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细菌、真菌、病毒真菌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合集下载

5.1++真菌、细菌和病毒(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1++真菌、细菌和病毒(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细菌没有叶绿体,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够利用 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硝化细菌
葡萄球菌
仅以无机化合物为营养进行 生活、繁殖的生物
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必须以外 源有机物为食物,通过分解氧化 有机物来获取能量的生物。
异养: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靠获得现成的有 机物来维持生活。 按营养方式,异养可分为:寄生、腐生。
第一节 真菌、细菌 和病毒
新课导入
奶奶的花生舍不得 吃,放了一年,拿 出来一看……
橙子·青霉
老师,我的橘子放 在厨房几天后变成 了这样……
腐乳·毛霉
花生·黄曲霉
霉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和细菌种类,说出它们的 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1
真菌
真菌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几乎所有 有机物上都能发现真菌的存在,它们在潮湿、营养 丰富的环境里生长得最好。
营养 方式 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单细胞 椭圆形
异养
孢子生殖或 出芽生殖
随堂反馈
1.从细胞结构看,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 ( C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2、下列组合中,属于真菌的是( A )
A.灵芝、香菇、酵母菌、青霉
B.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猴头菌
C.曲霉、木耳、乳酸菌、灵芝
它没有叶绿体,不 能进行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是异养 型生物
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
生殖方式: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
出芽生殖
酵母菌在环境条件适合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 快;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2.5.1真菌、细菌和病毒教案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2.5.1真菌、细菌和病毒教案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真菌、细菌和病毒》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真菌、细菌和病毒》是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重要章节,也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和功能之后,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进一步拓展。

只要旨在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涉及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物探究能力的重要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并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方式。

3.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病毒的特殊性质,包括它们既不是细胞也不是生物的特性。

2.认识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双面性。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细胞的基本知识,但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微生物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法】:1.讲授法:讲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法】:1.观察法: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有关微生物的信息。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冀教版 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冀教版 教案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1.酵母菌(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二章 真菌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二章 真菌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第二章真菌酵母菌和霉菌课时目标1.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识别青霉和曲霉。

3.举例说出酵母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5.关注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概括真菌的特征。

学习难点:概括真菌的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馒头、面包图片。

提出问题:松软可口的发面食品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它们之所以松软多孔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微生物,你知道是什么微生物吗?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酵母菌的基本特征。

①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讲明实验步骤与要求:先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呈卵形。

在此基础上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识别细胞各部分结构,比较其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

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③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再次分析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明确酵母菌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光合自养,结合人们使用酵母菌发面的生活现象,讲述酵母菌通过分解周围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进行异养腐生生活。

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

结合生活中的酿酒技术,引导学生分析酿酒装置应该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真实的观察让学生形成鲜活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归纳总结、理论阐述,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创设有据可依、形象直观的思考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析与理解、推理与辩证、比较与归纳等科学思维主动建构概念。

霉菌的基本特征。

首先通过生活中馒头、橘子等的发霉长毛现象,引出霉菌主题。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真菌、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真菌、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第2节真菌、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第1课时教学过程: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

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

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一)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包括腐生和寄生。

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

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

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

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酵母菌和霉菌标本、染色剂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真菌的基本特征。

(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介绍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观察:(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2)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1)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示意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增强学生的认知。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1.重点:能说出酵母菌的主要特点,并识别青霉和曲霉。

2.知道酵母菌和霉菌的作用以及真菌的主要特征。

知识点一:酵母菌1.酵母菌的特点: 单 细胞生物, 卵 形;由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和 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细胞质内有明显的 液泡 。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通过 出芽 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2.酵母菌的生活方式:属于 腐生 生活。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彻底分解为 二氧化和水 ,并释放出 较多 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酒精 ,释放出 较少 的能量。

知识点二:霉菌1.据图识别青霉和曲霉根据直立菌丝顶端孢子的着生结构不同判断,呈 扫帚状 的是青霉,呈 球状 的是曲霉。

2.酵母菌和霉菌:细胞构成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酵母菌 单 细胞 出芽 生殖 腐生 益处 酿酒、制作食品 害处霉菌 多 细胞 孢子 生殖 腐生或 寄生益处 青霉素,制酱、酱油、腐乳 害处 食物霉变,引起病害,致癌知识点三:真菌1.真菌的主要特征:具有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含 叶绿素 , 异养 生活;多为 孢子 生殖。

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 酵母菌 可用于蒸馒头、制面包以及酒精发酵。

(2) 青霉素 是从青霉中提炼出来的抗生素,可以治疗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3)发霉食物上的黄曲霉,能产生 黄曲霉毒素 ,可以导致癌症。

(4) 寄生 性霉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1.真菌在结构上和细菌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你能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点吗?(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利用孢子繁殖。

(3)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营异养生活。

3.有一天,小明和小李在一块丢弃的橘子皮上发现了一块霉菌。

围绕橘子皮上的霉菌是青霉还是曲霉的问题,两人发生争执。

你认为区别它们的可靠方法是观察(D)A.营养方式B.有无孢子C.有无细胞核D.长有孢子的菌丝的形态4.青霉和曲霉所呈现的颜色,是下列哪种结构的颜色(A)A.孢子B.菌盖C.菌丝D.菌柄5.一粒“尘埃”悄悄地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细长而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来,开始进入蟋蟀湿润的身体。

第一节真菌、细菌和病毒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真菌、细菌和病毒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03 新知探索——论生活
营细养菌方获式得 真菌、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异 养 细菌和真菌细胞一般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寄生生活: 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 如结核杆菌。
腐生生活: 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 物质的营养方式,如枯草杆菌。
03 新知探索——论生活
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相同点 不同点
(1)酵母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和 动植物细胞一样,真菌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动物细胞、酵母菌细胞均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03 新知探索—构概念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探究二”第2题。
肺炎双球菌
03 新知探索——辨细菌
形 态 杆菌
大肠杆菌
结合分枝杆菌
枯草杆菌
03 新知探索——辨细菌
形 态 螺旋菌
梅毒螺旋菌
迂回螺菌
幽门螺旋杆菌
03 新知探索——识结构
结 构 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细胞模式图
荚①膜(保护作用) 细②胞壁 细③胞膜 ④ 细胞质 ⑤ 拟核
⑥鞭毛(运动功能)
A.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B.菌丝细胞内有细胞核 C.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子实体由大量菌丝构成
A. 是单细胞生物
B. 不具有细胞壁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进行分裂生殖
05 巩固提高
4.(2024云南·中考)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细胞内有细胞核 B. 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
C. 是多细胞真菌
D. 可进行出芽生殖

第一节 真菌、细菌和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真菌、细菌和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营养方式:
①腐生(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 式),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②寄生(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如真菌感染引 起的:头癣、股癣、灰指甲等。
生殖方式: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针尖上的细菌
显微镜放大100倍
目标: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特征。 器材:培养箱,培养皿,放大镜,已高温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 培养基等。 步骤:1.分小组取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打开培养皿皿 盖,用手指轻轻按压培养基,再盖上皿盖,将培养基倒置放入培养 箱,37℃下培养24~48h。 2.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皿,查看培养结果,注意观察菌落特征。 3.设计并填写观察记录表。依据记录,总结细菌的菌落特征。 分析讨论:培养完毕的固体培养基上有几种细菌菌落?为什么?
生殖方式: 自我复制
课堂小结
类群 大 小 形态 结 构 生活方式
病毒
须通过电 子显微镜
球形 杆形 蝌蚪形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核酸
寄生在其他生 物的细胞里
细菌
高倍显微 镜观察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 壁、细胞膜、细 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荚膜、 鞭毛,芽孢
寄生 腐生
生殖方式
复制
分裂
真菌
劣的环境有抵抗力
营养方式:
①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②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③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生殖方式: 细菌是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的
细菌的繁殖速度: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1个细菌 在24小时内可繁殖72代,生成272个,即 4.722×1021个后代,每个细菌的重量以 10-12g计算,总重量达4722吨。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简介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属于真菌界中的子门酵母菌门。

它们主要以糖类为能源,通过发酵作用将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环境中,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培养。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和肾脏形等。

它们的细胞壁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酵母菌通过孢子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有重要的应用,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等。

此外,酵母菌还是科研领域重要的模式生物,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学过程以及人类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霉菌简介霉菌,又称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动物或人体上的微生物。

它们属于真菌界中栓菌门。

霉菌通常呈菌丝状生长,菌丝可以分为无色或有色的。

有色菌丝的色素来自于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生长在土壤、植物表面、空气中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霉菌也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种类繁多,部分霉菌具有致病性。

人类常见的霉菌感染疾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霉菌感染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等症状。

酵母菌和霉菌的比较酵母菌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但在形态、生理特征及应用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而霉菌由多个细胞组成。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多样,而霉菌由分枝的菌丝构成。

其次,酵母菌主要以糖类为能源进行发酵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而霉菌则以有机物为能源,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此外,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应用,如啤酒酿造、面包发酵等;而霉菌则主要用于产酶和蜡状物的生产、抗生素的制备等。

酵母菌和霉菌在科研领域也有应用价值。

例如,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霉菌则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农药的开发等。

总的来说,酵母菌和霉菌在形态、生理特征和应用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真菌的一类,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细胞 ,都不含

3. 列举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
有横格,孢子的颜色着 (2)不同点
4. 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
生状态,填入表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
结构
生殖方式
5.列举真菌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绝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小组合作、讨论 细
重点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用新鲜 的橘 皮和 馒头
做实验,待长毛发霉 3 、
后,对照 110 页图,
直立菌丝形态 孢子着生状态 孢子颜色
辨认橘皮和馒头上的 青
分别是那种霉菌。

3. 对照课本 110 页 曲
5-2-3 和 5-2-4 及黑板 霉
四 、归纳总结

形态:单细胞,呈 _____形。 结构:具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成形
的______,细胞质里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殖
生殖方式
酵母菌

_____________生殖
酵母菌
有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
能量(较多)
营养方式 无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_+
能量 (较少)

真菌
(_____生物)
是多细胞,由


和________构成。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主备人 张海燕
备课时间 2010/12/19
导学案使用时间
学 习 1. 说出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

七年级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教案

七年级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教案

第二部分细菌、真菌、病毒第一章细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 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

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 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提出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由此引入新课,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

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新版)冀教版

5.2.1 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酵母菌、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有关的材料用具。

学生准备:酵母菌的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导入出示发霉长“毛”的馒头、面包等物品。

并提问:馒头和面包是如何做观察图片,思考并回成的呢?贮存不当馒头会答问题。

长“毛”,这种“毛”又是什么物体呢?一、酵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出示观察提纲,指导母菌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1、形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态结构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新思考回答提纲中有关态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题。

纲问题。

认识并识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多媒体出示酵母菌的知形态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并识记酵母菌的形态结2、营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构特点。

养方式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探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出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同。

推测酵母菌的营养方图,引导学生将酵母菌与式。

之进行比较。

提出真核生物的概念。

推测酵母菌的究营养方式。

讲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生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殖方式显微镜观察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了解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4、与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人类的关思考问题并回答。

2023最新-生物教案:《真菌》(优秀5篇)

2023最新-生物教案:《真菌》(优秀5篇)

生物教案:《真菌》(优秀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物教案:《真菌》(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生物教案:《真菌》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病毒之后,进而对与细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食用真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掌握它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 、知道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3、学会分辨毒蘑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概括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2、感知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三、说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的视频,并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态特点的问题。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课下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

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观察蘑菇、金针菇的实物投影,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及文字解说资料,同学间互相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课件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课件课件
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及动植物的细胞里都有成 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五 作业
1、下列哪项不是酵母菌与细菌共有的 结构的是( D )
A细胞壁 C细胞质
B细胞膜 D成型的细胞核
想一想,动一动:
• 2.下列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是( D)
A.黄曲霉
B.香菇
C.酵母菌
D.细菌
• 3.有的人特别喜欢吃馒头,那么发面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真菌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齐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

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抱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抱子,由抱子发育成新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