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个性规律性:1、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
2、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
3、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个性概念: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个性的特征:整体性、个别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个性和个体的区别和联系:人类个体是族类发展和遗传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因此个体既具生理面貌特点,又具心理面貌特点。
个性则是指心理面貌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的概念比个体的概念要更狭窄些。
总之,不能把个体和个性相混淆,否则将导致个性先天决定的错误。
在区别个体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事实上正常人身上并不存在无个体的个性,也不存在无个性的个体。
如果看不到个体和个性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会导致二元论的错误。
个性结构的基本原则:1、把人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
3、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个性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个性的狭义结构: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广义结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个性看成是受社会制约的人的个性,标志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动力特征。
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方面。
也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水平。
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1、个性结构中的无意识假说:无意识(本能的原始冲动,被压抑的记忆、动机、态度)、前意识、意识。
个性心理学
4.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 ☆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 的心理反应速率缓慢,动作迟钝,说话慢慢吞吞。 ☆他们多愁善感,情绪容易发生,但表现微弱而持 久。 ☆他们一般属内倾,不善于交往。在困难面前常常 优柔寡断,在危险面前出现恐惧和畏缩,在受挫 以后,常心神不安,不能迅速转向新的工作。 ☆他们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把事情坚持到底。 ☆但这种人往往富于想象,比较聪明,对力所能及 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坚忍精神,能克服一定困 难。
心理活动的四种基本功能
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
感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 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
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你满意;
而直觉则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又向何
处去。
八种性格类型
外向感觉型: 既是外向,又是偏向于感觉功 能,多数为男人。热衷于积累与外部世界有关 的经验,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头脑清醒,但又不过分地对事物追根究底。按 生活的本来面貌看待生活,并不把自己的思想 和预见赋予生活。虽然也可以耽于享乐、追求 刺激,但一般是情感浅薄的,是为了从生活中 获得一切能够获得为感觉。他们中典型的极端 者,或者是成为粗陋的纵欲主义,或者是成为 浮夸的唯美主义者。还可以沉溺于各种不同类 型的嗜好,具有变态行为和强迫症。
1.什么是性格? 性格(Character)原意是指特点、特色、极 好、标记。 在现代心理学中,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 心理特征。 在理解性格概念时,应注意: ①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 中。 ②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③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待续)。
㈢气质评价
⑴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 ⑵气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一 个人的成就大小或对社会贡献大小。 如,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为多血质,克雷 洛夫是粘液质,果戈里和柴可夫斯基是 抑郁质,巴甫洛夫是胆汁质。 ⑶气质影响人工作的方式和效率。
个性心理学
第一章个性的概述一、概念(一)个性,也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大词典》一般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
(二)个性的特点1、具有整体性奥尔波特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中各个成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整体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2、具有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
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说人格具有稳定性。
但是相对的。
3、具有独特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4、具有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社会化指个人在与他人交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个性是一个系统它分为心理特征....倾向二个方面:....和心理活动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它体现在人们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方面的差异。
心理活动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它表现在人们活动的倾向性方面的差异。
它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其次,是生理因素2、后天环境的影响首先,个性既是社会与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其次,个性是家庭环境的产物。
再次,个性是学校教育的产物。
3、个性是自我教育的产物(四)个性对成才的意义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1.思维特征:
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思维特征主要包括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价值观。
智力水平指个体的智力能力和知识水平。
认知风格则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
的偏好和方式,包括是以细节为重还是整体为重,是以逻辑为导向还是以
直觉为导向等。
价值观则涉及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观念和信仰系统。
人们
的思维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个性。
2.情感特征:
情感特征指个性中涉及到情绪表达和情感稳定性的方面。
情绪表达包
括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如愉快、愤怒、悲伤等。
情感稳定性则指个体情绪的持续时间和波动程度,即情感的持久性和易变性。
一些人可能情感稳定性较高,情绪起伏较小,而另一些人可能情感稳
定性较低,情绪经常波动。
3.行为特征:
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特征包括动机和态度。
动机指个体内部驱动力,推动个体追求一些目标或满足一些需要的力量。
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
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个体天生的内部动力,外在动机是个体受到外部奖
励或惩罚的驱动力。
态度则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态度和倾向,包括喜好或
厌恶,并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综上所述,个性心理学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特征、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
这些特征的独特组合形成了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情感
和思维方式。
人们对这些个性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和心理过程的多样性。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个性概念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展规律、构成及表现的规律的科学。
2、个体可以指生物个体,也可以指人类个体。
人类个体泛指个别主体,即具有社会的、生物的全部固有特点的某个具体的人。
3、个性它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的多层次的有机综合的心理结构。
4、心理上的共性是指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段或某个民族有共同的、典型的个性特征。
第二章、个性心理结构1、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行为特征。
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指在心里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4、心理状态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他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第四章、动机1、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有动力。
2、被意识到的动机是指人们为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并力求达到这种目的而激发人们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的动机。
3、定势是一种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借助这种活动可以满足某种需要。
4、目的是在行动中争取达到的结果。
5、需要是人的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
6、认知是在行动之前,人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感知、理解、概括、想象去衡量某种事件对自己的意义,并以此来决定所要采取的行动。
情绪是人的愉快不愉快的经验,是人们对来自体内外刺激的主观体验,它对给集体带来愉快的刺激而产生获得的倾向,对给机体带来不愉快的刺激产生回避的倾向。
7、激发或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
8、外加刺激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
自考个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个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科学。
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个性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情绪B. 动机C. 个性特征D. 认知过程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大五”个性理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马斯洛D. 麦克雷3. 个性心理学中的“特质”是指什么?A.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行为模式B.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C. 个体的生理特征D. 个体的心理疾病4. 以下哪项不是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自我报告问卷B. 行为观察C. 神经影像学D. 统计分析5. 个性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什么?A.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B. 个体的自我感觉C. 个体的自我期望D. 个体的自我意识6. 以下哪项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常用工具?A. 心理测量表B. 心电图C. 脑电图D. 血压计7. 个性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弗洛伊德8. 以下哪项不是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类型?A. 外向型B. 内向型C. 神经质型D. 抑郁型9. 个性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是指什么?A.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反应B. 个体的生理特征C. 个体的心理疾病D. 个体的异常行为模式10. 以下哪项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A. 个性与职业选择B. 个性与健康C. 个性与人际关系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5 C D A D A,6-10 A A C D 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2. 描述“大五”个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3. 解释什么是“自我概念”以及它在个性心理学中的作用。
4. 列举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个性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个性的名词解释心理学个性是每个人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由多个因素塑造,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
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个性心理学涉及多种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旨在解释人的个性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以下将介绍几种广为接受的个性心理学理论。
1. 特质心理学特质心理学关注个体不同的特质或气质。
特质是固定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典型行为方式。
这些特质可以通过使用心理学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进行评估。
常见的特质包括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责任感等。
特质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特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外向性的人通常喜欢社交和与他人交往,而内向性的人则更喜欢独处或与亲近的朋友小圈子交流。
这些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2. 动机心理学动机心理学研究个体内部驱动力的形成和执行。
动机是指驱使个体实现某个目标或行为的力量。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个体内部的自我驱动力量,通常与个体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价值相关。
例如,某个人对团队合作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是因为他认为团队合作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的成功。
外在动机则是外部环境或外界的激励因素驱使个体去追求某个目标。
例如,某个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动机心理学认为,个体内部的动机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和表现。
人们追求某个目标或行为的驱动力可以揭示其个性和价值观。
3.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特点、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它可以通过个人经验、社会交往和反思等来形成。
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着积极的自我概念,会更倾向于追求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4.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长期而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特征。
个性心理学
个性的规律性的三种表现:1.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性。
2..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
首先,它依赖于生物因素,特别是对神经系统、脑机制的依赖性。
其次,外接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一切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和外界现实影响分不开,个性心里的产生也不例外。
3.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个性是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
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侧重点:1.个性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其他分支领域的心理学家都研究心理现象的共同点,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心理的差异性研究。
2.研究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总是把如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相对地划分开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3.个性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都要探讨决定人的行为的外部原因,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的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为个性下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
2.总和式定义。
3.整体的定义。
4.从适应方式方面下的定义。
5.操作性的定义。
6.综合机能的定义。
西方心理学界对个性下定义的趋向:1.把个性当成内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
2.人的经验的组织。
3.对环境的行动和反应,而不是着重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个性这一概念。
给个性下定义必须兼顾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多面性和动力性等多种特征,也要重视它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特征:1.个性的整体性。
首先,个性的整体性在于个性的内在统一性。
其次,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别,各个个别的心理特征只有在个性的整体中,在和其他个性特征的联系中才有确定意义。
再次,个性具有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多侧面性,这些层次、维度和侧面有地基和高级之分,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主导和从属之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2.个性的特别性和共同性。
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影响可以归纳人两种情况(1).即时性的社会影响。
(2).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性是在他所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三方面:即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即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力,活动的倾向方面的特征。
上述三方面为个性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也是个性心理学最典型的三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基本特征。
延伸阅读
头像是黑白的在心理学上怎么解释
头像是黑白的,说明这人比较追求完美,很多时候,黑白照片会比彩色照片更美。
这类人对自己的接纳度比较高,对外貌也比较有自信,不一定长得好看,但是能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
内心没藏太多秘密,也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差别不大。
心理学上的各种效应和定律
1、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2、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3、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运用个性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个性心理学概论1、个性的概念与特征理解个性的定义,包括其综合性、稳定性和独特性。
掌握个性的特征,如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2、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明确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了解个性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个性、解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预测个性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控制和塑造个性。
(二)个性心理结构1、个性心理结构的要素熟悉个性心理结构的主要要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
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气质掌握气质的定义、类型(如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及其特点。
了解气质的生理基础和在个体行为中的表现。
3、性格理解性格的概念、结构和特征。
区分性格与气质的异同。
掌握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4、能力明确能力的定义、分类和结构。
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和个体差异。
掌握能力的测量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自我意识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和发展过程。
认识自我意识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个性倾向性1、需要掌握需要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了解需要的层次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分析需要在个性和行为中的动力作用。
2、动机理解动机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掌握动机的激发和调节方法。
分析动机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3、兴趣明确兴趣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了解兴趣的发展过程和培养方法。
认识兴趣在个性发展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四)个性形成与发展1、遗传与环境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理解遗传因素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分析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对个性形成的重要影响。
心理学个性心理
具体性
自我效能针对特定任务或目标,不同任务或 目标的自我效能可能存在差异。
可塑性
自我效能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社会反馈等 方式进行改变和调整。
动力性
自我效能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促使个体努力追求目标。
自我概念与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影响
自我概念影响行为
个体根据自我概念来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和表现。例如,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具有领导才能,可能会 更倾向于承担领导角色。
极端;动力性是指情绪与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情绪的种类与特点
基础情绪
复合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惊讶是常 见的五种基础情绪。快乐是一种正面 的情绪体验,悲伤则是一种负面的情 绪体验,愤怒是由于个体受到不公正 对待而产生的情绪,恐惧是由于个体 面临威胁或危险而产生的情绪,惊讶 则是个体遇到意外事件时的情绪反应 。
职业发展
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 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方向,从而制定 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求助者的个性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需求和 行为模式。
心理咨询师需要运用人格心理学的知识来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 心理咨询方案。
性格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性格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 据心理机能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根据心理活动的 倾向性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为顺从 型和独立型等。
特点
每种性格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理智型的人通常善 于思考、分析,情感型的人则富有同情心、情绪化,外向型 的人开朗、热情,内向型的人则沉静、内敛。
个性心理学
第四章个性心理学目录•第四章个性心理学–第一节个性心理综述–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第三节个性心理特征第一节个体心理综述一、个性的概念(一)个性的定义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二、个性的特征•(一)个性的独特性•(二)个性的稳定性•(三)个性的整体性•(四)个性的社会性第一节个体心理综述三、个性的心理结构(一)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一、需要1、含义: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3、种类•生理需要:饮食、运动、排泄、睡眠及性•社会需要:劳动、交往、求知、成就•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形成与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需要发展的顺序大致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由生理需要向社会需要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 )需要的七个层次:•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2 )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出现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波浪式演进;•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
(3 )自我实现的人:指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与结果。
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二、动机•含义: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功能:激活、引导、维持和调节。
•产生的条件:(1)内因,即个体强烈的愿望或需要;(2)外因,指目标刺激物,即诱因。
•种类•生理动机与社会动机(劳动、成就、交往、权力动机等)•一般的、概括的和特殊的具体的动机•长远的和短暂的;主导的和辅助的第二节个性心理倾向三、兴趣与价值观1、兴趣•定义: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学名词解释(背诵)
1.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
2.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行动上的表现,是个人主动地提出目标,以实际行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3.意志2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调节自觉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内向性:力比多倾向于内部,即把兴趣和关心倾向于主体,叫做内向。
5.预测效度:预测效度指通过测量所得到的个体行为特征与未来所得材料相关联的程度。
6.环境阈值说:认为各种遗传特性的实现必须有环境因素,但起作用的环境因素的量和质是依据遗传特性而有所不同。
环境因素是作为各遗传特性显现的阈值因素在工作。
(夸大了遗传的决定作用。
)7.道德意识6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称。
8.自我认识3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它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调节控制的前提,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9.能力4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10.特殊特质(特有特质)2特有特质指属于个人所有的,表现出的个人倾向。
11.兴趣的倾向性:兴趣倾向性指兴趣对着什么内容而发生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
12.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觉行为的正确,并有力量实施行为目标。
13.果断性:果断性是指善于在困难中辨别是非、迅速作出决定和积极采取行动的意志品质。
14.外向性:力比多倾向于外部环境,即把兴趣和关心倾向于外部客体称作外向。
15.效标关联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指实际所测得的个体行为与预计要测得的行为相关联的程度。
(预计要测的行为是衡量测量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即效标)16.嗜好2嗜好是由于刺激物长期或反复对人的机体作用,造成机体精神上或躯体机能的某些改变,从而产生对该种刺激习惯性的依赖。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1.个体差异方面: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其中包括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
遗传差异是指个体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不同;环境差异则是指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在个性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稳定的特征,它通过测量和比较个体的心理特征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2.行为特征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在行为上的差异。
行为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个性心理学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则更具冷静和应对能力。
这些行为特征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内心理机制的调节。
3.心理机制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心理机制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应对问题和形成认知决策等方面所具有的方式和模式。
个体的心理机制包括思维、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对个体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机制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个体差异、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特征,它们反映了个体在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差异。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特征和机制对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和心理调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个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个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个性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思想和情感差异的科学。
以下是个性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群体行为B. 个体差异C. 社会环境D. 心理疾病答案:B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五大人格特质”理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卡特尔D. 艾森克答案:C3.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份、特点和能力的总体看法,以下哪项不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A. 身体形象B. 社会角色C. 情绪状态D. 智力水平答案:C二、填空题4. 个性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特质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_________。
答案:神经质5. 根据艾森克的个性理论,人格维度包括外向性-内向性和_________-情绪稳定性。
答案:神经质三、简答题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前感到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这种信心就是自我效能感。
四、论述题8. 论述个性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个性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其次,了解学生的个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最后,个性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识别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个性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为教育、管理、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个性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心理学第一章:个性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个性心理学的对象1.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个性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分支,它以个性的结构、个性的发展以及个性的测量为主要研究课题。
3.科学的个性心理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为基础和出发点。
(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性与人格(等同关系)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心理过程是指心理一时动态表现,心理状态则是指心里的比较经久的静态存在。
(三)个性的独特性(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统称为社会制约性第二节个性心理学的意义(论述题)个性心理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普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个性心理学研究成果可以加强对人学心理活动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和元素主义的影响。
3、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心理学的内涵,从而使普通心理学建立起更加完备的体系。
二、实践意义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人参加的活动,都是在个性的调节下进行。
个性心理学对实践意是重大的。
(一)教育掌握个性心理学原理,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个性,使青少年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二)医学个性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
欧洲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个性结构与个性类型的研究,催眠与神经症的早期研究的思想倾向,孕育了精神分析等个性理论体系。
(三)管理用个性心理学原理指导管理行为,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
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第三节个性心理学的方法一、观察法(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行为、言谈、举止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法(较常用)定义:运用实验法研究个性较多的是教育性实验。
教育性实验就是把实验法运用于教育过程中,在活动中了解学生,并研究有效措施的方法。
三、测验法(较常用)1.问卷测验是一种结构明确的测验,其工具为各种经过统计处理二标准化的量表(问卷),包括被试自己作答的自陈量表和主试做出性价的评定量表。
常用的量表有卡特尔16型人格因素测验16PF。
2.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其工具为意义不明的各种图形或墨渍。
主要有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四、个案法个案法就是把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以及个案调查等法方结合起来运用。
第二章个性的概念及其结构第一节个性的概念三、我国心理学的定义: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第二节个性的结构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三、我国心理学的个性结构个性结构由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动态)、心理状态(静态)、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五种组成。
自我调节的核心是自我意识。
(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他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定义:一个人身上经常而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三)个性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1.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第三章个性心理学研究概况1937年奥尔波特《个性:心理学的解释》出版标志个性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历史有观相术、颅相学、笔迹学。
当代西方个性心理学发展迅速,形成形形色色的个性理论:特质论、精神分析论和新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学习和社会认知伦等。
第四章个性倾向性第一节需要1.定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社会需求的反映。
需要的特征1.对象性2.与个体发展的相关性(年龄)3.社会历史制约性4.独特性需要的作用1.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根源在于他的需要。
2.需要永远带有动力性,它不会因为暂时的满足儿终止。
3.需要具有动力性,可促进生产的发展4.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5.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5.1情绪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5.2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食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不能满足人的,产生否定的情绪。
5.3人为了满足需要而从事一定的活动,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
需要的分类一、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生理性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的反应1.1他们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
1.2生理性需要又称生物性需要或原发性需要,它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1.3人的生理性需要具有社会性2.社会性需要2.1社会性需要是人脑对社会需求的反应2.2社会性需求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根据需要所指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物质需要1.1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的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劳动物品,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的需要2.精神需要2.1精神需要是指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等。
2.2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交往需要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精神需要。
2.3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亲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2.3按照精神需要的内容分为高级精神需要和低级精神需要第二节动机一、动机的概述1.定义:动机是引起活动的直接机制。
2.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3.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内在条件(需要)和外在条件(诱因)。
4.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5.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的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之为诱因,6.个体趋向或者接受某种刺激得到满足称为正诱因,个体逃离或躲避得到满足的刺激称为负诱因。
7.需要和诱因是引起动机的主要因素。
8.个体的需要和诱因顺利结合产生的行为称为适应性行为,反之表现为挫折性行为。
动机的分类1.与个体生理需要相关的,动机与生俱来的称为生理性动机2.影响范围:一般概括动机和特殊的具体的动机3.从动机是来自个体外部还是个体本身分为外加动机和内在动机。
3.1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为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3.2指人的行为出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由于做某件事情而引发兴趣。
4.从动机的持续时间: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动机和活动1.活动是在动机激励下指向目的的2.通常活动动机与活动目的时相同的,人对某种需要的反映,就其对活的的推动作用来说构成动机。
3.活动的动机和活动的目的又不完全相同,在另一种状态下,同一样的动机也能表现在不同的行动中。
心理性动机1.好奇,操弄,探索1.1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等行为的内在行为称为好奇动机。
1.2引起好奇动机的刺激具有新奇性或复杂性。
1.3儿童具有各种好奇动机,表现为,感官探索,动作操弄,好问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动机,是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者是重要的事情,去从事,完成,追求完美状态的原因。
2.1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水平有密切关系。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活动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高低。
2.2制约个人抱负水平的有两个因素:个人的成就动机和根据个人以往经验对自我能力的实际估计。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2.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强弱3.经常参加社会竞争和带有冒险性生活活动的人比一般人成就动机强。
4.学生成绩和成就动机成正比5.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6.个性因素影响7.群体的成就动机影响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交往动机1.交往动机又称亲和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2.高恐惧的人比地恐惧的人更合群。
挫折冲突1.挫折指一个人在需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障碍或干扰,使得目标不能实现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2.动机冲突是指个体在明确目的时对各种动机进行价值权衡,做出选择。
3.动机斗争所产生的冲突:四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产生挫折的条件:挫折认知(最重要),挫折的情景,挫折行为。
第五章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兴趣1.定义: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1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和在活动中生产和发展起来的。
2.爱好和兴趣的关系:爱好是从事某项活动的倾向,当兴趣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它就发展为爱好。
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兴趣和爱好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实际从事活动的倾向。
3.兴趣的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推进的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
4.兴趣的分类:4.1内容: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4.1指向目标:直接兴趣(活动过程)和间接兴趣(活动结果)5.兴趣的品质:5.1兴趣的倾向性: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5.2兴趣的广阔性:指个体兴趣范围5.3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稳定程度5.4兴趣的效能: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根据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地兴趣和消极的兴趣6.兴趣的量表:行为观察,能力测验,兴趣表达,即直接询问被试所感兴趣的事物,兴趣量表7.兴趣的特点:7.1兴趣的指向性特点:指经常地主动的去观察和思考某一事物,宾客网去研究和获得。
7.2情绪性特点: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满意,愉快兴致勃勃的状态。
兴趣广泛的人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乐观主义色彩。
7.3动力性特点:对一个人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的活动做准备8.兴趣的培养:8.1正确对待儿童萌芽的兴趣8.2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好奇心8.3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获得的目标8.4努力克服当前困难8.5把成功看成是当前的开始第二节理想、信念、世界观1.理想的含义1.1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1.2根据理想的内容,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紧密联系,其中社会理想是理想的核心,居于最高层次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具体表现。
2.信念和世界观的含义2.1信念信念是坚定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具有稳定性,3.世界观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他是人们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整个人的心理面貌.3.1青少年人生观的发展研究(林崇德教授)(1)在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2)人生观从萌芽到形成,是与青少年的世界观,即青少年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根本性总结观点相联系的.(3)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确定过程,价值目标的选择,是确立人生目的的基础.(4)青少年的人生观处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中,他的可塑性是很大的,还很不成熟,不很稳定,尚待以后的继续发展和形成. 第六章气质的概述一气质的概念1.气质的含义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活动的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强调动作反应气质指与个体情绪有关的各种现象,包括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敏感性,习惯的反应强度与速度,以及主导心境的特性,强度,与变化等特点.3.气质的生理性机制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1)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法宣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2)这两个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反映高级神经活动是否能承受得了较强的刺激,并能持久工作,是神经类型最重要的标志。