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研究》第24卷第3期(总第88期)2003年9月----------------
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
陈荷生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 200434)
摘要: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湿地资源类型众多,广义湿地面积占流域的65.9%。太
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湿地保护和建设不仅是太湖生态修复
的核心内容,也是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好流域内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
湿地的综合效益,是尽快实现太湖水质和流域生态实质性好转的关键之一。生态建设是主线,保
护和修复是关键。综合措施是根本。
关键词:湿地;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流域面积3.69万km2,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0%,河流长度达12万km,河网密度3.2 km2,面积在0.5 km2以上的大小湖泊189个,总面积3 159 km2,蓄水量57.68亿3,较大的湖泊有太湖、鬲湖、阳澄湖、洮湖和淀山湖,占全流域河湖水面面积的1/6。平原地面高程2.5~10.0 m,低于5 m的平原洼地占流域面积的69.4%,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1 太湖流域湿地概况
1.1 太湖流域湿地类型
太湖流域处于较优越的自然地理地带,湿地类型多,资源丰富。依据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太湖流域湿地主要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水库、池塘、稻田和少量沼泽湿地。
1.2 太湖流域湿地动植物资源
据有关部门最新的湿地调查资料,流域生物资源丰富。主要动物种类有:浮游动物79种、底栖动物59种、鱼类106种,两栖类共9种,爬行类2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7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0种),兽类36种(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5种,省级重点保护的7种),鸟类有17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6种,省级重点保护的6种)。有水生植物34科57属,75种,其中沉水植物18种,浮叶植物11种,漂浮植物8种,挺水和湿生植物38种。底栖动物27种,其中:腔肠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8种,软体动物门23种、节肢动物门27种。其生物区系具有典型代表性。
太湖流域地处北亚热带,湿地资源类型众多,据统计,湿地占流域的65.9%,其中水稻田占30%;河湖水面占20%,水深基本在1~2 m之间;林草地占12.7%;陆地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河口湿地占3.2%。几乎覆盖了全流域平原区。
2 湿地的生态作用
太湖流域的湿地不仅具有提供水资源、水产品、航运以及湿地自然景观的休闲和旅游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调蓄洪水、保存野生动植物物种、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调节区域气候等综合生态效益。湿地在遏制农药化肥入水体和削减氮磷污染上可发挥重要屏障、前置库、沉淀池的作用,特别是降解、吸附有机污染,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实践证明,湿地在流域水资源量的调节和质的保护上具有重要基础和关键作用,并与水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
2.1 调节洪水
湿地制约和影响流域内的水文条件,上游水源形成区湿地具有分配和均化河川径流作用,涵养水源,调蓄径流。平原区河网湖泊湿地可拦截洪水径流,利用湿地的调蓄“库容”,蓄积暴雨,减少洪水灾害。流域在3.0 m常水位时,河湖水面积为 6 120 km2 (水体容积107亿m3),河湖总调蓄能力达100亿m3。密布的河湖可以改变产水系数,调整径流模数。如太湖下游二级湖群,东湖群是流域洪水外泄的必经之地,起洪水东泄的调节器作用。占土地利用面积30%的水稻田,在调蓄外来洪水和蓄积当地暴雨径流,削减洪峰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也是水文计算中关键的下垫面制约因子。
2.2 供水
太湖流域总供水量290.8亿m3,其中生活用水34.14亿m3,占11.7%,目前,流域内主要城市集中式水源地,除上海、杭州外,19座日取水量5万t以上水厂均从湖泊和河网内取水,日供水能力达510万t。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安全健康水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量仍将呈逐渐增长趋势。
2.3 净化水质
(1) 湿地沉积的净化水质作用。湿地地势低洼平坦,植物阻滞,水流流速降低,有助于污染物随同泥沙颗粒沉积、储积于沉积物中,使水体变清。湿地中的河湖沉积物是河湖生命的产物,也是河湖环境的重要信息库。从太湖主要湖湾区0~5 cm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来看,五里湖、梅梁湖和竺山湖污染较重,与陆域污染状况有很好的耦含关系。河湖沉积是污染物储积的“汇”。从流域宏观层面上看,入湖河流携带的营养物质经在太湖内自净、沉降、稀释,出太湖的水体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
湿地沉积过程可分为物理沉积、化学或生化沉积、生物沉积。湿地的平缓地形和植物阻滞,促使营养盐随泥沙沉降。湿地化学及生化沉积主要是水流在河网湖荡静态条件下,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可溶性盐沉降,表现在湖泊近代沉积物表层有约0~7 cm左右的类絮状沉淀,大多为化学或生化沉积的产物。
(2) 湿地植物的净化水质作用。湿地植被有较高的生产力,能大量吸收同化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营养水平,同时生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通过收获利用可将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出水体,形成污染物质输出水体的主要通道之一。以东太湖为例,水生植物年生长量110万t,吸收氮3 916 t,磷496 t,分别相当于东太湖氮、磷外源负荷量的58%和95%。东太湖为草性湖湾,具有较强的生态自净功能和较高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使东太湖保持了水体中含有0.096 mg/L 左右的TP和低于5 mg/m3的Chla的好水质。植物和水生植物挂淤(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也增强了湿地沉积的作用。
2.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构成湿地水生态景观
湿地是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生物丰富多样的构成又是流域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和水文化、水经济。湿地是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