班级调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
与各班主任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解决学生厌学对策。
第三阶段,2014年3月——4月对部分班级进行实践,观察效果。
第四阶段,2014年5月。
对我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消除进行评价与反思,并提出措施,为以后的教育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2.我校学生厌学的表现和特点2.1我校学生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1学生对学习功能的认识偏差大多数学生认为读书无用。
现代社会上存在有这样的例子,文化水平低,照样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或者是干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而且近年来大学生急剧增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就业,于是“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了,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厌学产生的一种主要社会文化因素之一。
大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提要]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厌学的现象,是由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未能跟上时代进步、社会环境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心理不成熟等原因造成。
要解决大学生的厌学心理,就要从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现象;对策当前在大学生当中有一股厌学之风正在高校里蔓延,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如若任其发展,不但不利于高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因此,透过大学生厌学现象认清其本质原因,找出合理的对策加以实施,以应对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蔓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厌学现状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体验。
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学习不刻苦,不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有些同学也仅仅是出于责任心,只有很少部分同学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二、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一)社会因素。
首先,一些教育管理规定、教育制度束缚了落后生、困难生的手脚。
有些大学生由于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改变,原本升学无望而侥幸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感到学习压力大,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这样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其次,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
现在有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趁早步入社会工作,读书的最后的目标就是为了就业,但对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担心。
所以,很多大学生对他们在学校的时候,特别是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找工作当中去: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
(二)学校因素。
首先,有很多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和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一般或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容易助长厌学情绪的弥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7-08-10基金项目: 本文为院管课题“`高校中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条件下高质量的学校生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 S 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解瑞红(1979-),女,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2007年1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N o v .,2007第20卷 第11期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 V o l .20 N o .11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归因与对策研究★解瑞红(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院,江苏镇江212003) 内容摘要: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风气的改善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高校,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
究其原因: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高、意志薄弱,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过于枯燥,学校教育管理不善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厌学;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7)11-0078-04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容易产生心理的偏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断受到冲击,自我的评价越来越模糊,对未来愈加不确定,消极预期越来越大,无形中都加重了大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这不论对国家、社会、家庭或大学生自身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包括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通俗地说,厌学就是不愿意或不喜欢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态度或行为状态。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的厌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厌学情绪;二是严重的厌学症。
厌学情绪表现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学习产生漠然、反感、冷漠的态度或行为表现。
厌学症和厌学情绪不同,其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视学习为一件痛苦的事,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课、旷课,以至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业进程。
厌学症和厌学情绪密切相关,当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或矫正就容易演变成厌学症。
厌学情绪可以通过大学生自我调节或矫正得到改善,但厌学症已是一种心理疾病,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心理治疗。
大学生的厌学多属于厌学情绪,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发展成厌学症。
从成因上看,大学生厌学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
一般说来,社会是决定性因素,教育是直接因素。
很多教育问题是社会因素在学校领域的缩小。
由于学生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的,是教育的直接对象,因此,厌学现象要多从学校的角度寻找原因。
但其真正解决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厌学现象的调查与探讨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现实存在的厌学原因,笔者在江苏南部地区某高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一)研究设计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8份,回收率96%。
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
测试采取团策的方式,由学校中选修课的任课教师担任主试。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7道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影响、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等相关性三大块,具体包括教师及其讲授方式、人际关系、学业前景预测等方面问题,试图在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等不同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力求使所有的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信度和效度。
但为了使问卷更具有真实性,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我们没有在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署名。
2.调查对象。
共300名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男生190人,女生110人;自然科学专业212人,社会科学专业88人。
他们分别来自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应用化学、测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会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不同方向和专业。
3.统计结果。
在学习的作用上,6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有用的,能提升能力;24%的学生回答可能有用,说不准;只有4.6%的学生认为学习没什么用,人际关系和后台最重要。
可见,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对不愿意听课的原因中,高达62%的学生归结为老师讲授的太单调、没意思;教师讲课时认真听讲的只占13%,73%的学生或看其他书,或视自己的情绪、教师的讲授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将近10%的学生上课处在心不在焉状态;在学校提供学习环境方面,63%的学生认为一般,15%的学生觉得很差;还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详细情况见表1—3。
表1 大学生学习状况问 题选 项3.老师讲课时我在:A.认真听讲13%;B.心不在焉9.3%;C.看其他的书10%;D.视具体情况定63%4.影响你不愿意听课的原因是:A.课程过时了6.1%;B.老师讲课单调62%;C.不感兴趣8.1%;D.不想学习8.9%;E.其他9.3%5.我觉得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A.较好10%;B.一般63%;C.较差15%;D.各有好坏4.6%15.你对学习的看法是:A.没有什么用4.6%;B.说不准24% C.有用65%;D.没看法5.5% 在表2中,学生业余活动中依次为学习、上网、打扑克、逛街等娱乐活动,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对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要视情况而定,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恋爱的问题上愈加理性、中肯。
这也反映了社会的总体观念对大学恋爱观的影响。
在对未来的预期上,提出尽量自己找工作的达到86%,可见,大学生的主流是独立的,把未来的成长放在自己身上。
大学毕业后29%的学生选择考研,将近7%的学生选择出国,这从客观上反映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希望通过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来增加未来工作的砝码。
表2 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学习的相关性问 题选 项6.大学毕业后准备:A.考研29%;B.找工作47%C.出国6.8%;D.尚不确定15%7.闲暇时间我经常从事的活动是:A.上网26%;B.与同学聊天12%C.娱乐24%;D.业余学习26%8.我认为学习和恋爱:A.互不影响10%;B.影响较大10%;C.影响不大28%;D.视具体情况而定47%16.你将来的打算:A.尽己力找工作68%;B.家里安排1.2%;C.暂时没打算3.4%;D.迷茫,不知道5.8%表3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评价问 题选 项9.我对自己在学习方面:A.充满信心49%;B.缺乏信心17%C.表示怀疑7%;D.不确定25%10.我认为影响自己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老师的讲课8.2%;B.自己的情绪55%;C.周围同伴的影响12%;D.对专业的兴趣17%11.你认为目前最困扰你的是:A.学习31%;B.人际关系16%;C.英语/计算机42%;D.恋爱4.6%13.我学习的目的是:A.喜欢学19%;B.为找工作62%;C.修学分16%;D.没目的3.4% 在表3中,对于学习有49%的学生充满信心,但不可忽视的是将近24%的学生对自己没信心或表示怀疑,高达25%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学习不确定,这表明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自我定位,也没有准确的自我评价,这也可能是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的原因之一。
在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上,情绪方面的原因占到了55%,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学习目的方面,只有19%的学生是由于喜欢学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效果,近8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或修学分。
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大部分是功利性的,更多的是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学习,只有一少部分是从提升自身素质出发,对学习感兴趣,热爱学习。
在大学生最困扰的问题上,按照比重排列分别为:英语计算机、学习、人际关系、恋爱。
说明我们一直比较关注的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属于主流。
(二)研究结果1.大学生厌学的主要行为表现。
一是心不在焉的学习状态。
表现为,在课堂上有很多人并不认真听讲。
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看小说,有的把计算机、英语或专业课方面的书籍拿到他们认为非专业或不重要的课堂上来看,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听M P3或看报纸、娱乐杂志等。
总之,采取任何方式来逃避不愿意听的课。
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听课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由于和专业不相关或不重要,在问到对所学课程的看法时,79%的人认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些有用,有些没有用。
还有很大一部分文科学生认为,书上的内容自己就能看得懂,老师讲得没新义,因此不愿意听课。
二是恋爱或兼职比学习重要的错位意识。
由于心理或生理的成熟,恋爱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恋爱上,导致无心学习,而出现厌学的现象。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兼职或是课余的学校活动当成了“主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这上边,把专业学习当成“副业”,具体表现为很多班级干部学习成绩呈现下降趋势。
三是网络世界的沉溺。
如今,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网络在显示出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整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影碟,有些人竟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甚至有些人由于网瘾而不得不终止学业。
四是考试综合症在一少部分学生中有增加的趋势。
一部分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学习较吃力,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甚至感到焦虑、出现惧怕考试、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等明显的考试综合症,进而发展成严重的厌学症。
2.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一是专业与兴趣不符,学习目标不明确。
厌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专业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混学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特别是一些调剂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专业的抱怨最明显,且不同的年级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一年级茫然、二年级漠然、三年级麻木、四年级则着急、后悔。
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改善,将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使厌学现象加重。
另外,现在的家长更多的是从“就业前景”或“是否能录取”作为孩子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标准,很少有人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作为评价的指标,因此,孩子上大学后,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下降,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