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包括三大内容:一是要素禀赋的理论—H-O理论;二是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三是里昂惕夫之谜。H-O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之一。李嘉图揭示了比较优势是产生价格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有利可图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而H-O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因此使得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有的不同的比较成本,这是形成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理解我国要素禀赋的基本状况、比较优势的基本特点,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掌握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使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

1.理解H-O理论的假定条件。在以后章节中,随着假定条件的变化,该理论的结论会出现

某些变化,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客观实际。

2.理解两个重要概念: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结合实际理解这是相对的概念,与绝对

量无关。

3.首先,理解H-O 定理认为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生产不同

的商品需要不同的要素密度。其次,理解H-O 定理的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供应充裕和价格低廉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供应稀缺和价格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才能从贸易中获利。

4.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我国比较优势的现状和特点,以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

能力。如:我国农业生产的要素禀赋状况和按照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分析我国工业品出口结构,理解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互利性和互补性;联系珠三角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等等。

5.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部分是本章比较抽象的内容和难点,需要认真讲解。

6.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本章难点之一。需要教育学生区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

响。在短期内,收益与受损将以产出部门而划分:所有与上升的产出部门有关的集团将受益,而所有与衰落的产出部门有关的集团将受损。长期影响则大不相同,贸易将在各参与国中,使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绝对改善,而使另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绝对恶化。由此产生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上述假设条件下,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的转变毫无疑问地提高了价格上升产业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土地)的收益,降低了价格下降产业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的收益,无论两种要素供应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国际贸易可以导致国家之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这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理论,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是H-O 理论的延伸。)

7.里昂惕夫之谜是本章的另一重点,要求学生分析和比较经济学家对此的不同解释,最后

形成较为系统的看法。

8.阅读本章的case study,介绍有关的报刊杂志,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现实问题。【教学时间】可用6-7学时;组织课堂讨论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