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编写二年级上册语文 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中的两首诗,都用凝练、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鹳雀楼上眺望落日辉煌、长河奔腾的壮丽景象,香炉峰前遥望日照生烟、一瀑千里的瑰丽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景色的奇特,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在教学中,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如学习《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描绘的景物,并进一步理解“依”字,想象画面。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让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二、反复引读,理解诗意。
在了解古诗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我多次创设情境,将诗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诵。
如学习《登鹳雀楼》中最后两句时,多次联系实际,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带学生引读。
让诗中的道理与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语⽂《古诗两⾸》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上册语⽂《古诗两⾸》教案 教学内容:⼈教社课标实验教材⼆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霜的⽓慨,间接表达了对⼈的敬佩之情;《⼭⾏》描绘的是秋之⾊,展现出⼀幅动⼈的⼭秋⾊图。
内容形象⽣动,⾊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
两⾸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年级的学⽣虽⼩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诗有不少学⽣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对优秀传统⽂化的热爱,丰富学⽣的积累。
教学⽬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体会诗⼈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课时 切⼊举偶 1、诵诗导⼊。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化精华。
谁能背⼏⾸给⼤家听呀?(学⽣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展⽰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 2、看图导⼊。
出⽰课⽂插图,引导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在感受画⾯后,启发思考,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同课异构教案反思说课稿作业题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同课异构教案反思说课稿作业题及答案18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研究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XXX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搜检读的效果。
最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doc

最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doc 最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doc《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但我很快辨认出,许多学生并没出席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辨认出其中一幅存有问题的画,那就是一张图画存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弯曲得难受的高楼的画。
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去抱著“预设”,而是及时高度关注至了课堂的教学分解成。
由此我深深感慨教师的机智应当是高度关注学生的自学过程与自学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带入崭新科学知识的自学指导。
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
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
这些方法纵使源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缔造,更必须高度关注学习者自身的课堂教学和缔造,他们自己缔造的方法更适宜他们自身的自学特点和市场需求,为师者多么须要敏锐地抓取和推展“画画”这类具备生命力的自学方法的“分解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文言教学可以得出结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建议构筑一个“自学主题”,必须思索怎样合理女团自学内容,并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必须思索运用哪些学习策略,并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必须思索学生对自学内容所所持的体验和情感。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牧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抓住特点,个性导入。
依据学生的古诗积累,学生对李白的诗了解得比较多,因此,我采用诗人介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敕勒歌》中草原美景的画面和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理解诗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想象画面,变式朗读。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自读。
学生的读,又有自己读、个别读、合作读、齐声读、边做动作边读等。
另外,我还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等,不断提高读的质量。
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我让学生根据简单的画面,配上音乐,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加透彻。
这堂课,我特别注意到这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运用形象思维,感悟作者的情感。
如讲解“手可摘星辰”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站立之处离天很近很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深情地朗读时就可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构思的巧妙。
讲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时,我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3.语言表达,提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地说,鼓励他们敢说、指导他们会说。
在学习《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体会“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的效果,从而感受草原的富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两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两篇)(一)《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等方式方法。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展开,凸显了以下三大亮点:
一、品读为基础。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学中,既体现了朗读的多样化,如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又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第一次读,字音准确,意在正音;第二次读,轻重缓急,读出节奏;第三次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第四次读,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紧紧围绕一个“读”字,不断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
二、想象为核心。
《夜宿山寺》这首五言绝句,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危楼”之高耸。
在讲解“手可摘星辰”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此刻,你就是诗人,你站立在这高楼上,放眼远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随后,我让他们做动作表演读,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表达。
《敕勒歌》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诗里描写了哪些景象、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沉潜于诗中,去想象画面,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字词为重点。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
在这一板块,我结合字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识字,如“危”,采用字源识字,让学生从字形中直观感受“危”的意思;对于“苍、茫”等字,则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
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篇)【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12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
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看了“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包括《《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两首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诵、讲解、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培养诗歌欣赏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诵、品味诗句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古诗的内容,还拓展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古代的建筑、生活方式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此外,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化。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古诗两首》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而《春晓》则侧重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在备课的时候,我感受到无论是生字还是重点词的意思,第一首诗都比第二首难理解一些。
因此将两首诗分两个课时分开教学。
如何上好古诗教学的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我是这样做的:一、让学生自主识字。
本课7个生字,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生字。
我同时出示“乃、随、潜、润、细”几个生字,让他们自由识记。
接着我问:“你已经会写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发言:“细”用“绞丝旁”+“田”;“潜”用“三点水”+“替”;“润”用“三点水”+“闰”这几个字的书写,孩子们很快就解决了。
接着我就让学生给这些字分别找找朋友组组词,他们还是学的很积极主动。
对于另外一个生字“乃”字,我让学生书空笔顺,解释了这个字的意思。
二、《春雨》这首诗。
学生在《古诗文诵读》里早就背过,重点是理解意思,我围绕“好雨”一词让学生探索:哪里体现出是“好雨”?学生首先找到的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对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不太理解。
我通过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春雨及时的重要性,学生很快体会到春雨的及时。
最后让学生再读原题《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
体会诗人赞美春雨的及时无声的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上课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当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呢”时,学生说雨下的很及时,没有给予肯定,有些欠缺。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8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8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为了提前阅读,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学识记意识差,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鉴于这种现象,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材特点与要求以读轻松识字在课文中有很多字是要求学生认识并且会读就行了,教学这种类型的字我主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指导,特别是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的读法区别给予及时的指导。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准字形并且在读课文中加强认识,这样学生就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生字,效果比较好。
二、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
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利用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以玩带学,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孩子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短。
而汉字的掌握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到巩固和熟练。
因此,游戏成了很重要的学习形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年级上册语⽂古诗⼆⾸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展开充分的想像,每⼀句诗即是⼀幅画,引导学⽣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读出情感,感悟诗⼈的喜爱之情。
2.学习⽣字时,由于是⼆年级的学⽣不⽤像⼀年级那样,我适当放⼿让学⽣从⼰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且我还运⽤了字理识字的⽅法来辅助学⽣识字,加深学⽣对⽣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参加语⽂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学后两句时,这⽅⾯的关注会更突出⼀些。
不⾜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理解诗句进,⽅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个尖⼦⽣可以⽤,这个⽅法有⼀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地去体会诗⼈的情感,所以学⽣在读时,诗⼈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的教学,⼒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从⽽优化教学过程,提⾼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注意时间,每到⼀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8《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背过这两首古诗,由于熟悉,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浅尝辄止,自以为“会”。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此种学情,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并提升他们对于这首诗的认识和感受呢?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识字这一重点,将古诗作为识字环境,采取随文识字、单独识字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中的生字,并在记忆生字的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从学前单纯的韵味背诵逐渐提升到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中来。
同时,学前儿童背诵古诗仅仅是记忆,对于诗的意思、诗人的情感并不关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观察插图、理解重点词语、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还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低年级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
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
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
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
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才会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表现了阴山一带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有关大草原的课件,给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
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
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
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
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
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
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
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
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
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如在学习认读生字词时,综合运用指名读、齐读和小老师领读的方式,将读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2.课堂上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至少要保证10到15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
这堂课我给足了学生练写生字的时间,对生字的讲解精细到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落笔、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较细致。
三、不足之处
1.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百尺”“语”“恐”的意思,“语”是“说话”的意思。
3.精读环节,知识点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外的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积极营造班级爱阅读的氛围,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提高识字量和阅读量。
同时,我要加强自身语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